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单宁酶黑曲霉菌株的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选育及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东旭 李忠辉 +3 位作者 张子恒 王昕 龚大春 石小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15-122,共8页
单宁酶是水解单宁物质的生物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行业。黑曲霉作为生产单宁酶的重要微生物,需要通过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优化进一步提升产酶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结果表明,初始菌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L... 单宁酶是水解单宁物质的生物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行业。黑曲霉作为生产单宁酶的重要微生物,需要通过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优化进一步提升产酶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结果表明,初始菌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LH进行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的最佳条件为孢子浓度3×10^(6) CFU/mL、诱变功率100 W、气量10 L/min、间距2 mm、诱变时间240 s。经平板显色初步筛选得到49株诱变菌,并通过摇瓶发酵复筛,得到产酶稳定的突变株LH2301,其单宁酶的酶活力达到2.292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27倍,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优培养条件为5 g/L葡萄糖,21 g/L酵母浸粉,初始pH 4.0,接种量为3.5%,单宁酸质量浓度为20 g/L,酶活力水平可提升至6.105 U/mL。对诱变株所产单宁酶进行了初步表征,其分子质量为90 kDa,当温度处于40~50℃,pH值为3.0~5.0时,该酶展示出良好的催化活性;该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4.0,金属离子Ca^(2+)、K^(+)、Al^(3+)对其酶活力有促进作用。该研究丰富了单宁酶的微生物菌种资源,为单宁酶的工业化应用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单宁酶 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 发酵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复合紫外诱变选育发酵果汁酵母
2
作者 蔺永红 刘帅 +3 位作者 蒋婷 张娜 张世忠 秦伟帅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9-204,共6页
该研究以不产乙醇、高产酯的酵母菌株G4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以菌株G4为出发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复合紫外诱变选育低产乙醇、高产酯的优良菌株,并对其遗传稳定性、耐受性及溶... 该研究以不产乙醇、高产酯的酵母菌株G4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以菌株G4为出发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复合紫外诱变选育低产乙醇、高产酯的优良菌株,并对其遗传稳定性、耐受性及溶血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4被鉴定为胶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osa),通过诱变选育得到一株不产乙醇、高产酯的优良突变菌株AU73,其总酯产量为1.10 g/L,是出发菌株G4的1.53倍。突变菌株AU73遗传稳定性较好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可耐受pH值2.5,乙醇体积分数10%,150 mg/L SO2,30%葡萄糖。综上,突变菌株AU73具有不产乙醇、高产酯的特性,为提高发酵果汁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鉴定 总酯 紫外诱变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发酵果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耐盐产香酵母菌株
3
作者 莫芳华 何静 +3 位作者 邢浩然 田雨桐 王炳慧 王春玲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42,49,共5页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对鲁氏酵母进行诱变,确定40 s为诱变的最佳时间,此条件下菌株的致死率为98.9%。以耐盐性为指标对诱变后的菌株进行初步筛选,获得一株耐盐性较强的正突变菌株S3-26。将出发菌株及筛选菌株S3-26分别添加到...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对鲁氏酵母进行诱变,确定40 s为诱变的最佳时间,此条件下菌株的致死率为98.9%。以耐盐性为指标对诱变后的菌株进行初步筛选,获得一株耐盐性较强的正突变菌株S3-26。将出发菌株及筛选菌株S3-26分别添加到18%盐度的酱醪汁培养基中培养,发酵后进行挥发性风味成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出发菌株S组检出59种风味物质,突变菌株S3-26组检出63种,提高了6.78%。添加S3-26发酵的酱醪汁中醇类、醛类、酸类、酚类、酮类、呋喃类、吡嗪类和总风味物质含量均高于S组,其中醇类含量提高了28.50%,酚类含量提高了80.33%。OAV分析结果表明,S3-26组的典型风味物质含量高于S组,其中苯乙醛提高了45.91%,愈创木酚提高了47.59%,赋予了酱油花香和烟熏香,明显增强了酱油的香气品质。此外,经10次连续传代测试,突变菌株S3-26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综合结果表明选育菌株S3-26具有应用于酱油发酵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氏酵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耐盐 发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ARTP)及高通量筛选高产蛋白酶米曲霉的初探 被引量:12
4
作者 舒冬梅 王德良 +1 位作者 宋绪磊 尚柯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7-73,共7页
为提高酱油发酵菌种米曲霉的蛋白酶活力,采用实验室保藏菌种H0米曲霉为诱变出发菌株,对H0菌株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ARTP),诱变条件:功率120 W;气流量10L/min;10个时间梯度处理。结果表明:当诱变时间为140s时,致死率接近90%,此时为... 为提高酱油发酵菌种米曲霉的蛋白酶活力,采用实验室保藏菌种H0米曲霉为诱变出发菌株,对H0菌株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ARTP),诱变条件:功率120 W;气流量10L/min;10个时间梯度处理。结果表明:当诱变时间为140s时,致死率接近90%,此时为最佳诱变时间。利用大豆球蛋白作为选择培养基关键因子进行初筛和96孔板高通量复筛,选出3株高蛋白酶活力菌株H5,H12,H15,并且经过福林酚法验证。最终筛选出米曲霉菌株H15具有高蛋白酶活力:酸性、中性、碱性蛋白酶活力分别为192.35,1816.31,3774.82U/g,比出发菌株H0分别提高17.49%,19.08%,10.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ARTP) 高通量筛选 蛋白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绿色产色链霉菌及阿维拉霉素高产菌选育 被引量:10
5
作者 向荣华 詹晓北 +2 位作者 朱莉 郑志永 吴剑荣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32-737,共6页
目的筛选获得阿维拉霉素高产菌株。方法对一株绿色产色链霉菌实施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以中间产物类似物氨基丁酸和高浓度的Ca Cl_2为筛选因子,结合统计学分析,通过琼脂块移接法初筛和管碟法复筛。结果获得一株高产阿维拉霉素的绿色产... 目的筛选获得阿维拉霉素高产菌株。方法对一株绿色产色链霉菌实施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以中间产物类似物氨基丁酸和高浓度的Ca Cl_2为筛选因子,结合统计学分析,通过琼脂块移接法初筛和管碟法复筛。结果获得一株高产阿维拉霉素的绿色产色链霉菌D60-9-20,经摇瓶发酵后,HPLC检测发酵液中阿维拉霉素产量达到545mg/L,较出发菌株产量提高了232%,并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能。结论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能有效提高绿色产色链霉菌产阿维拉霉素的能力,得到的绿色产色链霉菌菌株D60-9-20具有生产阿维拉霉素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拉霉素 绿色产色链霉菌 等离子体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高效耐镉硫酸盐还原菌 被引量:5
6
作者 朱晓丽 张建霞 +3 位作者 徐雅雅 姚倩 李梦 董立萍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3-307,共5页
从镉污染土壤中分离出35株硫酸盐还原菌(SRB),采用优化的硫酸钡沉淀法测定其硫酸盐还原活性,筛选出3株在缺氧和有氧条件下硫酸盐还原活性均较高的菌株,采用常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对筛选的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出一株硫酸盐还原活性高且... 从镉污染土壤中分离出35株硫酸盐还原菌(SRB),采用优化的硫酸钡沉淀法测定其硫酸盐还原活性,筛选出3株在缺氧和有氧条件下硫酸盐还原活性均较高的菌株,采用常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对筛选的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出一株硫酸盐还原活性高且耐受Cd生长能力强的诱变株WK 2-5-2,该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能够耐受100mg/L Cd2+生长,菌数达到4.12×107CFU/m L,比其原始菌株WK 2-5的数量增加了约100倍。该菌株在缺氧和有氧条件下的硫酸盐还原活性分别为99.17%和78.37%,比其相应的原始菌株WK 2-5的硫酸盐还原活性分别增加了1.49%和43.88%。通过测定WK 2-5-2的16S rRNA序列,该菌株与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 EN-119)同源性达到100%,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路德维希肠杆菌。该菌株具有应用于镉污染土壤或水体修复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镉污染土壤 等离子体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对螺旋藻中氨基酸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闫春宇 胡冰涛 王素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5,共6页
旨在了解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处理对螺旋藻氨基酸含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以TJF1为出发藻株,多功能等离子体诱变仪对藻株进行诱变处理,日立L-8900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利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突变体与... 旨在了解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处理对螺旋藻氨基酸含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以TJF1为出发藻株,多功能等离子体诱变仪对藻株进行诱变处理,日立L-8900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利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突变体与出发藻株的氨基酸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出发藻株相比,15个突变株中的17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出发藻株,总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突变株的氨基酸含量分布与出发藻株保持一致;总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比值(E/T)维持在0.43~0.45,没有明显变化;2种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等离子体诱变没有降低氨基酸营养价值;突变株10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比出发藻株高出53.52%,可以作为高产蛋白优势藻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氨基酸 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工厂化金针菇新菌株 被引量:4
8
作者 陆欢 刘建雨 +5 位作者 杨慧 张丹 宋春艳 谭琦 王瑞娟 尚晓冬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21-1930,共10页
为确定金针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处理的诱变致死率,创制工厂化金针菇新种质,本研究以上研1号菌株作为亲本,收集其孢子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后,采用多孢自交技术获得新菌株,再经工厂化小试初筛和中试复筛,最终获得新种质。结果表明,从... 为确定金针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处理的诱变致死率,创制工厂化金针菇新种质,本研究以上研1号菌株作为亲本,收集其孢子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后,采用多孢自交技术获得新菌株,再经工厂化小试初筛和中试复筛,最终获得新种质。结果表明,从108个突变自交菌株中获得出芽快且整齐、产量高、商品性状优良(菌盖厚实、菌柄较粗)的金针菇新品种上研A130,该品种为白色,菌盖呈球形、内扣,菌柄基部绒毛少,子实体干品中必需氨基酸总含量为2.57×10^(4)mg·kg^(-1)。工厂化栽培条件下,菌丝培养温度为20℃,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为4~18℃,瓶栽菌丝培养周期为22 d,子实体生育时间为26 d,平均单瓶产量为每瓶456.41 g。本研究结合新型诱变技术和传统选育方法,提高了亲本的突变率,为筛选具有目标性状的工厂化金针菇新菌株提供了数据支撑,对金针菇产业持续发展具有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多孢自交 新品种选育 蛋白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耐酸酿酒酵母菌株 被引量:8
9
作者 耿海波 郑辉 +4 位作者 张丽媛 郭会灿 李浩楠 张世佳 安丽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48,共5页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方法对实验室保藏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62进行诱变,通过试验确定最佳诱变条件为处理时长80 s,此条件下菌株SC-62致死率84%。将诱变获得的菌株进行初筛、复筛和发酵性能测定。结果显示...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方法对实验室保藏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62进行诱变,通过试验确定最佳诱变条件为处理时长80 s,此条件下菌株SC-62致死率84%。将诱变获得的菌株进行初筛、复筛和发酵性能测定。结果显示,筛选出一株耐酸性强、发酵性能优良的正突变菌株A-107,其在pH为2.5的发酵培养基上培养6 d后测得的发酵力[6.21 g CO2/(100 mL·24 h)]和酒精产量(11.52%vol)较出发菌株SC-62分别提高了37%和30%,突变菌株A-107可耐受16%乙醇、100 g/L NaCl、500 g/L葡萄糖,耐受性和遗传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酸酵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筛选 发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高产四甲基吡嗪地衣芽孢杆菌 被引量:2
10
作者 孟武 丁雪梅 +1 位作者 王瑞明 肖冬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1-34,共4页
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ncheniformis)可以利用葡萄发酵产生四甲基吡嗪,四甲基吡嗪广泛应用于食品、临床和其他领域。该文以地衣芽孢杆菌BL1为出发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系统进行诱变,根据脱脂奶粉平板初筛、摇瓶发酵复筛,连... 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ncheniformis)可以利用葡萄发酵产生四甲基吡嗪,四甲基吡嗪广泛应用于食品、临床和其他领域。该文以地衣芽孢杆菌BL1为出发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系统进行诱变,根据脱脂奶粉平板初筛、摇瓶发酵复筛,连续传代培养后得到遗传稳定的四甲基吡嗪产量较高的突变株BT12,该菌株摇瓶发酵生产四甲基吡嗪的最大产量为43.16 g/L,相比出发菌株的37.89 g/L的提高了13.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系统 地衣芽孢杆菌 四甲基吡嗪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功能等离子体诱变系统快速诱变选育γ-氨基丁酸高产菌株 被引量:6
11
作者 石秀峰 纪曾春 +3 位作者 常传友 马身喜 张变强 高强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7-130,共4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便捷的产γ-氨基丁酸(GABA)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方法,以产GABA的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TCCC 13007为出发菌株,采用多功能等离子体诱变系统(MPMS)对其进行诱变育种。最佳诱变条件为氮气流量10 L/min、照射间距3 mm... 为建立一种快速便捷的产γ-氨基丁酸(GABA)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方法,以产GABA的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TCCC 13007为出发菌株,采用多功能等离子体诱变系统(MPMS)对其进行诱变育种。最佳诱变条件为氮气流量10 L/min、照射间距3 mm、120 W功率条件下处理90 s,致死率>90%。将诱变后的菌悬液涂布到CaCO_3筛选平板上,以CaCO_3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为依据,建立了平板-96深孔板-摇瓶的快速筛选体系。最终通过摇瓶复筛,选育得到了一株GABA产量明显提高的突变株L8,GABA产量达到(66.59±0.58)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1.41%。10次连续传代与摇瓶发酵实验表明,突变株L8的发酵性能和遗传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等离子体诱变系统 短乳杆菌 Γ-氨基丁酸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的筛选及高产酸菌株的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 被引量:12
12
作者 林杨 布丽根·加冷别克 +6 位作者 孙建 谭慧林 周洁 刘少杰 王伟 顾美英 张志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6-181,共6页
为了筛选优质乳酸菌,建立乳酸菌的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方法,获得高蛋白酶活性的高产酸菌株。该研究从新疆4种传统酸奶中分离出12株疑似乳酸菌,经16S rRNA基因序列扩增和测序分析,确定... 为了筛选优质乳酸菌,建立乳酸菌的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方法,获得高蛋白酶活性的高产酸菌株。该研究从新疆4种传统酸奶中分离出12株疑似乳酸菌,经16S rRNA基因序列扩增和测序分析,确定分离株分属于乳植杆菌属(Lactiplantibacillus)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4个种。通过透明圈法和酶活力测定,筛选出5株产蛋白酶的乳酸菌,并对其中1株蛋白酶活性最高而产酸能力较弱的德氏乳植杆菌保加利亚亚种Y8菌株采用ARTP诱变技术进行了育种,获得1株蛋白酶活性稳定且高产酸的菌株Y8-6,为进一步开发相关优质乳酸菌资源及其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蛋白酶 产酸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高产核黄素枯草芽孢杆菌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佳欣 张培基 +3 位作者 刘丁玉 洪坤强 陈涛 王智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33,共6页
该研究以BS120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技术进行诱变处理,第一轮以40 mg/L 8-氮鸟嘌呤为筛选拮抗物进行筛选,得到核黄素产量和得率分别提升61.60%和58.12%的菌株BSG1。第... 该研究以BS120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技术进行诱变处理,第一轮以40 mg/L 8-氮鸟嘌呤为筛选拮抗物进行筛选,得到核黄素产量和得率分别提升61.60%和58.12%的菌株BSG1。第二轮诱变以300 mg/L寡霉素为筛选拮抗物进行筛选,筛选获得菌株BSG3,核黄素产量和得率较BS120分别提升83.59%和78.76%。将核黄素操纵子表达质粒pMX45转入BSG3中,得到菌株BSG5,核黄素产量达到(4467.08±99.47)mg/L,得率为(42.56±1.25)mg/g葡萄糖,较BS120分别提高140.94%和120.52%,展现了良好的核黄素发酵性能和遗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核黄素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诱变选育 8-氮鸟嘌呤 寡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与微生物微液滴培养选育谷胱甘肽高产菌株 被引量:5
14
作者 凌思雨 王洲 +4 位作者 张会敏 李闯 刘庆涛 刘艳 薛正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0-208,共9页
为提升野生毕赤酵母菌株BY-1产谷胱甘肽的能力,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技术得到诱变菌株BY-1-26。进一步在摇瓶培养过程中添加1,2,4-三氮唑,提高诱变菌株产量。最后将1,2,4-三氮唑作... 为提升野生毕赤酵母菌株BY-1产谷胱甘肽的能力,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技术得到诱变菌株BY-1-26。进一步在摇瓶培养过程中添加1,2,4-三氮唑,提高诱变菌株产量。最后将1,2,4-三氮唑作为筛选因子,利用微生物微液滴培养(microbial microdroplet culture system,MMC)仪对诱变菌株进行适应性进化,获得了1株高产谷胱甘肽的突变株BY-2-24,并对其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出发菌株BY-1经过ARTP诱变处理、抗性梯度平板初筛、MMC适应性进化、摇瓶复筛等,可以选育高产谷胱甘肽突变株。突变株BY-2-24摇瓶产量达(312.13±2.62)mg/L,较出发菌株提高134.26%,且经过7次传代培养,仍然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同时,生物量提高118.33%,表明诱变菌株的生长能力得到提高。研究表明,ARTP与MMC联合应用作为一种简便高效的微生物诱变方式,可用于定向诱变筛选高性能微生物菌株,为高通量选育目标菌株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毕赤酵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适应性进化 菌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低产挥发酸酿酒酵母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雪 冯莉 +1 位作者 秦义 刘延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3-48,共6页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NX4进行诱变,采用平板初筛、冰酒模拟汁发酵复筛低产挥发酸的突变菌株,并对其遗传稳定性及耐受性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该菌株酿造冰葡萄酒,对其理化指标、感官品...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NX4进行诱变,采用平板初筛、冰酒模拟汁发酵复筛低产挥发酸的突变菌株,并对其遗传稳定性及耐受性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该菌株酿造冰葡萄酒,对其理化指标、感官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一株低产挥发酸的突变体菌株T2-5,其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与原始菌株NX4相比,具有更高的糖耐受性和更低的酒精耐受性,利于在冰酒中应用。利用该菌株酿造的冰酒挥发酸产量降低26.4%,感官评分较高(77.14分),香气浓郁度有所降低,但持久性增强,具有典型的花香、蜂蜜、蜜桃、柠檬、甜瓜等热带水果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挥发酸 常压等离子体诱变 选育 冰葡萄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克鲁维酵母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选育及其突变株整细胞催化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纲 刘云 +3 位作者 郭金玲 吕育财 余华顺 龚大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47,共6页
采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方法,以耐20 g/L的苯乙酮毒性和酮基还原酶酶活作为筛选标记,对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进行选育,得到酮基还原酶酶活2.72 U/m L的突变菌株KL5,并研究了该菌株在不同碳源、氮源中的生长特... 采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方法,以耐20 g/L的苯乙酮毒性和酮基还原酶酶活作为筛选标记,对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进行选育,得到酮基还原酶酶活2.72 U/m L的突变菌株KL5,并研究了该菌株在不同碳源、氮源中的生长特性及对底物苯乙酮转化能力。结果表明,蔗糖、酵母浸粉分别是突变株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在一次添加苯乙酮20 g/L底物,蔗糖22.0 g/L,酵母浸粉10.0 g/L,磷酸二氢钾3.0 g/L,七水合硫酸镁1 g/L的催化条件下,28℃、200 r/min转化48 h,诱变菌株KL5对苯乙酮转化率可达到91.8%,比出发菌株提高2.5倍。该菌株具有广阔的生物催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克鲁维酵母 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 酮基还原酶 苯乙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产单宁酶炭黑曲霉及发酵参数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弦弦 吴晓江 +4 位作者 张钰龙 巫小丹 万茵 刘成梅 付桂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5-21,共7页
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对炭黑曲霉FCYN212菌株进行诱变,选育单宁酶高产菌株,并对单宁酶产量提高的菌株进行发酵罐发酵参数优化。结果表明:通过ARTP诱变后结合溴酚蓝平板变色圈法初筛,摇... 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对炭黑曲霉FCYN212菌株进行诱变,选育单宁酶高产菌株,并对单宁酶产量提高的菌株进行发酵罐发酵参数优化。结果表明:通过ARTP诱变后结合溴酚蓝平板变色圈法初筛,摇瓶发酵复筛,成功筛选到1株单宁酶活力较高的突变株NCUF M8,且与原始菌株酶活力(0.135 U/mL)相比,NCUF M8酶活力为0.212 U/mL,显著提高了57%(P<0.05);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经8次连续传代并摇瓶发酵,NCUF M8平均酶活力达0.208 U/mL,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发酵罐发酵参数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参数为,发酵时间4 d,接种量2%,单宁酸质量浓度60 g/L,溶氧体积分数45%,诱导物添加时间36 h,该条件下NCUF M8酶活力为1.377 U/mL,相比未优化酶活力(0.212 U/mL)显著提高了549%(P<0.05)。研究实验结果为单宁酶的高产菌株选育提供了新的依据,并可助力节约单宁酶的工业化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酶 炭黑曲霉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发酵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多抗性哈茨木霉的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文臣 詹晓北 +2 位作者 朱莉 郑志永 吴剑荣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4-223,共10页
旨在为提高生防木霉菌对田间除草剂、杀虫剂以及杀菌剂共存的复杂环境的适应性,以生防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GIM 3.442)为出发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的方法对出发菌株进行诱变。结果显示,以杀菌剂代森锰锌和杀虫剂呋虫... 旨在为提高生防木霉菌对田间除草剂、杀虫剂以及杀菌剂共存的复杂环境的适应性,以生防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GIM 3.442)为出发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的方法对出发菌株进行诱变。结果显示,以杀菌剂代森锰锌和杀虫剂呋虫胺为筛子,选育出对复合农药有良好抗性的诱变菌株。从中挑选双抗性最好的菌株Th-36,以含有杀菌剂代森锰锌、杀虫剂呋虫胺和除草剂乙氧氟草醚的PDA为诱变筛选培养基,再次进行诱变筛选,获得两株具有三抗特性菌株(Th-3-36和Th-4-B)。毒力测试表明,抗性菌株Th-3-36和Th-4-B对代森锰锌、呋虫胺和乙氧氟草醚的EC50分别达到5 089.2μg a.i.·m L-1和5 498.2μg a.i.·m L-1、758.5μg a.i.·m L-1和785.9μg a.i.·m L-1、198.2μg a.i.·m L-1和200.3μg a.i.·m L-1,均高于各农药的市售平均推荐使用浓度。筛选到的突变株对农药抗性明显增强、遗传了亲本的广谱抗菌性并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生长繁殖能力和酶学性质优于亲本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ARTP) 哈茨木霉 农药抗性 驯化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抗后酸化的乳酸菌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虹瑾 霍向东 +3 位作者 赵丹 林青 娄恺 袁华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12-117,共6页
为降低酸奶在运输及储藏期间的后酸化,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和新霉素诱变筛选,通过致死率曲线与阳性筛选率曲线确定最佳处理条件为ARTP处理30 s,新霉素筛选质量浓度为300 mg/mL,该条件... 为降低酸奶在运输及储藏期间的后酸化,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和新霉素诱变筛选,通过致死率曲线与阳性筛选率曲线确定最佳处理条件为ARTP处理30 s,新霉素筛选质量浓度为300 mg/mL,该条件下共获得7株生长特性良好,具有较低H;-ATP酶活性的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突变株。通过全脂牛乳发酵,突变菌株BJT-7在20 d储藏期间酸度维持在70°T以下,遗传稳定性良好。结果表明,ARTP是一种高效诱变方法,结合新霉素筛选可得到抗后酸化能力强的乳酸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后酸化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副干酪乳杆菌 新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高产曲酸米曲霉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锡剑 陈建华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5年第5期52-54,60,共4页
以米曲霉KA2308作为出发菌株,首次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选育高产曲酸菌株,通过96孔板高通量筛选获得一株曲酸生产菌KA1515,曲酸产量提高到47.28g·L-1,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1.48%,经过多次传代,曲酸产量仍比较稳定。表明采用... 以米曲霉KA2308作为出发菌株,首次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选育高产曲酸菌株,通过96孔板高通量筛选获得一株曲酸生产菌KA1515,曲酸产量提高到47.28g·L-1,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1.48%,经过多次传代,曲酸产量仍比较稳定。表明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能有效提高米曲霉曲酸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 曲酸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突变株 高通量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