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离子体改性提高染污硅橡胶绝缘沿面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宇舜 陈奕凯 +3 位作者 余嘉川 牛雷 王浩舟 任成燕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1310,共10页
表面积污后电荷消散速率减慢与憎水性丧失是降低硅橡胶(SIR)复合绝缘子沿面绝缘性能的重要因素。文中采用常压脉冲滑动弧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对人工涂污高温硫化(HTV)硅橡胶进行不同时间(0~3 min)的表面改性。利用表面电位测量系统和傅里... 表面积污后电荷消散速率减慢与憎水性丧失是降低硅橡胶(SIR)复合绝缘子沿面绝缘性能的重要因素。文中采用常压脉冲滑动弧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对人工涂污高温硫化(HTV)硅橡胶进行不同时间(0~3 min)的表面改性。利用表面电位测量系统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等离子体处理对染污硅橡胶试样表面电荷运动特性、憎水性及化学成分的影响,测试处理前后染污试样的表面介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间下的等离子体处理均可加快试样表面电荷消散速率,处理过程中引入大量浅陷阱,陷阱能级深度和陷阱电荷密度均下降,减弱了试样表面捕获电子的能力,抑制电荷积聚;试样体积电阻率几乎不受等离子体处理影响,但表面电阻率的减小使电荷更易沿试样表面运动消散;等离子体处理后,试样干燥和湿润条件下的沿面耐压均获得提升。等离子体处理使试样在短时间内恢复憎水性,处理时间越长,憎水性改善越明显;等离子体处理后更多的硅氧烷小分子迁移至污层表面使憎水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改性 滑动弧放电 硅橡胶 表面电荷运动 憎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改性对施胶效果及定向刨花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尤立行 杨培 周晓燕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7,共10页
为了获取高性能的速生材定向刨花板,本研究利用介质阻挡等离子体(DBD)改性方法,对辐射松大片刨花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在等离子体产生的物理刻蚀和化学改性的协同作用下,提高了酚醛树脂胶黏剂在大片刨花表面的施胶效果,研究了DBD处理功率... 为了获取高性能的速生材定向刨花板,本研究利用介质阻挡等离子体(DBD)改性方法,对辐射松大片刨花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在等离子体产生的物理刻蚀和化学改性的协同作用下,提高了酚醛树脂胶黏剂在大片刨花表面的施胶效果,研究了DBD处理功率和处理速度对酚醛树脂胶黏剂在大片刨花表面润湿性、铺展效果、渗透性的影响,分析了等离子体改性前后施胶效果的变化情况;同时,将改性刨花制备成定向刨花板并进行了板材性能测试,研究了DBD处理功率和处理速度对改性大片刨花所制定向刨花板性能的影响,优化了大片刨花等离子体改性工艺,从而获得了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优异的定向刨花板;分析了DBD等离子体优化参数处理前后刨花表面微观形貌和化学元素组成的变化情况,并阐释改性机理。结果表明:经过DBD等离子体改性处理,施胶效果和板材性能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当处理功率从1.5 kW逐步提升至6.0 kW、处理速度从4 m/min逐步提升至16 m/min时,施胶效果及板材性能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且制备的定向刨花板性能均满足GB/T 41715—2022《定向刨花板》中OSB/4型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要求。在4.5 kW、8 m/min的优化工艺参数下,酚醛树脂胶黏剂在辐射松大片刨花表面的初始接触角和平衡接触角分别下降了28.06%和44.46%;表面自由能从41.4 mJ/m^(2)提升至47.5 mJ/m^(2);胶黏剂平均铺展粒径和覆盖率分别提升了187.32%和136.45%;在大片刨花内部的平均渗透深度和有效渗透深度分别提升了121.33%和97.01%;制备的定向刨花板主向静曲强度、主向弹性模量、内结合强度分别是OSB/4型板材性能要求的219%,123%,98%;AFM分析表明,刨花表面粗糙度R_(a)从5.300 nm提升至6.560 nm,R_(q)从6.697 nm提升至8.640 nm;XPS分析表明,刨花表面各含氧官能团的相对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研究证明了等离子体改性处理能够有效提升刨花表面粗糙度、极性和反应活性,从而提升刨花与胶黏剂间的相互作用,显著改善刨花表面的施胶效果,最终获得性能优异的速生材定向刨花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刨花板 等离子体改性 胶黏剂润湿 胶黏剂铺展 胶黏剂渗透 施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增强环氧树脂自润滑性能研究
3
作者 冯文凯 张前程 +3 位作者 陈静 高喜平 姚大虎 陆昶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7-90,104,共5页
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PE)表面接枝极性基团,增强其与环氧树脂(EP)基体的界面粘附力,改性UPE的加入增强了环氧树脂EP的自润滑性能。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4%的改性UPE,使EP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比磨损率降低至0.016和0.9... 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PE)表面接枝极性基团,增强其与环氧树脂(EP)基体的界面粘附力,改性UPE的加入增强了环氧树脂EP的自润滑性能。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4%的改性UPE,使EP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比磨损率降低至0.016和0.98×10^(-5)mm^(3)/(N·m),相比于纯EP,分别降低了96.3%和9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等离子体改性 环氧树脂 自润滑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在碳纤维/PEK-C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伟 姚树勇 +3 位作者 马克明 陈平 杨浩志 杨森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0-694,共5页
利用低温氧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原子力显微镜等手段对碳纤维的表面性质进行表征,考察了等离子体功率和处理时间对碳纤维/PEK-C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黏结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 利用低温氧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原子力显微镜等手段对碳纤维的表面性质进行表征,考察了等离子体功率和处理时间对碳纤维/PEK-C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黏结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能够增加碳纤维表面的活性含氧基团含量和粗糙度,复合材料的界面黏结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在应力作用下,复合材料的破坏模式由未处理的界面脱黏破坏转变为等离子体处理后树脂基体的破坏。碳纤维在200 W的等离子体功率下处理12.5 min时,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和弯曲强度分别达到最大值94.12MPa和1316.7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酚酞侧基的聚芳醚酮(PEK-C) 碳纤维 热塑性复合材料 等离子体改性 界面黏结 PHENOLPHTHALEIN POLYARYLETHERKETONE (PEK-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丙交酯电纺纳米纤维膜的等离子体改性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聂华荣 江青松 +1 位作者 韩志超 贺爱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51-1455,共5页
采用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的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以纤维膜表面引入的氮含量为响应变量,确定了NH3等离子体改性PLGA电纺纤维膜的最佳条件,并在PLGA纤维膜表面成功地引入了功能性氨基基团.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PLGA电纺纤维膜的力学性能有... 采用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的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以纤维膜表面引入的氮含量为响应变量,确定了NH3等离子体改性PLGA电纺纤维膜的最佳条件,并在PLGA纤维膜表面成功地引入了功能性氨基基团.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PLGA电纺纤维膜的力学性能有所降低,但表面亲水性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GA电纺纳米纤维膜 等离子体改性 表面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_4等离子体改性超疏水膜蒸馏膜材料 被引量:4
6
作者 杨迟 谢应明 +6 位作者 殷勇 田苗苗 宋健峰 李春霞 孔丁峰 李雪梅 何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共5页
膜蒸馏膜的疏水性是控制出水品质和过程运行稳定性的关键之一.本文系统总结了本课题组采用CF4等离子体对亲水、疏水膜材料进行疏水改性用于膜蒸馏的研究进展,描述了CF4等离子体的改性机理及疏水改性膜的直接接触式膜蒸馏过程的性能等.... 膜蒸馏膜的疏水性是控制出水品质和过程运行稳定性的关键之一.本文系统总结了本课题组采用CF4等离子体对亲水、疏水膜材料进行疏水改性用于膜蒸馏的研究进展,描述了CF4等离子体的改性机理及疏水改性膜的直接接触式膜蒸馏过程的性能等.对超疏水改性对膜性能影响的机理进行了探索,发现(超)疏水改性可提高膜蒸馏过程的有效蒸发面积,从而提高膜蒸馏过程的热效率和通量,为制备高性能新型蒸馏膜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蒸馏 等离子体改性 超疏水 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改性对酞菁铜在水中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高月英 杨继萍 +1 位作者 陈征峰 陈慧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15-619,共5页
通过等离子体改性 ,高分子吸附以及加入添加剂 ( Na2 SO4 ,尿素 )改变了酞菁铜颜料的表面性质 ,增加了酞菁铜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 .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明等离子体改性在酞菁铜表面上引入了羟基和羰基 ,提高了颜料对丙烯酸类高分子的吸附强... 通过等离子体改性 ,高分子吸附以及加入添加剂 ( Na2 SO4 ,尿素 )改变了酞菁铜颜料的表面性质 ,增加了酞菁铜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 .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明等离子体改性在酞菁铜表面上引入了羟基和羰基 ,提高了颜料对丙烯酸类高分子的吸附强度 .添加剂的加入增加了高分子在颜料表面上的吸附层厚度 .这些作用都有利于酞菁铜在水中的分散 ,增加了它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铜 等离子体改性 分散稳定性 颜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泳沉积碳纳米管的微波等离子体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秦玉香 胡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5-518,共4页
采用电泳法在Si基底上沉积了碳纳米管(CNTs)薄膜,并利用Ar微波等离子体对CNTs薄膜进行了改性处理,研究了改性前后CNTs的微观结构和场发射性能.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拉曼光谱的表征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改性明显改变了CNTs的微观结... 采用电泳法在Si基底上沉积了碳纳米管(CNTs)薄膜,并利用Ar微波等离子体对CNTs薄膜进行了改性处理,研究了改性前后CNTs的微观结构和场发射性能.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拉曼光谱的表征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改性明显改变了CNTs的微观结构,形成了大量的管壁结构缺陷、纳米级突起和"针形"尖端;场发射测试结果表明,CNTs经Ar等离子体改性处理后开启电场较改性前略有增大,等离子体改性10min的CNTs薄膜表现出最佳的场发射J—E特性,阈值电场由改性前的3.12V/μm降低到2.54V/μm,当电场强度为3.3V/μm时,场发射电流密度由改性前的18.4mA/cm^2增大到60.7mA/cm^2.对Ar微波等离子体改性增强CNTs薄膜场发射性能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电泳沉积 等离子体改性 场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改性胶原膜的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及体外抗凝血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冯桂龙 王松 朱鹤孙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62,共5页
选用SO2、NH3、CO2三种工作气体,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丝素改性胶原膜进行了表面改性.运用X光电子能谱分析了材料的表面性质.材料的体外抗凝血性能由体外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作为评... 选用SO2、NH3、CO2三种工作气体,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丝素改性胶原膜进行了表面改性.运用X光电子能谱分析了材料的表面性质.材料的体外抗凝血性能由体外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作为评价标准.结果表明,SO2、CO2 等离子体处理可分别在材料表面引入磺酸和羧酸基团,材料的体外抗凝血性得到很大的改善.NH3等离子体处理可以增加材料表面的氨基的数目,它对材料的抗凝血性没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改性 胶原膜 体外 丝素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 X光电子能谱分析 等离子体处理 凝血酶原时间 材料表面 抗凝血性能 工作气体 表面改性 表面性质 凝血时间 凝血活酶 评价标准 SO2 NH3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等离子体改性的聚苯胺/碳纳米管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莉 李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8-702,共5页
由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电极材料,再利用感应耦合氧等离子体源对其进行射频放电处理,制得改性后的复合材料,进一步研究氧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对材料表面性质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SEM和FTIR对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组成进... 由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电极材料,再利用感应耦合氧等离子体源对其进行射频放电处理,制得改性后的复合材料,进一步研究氧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对材料表面性质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SEM和FTIR对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组成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显示复合材料在改性后的微观形貌均一,粒径变小且颗粒间团聚减轻,材料表面引入了羟基官能团。电化学测试表明,经氧等离子体改性处理10 min后,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具有突出的电化学特性,比电容为287.8 F.g-1,为改性前的1.7倍,同时等效串联电阻(ESR)降低了67.7%,是一种优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由此也表明氧等离子体改性是一种高效的电极材料改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碳纳米管 等离子体改性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改性海绵铁活化过硫酸盐处理含酚废水 被引量:8
11
作者 程爱华 马万超 徐哲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8-804,共7页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海绵铁表面进行改性,并将其用于活化过硫酸盐(PS)处理含酚废水。通过氮气等温吸附(BET)、X射线衍射(X 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海绵铁进行表征分析。以苯酚为目标污染物,通过静态实验考察催...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海绵铁表面进行改性,并将其用于活化过硫酸盐(PS)处理含酚废水。通过氮气等温吸附(BET)、X射线衍射(X 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海绵铁进行表征分析。以苯酚为目标污染物,通过静态实验考察催化剂投加量、催化剂/PS摩尔比、pH和苯酚初始浓度对等离子体改性海绵铁活化PS处理含酚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海绵铁比表面积、孔容及孔径均有增大,活化PS能力显著提高;在最佳反应条件(等离子改性海绵铁的投加量为0.4g/L,催化剂/PS摩尔比为1∶15,溶液pH为2,苯酚的初始浓度为250mg/L)下,苯酚的去除率可达95%;反应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主要是硫酸根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起氧化作用。等离子体技术改性海绵铁活化过硫酸钠可有效去除水中苯酚,为实际含酚废水的处理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改性 海绵铁 过硫酸盐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改性提高PTMSP膜氧氮选择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晓 闻久绵 +1 位作者 陈捷 徐纪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94-96,共3页
膜材料中迄今以聚三甲基硅基丙炔(PTMSP)的透气速率最大,其氧透过速率比PDMS高一个数量级,但氧氮分离系数小,透气性不稳定。改性PTMSP,以提高其透气选择性和透气速率稳定性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报道,在外极管式电容耦合反应器中,
关键词 PTMSP 等离子体改性 氧氮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F氮等离子体改性对负载型TiO_2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莫德清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5-530,共6页
为了解载体表面改性对负载型光催化剂表面活性的影响,采用氮等离子体对活性炭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并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水解法负载TiO2,制备了复合光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光催化剂的表面形貌;用氮气吸附法比较了活性... 为了解载体表面改性对负载型光催化剂表面活性的影响,采用氮等离子体对活性炭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并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水解法负载TiO2,制备了复合光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光催化剂的表面形貌;用氮气吸附法比较了活性炭纤维表面改性前后负载TiO2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分布的情况;利用XPS测试分析了利用改性前后活性炭纤维负载TiO2的复合光催化剂表面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载体表面改性前后获得的复合光催化剂样品具有相似的形貌和孔隙结构;而载体经表面改性后获得的复合光催化剂表面吸附氧物种量提高了近3%,用其光催化净化浓度为20 mg/m3的甲醛气体400 min,甲醛的降解率达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等离子体改性 TiO2负载 XPS 表面结构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改性对炭纤维/PEK-C湿热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李伟 赵焕伟 +1 位作者 姚树勇 郭志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2-825,共4页
利用低温氧等离子体对炭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制备炭纤维/含酚酞侧基的聚芳醚酮(PEK-C)复合材料,比较纤维改性前后复合材料界面粘接性能的变化,考察等离子体改性对复合材料湿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复合材料吸湿的初始阶段基本符合费克第... 利用低温氧等离子体对炭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制备炭纤维/含酚酞侧基的聚芳醚酮(PEK-C)复合材料,比较纤维改性前后复合材料界面粘接性能的变化,考察等离子体改性对复合材料湿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复合材料吸湿的初始阶段基本符合费克第二定律。与未经等离子体处理的纤维复合材料相比,改性后的材料吸湿速率、平衡吸湿率和扩散系数均明显降低,吸湿后具有相对较高的层间剪切强度保有率。断口形貌分析表明,改性炭纤维/PEK-C复合材料的树脂和纤维界面粘接效果良好,抵御湿热老化的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复合材料 炭纤维 等离子体改性 湿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薄膜的等离子体改性及其应用研究
15
作者 吕世骥 郭耀华 +1 位作者 阮宝崧 蔡跃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1989年第4期229-234,共6页
本文论述SiO_2薄膜的低温等离子体改性研究。测试了经改性的介质膜的电学性能,利用AES和IR等表面分析技术分析了膜的组分和结构。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影响膜性质的工艺因素,获得了性能优良的介质膜,并成功地开发了用于制备SOI材料的等离子... 本文论述SiO_2薄膜的低温等离子体改性研究。测试了经改性的介质膜的电学性能,利用AES和IR等表面分析技术分析了膜的组分和结构。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影响膜性质的工艺因素,获得了性能优良的介质膜,并成功地开发了用于制备SOI材料的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改性 SiO2 电学性能 介质膜 表面分析技术 工艺因素 氮氧化硅 改性技术 击穿场强 电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改性PDMS表面的电源工况分析
16
作者 刘勇智 黄舜 +2 位作者 范冰洁 马卫民 王瑶东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8-76,共9页
配电网线路因低温恶劣环境存在覆冰问题,对供电系统可靠性产生重大危害,使用疏水薄膜或涂层能有效预防覆冰。高效低成本制备适配线路的疏水涂层是一个实用课题。利用He(Ar)/CH4/C4F8混合气体,等离子体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备疏水... 配电网线路因低温恶劣环境存在覆冰问题,对供电系统可靠性产生重大危害,使用疏水薄膜或涂层能有效预防覆冰。高效低成本制备适配线路的疏水涂层是一个实用课题。利用He(Ar)/CH4/C4F8混合气体,等离子体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备疏水表面,该表面可包裹线路外层提供疏水性能。研究放电电压等级、放电极间距、放电时间和放电频率对等离子体改性制备疏水表面的影响。利用COMSOL软件分析PDMS微通道电场强度分布,探究等离子体分布情况。基于仿真结果,设计实物实验,通过测量PDMS改性表面接触角、粗糙度和表面形貌成分,以及拍摄气体放电图像,验证与分析了各因素作用机理。最后,选择合适工况成功制备符合预期的PDMS疏水表面,并测试其具有良好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电网覆冰问题 PDMS 疏水性表面 等离子体改性 场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砜中空纤维膜式人工肺的等离子体改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耀东 黄鑫 +2 位作者 王伟平 虞文魁 李磊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39,共5页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用于膜式人工肺的聚砜(PSf)中空纤维膜表面接枝丙烯酸(AA)和肝素,通过改性以提高膜材料的血液相容性.通过改性前后膜的接触角及接枝率测试结果比较,得出优化的改性条件,即选用氩气(Ar)作为等离子体气源,处理功率...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用于膜式人工肺的聚砜(PSf)中空纤维膜表面接枝丙烯酸(AA)和肝素,通过改性以提高膜材料的血液相容性.通过改性前后膜的接触角及接枝率测试结果比较,得出优化的改性条件,即选用氩气(Ar)作为等离子体气源,处理功率为40 W及处理时间为60s.改性后膜材料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及血小板黏附量显著减少.此外模拟人工肺进行气液双侧传输测试的结果表明,改性后膜材料保持了初始膜优良的气体传输性能,基本符合常见临床膜式人工肺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中空纤维膜 人工肺 等离子体改性 肝素钠 血液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等离子体改性对聚酰亚胺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杜晓冬 林芳兵 +2 位作者 蒋金华 陈南梁 刘燕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27,共6页
为增强聚酰亚胺纤维的界面黏附性能,采用氧等离子体技术对聚酰亚胺纤维进行不同时间的改性处理,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表面性能测定仪,以及单纤维碎裂法等分析改性处理对聚酰亚胺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结... 为增强聚酰亚胺纤维的界面黏附性能,采用氧等离子体技术对聚酰亚胺纤维进行不同时间的改性处理,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表面性能测定仪,以及单纤维碎裂法等分析改性处理对聚酰亚胺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压为10 Pa,功率为100 W的工艺条件下,采用氧等离子体处理4 min时聚酰亚胺纤维表面改性效果最佳;与原丝相比,此时纤维表面O与C元素含量比增加了108%,含氧基团C-O、C=O的含量分别由7. 6%、10. 3%增加到20. 4%、19. 2%;纤维表面产生均匀致密的微裂缝,其与树脂间界面剪切强度由29. 88 MPa增加到46. 13 MPa,增强率达54%;聚酰亚胺纤维与水的接触角从110°左右减小至55°以下,由疏水表面变为亲水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纤维 等离子体改性处理 表面化学组成 表面形貌 界面结合性能 浸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制备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建飞 袁红梅 +3 位作者 夏林敏 赵红艳 林金国 李吉庆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20-228,共9页
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材料改性手段,它是通过电离气体产生大量的带能粒子和各种形式的光辐射作用于材料表面,从而提高材料的疏水性、阻燃性和抗菌性等性能,达到制备具有一种或多种特定功能材料的目的。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技... 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材料改性手段,它是通过电离气体产生大量的带能粒子和各种形式的光辐射作用于材料表面,从而提高材料的疏水性、阻燃性和抗菌性等性能,达到制备具有一种或多种特定功能材料的目的。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在材料改性中备受青睐得益于四大优势:(1)反应环境所需温度低;(2)处理效率高;(3)适用范围广;(4)不会破坏材料本身的性质。近年来,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在生物质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其在生物质材料领域的研究尤为活跃,经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制备的超疏水性、阻燃性等功能材料被大量报道。在高分子材料领域,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法常被用于制备超疏水性塑料薄膜材料、医用抗菌性口罩、防污无纺布等。通过低温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后的金属具有耐腐蚀、耐磨的作用。此外,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技术还在三废处理、半导体材料、电子产品、电子电路、超导材料等领域获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一直以来科学家对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技术的应用研究远多于机理研究,这限制了其在材料改性中的发展,然而,研究低温等离子体对不同材料的作用机理对于制备所需功能材料具有指导性意义。实际上,等离子体在材料表面会发生解吸、掺杂、刻蚀、溅射和交联、表面接枝、界面聚合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具体发生了何种反应与等离子体种类、材料类型、放电方式、工艺参数等密切相关。根据不同的作用机理对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技术进行归类,有利于精准制备所需的功能材料。本文综述了三种不同的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方法:(1)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法;(2)低温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3)低温等离子体接枝聚合法。结合不同材料的性质和不同的改性机理,概述了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在超疏水性、阻燃性和抗菌性功能材料中的应用。在分析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机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如何利用不同气体类型的低温等离子体制备所需的特定功能材料,并指出用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对材料进行改性的不足之处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技术 表面处理法 接枝聚合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改性碳纳米管混凝土在桥墩节点处的智能监测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振东 孙敏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3-649,共7页
设计了3组连接方式的装配式桥墩,在连接节点处采用等离子体改性碳纳米管(P-CNT)混凝土,研究了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桥墩连接节点处P-CNT混凝土受力时电阻的变化情况,以验证P-CNT混凝土应用于桥墩节点进行智能监测的可能性.结果表明:3组... 设计了3组连接方式的装配式桥墩,在连接节点处采用等离子体改性碳纳米管(P-CNT)混凝土,研究了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桥墩连接节点处P-CNT混凝土受力时电阻的变化情况,以验证P-CNT混凝土应用于桥墩节点进行智能监测的可能性.结果表明:3组连接方式下,P-CNT混凝土均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压敏性能;当连接节点处混凝土出现裂缝或分离脱落时,其电阻值出现突增现象,且电阻突增变化率随着节点处混凝土破坏程度的升高而增加.说明P-CNT混凝土智能材料可以有效监测节点处的受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混凝土 等离子体改性碳纳米管 装配式桥墩 连接节点 压敏性能 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