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盘式磁流体发电机通道结构对等离子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方秀珍 彭爱武 刘保林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19,共7页
盘式磁流体发电机工质因其主要吸收切线方向法拉第电流产生的自激焦耳热而形成非平衡电离等离子体。当盘式通道型线一定时,等离子体松弛区域的变化将改变发电通道入口等离子体吸收自激焦耳热区域的大小,引起发电通道入口等离子体电离状... 盘式磁流体发电机工质因其主要吸收切线方向法拉第电流产生的自激焦耳热而形成非平衡电离等离子体。当盘式通道型线一定时,等离子体松弛区域的变化将改变发电通道入口等离子体吸收自激焦耳热区域的大小,引起发电通道入口等离子体电离状态变化,导致等离子体非平衡电离不稳定,严重影响发电机输出性能。本文采用非平衡盘式磁流体发电机的非稳态准一维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较高磁感应强度下盘式磁流体发电机等离子体松弛区域对等离子体稳定性和磁流体流动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发电通道型线和气体滞止状态一定时,等离子体松弛区域的改变抑制发电通道中电子数密度的波动,维持等离子非平衡电离的稳定性,促进发电机性能的提高;磁感应强度越高,等离子体松弛区域越小,最优阳极位置越靠近圆盘中心,发电通道中等离子体越容易达到非平衡电离的稳定;等离子体松弛区域的改变抑制了发电通道中或发电通道前等离子体流动中激波的产生,维持了发电通道中等离子体适当的超音速流动,促进发电机性能的提高;磁感应强度越大,发电通道中激波的产生越受等离子体松弛区域的影响,发电机的性能极易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式磁流体发电机 等离子体松弛区域 非平衡电离 磁感应强度 等离子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真空开关真空度检测稳定性研究
2
作者 柯伟 袁欢 +3 位作者 刘佳琪 王小华 杨爱军 荣命哲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1-569,共9页
基于激光诱导等离子体成像的真空开关真空度检测方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真空度检测方法,有望实现安全可靠的真空开关真空度带电检测。但是,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演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理过程,激光能量、等离子体测量延迟时间等因素直接影响... 基于激光诱导等离子体成像的真空开关真空度检测方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真空度检测方法,有望实现安全可靠的真空开关真空度带电检测。但是,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演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理过程,激光能量、等离子体测量延迟时间等因素直接影响了等离子体成像,对等离子体成像稳定性的影响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为此采用相对标准偏差研究了等离子体成像平均次数、激光能量和等离子体测量延迟时间等对等离子体图像和等离子体辐射强度积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多次成像平均得到的等离子体图像和辐射强度积分不随平均次数发生明显变化,可用于表征真空度。更重要的是,等离子体辐射强度积分的相对标准偏差随平均次数和激光能量的增加而单调下降,随延迟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这意味着对等离子体进行多次成像平均,增加激光能量,减小等离子体成像的延迟时间可以提高等离子体辐射强度积分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真空度检测精度。该研究为基于激光诱导等离子体成像的真空开关真空度检测方法的参数优化提供了指导,为该方法的实际工程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开关 真空度检测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辐射强度积分 等离子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2A等离子体垂直不稳定性控制研究
3
作者 毛苏英 袁保山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1-167,共7页
采用了PID控制、输入误差直接自适应控制和输出误差直接自适应控制三种控制方式对HL-2A装置的等离子体垂直不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显示,在现有条件下三种控制方式都能满足控制要求,而两种自适应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系统性能、更强... 采用了PID控制、输入误差直接自适应控制和输出误差直接自适应控制三种控制方式对HL-2A装置的等离子体垂直不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显示,在现有条件下三种控制方式都能满足控制要求,而两种自适应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系统性能、更强的鲁棒性、对电源要求更低的特点,尤其是输出误差直接自适应控制系统结构非常简单,具有可实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垂直不稳定性 自适应控制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及其抑制方案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余诗瀚 李晓锋 +4 位作者 翁苏明 赵耀 马行行 陈民 盛政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24,共17页
受激拉曼散射、受激布里渊散射等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LPI)是激光等离子体物理领域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特别是在激光驱动的惯性约束聚变中,LPI会造成相当份额的激光能量损失,破坏辐射对称性,产生的超热电子还会预热靶丸,进而影响压... 受激拉曼散射、受激布里渊散射等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LPI)是激光等离子体物理领域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特别是在激光驱动的惯性约束聚变中,LPI会造成相当份额的激光能量损失,破坏辐射对称性,产生的超热电子还会预热靶丸,进而影响压缩效率和聚变能量增益。近期,在美国国家点火装置上开展的实验表明对LPI物理过程的充分理解和有效控制对成功实现ICF点火至关重要。我们对近期LPI方面的一系列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介绍与讨论。首先,回顾了描述LPI过程的三波耦合理论,由此得出了LPI在线性阶段的增长率。接着讨论了一些复杂情景下的LPI物理过程,譬如LPI的非线性发展阶段、级联LPI、多光束LPI以及LPI间的非线性耦合。最后,着重介绍了一系列抑制LPI的技术方案,包括束匀滑技术、光束时域整形、宽带激光、偏振旋转激光以及外加磁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等离子体稳定性 惯性约束聚变 受激拉曼散射 受激布里渊散射 宽带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2M等离子体垂直不稳定性的反馈控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琳 张锦华 +3 位作者 夏凡 李芳著 陈谦 谢庆国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3,共5页
使用无源稳定导体和主动控制线圈来控制HL-2M等离子体的垂直不稳定性。计算了等离子体垂直不稳定性增长时间,构建了等离子体垂直不稳定性控制的线性模型,然后用MATLAB对采用PID算法的垂直不稳定性控制系统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无... 使用无源稳定导体和主动控制线圈来控制HL-2M等离子体的垂直不稳定性。计算了等离子体垂直不稳定性增长时间,构建了等离子体垂直不稳定性控制的线性模型,然后用MATLAB对采用PID算法的垂直不稳定性控制系统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无源稳定导体和主动控制线圈能够快速稳定等离子体的垂直不稳定性运动,这也表明设计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垂直不稳定性 PID控制 无源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尘埃等离子体的K-H不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路立 李中元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305-310,共6页
本文对空间尘埃等离子体的K-H不稳定性的研究现状作了概要的综述.总结了尘埃等离子体K-H不稳定性研究的多元等离子体模型和尘埃粒子充电涨落情况下的尘埃等离子体模型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在空间研究领域的应用,并讨论了该课题的研究前景... 本文对空间尘埃等离子体的K-H不稳定性的研究现状作了概要的综述.总结了尘埃等离子体K-H不稳定性研究的多元等离子体模型和尘埃粒子充电涨落情况下的尘埃等离子体模型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在空间研究领域的应用,并讨论了该课题的研究前景.指出,尘埃等离子体的MHD研究尚在起步阶段,目前对尘埃等离子体K-H不稳定性的研究仅局限于简单物理模型的线性理论探讨.当尘埃带电变化的阻尼效应很强时,其非线性效应的数值模拟将变得更有意义.尘埃颗粒的带电涨落与质量和体积变化也将使得这门学科更具有挑战性.随着对彗星大气和行星环等空间环境的卫星探测资料的积累,尘埃等离子体K-H不稳定性研究的理论模型将更接近空间物理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埃等离子体K-H不稳定性尘埃粒子充电涨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直流非转移电弧及等离子体射流波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志颖 黄河激 潘文霞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7-373,共7页
实时测量了减压直流纯氩等离子体的弧电压和射流高温区的瞬时离子饱和电流。结合射流高温区的瞬时形貌,探讨了在真空室压力500~10000Pa条件下电弧及等离子体射流的波动特性。结果表明:当气流量较小和真空室压力较低时,射流流场呈现较... 实时测量了减压直流纯氩等离子体的弧电压和射流高温区的瞬时离子饱和电流。结合射流高温区的瞬时形貌,探讨了在真空室压力500~10000Pa条件下电弧及等离子体射流的波动特性。结果表明:当气流量较小和真空室压力较低时,射流流场呈现较好的稳定性。随着气流量和真空室压力增加,弧电压出现高频脉动,射流能量分布的空间和时间稳定性逐渐变差,离子饱和电流信号变得紊乱;即使由于电源特性引起电弧功率300Hz的波动幅度高达35%,依然能够产生流场较稳定的等离子体射流;静电探针检测等离子体射流的瞬时离子饱和电流可作为了解射流波动特性的一种快速响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探针 等离子体稳定性 弧电压高频脉动 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约束聚变黑腔内等离子体界面处的动理学效应及其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蔡洪波 张文帅 +10 位作者 杜报 燕鑫鑫 单连强 郝亮 李志超 张锋 龚韬 杨冬 邹士阳 朱少平 贺贤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3-103,共11页
在惯性约束聚变物理研究中,等离子体界面处的动理学效应及其时空演化特性近年来受到重点关注,因为它会显著影响激光能量沉积、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辐照对称性、黑腔和内爆性能等诸多物理。准确描绘等离子体特征界面附近的动理学效应... 在惯性约束聚变物理研究中,等离子体界面处的动理学效应及其时空演化特性近年来受到重点关注,因为它会显著影响激光能量沉积、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辐照对称性、黑腔和内爆性能等诸多物理。准确描绘等离子体特征界面附近的动理学效应是惯性约束聚变物理设计的基本需求,也是高能量密度物理中的具有挑战且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重点回顾近几年来本团队围绕等离子体动理学效应及其影响开展的一些研究工作:(1)聚变黑腔中金等离子体与靶丸冕区等离子体边缘处的电场结构及其加速的高能离子对内爆对称性的影响;(2)激光光路上高Z-低Z等离子体界面处的电场产生机制及其导致的反常离子扩散对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的影响;(3)等离子体中电磁场结构的质子照相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约束聚变 动理学效应 电磁场时空演化 内爆对称性 激光等离子体稳定性 质子照相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磁化等离子体和磁化等离子体的电磁辐射特性研究
9
作者 张开春 祝大军 刘盛纲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89-893,共5页
本文研究非磁化和磁化双MAXWELL分布等离子体的电磁不稳定性色散方程和电磁辐射增长率.结果表明,非磁化等离子体不能辐射出电磁波,而磁化等离子体能够辐射出电磁波.并分析讨论了磁化等离子体在不同参数下的电磁辐射增长率随辐射频率、... 本文研究非磁化和磁化双MAXWELL分布等离子体的电磁不稳定性色散方程和电磁辐射增长率.结果表明,非磁化等离子体不能辐射出电磁波,而磁化等离子体能够辐射出电磁波.并分析讨论了磁化等离子体在不同参数下的电磁辐射增长率随辐射频率、等离子体密度和温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稳定性 色散方程 增长率 电磁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摄影在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畅里华 李作友 +3 位作者 肖正飞 邹立勇 刘金宏 熊学仕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79-1482,共4页
用高速摄影技术研究了高压气体膨胀驱动空气-水界面的瑞利-泰勒不稳定性,获得了空气-水界面的不稳定性清晰图像,得到气炮尖顶运动速度及湍流混合层高度增长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在横式激波管上用高速纹影诊断技术研究了激波作用空气-SF... 用高速摄影技术研究了高压气体膨胀驱动空气-水界面的瑞利-泰勒不稳定性,获得了空气-水界面的不稳定性清晰图像,得到气炮尖顶运动速度及湍流混合层高度增长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在横式激波管上用高速纹影诊断技术研究了激波作用空气-SF6界面的里克特迈耶-梅什科夫不稳定性,初步获得了实验图像,可清晰显示混合区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界面不稳定性 高速摄影 纹影 激波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风电子动力学不稳定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何雨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3-115,共13页
电子是太阳风粒子中最为重要的组分之一,它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对太阳风产生影响.太阳风中的电子通常具有温度各向异性和束流两种非热平衡分布特征,这些偏离热平衡分布的特征可以通过波粒相互作用激发电子不稳定性和等离子体波动,激发的等... 电子是太阳风粒子中最为重要的组分之一,它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对太阳风产生影响.太阳风中的电子通常具有温度各向异性和束流两种非热平衡分布特征,这些偏离热平衡分布的特征可以通过波粒相互作用激发电子不稳定性和等离子体波动,激发的等离子体波动又可以通过波粒相互作用调制太阳风粒子的分布,从而加热太阳风中的背景粒子.因此电子动力学不稳定性在太阳风的演化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详细介绍了太阳风中常见的电子动力学不稳定性,并基于等离子体动力论,详细介绍太阳风传播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不稳定性,尤其是在近日球层和太阳大气区域所出现的电子声热流不稳定性以及低混杂热流不稳定性,并分析其波粒相互作用机制,以便更加深入地研究太阳风传播过程中的电子分布函数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风 磁场 等离子体稳定性 哨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中光学汤姆逊散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志超 赵航 +30 位作者 龚韬 李欣 杨冬 蒋小华 郑坚 刘永刚 刘耀远 陈朝鑫 李三伟 李琦 潘凯强 郭亮 理玉龙 徐涛 彭晓世 吴畅书 张桦森 郝亮 蓝可 陈耀桦 郑春阳 古培俊 王峰 蔡洪波 郑无敌 邹士阳 杨家敏 江少恩 张保汉 朱少平 丁永坤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2-65,共14页
当前,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在越来越接近点火的极端能量密度条件下,实验与模拟的偏离逐渐增大,一个关键原因是缺乏对黑腔等离子体状态及其影响黑腔能量学和内爆对称性的细致研究和判断。光学汤姆逊散射主动式、诊断精确、参数完备的优点,使... 当前,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在越来越接近点火的极端能量密度条件下,实验与模拟的偏离逐渐增大,一个关键原因是缺乏对黑腔等离子体状态及其影响黑腔能量学和内爆对称性的细致研究和判断。光学汤姆逊散射主动式、诊断精确、参数完备的优点,使之成为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黑腔等离子体状态参数精密诊断的标准方法。中国面向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光学汤姆逊散射实验技术的发展与神光系列激光装置的建设和在其上开展的物理实验紧密相关。近年来,四倍频汤姆逊散射实验技术在神光III原型和100 kJ激光装置上相继建立,部分实验结果不仅加深了对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靶物理的认识,还反映了实验条件对汤姆逊散射诊断的影响,促进了实验技术的精密化发展。在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多支路汤姆逊散射、五倍频汤姆逊散射和超热相干汤姆逊散射等新技术,面向点火黑腔条件,大幅提升激光等离子体状态参数的诊断精度,开展新物理机制的探索和研究,在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和其他高能量密度物理科学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 光学汤姆逊散射 等离子体状态参数 激光等离子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铜丝电爆炸激光阴影及流体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汪倩 李晓蔚 +3 位作者 阴国锋 范云飞 石桓通 李兴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586-2592,共7页
水中金属丝电爆炸是获得水下强冲击波的有效方式。为此采用双透镜四焦距成像系统减小相差,在保证良好对焦的前提下拍摄了最优放电模式下水中铜丝电爆炸的激光阴影图像,并结合放电电信号波形对其演化过程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水中金属丝电爆炸是获得水下强冲击波的有效方式。为此采用双透镜四焦距成像系统减小相差,在保证良好对焦的前提下拍摄了最优放电模式下水中铜丝电爆炸的激光阴影图像,并结合放电电信号波形对其演化过程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金属丝在熔化结束之前产生第1个明显的压力波,该压力波在阴影图像中呈现分层结构,并以接近静水声速的速度传播,其后被主冲击波追赶直至淹没。在汽化阶段,金属丝开始显著膨胀,且早期水流密度分布造成阴影图像边界模糊。爆炸丝及主冲击波均表现出良好的轴向均匀性,边界平滑、整齐。进一步利用流体力学模型对上述丝爆产生冲击波过程进行研究,基于实测爆炸丝膨胀轨迹模拟得到的冲击波传播轨迹与实验结果高度一致;冲击波波形及爆炸丝压力等重要物理信息也可通过模型计算给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金属丝电爆炸 激光阴影法 流体模型 冲击波 等离子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爆发过程中的大尺度磁重联电流片:理论和观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宁 李燕 +1 位作者 沈呈彩 林隽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5-158,共34页
从理论和观测两个方面来介绍和讨论出现在太阳爆发过程中的磁重联电流片及其物理本质和动力学特征。首先介绍在理论研究和理论模型中,磁重联电流片是如何在爆发磁结构当中形成并发展的,对观测研究有什么指导意义。然后介绍观测工作是从... 从理论和观测两个方面来介绍和讨论出现在太阳爆发过程中的磁重联电流片及其物理本质和动力学特征。首先介绍在理论研究和理论模型中,磁重联电流片是如何在爆发磁结构当中形成并发展的,对观测研究有什么指导意义。然后介绍观测工作是从哪几个方面对理论模型预测的电流片进行证认和研究的。第三,将介绍观测研究给出了哪些过去所没有能够预期的结果,这些结果对深入研究耀斑一CME电流片以及其中的磁重联过程的理论工作有什么重要的、挑战性的意义。第四,讨论最新的与此有关的理论研究和数值实验。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要课题进行综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耀斑 日冕物质抛射 MHD理论和模型 等离子体稳定性 磁重联 电流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变理论在太阳物理和天体物理其他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隽 王修鹏 蒙盈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38,37-38+33-36,共29页
叙述和介绍了太阳爆发的磁通量绳灾变理论和模型的发展过程,强调了建立这样的模型所需要的观测基础。讨论了由模型所预言的爆发磁结构的几个重要特征以及观测结果对这种预言的证实。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一个典型的爆发过程中所出现... 叙述和介绍了太阳爆发的磁通量绳灾变理论和模型的发展过程,强调了建立这样的模型所需要的观测基础。讨论了由模型所预言的爆发磁结构的几个重要特征以及观测结果对这种预言的证实。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一个典型的爆发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同现象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介绍了作者的一项最新尝试:将太阳爆发的灾变理论和模型应用到对黑洞吸积盘间歇性喷流的理论研究当中,以及研究所取得的初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耀斑 爆发日珥 CME 磁重联 电流片 MHD理论和模型 等离子体稳定性 黑洞吸积盘喷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运动Ⅳ型射电爆发的相干辐射模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德焴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8-175,共8页
为解释太阳运动Ⅳ型射电爆发的相干辐射机制提出一个理论模型。从耀斑中产生的高能电子,可以被扩展上升的太阳磁流管俘获。在磁流管顶部,这些高能电子的速度分布形成为类束流速度分布,激发束流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并且主要直接放大O模... 为解释太阳运动Ⅳ型射电爆发的相干辐射机制提出一个理论模型。从耀斑中产生的高能电子,可以被扩展上升的太阳磁流管俘获。在磁流管顶部,这些高能电子的速度分布形成为类束流速度分布,激发束流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并且主要直接放大O模电磁波。不稳定性增长率敏锐地依赖了日冕等离子体参数f_(pe)/f_(ce)和射束温度T_b,这能定性解释在太阳运动Ⅳ型射电爆发中观测到的高亮温度和高偏振度,以及宽频谱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运动 射电辐射 等离子体稳定性 相干辐射机制 耀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彗尾中MHD波的特征分析
17
作者 李中元 石志东 +2 位作者 顾顺勇 程宗颐 童彝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4-129,共6页
本文根据Ⅰ型彗尾的背景材料,分析了MHD波的色散关系,探讨了螺旋波的稳定性及其演变的特征.根据初始条件的不同,有的彗尾中可以产生稳定的螺旋波,有的则不然,只能是浑云状态.文章给出了理论推演,列出了观测结果,理论和观测能... 本文根据Ⅰ型彗尾的背景材料,分析了MHD波的色散关系,探讨了螺旋波的稳定性及其演变的特征.根据初始条件的不同,有的彗尾中可以产生稳定的螺旋波,有的则不然,只能是浑云状态.文章给出了理论推演,列出了观测结果,理论和观测能较好地符合.可进一步结合Hale-Bopp彗星的观测,进行对比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彗尾 太阳风 螺旋波 等离子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天体物理中关于小尺度无序磁场的若干物理过程 被引量:2
18
作者 毛基荣 王建成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6-504,共19页
小尺度无序磁场普遍存在于高能天体的爆发过程中。在明确了小尺度的物理条件后,详细描述了近年来国际高能天体物理研究领域中和小尺度无序磁场相关的湍流、激波、等离子体不稳定性和磁重联等前沿问题,并相应介绍与小尺度无序磁场相关的... 小尺度无序磁场普遍存在于高能天体的爆发过程中。在明确了小尺度的物理条件后,详细描述了近年来国际高能天体物理研究领域中和小尺度无序磁场相关的湍流、激波、等离子体不稳定性和磁重联等前沿问题,并相应介绍与小尺度无序磁场相关的粒子加速和辐射过程的最新进展。介绍的内容主要是基于流体或磁流体计算机数值实验得到的结果,对部分计算程序也做了简单介绍。最后,提出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工作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天体物理 等离子体稳定性 磁场 磁重联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频光源和涡旋相位的互补旋转集束匀滑方案 被引量:2
19
作者 钟哲强 张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4,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频光源和涡旋相位板实现光束快速互补旋转的集束匀滑方案。双频光源为集束中各子束提供频移,拓扑荷数相同但反号的涡旋相位板阵列用于将各个子束变换成拉盖尔—高斯(LG)光束,而通过偏振控制则可实现子束间两两的相干叠...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频光源和涡旋相位板实现光束快速互补旋转的集束匀滑方案。双频光源为集束中各子束提供频移,拓扑荷数相同但反号的涡旋相位板阵列用于将各个子束变换成拉盖尔—高斯(LG)光束,而通过偏振控制则可实现子束间两两的相干叠加。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共轭连续相位板可使波长不同、偏振态不同的子束组合在靶面形成快速旋转且空间上互补填充的焦斑。结果表明,利用这一方案可实现子束散斑在靶面上快速旋转且散斑分布保持互补,进而有效改善靶面辐照均匀性,甚至为抑制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提供了一种潜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约束聚变 集束匀滑 涡旋相位 辐照均匀性 激光等离子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静期间双峰电流片的观测研究
20
作者 汤朝灵 路立 李中元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79-985,共7页
2001年8月19日2011~2030UT,AE指数相对较小(40~130nT),Cluster卫星穿越磁尾电流片.利用Cluster观测资料分析,发现宁静期间有双峰电流片存在,这期间没有明显的高速流,没有明显的电流片振荡.同时,进一步分析双峰电流片中的离子特性发现... 2001年8月19日2011~2030UT,AE指数相对较小(40~130nT),Cluster卫星穿越磁尾电流片.利用Cluster观测资料分析,发现宁静期间有双峰电流片存在,这期间没有明显的高速流,没有明显的电流片振荡.同时,进一步分析双峰电流片中的离子特性发现:质子数密度Np在中性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电流片 Cluster观测 Timing分析 磁尾 等离子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