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技术提高医用聚氨酯血液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许海燕 孔桦 +2 位作者 杨子彬 王进 黄楠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3-536,共4页
目的 :聚氨酯作为与血液接触的植入物和组织器官替代材料在心血管系统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采用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技术 ,通过“空间桥梁”在聚氨酯材料表面引入具有抗凝血功能的肝素分子 ,对材料表面的微观化学组成、表面接触... 目的 :聚氨酯作为与血液接触的植入物和组织器官替代材料在心血管系统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采用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技术 ,通过“空间桥梁”在聚氨酯材料表面引入具有抗凝血功能的肝素分子 ,对材料表面的微观化学组成、表面接触角等理化性能进行了测定分析 ,并通过测定血小板在材料表面的粘附数量 ,对改性表面的抗凝血性能做了评价。结果 :聚氨酯表面接枝肝素分子后 ,表面的氧 /氮元素比提高 ,水接触角减小 ,对血小板的吸附和活化性下降 ,抗凝血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表面接枝技术 表面修饰 血液相容性 医用材料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测定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路萍萍 孟志云 +6 位作者 王敏伟 刘婷 王欣 毕学智 田慧芳 王慧 窦桂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应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建立一种新的测定白蛋白与化合物相互作用的方法。方法将人血清白蛋白(HSA)固定在CM5芯片表面。不同化合物的溶液流经固定于芯片表面的HSA,SPR显示在芯片表面的折射系数变化。分析软件处理数据,用... 目的应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建立一种新的测定白蛋白与化合物相互作用的方法。方法将人血清白蛋白(HSA)固定在CM5芯片表面。不同化合物的溶液流经固定于芯片表面的HSA,SPR显示在芯片表面的折射系数变化。分析软件处理数据,用HSA流通池得到的数据减去参比池得到的数据进行拟合,确定结合常数。结果所有测试药物与固定的HSA可逆结合。紫草素1的平衡结合常数巧为3000L·mol^-1。SPR样品需要量最小而且能够自动分析,还可以直接检测小分子(Mr308—585)结合,使之适用于评价药物与HSA相互作用。结论HSA主要的药物键合位点没有因为被固定到芯片表面而破坏。验证了SPR可以准确简易测定化合物的结合解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血清白蛋白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及其生物传感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朱君 赵玲玲 +3 位作者 严蕾 牛力勇 孟晓云 李志全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共5页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将生物学识别机制与光电装置相结合,把生物信号转化为光电信号,非常适合于对生物分子相互作用进行动态实时研究。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具有检测过程方便快捷,灵敏度高;无需标记样品,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处...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将生物学识别机制与光电装置相结合,把生物信号转化为光电信号,非常适合于对生物分子相互作用进行动态实时研究。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具有检测过程方便快捷,灵敏度高;无需标记样品,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处理;能在混浊的甚至不透明的样品中进行等特点。本文以表面等离子技术为基础,分析了当前应用广泛的Kretschmann模型特点,回顾和讨论了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系统的研究概况,旨在将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及相关研究成果展示给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学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Kretschmann模型 生物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孙颖 张阳德 《医学与哲学》 2002年第10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蛋白质组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研究肝素对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亲合力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凌燕 王春友 杨智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084-3087,共4页
测定肝素与高迁移率族蛋1(HMGB1),及其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的亲和力,探讨肝素对HMGB1/RAGE亲和力的影响。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实时分析肝素与HMGB1,HMGB1与RAGE的亲和常数,利用其binding analysis分析肝素对HMGB1/RAGE配... 测定肝素与高迁移率族蛋1(HMGB1),及其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的亲和力,探讨肝素对HMGB1/RAGE亲和力的影响。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实时分析肝素与HMGB1,HMGB1与RAGE的亲和常数,利用其binding analysis分析肝素对HMGB1/RAGE配受体结合的影响。肝素与HMGB1的动力学速率常数ka=1.78×105L.(mol.s)-1,kd=8.02×10-4.s-1,亲和常数KA=2.22×108L·mol-1,KD=4.5×10-9mol·L-1;HMGB1与RAGE的动力学常数ka=1.85×103L.(mol.s)-1,kd=1.81×10-4.s-1,亲和常数KA=1.02×107L·mol-1,KD=9.77×10-8mol·L-1。肝素与RAGE的亲和力极低。当浓度分别为50,100,1000,10000U.L-1的肝素与HMGB1混合后,后者与RAGE的亲和力下降。上述不同浓度的肝素对HMGB1/RAGE亲和力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肝素可与HMGB1结合并影响后者与RAGE的亲和力,该作用并不与肝素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肝素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技术与电化学方法联用及其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包宇 毛燕 +2 位作者 王伟 李正刚 牛利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8,共12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是利用金属薄膜光学耦合产生的物理光学现象建立的一种非常灵敏的光学分析手段.近年发展的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Electrochemic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EC-SPR)是将时间分...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是利用金属薄膜光学耦合产生的物理光学现象建立的一种非常灵敏的光学分析手段.近年发展的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Electrochemic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EC-SPR)是将时间分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技术与电化学方法联用的一种新技术.本文介绍了SPR和EC-SPR的基本原理,并重点阐述了时间分辨SPR光谱技术与电化学方法联用及应用.该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反应动态过程研究、生物化学传感器、电极/溶液界面的表征、动力学常数的测定以及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高时间分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技术 电化学 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钨表面等离子Ta合金层耐腐蚀性能研究
7
作者 薛海龙 赵鹏飞 +1 位作者 剌玲敏 秦林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99,104,共4页
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纯钨表面制备Ta合金化改性层以改善材料的耐腐蚀性。研究不同温度工艺参数对Ta合金层组织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工艺参数下均制备出连续致密的Ta合金化改性层,且随温度升高,... 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纯钨表面制备Ta合金化改性层以改善材料的耐腐蚀性。研究不同温度工艺参数对Ta合金层组织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工艺参数下均制备出连续致密的Ta合金化改性层,且随温度升高,合金层的厚度增加。合金层主要由纯Ta相组成。Ta合金层的自腐蚀电位高于基材的,而自腐蚀电流密度较低,即Ta合金层更难以发生电化学腐蚀反应且腐蚀速率更低。900℃合金层的耐蚀性能最佳,腐蚀速率降至8.45×10^(-3)g·m^(-2)·h^(-1),表现出优良的耐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钨基材 Ta合金化改性层 双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赵静 陶宁萍 +2 位作者 卢瑛 刘源 丛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61-365,370,共6页
本文简单介绍了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以及罗列综述了近几年来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食品微生物、药物残留、过敏原、添加剂以及海洋生物毒素检测中的应用。并对SPR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食品安全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TiAl合金表面双层辉光等离子铬钨共渗层的高温氧化行为 被引量:2
9
作者 魏祥飞 张平则 +3 位作者 魏东博 沙李丽 周鹏 张扬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16,20,共6页
采用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技术在γ-TiAl合金表面制备铬钨共渗层,用SEM、EDS和XRD分析等方法结合高温氧化试验,研究了该共渗层在高温下的氧化(共100h)行为。结果表明:γ-TiAl合金经双层辉光等离子铬钨共渗后,共渗层表面形貌完好,组织均匀... 采用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技术在γ-TiAl合金表面制备铬钨共渗层,用SEM、EDS和XRD分析等方法结合高温氧化试验,研究了该共渗层在高温下的氧化(共100h)行为。结果表明:γ-TiAl合金经双层辉光等离子铬钨共渗后,共渗层表面形貌完好,组织均匀,与基体连接紧密,结合处无孔洞及裂纹等缺陷存在;铬钨共渗层在高温下可形成保护性氧化膜,有效降低了氧化速率,与γ-TiAl合金基体相比,氧化增重降低,抗氧化能力明显提高;随氧化温度升高,铬钨共渗层的氧化增重明显增大,但氧化机制不变;在氧化过程中,除了铬、钨发生内扩散外,基体中的钛、铝元素均发生了显著的外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TIAL合金 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技术 铬钨共渗层 高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和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分析虾青素与跨膜转运蛋白CD36的结合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俊林 陈祉晴 +3 位作者 郑钦生 肖杰 曹庸 刘晓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究虾青素与跨膜转运蛋白白细胞分化抗原36(cluster determinant 36,CD36)的结合作用。方法:采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虾青素与CD36的结合作用,结合算法获得相互作用参数,确定结合位点,建立最佳匹配模型。同时,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 目的:探究虾青素与跨膜转运蛋白白细胞分化抗原36(cluster determinant 36,CD36)的结合作用。方法:采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虾青素与CD36的结合作用,结合算法获得相互作用参数,确定结合位点,建立最佳匹配模型。同时,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测定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合和解离常数。结果:虾青素进入CD36内部的疏水腔中,对接结合能为-11.70 kcal/mol,且呈剂量依赖性结合,解离平衡常数KD为1.00×10^(-6) mol/L,表明虾青素与CD36以高亲和力结合,且动力学曲线显示虾青素与CD36的结合模式为慢结合慢解离;虾青素与CD36更多的氨基酸结合形成疏水相互作用,不同于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与CD36的极性氨基酸Asn53形成弱的范德华力,虾青素与天冬酰胺Asn53形成氢键作用,可能是虾青素以高亲和力结合CD36的部分原因,同时推断虾青素末端环上的酮基或羟基与酮基形成的α-羟基酮对于形成氢键起一定作用。结论:虾青素与CD36发生自发的相互作用且以高亲和力结合,结合模式为慢结合慢解离,从而实现有效的跨膜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白细胞分化抗原36 分子对接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技术应用于小分子检测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雪梅 王晓琳 +4 位作者 仇增凤 王亚东 张斌 徐超 尹洪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1-516,共6页
人体内的生物小分子对维持生命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此类分子参与生命体的血液循环及免疫系统,因此检测生命体中生物小分子对研究小分子在生命体中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傅里叶变换-表面等离子体共振(Fourier transform-surface pla... 人体内的生物小分子对维持生命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此类分子参与生命体的血液循环及免疫系统,因此检测生命体中生物小分子对研究小分子在生命体中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傅里叶变换-表面等离子体共振(Fourier transform-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FT-SPR)光谱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所需样品少、可实时检测等优点,近年越来越多应用于分子的检测。对于部分分子尤其是分子量非常小的生物小分子,FT-SPR直接检测法存在信号稳定性差、灵敏度不高等缺点,因此可以针对不同的检测目标构建系列SPR小分子生物传感器通过信号扩增弥补以上缺点。该研究分类并列举了用于小分子检测的SPR免疫传感器(直接检测法、“三明治”法、竞争检测法以及抑制检测法)、SPR分子印迹传感器以及其他基于SPR传感器,系统综述了SPR技术检测小分子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远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 小分子检测 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模碳纤维表面冷等离子体处理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连清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高模碳纤维复合材料 比强度 比模量 表面等离子体处理技术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鉴定鸡补体受体2与其配体chC3 d的亲和力
13
作者 靳换 杨芊芊 +7 位作者 王聪 涂敏 赵蕾 澎湃 王海良 孟昭英 李永清 章振华 《中国兽药杂志》 2023年第7期1-7,共7页
鸡补体受体2(Chicken complement receptor 2,chCR2)是一种表达于鸡B淋巴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chCR2可以与其生理学配体鸡补体组分3 d(Chicken complement component 3 d,chC3 d)相互作用。目前评估受体与配体亲和力的方法主要有表面等... 鸡补体受体2(Chicken complement receptor 2,chCR2)是一种表达于鸡B淋巴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chCR2可以与其生理学配体鸡补体组分3 d(Chicken complement component 3 d,chC3 d)相互作用。目前评估受体与配体亲和力的方法主要有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和生物膜干涉技术(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等。旨在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鉴定chCR2受体分子与其配体chC3 d分子的亲和力。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TT5-chCR2和pTT5-chC3 d;利用HEK 293F表达系统表达了His-chCR2和His-chC3 d蛋白;利用NI柱纯化系统纯化了His-chCR2和His-chC3 d蛋白;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通过分析chCR2与chC3 d结合的动力学参数得出两者之间的平衡解离常数KD为1.37μmol/L。结果表明chCR2与其配体chC3 d之间的亲和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补体受体2 鸡补体组分3 d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表面改性缸套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保江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08年第9期53-54,共2页
将国内外较为先进的等离子表面改性技术应用于内燃机缸套内表面处理,改善其表层金属组织结构,以达到强化缸套内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提高缸套使用寿命的目的。
关键词 缸套 等离子表面改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表面Cr-Si合金化改善TiAl基合金高温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亚非 张平则 许浩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40,共5页
利用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TiAl基合金表面实现了Cr-Si二元共渗。通过SEM、EDS、XRD检测合金渗层的形貌、合金元素含量与相结构,并研究了合金化处理对TiAl基合金高温抗氧化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合金渗层组成相为Cr3Si及Laves相Ti... 利用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TiAl基合金表面实现了Cr-Si二元共渗。通过SEM、EDS、XRD检测合金渗层的形貌、合金元素含量与相结构,并研究了合金化处理对TiAl基合金高温抗氧化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合金渗层组成相为Cr3Si及Laves相TiCr2,过渡层物相主要为Al8Cr5与Al3Ti,合金层内Cr、Si元素含量呈梯度分布;经高温氧化后合金渗层表层形成致密CrO2,内层形成连续Al2O3阻隔层,其氧化动力学曲线呈典型的抛物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基合金 等离子表面技术 Cr-Si合金化 高温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PBO纤维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16
16
作者 周雪松 刘丹丹 +3 位作者 王宜 张英东 胡健 宁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88,共4页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对聚苯撑苯并二口恶唑(PBO)纤维表面进行改性。选用氩气作为处理气氛,研究了气压、功率和处理时间等参数对纤维表面性质的影响。采用FT-IR和SEM等方法对处理前后纤维表面化学结构及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并...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对聚苯撑苯并二口恶唑(PBO)纤维表面进行改性。选用氩气作为处理气氛,研究了气压、功率和处理时间等参数对纤维表面性质的影响。采用FT-IR和SEM等方法对处理前后纤维表面化学结构及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单丝拔出试验测定了改性前后PBO纤维与环氧树脂基体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对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粘结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同时,采用液滴形状法对纤维表面亲水性进行了表征。通过研究发现,经低温氩气等离子处理后,PBO纤维表面亲水性增强,PBO纤维/环氧树脂的IFSS较未处理样品提高了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撑苯并二噁维 等离子表面处理技术 单丝拔出 接触角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钽喷丝头表面等离子体强化技术
17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专利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 钽喷丝头 表面等离子体强化技术 真空容器 表面粗糙度 使用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谐振(SPR)技术在水稻垩白基因Chalk5检测中的应用
18
作者 黄卫衡 汪雪峰 辛业芸 《湖南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1-4,共4页
以垩白度低的明恢63与垩白度高的9311的基因组DNA为材料设计探针,构建基于表面等离子体谐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的水稻垩白基因检测方法,并用16个已知垩白度的水稻品种检验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通过生物素修饰后单... 以垩白度低的明恢63与垩白度高的9311的基因组DNA为材料设计探针,构建基于表面等离子体谐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的水稻垩白基因检测方法,并用16个已知垩白度的水稻品种检验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通过生物素修饰后单联DNA片段探针与羧基传感芯片上链霉亲和素(SA)的结合构建基因芯片,再以100μL 0.16μmol/L的PCR产物与探针进行分子杂交,可获得较好的SPR信号;以该方法获得的SPR信号差值的绝对值与水稻垩白成正相关关系,可定性判断水稻品种垩白度的高低;同时,SPR检测方法无需标记,分析过程完全自动化,可实现水稻垩白基因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谐振(SPR)技术 水稻 垩白 Chalk5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合金表面等离子渗Mo层制备及其高温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贲能军 严国军 +1 位作者 顾琪 梁文萍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25-128,共4页
研究了TC4合金等离子表面渗Mo层的制备,并测试了基体和渗层在20、300和500℃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XRD、EDS、SEM、SMM等研究了改性层的组织成分及其磨痕形貌,并探析了磨损机理。结果表明:TC4合金表面等离子渗Mo后,显著提高了合金... 研究了TC4合金等离子表面渗Mo层的制备,并测试了基体和渗层在20、300和500℃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XRD、EDS、SEM、SMM等研究了改性层的组织成分及其磨痕形貌,并探析了磨损机理。结果表明:TC4合金表面等离子渗Mo后,显著提高了合金表面硬度和高温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 合金 双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 等离子 MO 高温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6Al4V合金表面等离子渗Mo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贲能军 王宜君 +1 位作者 王其松 梁文萍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研究了Ti6Al4V合金表面等离子渗Mo改性层的制备,并用SEM、XRD、EDS、SMM、纳米压痕仪、划痕试验机以及球-盘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改性层的表面形貌、组织、相组成、显微硬度、强韧性、膜/基结合力及其耐磨性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层... 研究了Ti6Al4V合金表面等离子渗Mo改性层的制备,并用SEM、XRD、EDS、SMM、纳米压痕仪、划痕试验机以及球-盘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改性层的表面形貌、组织、相组成、显微硬度、强韧性、膜/基结合力及其耐磨性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层表面致密,具有高的表面硬度、弹性模量和结合强度,耐磨性较渗Mo处理前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L4V合金 双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 等离子渗Mo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