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弹丸和超声束流注入对边缘电场和等离子体旋转的影响(英文)
1
作者 洪文玉 王恩耀 +1 位作者 潘宇东 徐小桥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0-115,共6页
在欧姆放电、超声束流注入(SBI)和多发弹丸注入(MPI)期间,利用马赫/朗缪尔探针组测量了HL-1M装置刮削层和边界层的边缘电场和等离子体旋转;环向马赫数Ma、极向流速度vpol和电场Er的径向分布是分别在超声束注... 在欧姆放电、超声束流注入(SBI)和多发弹丸注入(MPI)期间,利用马赫/朗缪尔探针组测量了HL-1M装置刮削层和边界层的边缘电场和等离子体旋转;环向马赫数Ma、极向流速度vpol和电场Er的径向分布是分别在超声束注入和多发弹丸注入期间进行测量的。超声束注入和多发弹丸注入对边缘电场、等离子体旋转和扰动水平的影响已观测到,结果给出等离子体边缘的径向电场Er产生了变化并变得更负。在超声束注入和多发弹丸注入期间,测得电子反磁方向上的极向旋转速度分别为3.8km·s-1和10km·s-1,以及等离子体边缘的径向电场分别为-8kV·m-1和-14kV·m-1。这就意味着,极向旋转速度主要取决于E×B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束流注入 MPI 径向电场 HL-1M 等离子体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高速CCD诊断研究HT-7装置边界等离子体旋转
2
作者 李凤娟 朱翔 +1 位作者 杨建华 高翔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2-266,共5页
在HT-7装置上建立了一套高速CCD可见光成像诊断,测量了边界等离子体的可见光辐射成像。在HT-7装置放电中,首次观察到在等离子体边界区域存在一条极向旋转的可见光辐射带,由CCD诊断系统得到其极向旋转的频率为858Hz。根据多道H?阵列测量... 在HT-7装置上建立了一套高速CCD可见光成像诊断,测量了边界等离子体的可见光辐射成像。在HT-7装置放电中,首次观察到在等离子体边界区域存在一条极向旋转的可见光辐射带,由CCD诊断系统得到其极向旋转的频率为858Hz。根据多道H?阵列测量得到极向旋转频率为952Hz。多道磁探针信号测量发现,等离子体内部存在m/n=3/1的电磁模,该模的旋转频率为972Hz。从电子回旋辐射诊断系统得到的电子温度剖面发现该模的磁岛宽度约为2.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D诊断 HT-7装置 等离子体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旋转滑动弧等离子体助燃激励器的光谱特性实验 被引量:7
3
作者 何立明 张达 +5 位作者 陈一 雷健平 张磊 张圣武 朱春昶 杨兴魁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为研究不同射流流量和放电电压下三维旋转滑动弧等离子体助燃激励器的光谱特性规律,对3种不同几何结构的电极,在大气压下进行了交流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的光谱信号测量。结果表明:当流量和电压越大时,三维旋转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的振动... 为研究不同射流流量和放电电压下三维旋转滑动弧等离子体助燃激励器的光谱特性规律,对3种不同几何结构的电极,在大气压下进行了交流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的光谱信号测量。结果表明:当流量和电压越大时,三维旋转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的振动温度越高,即振动激发强度越强。同时,比较A、B、C 3种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电极结构的光谱特性后发现,A型电极在滑动弧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等离子体的振动温度最高,最有利于激发产生等离子体。综合考虑以上几种因素发现,流量对振动温度的影响最为明显,流量越大,OH、O2和O等粒子的相对发射强度也越强。例如,在U0=120V下,当Q=40g/min时O的平均相对发射强度约为1 800a.u.unit,当流量增大到Q=100g/min时,O的平均相对发射强度为2 800a.u.un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旋转滑动弧等离子体 助燃激励器 光谱特性 振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旋转弧等离子体中的弧电压突变现象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辉 夏维东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5-218,共4页
利用光学成像系统观察到了磁旋转弧等离子体实验中的电弧电压突变现象,电弧电压突变的范围约在40~100V之间。实验结果表明,电弧电压的变化与电弧弧长的变化密切相关。
关键词 旋转等离子体 电弧电压突变 光学成像系统 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卡马克中旋转刹车对等离子体响应的影响
5
作者 王燕飞 李莉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5,共7页
根据ASDEX-Upgrade托卡马克装置31131放电的试验平衡,构建一组在台基区附近具有不同刹车位置的等离子体旋转剖面。采用线性等离子体响应模型并利用MARS-F程序进行计算,研究刹车点位置对等离子体响应的影响,以期为大型托卡马克装置利用... 根据ASDEX-Upgrade托卡马克装置31131放电的试验平衡,构建一组在台基区附近具有不同刹车位置的等离子体旋转剖面。采用线性等离子体响应模型并利用MARS-F程序进行计算,研究刹车点位置对等离子体响应的影响,以期为大型托卡马克装置利用共振扰动场控制边缘局域模提供理论指导。模拟结果表明,当等离子体旋转的刹车点经过有理面时,由于有理面上存在磁岛链,等离子体对共振磁扰动场的屏蔽作用降低,最靠近等离子体边界的有理面上的总径向扰动磁感应强度的共振分量以及等离子体分形面上X点附近的最大法向扰动位移值发生跃变,即等离子体响应发生跃变,粒子和能量的径向输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响应 等离子体旋转 边缘局域模 MARS-F程序 共振磁扰动 X点扰动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弧等离子体重整乙醇制氢的氧碳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敦珂 黄基才 +2 位作者 王素力 孙海 孙公权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46-1950,共5页
为了优化旋转弧等离子体部分氧化重整乙醇制氢的操作条件,通过模拟和实验研究氧碳比(O/C)对乙醇转化率、乙醇能量转化率、氢气选择性、氢气收率和干基氢气摩尔分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乙醇流量为40 mL/min且O/C=0.6时,乙醇转化率最高,... 为了优化旋转弧等离子体部分氧化重整乙醇制氢的操作条件,通过模拟和实验研究氧碳比(O/C)对乙醇转化率、乙醇能量转化率、氢气选择性、氢气收率和干基氢气摩尔分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乙醇流量为40 mL/min且O/C=0.6时,乙醇转化率最高,约100%;当O/C=1.0时,氢气选择性和收率最高,分别为81.3%和33.5%。等离子体重整副产物较多,当乙醇转化率最高时,氢气选择性和收率不一定最高。在氧碳比为0.5和0.6时,乙醇转化率的热力学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接近。热力学模拟为后续旋转弧等离子体重整优化提供了热力学极限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等离子体 乙醇 氧碳比 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1和HL-1M装置等离子体可见光谱实验
7
作者 罗俊林 李伟 +5 位作者 董贾福 冯兴亚 郑银甲 陈燎原 刘永 王恩耀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3-160,共8页
总结了HL 1和HL 1M装置等离子体的可见光谱实验,给出了各种放电条件下等离子体参数的可见光谱测量结果,讨论了杂质减少、加料、约束改善、等离子体旋转及边缘辐射特性等可见光谱实验结果,展望了HL 2A装置上要开展的可见光谱研究内容。
关键词 HL-1装置 HL-1M装置 等离子体诊断 可见光谱实验 托卡马克装置 边缘辐射特性 等离子体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等离子体处理生物质焦油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铭 李乐豪 +5 位作者 李如龙 吴剑骅 苏宝根 闻光东 杨启炜 任其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773-4782,共10页
生物质气化过程中副产的焦油不仅有腐蚀设备、堵塞管道等危害,而且会降低生物质气化效率,传统的物理处理与热裂解处理方法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基于旋转弧热等离子体反应装置,以二氧化碳作为等离子介质,选取苯及苯萘混合物作为生物质焦油... 生物质气化过程中副产的焦油不仅有腐蚀设备、堵塞管道等危害,而且会降低生物质气化效率,传统的物理处理与热裂解处理方法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基于旋转弧热等离子体反应装置,以二氧化碳作为等离子介质,选取苯及苯萘混合物作为生物质焦油的模型化合物进行了气化实验,实现了向合成气的高效转化(碳收率可达到90%以上),初步显示了该路线的可行性。进一步分析了真实生物质焦油的物质组成,考察了二氧化碳等离子体对焦油的气化性能,焦油内的水分可作为气化剂,调节合成气中H2/CO的比例(0.3~1)。上述结果为生物质焦油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等离子体 生物质焦油 气化 二氧化碳 合成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束注入加热下旋转和Z_(eff)对EAST中子出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玉庆 胡纯栋 +7 位作者 吴斌 钟国强 谢亚红 王进芳 李军 王骥 杨振 刘成岳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9-253,共5页
为了判断中性束注入加热效果和研究等离子体宏观旋转和有效电荷数(Z_(eff))对中子出射的影响,结合实验数据,利用TRANSP模拟程序研究了EAST中性束注入加热时,等离子体旋转速度、有效电荷数Z_(eff)以及等离子体储能与中子出射率的关系。... 为了判断中性束注入加热效果和研究等离子体宏观旋转和有效电荷数(Z_(eff))对中子出射的影响,结合实验数据,利用TRANSP模拟程序研究了EAST中性束注入加热时,等离子体旋转速度、有效电荷数Z_(eff)以及等离子体储能与中子出射率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在能量为65keV、功率为2.89MW的中性束注入加热时,等离子体产生较大的旋转,旋转减少快离子热化时间,降低中子产额;有效电荷数Z_(eff)增加时,快离子投掷角散射增强,束靶反应减少,中子产额缩减。中子出射率随等离子体储能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储能 等离子体旋转 有效电荷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ST中性束反向注入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成岳 陈美霞 吴斌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3-318,共6页
对EAST中性束反向注入过程中等离子体加热和电流驱动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采用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开发的TRANSP程序对高功率中性束注入过程中能量热输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性束注入可有效提高本底等离子体温度,产... 对EAST中性束反向注入过程中等离子体加热和电流驱动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采用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开发的TRANSP程序对高功率中性束注入过程中能量热输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性束注入可有效提高本底等离子体温度,产生束驱动非感应电流,提高等离子体旋转以及有效改善等离子体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束反向注入 非感应电流驱动 约束改善 等离子体旋转 输运分析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1M装置上MHD不稳定性磁扰动模的传播
11
作者 杨青巍 丁玄同 +1 位作者 洪文玉 严龙文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对在HL 1M装置放电实验中发现的宏观MHD不稳定性磁扰动模的传播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实验中发现的各种极向模数m值的MHD磁扰动模特征的观察,以及在不同放电条件,特别是在偏压H模放电下传播方向不同的分析,深入研究了MHD模传播与等离... 对在HL 1M装置放电实验中发现的宏观MHD不稳定性磁扰动模的传播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实验中发现的各种极向模数m值的MHD磁扰动模特征的观察,以及在不同放电条件,特别是在偏压H模放电下传播方向不同的分析,深入研究了MHD模传播与等离子体旋转的定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1M装置 MHD模传播 等离子体旋转 托卡马克放电实验 高能物理实验 磁扰动模 逆磁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多普勒反射计数据分析的一种优化方法
12
作者 闻杰 石中兵 +7 位作者 钟武律 梁桉树 蒋敏 施培万 杨曾辰 陈伟 方凯锐 刘泽田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结合对多普勒频谱的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双高斯拟合的轴对称-非对称谱(SAS)分析方法。在此方法下,功率谱主要由轴对称功率谱和非轴对称功率谱两部分组成。前者主要由等离子体截止层密度的扰动调制决定,后者主要由波数为k⊥=2k0sinθ的湍... 结合对多普勒频谱的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双高斯拟合的轴对称-非对称谱(SAS)分析方法。在此方法下,功率谱主要由轴对称功率谱和非轴对称功率谱两部分组成。前者主要由等离子体截止层密度的扰动调制决定,后者主要由波数为k⊥=2k0sinθ的湍流的极向密度扰动决定。在分析多普勒反射计的数据时,相较于常用的频谱重心(COG)分析方法和相位微分(δ-phase)法,SAS谱分析不仅提高了求取多普勒频移的准确性,同时还可以获取等离子体中波数为k⊥的极向湍流的密度扰动强度和截止层的密度扰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多普勒反射计 对称-非对称谱数据处理 等离子体旋转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成果/产业成就
13
《新疆农垦科技》 2014年第7期I0004-I0004,共1页
新疆天业等离子体旋转炬头装置获国家专利 由新疆天业集团和新疆兵团现代绿色氯碱化工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一种等离子体炬旋转炬头装置”获得国家专利授权。该专利所述装置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主要通过独特的进气方式和旋转结构.... 新疆天业等离子体旋转炬头装置获国家专利 由新疆天业集团和新疆兵团现代绿色氯碱化工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一种等离子体炬旋转炬头装置”获得国家专利授权。该专利所述装置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主要通过独特的进气方式和旋转结构.使等离子电弧稳定维持在电弧通道的中心.旋转的电极结构使等离子弧的弧根不停地移动.避免了电弧因局部过热而造成电极的烧蚀和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 等离子体旋转 等离子电弧 产业 工程研究中心 新疆兵团 国家专利 电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