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耦合模理论的明暗模腔耦合MDM波导体系中等离子体诱导透明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笑峰 胡仕刚 +2 位作者 占世平 刘云新 席在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332-3337,共6页
利用耦合模理论和时域有限差分方法从理论与模拟2个方面对明暗模腔耦合MDM波导体系中等离子体诱导透明进行研究。基于耦合模理论推导出腔耦合MDM波导体系透射的理论表达式,然后通过时域有限差分(FDTD)对理论公式进行验证。讨论系统中存... 利用耦合模理论和时域有限差分方法从理论与模拟2个方面对明暗模腔耦合MDM波导体系中等离子体诱导透明进行研究。基于耦合模理论推导出腔耦合MDM波导体系透射的理论表达式,然后通过时域有限差分(FDTD)对理论公式进行验证。讨论系统中存在的群色散和慢光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腔之间相互耦合强度、共振失谐量对透明现象有很好的调制作用;相互耦合强度、共振失谐量对慢光效应也可灵活调控,群折射率接近27,使得波长为1 047 nm的光脉冲群速度减小1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理论 MDM波导 等离子体诱导透明 时域有限差分(FDT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超表面等离子体诱导透明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其祥 马梦诗 郑树泉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6-542,共7页
设计一种基于石墨烯的等离子体诱导透明超表面模型,该结构由上下两个不同尺寸的十字形石墨烯层夹一层聚酰亚胺隔离层组成.在不改变结构尺寸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上下十字形石墨烯层几何中心位置间的距离,控制上层和下层石墨烯间的耦合,从... 设计一种基于石墨烯的等离子体诱导透明超表面模型,该结构由上下两个不同尺寸的十字形石墨烯层夹一层聚酰亚胺隔离层组成.在不改变结构尺寸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上下十字形石墨烯层几何中心位置间的距离,控制上层和下层石墨烯间的耦合,从而形成等离子体诱导透明效应.该结构利用上层和下层石墨烯可分别作为明暗模式,在几何中心的移动过程中激励出不同的谐振模式,当入射波电场沿着TM方向极化时,上层和下层石墨烯之间通过明暗模式的干涉相消实现透明窗口由大变小再到关闭的功能.当入射波电场沿着TE方向极化时,下层石墨烯由于被激励产生弱多极子谐振反过来抑制上层石墨烯,从而实现等离子体诱导透明窗口由无到有再到双透明的变化.该研究在两个垂直极化方向上同时实现不同功能,为极化不敏感的等离子体诱导透明效应研究以及多功能等离子体诱导透明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与电磁波技术 石墨烯超材料 双极化 等离子体诱导透明 明暗模式 谐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矩形腔边耦合波导的等离子体诱导透明效应
3
作者 王波云 程加宝 +6 位作者 朱月红 令永红 曾庆栋 熊良斌 杜君 王涛 余华清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4-92,共9页
为了降低功耗、实现超快速响应,设计了一种基于双矩形腔边耦合等离子体波导系统,并研究了其等离子体诱导透明效应.采用光学Kerr效应超快调控石墨烯-Ag复合材料波导结构,实现1 ps量级的超快响应时间.动态调控等离子体波导的传输相移,当... 为了降低功耗、实现超快速响应,设计了一种基于双矩形腔边耦合等离子体波导系统,并研究了其等离子体诱导透明效应.采用光学Kerr效应超快调控石墨烯-Ag复合材料波导结构,实现1 ps量级的超快响应时间.动态调控等离子体波导的传输相移,当泵浦光强为5.83 MW/cm^2时,等离子体诱导透明系统能够实现透射光谱π相移,这是因为基于石墨烯-Ag复合材料结构等离子体波导具有大的等效光学Kerr非线性系数,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局域光场和等离子体诱导透明效应慢光对光学Kerr效应产生了协同增强作用,大大降低了系统获得透射光谱π相移的泵浦光强.等离子体诱导透明效应透明窗口的可调谐带宽为40 nm,系统的群延时控制在0.15 ps到0.85 ps之间,并且光波通过间接耦合或者相位耦合机制实现了等离子体诱导透明效应相移倍增效应.耦合模式理论计算结果很好地吻合了时域有限差分法仿真模拟结果,研究结果对于低功耗、超快速非线性响应和紧凑型光子器件的设计和制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波导 等离子体诱导透明 时域有限差分 石墨烯 光学Kerr效应 矩形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view on plasmon induced transparency based on metal-dielectric-metal waveguides 被引量:2
4
作者 DENG Hong-gui TIAN Li-li +4 位作者 XIONG Ru-jing LIU Gang YANG Kai ZHAO Hao-hao WANG Wen-h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698-710,共13页
Plasmon induced transparency(PIT)in the transparent window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design of optical filters,switches and storage,and integrated optics.The slow light effect makes PIT applicable to both sensors... Plasmon induced transparency(PIT)in the transparent window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design of optical filters,switches and storage,and integrated optics.The slow light effect makes PIT applicable to both sensors and slow light devices.Besides,PIT can overcome the diffraction limit of light,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manipulate light on a half-wavelength scale and brings good news to the miniaturization of optical devices.In this paper,we first summarize the researches of PIT phenomenon based on metal-dielectric-metal(MDM)waveguide systems and analyze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of PIT including bright-dark mode interactions and phase-coupling-induced transparency.Then,we review the applications of PIT in optical sensing,optical filtering,optical switching,slow light devices and optical logic devices.At last,we outline important challenge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provid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predict important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on induced transparency(PIT) metal-dielectric-metal(MDM)waveguide slow-light effect optical logic devi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