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SiO_(2)掺杂协同等离子体氟化改性纤维素绝缘纸
1
作者 姜楠 李志阳 +2 位作者 孙新怡 秦亮 李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60-3269,I0033,共11页
随着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容量电力传输需求的不断增加,绝缘纸在极端环境下的电气性能、机械强度及热稳定性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该文提出纳米SiO_(2)粒子掺杂与等离子体氟化协同改性策略,系统研究协同改性前后绝缘纸的电气... 随着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容量电力传输需求的不断增加,绝缘纸在极端环境下的电气性能、机械强度及热稳定性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该文提出纳米SiO_(2)粒子掺杂与等离子体氟化协同改性策略,系统研究协同改性前后绝缘纸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疏水性能及热老化性能的演变规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表征氟化处理后绝缘纸表面形貌与元素分布变化。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纳米粒子掺杂和含氟基团介质的协同增强机制。结果表明:纳米SiO_(2)粒子掺杂协同等离子体氟化改性可有效限制载流子的运动,显著提升了绝缘纸的绝缘性能。与未改性相比,绝缘纸的击穿场强和体积电阻率分别提高109.2%和134.9%。协同改性处理后,绝缘纸表面接枝了大量含氟基团,显著提升其表面疏水性;同时,含氟基团与纳米SiO_(2)间形成的氢键强化了纳米SiO_(2)与绝缘纸的桥接作用,进而可有效提升绝缘纸的热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掺杂 等离子体氟化 绝缘性能 热老化性能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氟化纳米SiO_(2)对高温受潮状态下环氧树脂表面绝缘性能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骆立衡 郭骏毅 +5 位作者 夏国巍 段祺君 尹国华 燕一博 宋景萱 谢庆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9,共9页
随着电网容量和电压等级的提升,环氧复合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对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长期的高温高湿状态会导致材料的绝缘性能严重下降。本文基于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的等离子体技术对纳米SiO_(2... 随着电网容量和电压等级的提升,环氧复合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对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长期的高温高湿状态会导致材料的绝缘性能严重下降。本文基于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的等离子体技术对纳米SiO_(2)进行氟化改性(F-SiO_(2)),成功将含氟基团接枝在纳米SiO_(2)表面,并通过湿热老化实验模拟高温受潮状态,对不同老化阶段的试样进行沿面闪络、电荷消散特性和陷阱分布特性测试。探究了掺杂F-SiO_(2)对环氧复合材料耐湿热老化性能的影响,并结合MD仿真模拟从分子尺度揭示了F-SiO_(2)对水分侵入的抑制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掺杂F-SiO_(2)使环氧复合材料的饱和吸湿量降低了16.16%,沿面闪络电压提升了13.06%,且在湿热老化后能继续保持较高的绝缘性能。仿真结果表明:F-SiO_(2)可以降低环氧树脂的自由体积分数和水分子的均方位移,增强了环氧复合材料对水分的阻隔作用。等离子体技术可以将氟元素接枝到纳米SiO_(2)表面,有效抑制水分的侵入,提升环氧复合材料在受潮状态下的表面绝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氟化 环氧复合材料 湿热老化 水分扩散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氟化协同偶联剂改性纳米SiO_(2)/环氧树脂电气性能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国清 戚相成 +1 位作者 高青青 王德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89-697,共9页
纳米SiO_(2)填料与环氧树脂基体界面效应差,限制了复合材料电气性能提升。为此采用CF_(2)/N;等离子体协同偶联剂改性纳米SiO_(2)填料,改变其在基体中界面特性,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SiO_(2)/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化学组分... 纳米SiO_(2)填料与环氧树脂基体界面效应差,限制了复合材料电气性能提升。为此采用CF_(2)/N;等离子体协同偶联剂改性纳米SiO_(2)填料,改变其在基体中界面特性,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SiO_(2)/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化学组分、表面形貌、闪络电压和击穿场强等进行测试。测试表明:氟元素以CF_(2)为主要形式存在改性SiO_(2)表面;纳米SiO_(2)平均粒径降低27.9%,团聚现象得到有效抑制。SiO_(2)质量分数3%的复合材料闪络电压比纯环氧树脂增高了10.58%;击穿场强达到33.7 k V/mm,体积电阻率达到2.5×10^(15)Ω·cm,分别比未改性试样提高11.6%和34.61%。等离子体氟化可有效在颗粒表面接枝氟元素,阻碍材料内部载流子迁移,改善复合材料电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氟化 环氧树脂 纳米复合材料 介电特性 击穿强度 热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氟化纳米SiC/环氧复合涂层对环氧树脂闪络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律方成 刘春博 +3 位作者 詹振宇 郝留成 阮浩鸥 朱全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444-2452,共9页
环氧树脂绝缘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表面电荷积聚,严重时会发生沿面闪络现象,威胁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为此利用CF4/Ar等离子体对纳米SiC进行氟化处理,以改变其在环氧树脂中的界面特性,将含有不同质量分数氟化纳米SiC的环氧... 环氧树脂绝缘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表面电荷积聚,严重时会发生沿面闪络现象,威胁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为此利用CF4/Ar等离子体对纳米SiC进行氟化处理,以改变其在环氧树脂中的界面特性,将含有不同质量分数氟化纳米SiC的环氧复合涂层材料以3种不同厚度涂覆在环氧树脂基体上,对其进行表面电位测试和直流闪络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填料在环氧涂层中含量的增加,试样的闪络电压增高,电荷消散速度加快,陷阱能级和密度降低。增加涂层厚度同样可以提高试样的闪络电压,等离子体氟化纳米SiC质量分数为5%的涂层厚度为600μm时,闪络电压较无涂层试样提高了18.7%。涂覆等离子氟化纳米SiC/环氧复合涂层作为便捷有效的方法,在减少电气设备运行故障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氟化 环氧复合涂层 纳米SIC 表面电荷 直流闪络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O纳米纤维及其等离子体氟化对EP复合材料表面绝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谢庆 段祺君 +3 位作者 邵帅 焦羽丰 阴凯 田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51-4062,共12页
环氧树脂的纳米改性是提升其复合材料表面绝缘强度的重要手段。该文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钛酸钡(barium titanate,BTO)纳米纤维,并对其进行等离子体氟化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与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ou... 环氧树脂的纳米改性是提升其复合材料表面绝缘强度的重要手段。该文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钛酸钡(barium titanate,BTO)纳米纤维,并对其进行等离子体氟化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与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等手段表征填料氟化改性效果。将氟化前后的2种纳米纤维掺杂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并通过实验研究氟化改性与填料质量分数对其闪络电压与电荷消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氟化改性后的填料在低浓度时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闪络电压,质量分数为2%时材料的闪络电压比纯环氧树脂提高了23.58%;同时,氟化后的复合材料电荷消散速率均高于氟化前。最后,结合材料表面陷阱分布特性解释机理,认为BTO掺杂与填料氟化能提高材料浅陷阱密度,含氟基团对二次电子发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能有效提高环氧树脂(epoxy resin,EP)沿面闪络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O纳米纤维 环氧树脂 等离子体氟化 闪络电压 空间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协同高分子助剂调控环氧复合材料绝缘性能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戚相成 同向前 +1 位作者 任鹏荣 杨国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17-4526,共10页
偶联剂作为常用小分子界面改性助剂,在等离子体作用下,其界面相容性易受影响。为进一步调控填料与环氧树脂基界面特性,采用端羧基超支化聚酯(carboxyl-terminated hyperbranched polyester,CHBP)对纳米SiO_(2)进行大分子链包覆,再协同... 偶联剂作为常用小分子界面改性助剂,在等离子体作用下,其界面相容性易受影响。为进一步调控填料与环氧树脂基界面特性,采用端羧基超支化聚酯(carboxyl-terminated hyperbranched polyester,CHBP)对纳米SiO_(2)进行大分子链包覆,再协同等低温离子体对填料进行氟化接枝。对比分析不同改性方式下环氧复合材料化学组分、微观形貌、电荷特性及沿面闪络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偶联剂预处理,经超支化表面接枝改性的纳米SiO_(2)与环氧基体间界面相容性更好,氟化协同改性后,其在基体内团聚尺寸较KH550/氟化改性显著减少。掺杂质量分数3%的CHBP/氟化改性填料,可有效减少高压电场下环氧复合材料的平均电荷密度,抑制空间电荷积聚及跨界面输运,其沿面闪络发展得到有效抑制,闪络电压分散性有所降低。其击穿场强最大值达到40.88 kV/mm,相较于同质量分数的CHBP改性,KH550/氟化改性试样分别提高了12.34%、20.13%。氟化协同高分子助剂接枝改性作为可行有效方法,为填料改性提供了新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酯 等离子体氟化 界面改性 空间电荷 绝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改性石墨烯纳米片对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沿面耐压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谢庆 张玉锦 +5 位作者 段祺君 杨威 夏国巍 李经纬 万子剑 谢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525-6534,共10页
环氧树脂(epoxy resin,EP)的氟化纳米改性是提升复合绝缘材料沿面耐压性能的重要手段。该文对石墨烯纳米片(graphene nanoplatelets,GNPs)分别进行等离子体氟化、化学氟化与等离子体–化学协同氟化3种不同形式的改性处理,探究不同氟化... 环氧树脂(epoxy resin,EP)的氟化纳米改性是提升复合绝缘材料沿面耐压性能的重要手段。该文对石墨烯纳米片(graphene nanoplatelets,GNPs)分别进行等离子体氟化、化学氟化与等离子体–化学协同氟化3种不同形式的改性处理,探究不同氟化方式对含氟界面层的影响,并揭示其对EP复合材料直流沿面耐压性能的提升机理。结果表明:3种氟化石墨烯纳米片均对EP复合材料沿面闪络电压有提升效果。进一步对EP复合材料表面电荷消散情况及陷阱分布特性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接枝形式的GNPs对EP复合材料沿面耐压性能的提升机制存在差异。填料GNPs与EP基体间有效键合作用的形成,可以促进电荷沿GNPs的输运,从而影响EP复合材料的沿面耐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石墨烯纳米片 等离子体氟化 含氟界面层 沿面闪络 表面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材料分离富集、悬浮体进样氟化辅助ETV-ICP-AES直接分析痕量稀土元素 被引量:9
8
作者 杭义萍 秦永超 +1 位作者 江祖成 胡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980-1983,共4页
以纳米 Ti O2 为吸附材料分离富集了稀土离子 Y,Yb,Eu,La,Dy,Tm,Sm,Ho,Nd和 Pr,研究了其吸附性能 ,并将吸附于纳米 Ti O2 上的稀土离子直接制成悬浮体 ,用氟化辅助电热蒸发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 FETV-ICP-AES)进行检测 ,考察了上述稀... 以纳米 Ti O2 为吸附材料分离富集了稀土离子 Y,Yb,Eu,La,Dy,Tm,Sm,Ho,Nd和 Pr,研究了其吸附性能 ,并将吸附于纳米 Ti O2 上的稀土离子直接制成悬浮体 ,用氟化辅助电热蒸发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 FETV-ICP-AES)进行检测 ,考察了上述稀土离子的蒸发行为 .结果表明 ,基体元素可与待测物在灰化阶段完全分离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检出限和 RSD结果均与文献值基本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TiO2 分离富集 悬浮体 痕量元素 稀土元素 进样 氟化辅助电热蒸发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吸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PEF膜与PEO膜腐蚀防护行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齐玉明 刘思勤 +3 位作者 罗兰 彭振军 梁军 王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54,147,共15页
目的对比研究镁合金表面新型等离子体电解氟化(PEF)膜与传统等离子体电解氧化(PEO)膜的腐蚀防护行为。方法分别在中性和酸性腐蚀介质中,通过开路电位监测和动态电位极化曲线测试表征了膜层的电化学腐蚀行为,通过浸泡实验和盐雾实验表征... 目的对比研究镁合金表面新型等离子体电解氟化(PEF)膜与传统等离子体电解氧化(PEO)膜的腐蚀防护行为。方法分别在中性和酸性腐蚀介质中,通过开路电位监测和动态电位极化曲线测试表征了膜层的电化学腐蚀行为,通过浸泡实验和盐雾实验表征了膜层的长效腐蚀行为。通过SEM、EDS和XRD等方法表征了膜层的原始微观结构和组成,分析了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结果 PEF膜与PEO膜均可以为镁合金基材提供有效的腐蚀防护作用。相较于PEO膜,PEF膜在浸泡实验和盐雾实验中,都具有更为优异的腐蚀防护性能,但在动态电位极化测试中,具有更正的自腐蚀电位和更大的自腐蚀电流密度,表明其腐蚀倾向更低,但腐蚀速率更高。结论总体而言,PEF膜在中性和酸性环境中都具有更好的腐蚀防护性能。PEO膜在中性环境中的腐蚀防护失效机制主要是腐蚀介质的扩散,在酸性环境中的腐蚀防护失效机制主要是膜层化合物的溶解和消耗;PEF膜在中性和酸性环境中的腐蚀防护失效机制都是腐蚀介质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等离子体电解氟化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 腐蚀防护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