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kV等离子体表面改性高压脉冲电源 被引量:5
1
作者 巩春志 田修波 +2 位作者 曹珍恩 朱宗涛 杨士勤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927-1930,共4页
研制的10kV高压脉冲电源采用脉冲单元叠加技术,将12组相互独立的各脉冲单元模块串联起来,采用同步驱动技术,实现了10kV的高压脉冲输出。可通过增减脉冲单元的数量,满足不同输出电压的需要,实现了模块化设计。该电源的性能指标为:... 研制的10kV高压脉冲电源采用脉冲单元叠加技术,将12组相互独立的各脉冲单元模块串联起来,采用同步驱动技术,实现了10kV的高压脉冲输出。可通过增减脉冲单元的数量,满足不同输出电压的需要,实现了模块化设计。该电源的性能指标为:脉冲电压幅值0.1~10.0kV,脉冲频率0.2~2.0kHz,脉冲占空比5%~30%,脉冲电流幅值20A,脉冲功率200kW。试验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负载条件下电源运行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高压脉冲电源 脉冲单元模块 串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例23]钛合金植入体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2
作者 刘宣勇 丁传贤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钛及其合金具有比重小、弹性模量与人体骨组织较匹配以及优良的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常用作人工骨、人工关节、种植牙、种矫形组件等。但相对人体组织而言,钛植入体仍然是外体材料,不... 钛及其合金具有比重小、弹性模量与人体骨组织较匹配以及优良的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常用作人工骨、人工关节、种植牙、种矫形组件等。但相对人体组织而言,钛植入体仍然是外体材料,不能完全为人体接受,其生物惰性、金属离子的释放和磨粒的形成,都会影响到植入体的正常使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植入体 钛合金 表面工程 应用 生物相容性 实例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用于提高人工关节、椎间盘耐磨耐蚀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邓乔元 李延涛 +3 位作者 经佩佩 龚艳丽 黄楠 冷永祥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共12页
人工关节置换术和椎间盘置换术是目前治疗严重关节类疾病和椎间盘疾病的重要手段。人工关节和人工椎间盘在体内服役时,摩擦配副(关节头-关节臼、髓核-终板)需要往复运动数千万次,磨损产生的磨屑和腐蚀释放的有毒金属离子会导致关节假体... 人工关节置换术和椎间盘置换术是目前治疗严重关节类疾病和椎间盘疾病的重要手段。人工关节和人工椎间盘在体内服役时,摩擦配副(关节头-关节臼、髓核-终板)需要往复运动数千万次,磨损产生的磨屑和腐蚀释放的有毒金属离子会导致关节假体松动、椎间盘假体下沉等临床并发症的发生。为了提高关节假体和椎间盘假体的耐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研究者们采用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在假体表面制备生物相容性好的陶瓷薄膜,希望显著延长关节和椎间盘假体寿命。文中综述了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在提高人工关节、人工椎间盘耐磨损、耐腐蚀性能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人工关节表面薄膜失效的主要机制,最后结合人工关节和人工椎间盘体内服役的特点,提出制备具有"体内磨损自修复功能"的薄膜来达到显著增加薄膜耐腐蚀、耐磨损性能的目的,从而延长活动金属植入假体在患者体内的服役寿命。当具有"体内磨损自修复功能"的薄膜改性假体在体内服役时,初始阶段的摩擦磨损会释放金属离子,从而促进生理介质中蛋白质等有机成分在磨痕表面沉积,在摩擦界面形成一层蛋白生物膜,这层蛋白生物膜在剪切力和金属离子催化作用下转变成为"类石墨碳润滑膜",能够对磨痕进行修复和润滑,增加假体的耐磨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 人工椎间盘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金属离子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N掺杂TiO_2气凝胶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梦磊 徐祖伟 赵海波 《新能源进展》 2017年第2期91-96,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及超临界CO_2干燥合成了TiO_2气凝胶,采用非平衡态氮气直流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对气凝胶处理得到掺氮TiO_2气凝胶(N-TiO_2)。通过BET、UV-Vis、XRD、SEM、XPS等技术对样品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及含氮量进行分析表征。结... 采用溶胶–凝胶及超临界CO_2干燥合成了TiO_2气凝胶,采用非平衡态氮气直流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对气凝胶处理得到掺氮TiO_2气凝胶(N-TiO_2)。通过BET、UV-Vis、XRD、SEM、XPS等技术对样品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及含氮量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TiO_2气凝胶具有远高于P25(DEGUSSA公司生产的商用二氧化钛)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而在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掺N之后,TiO_2气凝胶依然能保持较高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在甲醇作为牺牲剂的水溶液中分别对P25、纯TiO_2气凝胶和N-TiO_2气凝胶的光催化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纯TiO_2气凝胶与P25的催化效率基本一致,在高压汞灯作为光源的情况下最高产氢速率可达0.6μmol/min。而通过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掺N的N-TiO_2气凝胶产氢速率是P25的1.5倍,达到0.9μmo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气凝胶 超临界干燥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N掺杂 光催化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氮气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丙纶熔喷无纺布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燕 张明 顾彪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8-444,共7页
使用大气压氮气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对丙纶熔喷无纺布进行表面处理,通过水接触角测量、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前后丙纶熔喷无纺布表面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 使用大气压氮气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对丙纶熔喷无纺布进行表面处理,通过水接触角测量、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前后丙纶熔喷无纺布表面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丙纶熔喷无纺布经大气压氮气DBD等离子体处理很短的时间(几秒)后,表面亲水性就可以大大改善;表面出现脱氢现象,同时引入大量的含氧、含氮官能团。此外,还考察了不同外加电压对丙纶无纺布表面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丙纶熔喷无纺布 介质阻挡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基质干细胞在等离子体处理PEGDA基凝胶表面的黏附和增殖 被引量:5
6
作者 谭帼馨 王迎军 +3 位作者 张姝江 陈荣 宁成云 刘旭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2-406,共5页
通过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PEGDA)/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共聚物水凝胶生物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为细胞模型,考察了细胞在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前后的水凝胶材料的黏附和增值行为.材料的表面性能通... 通过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PEGDA)/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共聚物水凝胶生物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为细胞模型,考察了细胞在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前后的水凝胶材料的黏附和增值行为.材料的表面性能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接触角和扫描电镜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材料表面经氩等离子体处理后,其亲水性得到较大的改善,表面自由能由45.9 m J/m2增加到70.3 m J/m2;体外实验结果证明,BMSc在等离子体处理后材料表面培养24 h后出现明显细胞核,168 h细胞融合成片,通过等离子体处理方法有利于细胞在水凝胶材料表面的黏附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 水凝胶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细胞黏附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等离子体改性工艺与氧化铟锡薄膜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钟志有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8-142,共5页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氧气等离子体表面改性中各工艺因素对ITO薄膜表面性质的影响,获得了ITO表面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且通过XPS,AFM,透射光谱的分析以及薄膜表面接触角和方块电阻的测量,表征了优化工艺条件下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前后IT...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氧气等离子体表面改性中各工艺因素对ITO薄膜表面性质的影响,获得了ITO表面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且通过XPS,AFM,透射光谱的分析以及薄膜表面接触角和方块电阻的测量,表征了优化工艺条件下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前后ITO薄膜的表面性质。结果表明,氧气等离子体处理降低了ITO表面的粗糙度和方块电阻,改善了ITO表面的化学组分和浸润性能。另外,以表面处理前后的ITO基片作为空穴注入电极,采用真空热蒸镀技术制备了有机薄膜电致发光(OTFEL)器件,并对器件的电流-电压-亮度特性以及电流效率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氧气等离子体处理降低了启亮电压和驱动电压,提高了发光亮度和电流效率,有效地改善了OTFEL器件的光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铟锡 氧气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原子力显微镜 透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单体对等离子体法改性PTFE膜微生物亲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王荣昌 赵悦 +1 位作者 马翠香 王小燕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5-470,共6页
膜材料氧传质性能和微生物亲和性对MABR(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的稳定运行及处理效果有重要影响,为探究混合单体对等离子体法改性PTFE(聚四氟乙烯)膜微生物亲和性能的影响,采用两步等离子体法分别在PTFE膜表面接枝聚合DOPA(左旋多巴)/GMA... 膜材料氧传质性能和微生物亲和性对MABR(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的稳定运行及处理效果有重要影响,为探究混合单体对等离子体法改性PTFE(聚四氟乙烯)膜微生物亲和性能的影响,采用两步等离子体法分别在PTFE膜表面接枝聚合DOPA(左旋多巴)/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Lys(赖氨酸)/GMA、BA(苯胺)/GMA和DEA(乙二胺)/GMA四种混合单体,测定改性前、后PTFE膜的微生物亲和性,并进一步确定最佳混合单体改性PTFE膜的氧传质性能.结果表明:与未改性PTFE膜和仅接枝聚合GMA单体改性复合膜相比,DOPA/GMA、Lys/GMA、BA/GMA和DEA/GMA混合单体改性复合膜表面的微生物亲和性均有提高;Lys/GMA混合单体改性复合膜表面的微生物亲和性最佳,显著高于未改性PTFE膜,膜表面的生物量用ρ(DNA)和ρ(TOC)表示,分别为9.67 ng/μL和103.44 mg/L,比未改性PTFE膜高出34.7%和286.0%,同时其膜表面的生物量增加速度最快;DOPA/GMA和DEA/GMA混合单体改性膜表面的微生物亲和性相近,且高于BA/GMA混合单体改性膜;Lys/GMA混合单体改性复合膜的最大氧传质系数为1.17 m/d(操作压力为35 kPa),显著高于未改性PTFE膜的0.48 m/d(操作压力为11 kPa).研究显示,两步等离子体法接枝聚合的混合单体改性能够同时改善PTFE膜的微生物亲和性和氧传质性能,更适合于制备MABR复合膜,可为开发MABR专用膜材料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聚四氟乙烯膜 微生物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氩等离子体处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 被引量:3
9
作者 姜生 晏雄 +1 位作者 唐晓亮 邱高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5-118,132,共5页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氩等离子体方法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进行表面处理,从而研究纤维处理前后纤维束的机械力学性能的变化、纤维束与树脂粘合性能的改善情况。通过优化的方法,找出合理的工艺参变数,为工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 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层间剪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激励DBD表面改性PET薄膜电荷耗散及沿面闪络特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宋一嘉 刘鹏飞 +3 位作者 杨琦 乔俊杰 卫丽娟 熊青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233-4241,共9页
PET薄膜表面积聚的大量电荷是发生闪络的重要因素,采用表面处理可以加快电荷耗散以提高闪络电压。为此设计了一种脉冲与射频电源协同激励的双层DBD装置,并将其应用于PET薄膜的Ar/CF_(4)等离子体表面改性中,就表面改性对PET薄膜沿面闪络... PET薄膜表面积聚的大量电荷是发生闪络的重要因素,采用表面处理可以加快电荷耗散以提高闪络电压。为此设计了一种脉冲与射频电源协同激励的双层DBD装置,并将其应用于PET薄膜的Ar/CF_(4)等离子体表面改性中,就表面改性对PET薄膜沿面闪络场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双电源协同激励DBD装置能够显著降低放电起始电压、促进放电弥散均匀性,进而提高表面改性的均匀性;经该装置处理后,PET薄膜的沿面闪络场强显著提高。辐射光谱诊断和材料表面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在改性过程中CF_(4)裂解产生的氟化物对薄膜表面刻蚀起到重要作用,而装置中射频DBD能够促进CF_(4)的裂解,显著增加下层材料处理区中的氟化物,进一步强化蚀刻作用。另外,还基于电荷陷阱理论对表面改性提高闪络电压的原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刻蚀能够增加样品表面浅陷阱密度,从而提高电荷耗散率,进而提高沿面闪络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薄膜 双层DBD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氟化物 沿面闪络场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下气隙均匀放电提高无纺布表面亲水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郝艳捧 关志成 +2 位作者 王黎明 王新新 李成榕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2-44,共3页
试验研究了大气压下3 mm空气间隙均匀放电(APUD)和均匀分布丝状放电(UDFD)及经它们处理后聚丙烯无纺布的表面亲水性。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UDFD可转化为APUD;UDFD易烧蚀聚丙烯无纺布材料,而APUD不会;经APUD处理后无纺布上水滴的接触... 试验研究了大气压下3 mm空气间隙均匀放电(APUD)和均匀分布丝状放电(UDFD)及经它们处理后聚丙烯无纺布的表面亲水性。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UDFD可转化为APUD;UDFD易烧蚀聚丙烯无纺布材料,而APUD不会;经APUD处理后无纺布上水滴的接触角可由处理前的120°变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辉光放电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工业等离子体工程 气体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空气辉光放电 被引量:7
12
作者 郝艳捧 关志成 +2 位作者 王黎明 王新新 李成榕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9-72,共4页
重点论述了大气压下辉光放电的研究现状、诊断方法和放电机理,探讨了大气压下空气间隙(>2mm)实现辉光放电的可行性,提出用降低放电电场强度的方法有可能实现大气压下较大空气间隙辉光放电。
关键词 大气压辉光放电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工业等离子体工程 气体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