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数值仿真 被引量:28
1
作者 梁华 李应红 +2 位作者 吴云 武卫 马清源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71-1076,共6页
为了优化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揭示它与边界层相互作用物理机制,建立了介质阻挡表面放电的数学模型。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对流体的宏观作用,等效成体积力,通过求解电势方程和电荷密度方程得到体积力,然后将体积力与Navier-Stokes方程耦合求... 为了优化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揭示它与边界层相互作用物理机制,建立了介质阻挡表面放电的数学模型。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对流体的宏观作用,等效成体积力,通过求解电势方程和电荷密度方程得到体积力,然后将体积力与Navier-Stokes方程耦合求解,得到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对流体边界层的加速效应并以此研究激励电压和频率的变化对诱导速度的影响。仿真的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有助于认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用于流动控制的机理,为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体积力 流动控制 仿真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放电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宋慧敏 吴韦韦 +3 位作者 崔巍 贾敏 金迪 梁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044-2048,共5页
为了提高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强度及流动控制的能力,实验研究了射频放电等离子体的气动激励特性。建立了射频放电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实验系统,由射频信号发生器、阻抗匹配升压变压器、尖–尖电极等离子体激励器等组成。尖–尖电极等离子体... 为了提高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强度及流动控制的能力,实验研究了射频放电等离子体的气动激励特性。建立了射频放电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实验系统,由射频信号发生器、阻抗匹配升压变压器、尖–尖电极等离子体激励器等组成。尖–尖电极等离子体激励器由一组对称的电极和固定装置组成,电极材料采用钨,固定装置材料采用胶木,固定之后电极间距为0.5 mm。在静止空气条件下进行实验,研究了射频放电等离子体的电特性和诱导流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气压变化时,等离子体激励器的阻抗会发生变化,耦合到等离子体激励器的输入功率也不同;在大气压下,由于射频放电存在快速加热作用,在静止空气中诱导产生了近似圆柱形的冲击波;冲击波首先以音速向外传播,随后强度逐渐减弱,一定时间后衰减为弱扰动;采用射频电源、重频脉冲直流电源、ns脉冲电源,均能在静止空气中诱导产生冲击波,冲击波波速接近音速。由于射频电源的体积、重量更小,实现阻抗匹配之后所需的电源输入功率最低,因此,射频放电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气动激励产生方式,在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方面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射频放电 放电特性 冲击波 高速纹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布局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的放电特性与加速效应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慧敏 张明莲 +2 位作者 贾敏 吴云 梁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65-1470,共6页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空气流动特性的测试诊断,是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重要基础。为了解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电特性,以及激励电压幅值和相位对诱导流动特性的影响,选取对称布局介质阻挡放电激励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称布局激励器...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空气流动特性的测试诊断,是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重要基础。为了解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电特性,以及激励电压幅值和相位对诱导流动特性的影响,选取对称布局介质阻挡放电激励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称布局激励器的放电形式为丝状放电,均匀发生在高压电极周围,与非对称布局激励器的放电图像不同;当激励器相邻高压电极上施加电压的幅值和相位均相同时,诱导的定向射流向上垂直于激励器表面,速度为m/s量级;改变激励器高压电极上施加电压的幅值或相位,可以诱导产生向左上方或右上方的射流,但不能有效增大诱导气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对称布局激励 介质阻挡放电 放电特性 诱导气流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μs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宋慧敏 李应红 +2 位作者 梁华 贾敏 廖明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72-1676,共5页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特性的测试诊断是揭示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物理作用机制的重要基础。为此,主要在常规大气环境条件下,对μs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特性进行电、光谱和流动特性的综合测试诊断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μs脉冲放电的本质是丝...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特性的测试诊断是揭示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物理作用机制的重要基础。为此,主要在常规大气环境条件下,对μs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特性进行电、光谱和流动特性的综合测试诊断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μs脉冲放电的本质是丝状放电,在一个周期内,放电集中在正电压脉冲和负电压脉冲的上升沿;随着激励电压幅值增大,发射光谱强度增大,但表征电子温度和密度的典型谱线比变化不大;在放电的起始阶段,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了启动涡,启动涡随后发展成近壁面射流;激励电压和脉冲重复频率越大,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体积力越大;μs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为非定常激励,消耗的功率比激励电压波形为连续正弦波时减小约30%,对于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研究更为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发射光谱 体积力 诱导气流速度 测试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锯齿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放电特性与加速效应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益文 李应红 +3 位作者 张百灵 吴云 苏长兵 梁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86,共4页
为研究新型布局的锯齿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的放电特性与加速效应,在常规大气环境下测量了不同激励参数下的频率—放电电压—放电电流—电源电流以及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诱导的边界层速度。结果表明:与常规布局等离子气动激励器相比,布局... 为研究新型布局的锯齿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的放电特性与加速效应,在常规大气环境下测量了不同激励参数下的频率—放电电压—放电电流—电源电流以及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诱导的边界层速度。结果表明:与常规布局等离子气动激励器相比,布局形式改变后谐振频率保持不变,放电电压相差不大,但放电电流变小,消耗的功率变小;诱导速度与激励电压呈近线性关系变化,速度值较常规布局小,其尖端放电诱导的气流对流场的扰动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实验还发现锯齿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放电时离子流对绝缘材料有很强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锯齿 布局 放电特性 诱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空气流动的PIV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梁华 李应红 +2 位作者 宋慧敏 贾敏 吴云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25,36,共5页
为了揭示等离子体气动激励与边界层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作者进行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空气流动的PIV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毫秒、微秒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空气流动以'启动涡'和'壁面射流'的形式出现;当激励电压为12kV... 为了揭示等离子体气动激励与边界层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作者进行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空气流动的PIV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毫秒、微秒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空气流动以'启动涡'和'壁面射流'的形式出现;当激励电压为12kV时,最大诱导速度约为3m/s;激励电压越大,'启动涡'和'壁面射流'的强度越大;脉冲激励的作用强度和作用范围要强于定常激励。该结论为提高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作用能力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流动控制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粒子图像测速 诱导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系统的谐振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吴云 李应红 +2 位作者 苏长兵 李益文 宋慧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90,98,共5页
为了揭示等离子体流动控制动力学过程中电参数的演化机制,进行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系统谐振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接通小尺度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时,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系统的谐振频率在等离子体电源的设计谐振频率附近;接通大尺度... 为了揭示等离子体流动控制动力学过程中电参数的演化机制,进行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系统谐振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接通小尺度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时,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系统的谐振频率在等离子体电源的设计谐振频率附近;接通大尺度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时,激励系统的谐振频率变小;随着输入电压的增大,激励系统的谐振频率越来越小;大尺度激励器弯曲时,激励系统的谐振特性未发生显著变化;在工作环境来流速度<25m/s时,激励系统的谐振特性未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系统 谐振特性 介质阻挡放电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系统电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苏长兵 李应红 +2 位作者 安治永 宋慧敏 武卫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1,共4页
为了研究大尺度等离子体激励器和调整电源电感、电容的情况,笔者对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系统的电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系统的电感和电容是影响电特性的关键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一定的电源输入电压下,减小电源电感或串联... 为了研究大尺度等离子体激励器和调整电源电感、电容的情况,笔者对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系统的电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系统的电感和电容是影响电特性的关键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一定的电源输入电压下,减小电源电感或串联电容分压器,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系统的谐振频率、电源输入电流和放电电流增大,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的放电电压基本保持不变;随着电源频率的增大,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系统放电有3个典型的方式,电源频率小于谐振频率时,放电电流波形有突变;随着电源频率增大,激励系统的感性不断增大,放电电流增大,电流突变消失;电源频率大于谐振频率后,电容将电压的高次谐波滤掉,放电电流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系统 电特性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尺度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特性的测试诊断 被引量:6
9
作者 赵光银 梁华 +2 位作者 吴云 宋慧敏 贾敏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24,共5页
为了揭示ns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与流场附面层耦合作用机制,提高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控制附面层的能力,对不同时间尺度的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放电特性和体积力等进行了测试诊断。实验结果表明:ms、μs、ns脉冲放电的放电电压相差不大,但ns... 为了揭示ns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与流场附面层耦合作用机制,提高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控制附面层的能力,对不同时间尺度的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放电特性和体积力等进行了测试诊断。实验结果表明:ms、μs、ns脉冲放电的放电电压相差不大,但ns脉冲的最大放电电流明显高于ms和μs脉冲,最高可达到4 A;激励电压越大,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体积力越大;ms、μs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体积力水平方向分量较大,ns脉冲水平方向体积力近似为零;ns脉冲垂直方向体积力不为零,与ms和μs脉冲相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S脉冲 流动控制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体积力 附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空间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效果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程钰锋 聂万胜 车学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42-1547,共6页
为研究临界空间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过程,基于流体宏观模型的基本特征分析了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机理后比较了不同高度下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效果,最后研究了高为20km的临近空间中粘性和来流速度对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研究临界空间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过程,基于流体宏观模型的基本特征分析了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机理后比较了不同高度下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效果,最后研究了高为20km的临近空间中粘性和来流速度对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放电过程的物性变化效应和基于电动力学的动力效应是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两个主要机理;临近空间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更强,诱导速度及诱导漩涡随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在20km的临近空间,最大诱导速度达20m/s,诱导漩涡的高度>9mm;放电区的粘性在环境粘性的0.1~10倍变化时对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影响较大;来流速度的Ma增大到0.3时气动激励对边界层的影响便不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临近空间 流动控制 诱导速度 数值模拟 电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控制平板边界层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梁华 李应红 +2 位作者 吴云 马清源 武卫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7,共6页
对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控制边界层进行了数值仿真。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对边界层的作用建模成动量和热量。通过由基于表面放电的二维流体体力模型得到的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体力分布函数,得到向边界层注入的动量和热量分布,将动量和热量以源... 对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控制边界层进行了数值仿真。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对边界层的作用建模成动量和热量。通过由基于表面放电的二维流体体力模型得到的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体力分布函数,得到向边界层注入的动量和热量分布,将动量和热量以源项的形式引入N-S方程求解。研究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强度、激励电极的数目、来流速度的大小以及热量项的大小对等离子体气动激励作用效果的影响,仿真结果与实验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边界层 流动控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布局对放电特性与加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益文 李应红 +3 位作者 吴云 梁华 苏长兵 刘立彬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2-176,共5页
在常规大气环境下,对常规、半圆和锯齿三种不同布局的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的放电特性与加速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不同激励参数下的频率与放电电压和频率与放电电流以及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诱导的边界层速度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当... 在常规大气环境下,对常规、半圆和锯齿三种不同布局的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的放电特性与加速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不同激励参数下的频率与放电电压和频率与放电电流以及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诱导的边界层速度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当等离子气动激励器基本设计参数相同时,布局形式的改变使得放电电压和放电电流参数值发生变化,但其谐振频率保持不变,诱导气流速度则相应的发生改变;实验中还发现,半圆、锯齿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放电时离子流对绝缘材料有很强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布局 放电特性 诱导气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布局对加速效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章雄伟 宋慧敏 +3 位作者 吴云 贾敏 李应红 廖明华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34,共4页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作为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执行元件,其性能优劣对流动控制效果有重要影响。诱导气流速度是表征等离子体流动控制能力、衡量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的电极宽度、厚度、电极组...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作为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执行元件,其性能优劣对流动控制效果有重要影响。诱导气流速度是表征等离子体流动控制能力、衡量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的电极宽度、厚度、电极组内间距、绝缘材料介电常数和厚度等布局参数对诱导气流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择介电常数合适、尽可能薄的绝缘材料,宽度较大、尽可能薄的条状电极,电极组内间距为1 mm左右的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可提高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的气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布局 诱导气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特性及其抑制叶栅流动分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学德 赵小虎 +2 位作者 王路成 路加武 林亚明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6-373,共8页
为揭示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特性及其抑制高负荷压气机叶栅流动分离的作用效果与影响规律,利用PIV流场测试、高速纹影和压力测试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出垂直向上的冲击流动,冲击波的持续时间为80μ... 为揭示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特性及其抑制高负荷压气机叶栅流动分离的作用效果与影响规律,利用PIV流场测试、高速纹影和压力测试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出垂直向上的冲击流动,冲击波的持续时间为80μs左右;纳秒脉冲激励能够有效抑制高负荷压气机叶栅流动分离,其流动控制效果随激励电压和下表面电极宽度的增大以及电极形状改变为弯曲电极而提高,可最大降低总压损失8.4%;激励频率是叶栅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端壁横向激励的最佳激励频率为4.0kHz;吸力面流向激励主要改善中间叶高流动特性,而抑制角区流动分离的能力较弱;端壁横向激励通过抑制横向流动,较大程度上减弱了低能流体在角区的积聚,抑制角区流动分离能力较强;组合激励结合了吸力面流向激励和端壁横向激励的作用优势,因而流动控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压气机 叶栅 冲击波 角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提高气膜冷却效果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代胜吉 何立明 +2 位作者 丁未 金涛 张玉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234-5239,共6页
为揭示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对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吹风比下的冷却气流流场分布、垂直主流截面的局部速度矢量分布和温度分布情况,并与常规气膜冷却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能有效诱导冷却气... 为揭示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对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吹风比下的冷却气流流场分布、垂直主流截面的局部速度矢量分布和温度分布情况,并与常规气膜冷却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能有效诱导冷却气流偏转,提高气膜贴壁效果,延缓主流和冷却气流的掺混,壁面冷却效果显著增大;在不同吹风比下,沿流动方向等离子体启动激励气膜冷却效率的变化趋势相同;在激励器表面处壁面温度略有增大,但不影响冷却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数值仿真 气膜冷却 冷却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减小翼型跨音速阻力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敏 徐浩军 +1 位作者 梁华 孙权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10,共5页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能够显著提升飞行器/动力装置的气动性能。本文进行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减小RAE2822翼型跨音速阻力的数值模拟。将电弧放电等离子体激励简化为对流场的热能注入,建立了基于唯象学的数值计算模型,以实验测试结果作为输入...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能够显著提升飞行器/动力装置的气动性能。本文进行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减小RAE2822翼型跨音速阻力的数值模拟。将电弧放电等离子体激励简化为对流场的热能注入,建立了基于唯象学的数值计算模型,以实验测试结果作为输入条件,将热能以源项的形式加入N-S方程求解,研究了不同来流速度、激励强度以及激励位置下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对翼型阻力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可以有效减小RAE2822翼型跨音速阻力,来流速度与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减阻效果有较大关系,当Ma=0.81时,减阻达到13.58%;激励强度对减阻效果影响较小,当W=3 000 K时,减阻达到11.77%;增大激励位置,减阻效果增大,但幅度变小,当D=20 mm时,减阻达到1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电弧放电 跨音速 减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翼型失速涡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党维 梁华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4-80,共7页
为了揭示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与附面层耦合作用机制,首先开展了NACA0015翼型的大迎角粘性绕流数值模拟,比较了3种典型湍流模型(S-A模型、standard k-w模型和SST k-w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得到了翼型的近场旋涡分离流动流场结... 为了揭示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与附面层耦合作用机制,首先开展了NACA0015翼型的大迎角粘性绕流数值模拟,比较了3种典型湍流模型(S-A模型、standard k-w模型和SST k-w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得到了翼型的近场旋涡分离流动流场结构特性,并对升力特性进行了频谱分析,得到了翼型非定常流动特征频率。进一步开展了基于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翼型大迎角绕流的频率耦合的风洞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固定激励电压,纳秒脉冲的激励频率大于或等于流场旋涡脱落频率时,控制效果最好,可在来流速度为100 m/s、攻角为22°时,可将翼型的升力系数增大18.1%,阻力系数减小22.5%。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进行涡控制的作用机理,从而提高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涡控制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 涡控制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翼型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对二维气膜冷却效果影响的机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立明 赵子晨 +2 位作者 肖阳 代胜吉 蒋永健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共7页
为了研究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对二维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规律,基于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唯象学模型,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对冷却气流的宏观作用等效为体积力,通过耦合求解体积力与Navier-Stokes方程,得到了气膜冷却的流场和温度场特性。计算结果表... 为了研究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对二维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规律,基于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唯象学模型,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对冷却气流的宏观作用等效为体积力,通过耦合求解体积力与Navier-Stokes方程,得到了气膜冷却的流场和温度场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气膜缝出口壁面附近冷流经过等离子体气动激励作用后,速度水平分量提高较大,竖直分量提高较小;随着吹风比的增大,气膜缝出口冷流的流量和动量增加,气膜冷却效率增加,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对冷却气流的影响减弱,气膜冷却效率增加量减小。施加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后,在各吹风比下,随着气膜缝倾角的增加,气膜冷却效率逐渐降低;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等效体积力大小对气膜冷却效果有较大影响,气膜冷却效率随体积力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存在一个最佳等效体积力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气膜冷却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唯象学模型 体积力 吹风比 气膜缝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系统仿真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巍 李应红 +1 位作者 金迪 岳太鹏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7-172,共6页
为了揭示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等离子体过程中电参数的演化机制,进行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等离子体放电系统仿真研究.利用一个空间二维大气压下氩等离子体模型对其中的主要粒子在不同脉冲情况下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与物理事实吻合较好... 为了揭示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等离子体过程中电参数的演化机制,进行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等离子体放电系统仿真研究.利用一个空间二维大气压下氩等离子体模型对其中的主要粒子在不同脉冲情况下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与物理事实吻合较好,具有很好的拓展价值和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聚酰亚胺基DBD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赛 李应红 +1 位作者 卞栋梁 宋飞龙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20,共5页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具有响应快、频带宽、结构简单等优点,具有显著技术优势。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是研究最为广泛的激励器形式,但是国际上鲜有研究关注其介质材料的寿命,这严重制约了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具有响应快、频带宽、结构简单等优点,具有显著技术优势。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是研究最为广泛的激励器形式,但是国际上鲜有研究关注其介质材料的寿命,这严重制约了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聚酰亚(PI)/纳米复合聚酰亚胺基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纳米复合结构有利于提高激励器的导热性能,其放电区域最高温度与传统激励器相比,降低了10%~20%;发现了纳米复合聚酰亚胺基激励器的高温点自愈现象;纳米结构激励器抑制了结构损伤,从而阻止了放电功率和表面温度的快速增加;普通聚酰亚胺表面在放电老化后,形成大量孔洞、沟槽以及烧蚀痕迹,纳米复合聚酰亚胺在老化后表面出现大量的白色球形纳米粒子团簇,减轻了绝缘材料受到的侵蚀与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介质阻挡放电 聚酰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