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铸铁等离子束淬火区的特点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张磊
崔洪芝
尹华跃
梁玉海
于晓春
-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中原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
出处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94-96,共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96 75 0 0 )
-
文摘
通过观察铸铁材料等离子束淬火的组织 ,并结合等离子束的温度分布 ,分析了等离子束淬火区的组织转变特点及硬度分布特点。结果表明 :铸铁材料等离子束淬火时 ,淬硬层与基体之间基本没有过渡区 ,整个淬硬层的组织近乎全部为隐针马氏体 ,故硬度高 ,且硬度在整个硬化层没有明显的变化 ;淬硬层略有凸起 ,并受到来自未淬火的基体的挤压力 。
-
关键词
表面淬火
组织转变
铸铁
等离子束淬火
淬硬层
马氏体
测试分布
-
Keywords
plasma
surface quenching
structure change
-
分类号
TG163.33
[金属学及工艺—热处理]
-
-
题名气缸套等离子束淬火/渗硫层“等耐磨性”试验研究
- 2
-
-
作者
齐俊平
王新华
王守忠
-
机构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
河南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
-
出处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39,共5页
-
基金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基金项目“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XM-16-2019)
河南省科技攻关基金项目“基于磁纳米流体热管吸收式汽车尾气清洁余热回收再利用新技术”(232102320205)。
-
文摘
为了提高缸套内表面磨损均匀性、改善与环的配副性,制备了等离子束淬火和等离子束淬火/渗硫两种工艺下的缸套试样,并借助OM、SEM、XRD和硬度计等比较研究了其内表面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淬火层组织由隐针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组成,淬火/渗硫复合层组织由α-Fe+FeS+FeS 2组成;随扫描速度逐渐降低,自下而上,淬火层的硬度逐渐提高,淬火/渗硫复合层的硬度、厚度和FeS含量逐渐增加;淬火缸套试样磨损量基本为0.009 mm,淬火/渗硫缸套试样磨损量基本为0.003 mm,相对淬火缸套减少了66.7%,配副环的开口间隙相对减小了65.3%。淬火缸套内表面强化效果自下而上逐渐提高,其对FeS支撑作用逐渐增强,与缸套不同部位实际工作条件的变化对耐磨性的要求基本一致,是两种缸套试样具有“等耐磨性”的主要机理所在。
-
关键词
气缸套
等离子束淬火
低温离子渗硫
耐磨性
-
Keywords
cylinder liner
plasma beam quenching
low-temperature ion sulfurization
wearability
-
分类号
TK421.9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