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站等离子体接触器钳位模式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田立成 刘明正 +3 位作者 杨威 郭宁 张天平 刘士永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5-699,共5页
为了研究等离子体接触器对空间站表面电位主动控制作用及钳位模式工作特性,对等离子体接触器进行了钳位模式实验研究,分析了空间站在运行轨道等离子体鞘层厚度,给出了等离子体接触器钳位电压和发射电流之间的变化规律,对真空度、等离子... 为了研究等离子体接触器对空间站表面电位主动控制作用及钳位模式工作特性,对等离子体接触器进行了钳位模式实验研究,分析了空间站在运行轨道等离子体鞘层厚度,给出了等离子体接触器钳位电压和发射电流之间的变化规律,对真空度、等离子体密度、氙气流量等对钳位模式影响及等离子体接触器功率随发射电流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接触器在额定工作点下钳位电压低于20V;钳位电压增加使等离子体接触器发射电流突增;较低的真空度、较高的空间等离子体密度、较大的氙气流量会使等离子体接触器钳位模式较早出现,等离子体接触器电子发射特性曲线左移了近20%;等离子体接触器功率随发射电流增加而减小了近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等离子体接触器 钳位模式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接触器放电特性试验研究
2
作者 冯杰 王彦龙 +3 位作者 刘明正 田立成 刘士永 张健新 《火箭推进》 CAS 2019年第3期81-86,共6页
为了研究等离子体接触器的伏安特性,设计试验分别测试了单支和双支等离子体接触器工作时的伏安特性,并给出了等离子体接触器钳位电压、偏置电压以及触持电压随偏置电流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供气流率的提升有利于接触器放电效率的改... 为了研究等离子体接触器的伏安特性,设计试验分别测试了单支和双支等离子体接触器工作时的伏安特性,并给出了等离子体接触器钳位电压、偏置电压以及触持电压随偏置电流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供气流率的提升有利于接触器放电效率的改进;等离子体接触器钳位电压、触持电压与偏置电流之间呈现出不同的规律,前者呈现为正阻特性,后者呈现为负阻特性;两支等离子体接触器同时工作时相互之间存在影响,额定值为5A时,两支接触器的发射电流分别为8A和2A,因此采用双接触器同时工作时,应尽量采用伏安特性接近的阴极以减小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接触器 伏安特性 正阻特性 负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接触器对空间站充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夏启蒙 谢侃 +2 位作者 武志文 刘向阳 王宁飞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98-1404,共7页
针对采用100 V高压电池阵的空间站结构体带电现象,提出采用等离子体接触器进行主动电位控制方案,根据此方案建立包含接触器的空间站充放电等效电路模型,研究等离子体接触器对空间站充放电过程的影响及空间站结构因素对接触器钳位效果的... 针对采用100 V高压电池阵的空间站结构体带电现象,提出采用等离子体接触器进行主动电位控制方案,根据此方案建立包含接触器的空间站充放电等效电路模型,研究等离子体接触器对空间站充放电过程的影响及空间站结构因素对接触器钳位效果的影响,从而了解等离子体接触器与空间站悬浮电位的耦合特性。结果表明,无论空间站处于"快速充电"还是"正常充电"情况,等离子体接触器均能有效将空间站悬浮电位钳制在合理范围内。空间站结构因素中,电池阵暴露导体面积对接触器钳位过程影响较大,结构体暴露导体面积和结构体等效电容的影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高压电池阵 悬浮电位 充放电过程 等离子体接触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