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等离子体接枝处理对碳纤维织物/环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新宇 秦伟 王福平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0-43,共4页
采用冷等离子体接枝法对碳纤维织物进行表面处理,在纤维表面产生活性官能团,研究了冷等离子体接枝处理对碳纤维织物/环氧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等离子体接枝处理提高了碳纤维表面活性,从而改善了碳纤维织物/环... 采用冷等离子体接枝法对碳纤维织物进行表面处理,在纤维表面产生活性官能团,研究了冷等离子体接枝处理对碳纤维织物/环氧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等离子体接枝处理提高了碳纤维表面活性,从而改善了碳纤维织物/环氧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进而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接枝处理 碳纤维织物/环氧复合材料 表面处理 剪切强度 界面性能 粘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接枝改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及其动电现象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庆 陈莉 +1 位作者 常青 范多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4-66,70,共4页
采用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对聚丙烯中空纤维膜表面进行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并引发接枝反应。红外拉曼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分别接枝到膜表面。设计了中空纤维膜流动电位测定装置,测定膜表面的流动电位... 采用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对聚丙烯中空纤维膜表面进行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并引发接枝反应。红外拉曼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分别接枝到膜表面。设计了中空纤维膜流动电位测定装置,测定膜表面的流动电位,根据Hel mholtz-Smoluehowski方程式计算了不同单体接枝情况下聚丙烯膜表面ζ电位以及电荷密度,以表征膜表面改性的程度。结果表明,接枝了丙烯酸和丙烯酰胺的膜表面ζ电位以及电荷密度分别为-16.39mV、11.8×10-6C/m2和-20.44 mV、14.7×10-6C/m2,膜表面的荷电性能改变能够改善膜的表面性能,尤其是对分离带负电的胶体溶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接枝改性 中空纤维膜 流动电位 Ζ电位 聚丙烯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微孔膜的等离子体接枝聚合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郑继 储凤 +1 位作者 周贵恩 史观一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07-212,共6页
利用拉伸时的晶型转变致孔特性,从β晶相聚丙烯经单向或双向拉伸制得了新型聚丙烯微孔膜、用等离子体接枝聚合技术接上了亲水性聚合物如聚丙烯酸、聚丙烯腈等。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单体性质对得到的亲水膜的亲水性、离子/溶质渗透... 利用拉伸时的晶型转变致孔特性,从β晶相聚丙烯经单向或双向拉伸制得了新型聚丙烯微孔膜、用等离子体接枝聚合技术接上了亲水性聚合物如聚丙烯酸、聚丙烯腈等。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单体性质对得到的亲水膜的亲水性、离子/溶质渗透性的影响。发现接枝聚丙烯酸的双向拉伸膜对Na^+、Mg^(++),尿素有较大的渗透性,并具有优良的形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微孔膜 改性 等离子体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接枝处理对腈纶抗静电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艳春 白刚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20,共4页
采用常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对腈纶进行接枝处理,改善其抗静电性能。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等测试方法分析了等离子体接枝处理前后腈纶表面形态及化学组成的变化。通过改变等离子体处理条件,研究了有关处理参数对腈纶抗静电... 采用常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对腈纶进行接枝处理,改善其抗静电性能。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等测试方法分析了等离子体接枝处理前后腈纶表面形态及化学组成的变化。通过改变等离子体处理条件,研究了有关处理参数对腈纶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腈纶经等离子体接枝处理后,表面引入了季铵盐基团,使腈纶的抗静电性能得到明显提高。经等离子体接枝处理后,腈纶的透湿性能明显提高,透气性能和断裂强力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纶 等离子体接枝 抗静电性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接枝聚合对高分子材料粘接性能的改善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亚芍 张丽惠 刘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8-72,共5页
简述了等离子体接枝聚合的机理,讨论总结了影响等离子体接枝聚合改善高分子材料粘接性能的工艺因素,以及等离子体接枝聚合提高高分子材料粘接性能的原因.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接枝聚合是改善高分子材料表面性能、提高其粘接性能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性能 等离子体接枝聚合 表面性能 聚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拉伸微孔膜等离子体接枝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勇 田国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3-433,共1页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膜分离技术 分离膜 等离子体接枝改性 显微结构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吡咯烷酮等离子体接枝改性聚丙烯的亲水性及抗凝血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左文瑾 王进 +2 位作者 杨志禄 孙鸿 黄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7-669,673,共4页
采用氩等离子体辅助接枝改性方法在聚丙烯(PP)材料表面接枝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衰减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AT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证明PP表面成功地接枝了PVP;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表面接枝PVP的聚丙烯... 采用氩等离子体辅助接枝改性方法在聚丙烯(PP)材料表面接枝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衰减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AT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证明PP表面成功地接枝了PVP;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表面接枝PVP的聚丙烯表面水接触角相比于未改性的PP,降低了60°,亲水性得到有效改善。采用体外血小板黏附及乳酸脱氢酶实验(LDH)来评价改性前后PP的抗凝血性,评价结果表明表面接枝PVP的聚丙烯表面相比于未改性的PP有较少数量的血小板黏附和激活,表现出良好的抗凝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等离子体接枝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亲水性 抗凝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等离子体接枝聚合棉织物的疏水改性
8
《印染》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62-62,共1页
采用氦为气氛的低压射频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在棉织物上一步法接枝聚合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考察了氦等离子体处理压强、时间和功率对接枝率的影响,并测试了处理前后棉织物的红外光谱、XPS、热重、扫描电镜和疏水性能。结果表明:... 采用氦为气氛的低压射频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在棉织物上一步法接枝聚合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考察了氦等离子体处理压强、时间和功率对接枝率的影响,并测试了处理前后棉织物的红外光谱、XPS、热重、扫描电镜和疏水性能。结果表明:经氦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棉纤维表面被一层均匀、致密的薄膜包覆,并具有较好的耐热稳定性;在等离子体处理时间2~3min、压强20Pa、功率80w时,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单体在棉织物上接枝增重率为4.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接枝聚合 棉织物 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 疏水改性 射频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处理 耐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辐照与等离子体对炭纤维表面接枝改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徐志伟 吴晓青 +3 位作者 刘梁森 黄玉东 陈利 李嘉禄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6-460,共5页
分别采用γ射线预辐照接枝丙烯酸和等离子体接枝丙烯酸的方法对炭纤维表面进行处理。分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2种改性方法处理前后炭纤维表面物理化学状态进行表征;通过层间剪切强度对炭纤维表面改性效果... 分别采用γ射线预辐照接枝丙烯酸和等离子体接枝丙烯酸的方法对炭纤维表面进行处理。分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2种改性方法处理前后炭纤维表面物理化学状态进行表征;通过层间剪切强度对炭纤维表面改性效果进行评价;并对2种改性方法接枝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γ射线预辐照接枝和等离子体接枝均对纤维表面产生了刻蚀,并在纤维表面引入了含氧官能团,增加了炭纤维与树脂基体间的界面粘接性能;虽然γ射线预辐照接枝的处理效果略低于等离子体,但前者具有低成本、便于批量化处理和强化纤维本体强度的优点,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炭纤维表面改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预辐照 等离子体接枝 炭纤维 复合材料界面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技术提高医用聚氨酯血液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许海燕 孔桦 +2 位作者 杨子彬 王进 黄楠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3-536,共4页
目的 :聚氨酯作为与血液接触的植入物和组织器官替代材料在心血管系统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采用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技术 ,通过“空间桥梁”在聚氨酯材料表面引入具有抗凝血功能的肝素分子 ,对材料表面的微观化学组成、表面接触... 目的 :聚氨酯作为与血液接触的植入物和组织器官替代材料在心血管系统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采用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技术 ,通过“空间桥梁”在聚氨酯材料表面引入具有抗凝血功能的肝素分子 ,对材料表面的微观化学组成、表面接触角等理化性能进行了测定分析 ,并通过测定血小板在材料表面的粘附数量 ,对改性表面的抗凝血性能做了评价。结果 :聚氨酯表面接枝肝素分子后 ,表面的氧 /氮元素比提高 ,水接触角减小 ,对血小板的吸附和活化性下降 ,抗凝血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表面技术 表面修饰 血液相容性 医用材料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改善聚丙烯表面的亲水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香梅 张菁 王庆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81,共4页
将等离子体引发接枝技术用于聚丙烯(PP)膜表面接枝丙烯酸。FT-IR证明处理后的膜表面存在有羧基,染色法定量测定了羧基的含量。另外,对修饰后的聚丙烯膜表面进行接触角的测定。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可明显改善聚丙烯膜表面亲水... 将等离子体引发接枝技术用于聚丙烯(PP)膜表面接枝丙烯酸。FT-IR证明处理后的膜表面存在有羧基,染色法定量测定了羧基的含量。另外,对修饰后的聚丙烯膜表面进行接触角的测定。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可明显改善聚丙烯膜表面亲水性,能控制PP膜表面的接枝率大小,可得到不同水接触角的PP膜,进而能人为调节PP膜的表面亲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丙烯酸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诱导接枝聚合法制备pH感应开关膜 被引量:5
12
作者 曲剑波 杨眉 +3 位作者 褚良银 朱家骅 陈文梅 谢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3-97,共5页
利用等离子体诱导填孔接枝聚合法在聚偏氟乙烯多孔膜上接枝聚甲基丙烯酸pH感应型开关,系统研究了接枝率对膜的pH感应开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关膜的接枝率对膜的过滤通量、pH感应开关系数和膜孔径感应pH变化倍数都有重要的影响。接... 利用等离子体诱导填孔接枝聚合法在聚偏氟乙烯多孔膜上接枝聚甲基丙烯酸pH感应型开关,系统研究了接枝率对膜的pH感应开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关膜的接枝率对膜的过滤通量、pH感应开关系数和膜孔径感应pH变化倍数都有重要的影响。接枝率≤5.98%时,pH感应开关系数和膜孔径感应pH变化倍数均随接枝率的增加而增加;而对于接枝率>5.98%的膜,pH感应开关系数和膜孔径pH感应变化倍数随接枝率的增加而减少,直至膜开关系数和膜孔径pH感应变化倍数趋近于1。为了获得较好的开关性能,必须将膜的接枝率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膜 pH感应 等离子体诱导填孔聚合 开关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引发表面两性离子化制备抗污染性PVDF膜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壹竹 宋伟龙 +1 位作者 李之鹏 尤宏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36,共8页
为了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抗污染性能,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将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DMAEMA)接枝到PVDF膜表面,使其与3-溴丙酸(3-BPA)发生季铵化反应,得到两性离子化改性膜(PVDF-g-PCBMA).利用傅利叶红外光谱仪(FTIR-ATR)、扫描电子显微... 为了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抗污染性能,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将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DMAEMA)接枝到PVDF膜表面,使其与3-溴丙酸(3-BPA)发生季铵化反应,得到两性离子化改性膜(PVDF-g-PCBMA).利用傅利叶红外光谱仪(FTIR-AT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测定仪分析改性前后PVDF膜表面化学官能团、结构形态以及亲疏水性的变化.通过动态过滤实验来考察原膜、改性膜对牛血清蛋白(BSA)和海藻酸钠(SA)的抗污染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原PVDF膜,PVDF-g-PCBMA膜的接触角从88.3°降至39.0°,亲水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另外,其在BSA和SA溶液的过滤实验中通量衰减率降低、清洗后的清水通量恢复率升高,体现了两性离子化改性膜良好的抗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膜 等离子体接枝 两性离子 抗污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引发制备PP-g-St纤维吸附苯胺 被引量:1
14
作者 连洲洋 左杰 +2 位作者 张寅 刘阔 魏无际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0-335,共6页
采用等离子体引发将苯乙烯(St)接枝到聚丙烯(PP)纤维上制备了PP-g-St纤维,研究了其对废水中苯胺的吸附性能。PP-g-St纤维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等离子体输入功率150 W、起辉时间5 min、接枝时间3 h,此时接枝率最大,为3.75%。SEM和FTIR表... 采用等离子体引发将苯乙烯(St)接枝到聚丙烯(PP)纤维上制备了PP-g-St纤维,研究了其对废水中苯胺的吸附性能。PP-g-St纤维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等离子体输入功率150 W、起辉时间5 min、接枝时间3 h,此时接枝率最大,为3.75%。SEM和FTIR表征结果表明,St成功接枝到了PP表面。PP-g-St纤维对苯胺的吸附速率较快,1.0 h内可达到平衡吸附量的85%左右。25℃时平衡吸附量最大,为34.4 mg/g。废水中含有的盐分对吸附有利。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PP-g-St纤维对苯胺的吸附过程,化学吸附过程中的活性位点是吸附速率的关键控制因素。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为单分子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 等离子体接枝 苯胺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接枝核孔膜微观结构及温敏响应特性 被引量:13
15
作者 谢锐 褚良银 +4 位作者 陈文梅 肖文 王海东 曲剑波 王广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212-2218,共7页
采用等离子体诱导填孔接枝聚合法在聚碳酸酯核孔(PCTE)膜上成功地接枝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接触角测量仪和水通量实验,系统地研究... 采用等离子体诱导填孔接枝聚合法在聚碳酸酯核孔(PCTE)膜上成功地接枝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接触角测量仪和水通量实验,系统地研究了PNIPAM-g-PCTE膜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和温敏特性,以期为环境感应型开关膜的设计和制备提供指导.结果表明,PNIPAM被均匀地接枝在PCTE膜表面和膜孔中;当填孔率F<44.2%时,PNIPAM-g-PCTE膜的膜孔由于孔内接枝物的体积变化而表现出温敏开关特性,并且膜孔径随着F的增大而减小;当F>44.2%以后,水溶液中膜的膜孔被溶胀的PNIPAM接枝链堵塞,此时PNIPAM-g-PCTE膜不再具有温度开关特性;40 ℃时膜孔被完全堵塞的临界填孔率范围在30%~40%之间;随着温度从25 ℃增加到40 ℃,PNIPAM-g-PCTE膜表面的接触角也从58.5°增加到87.9°;PNIPAM-g-PCTE膜水通量的温敏开关特性主要取决于膜孔径的变化,而不是膜表面亲水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膜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聚碳酸酯核孔膜 等离子体接枝聚合 微结构 温敏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两步接枝法制备新型改性聚丙烯滤嘴材料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海涛 魏俊富 +3 位作者 王翱 陈远 赵禹 杨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3-576,580,共5页
为了解决烟用聚丙烯(PP)滤嘴材料对烟气吸附性能差、降焦性能低等问题,采用等离子体辐射引发的方法,在烟用聚丙烯纤维基体上分两步接枝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单体,制备了聚丙烯高吸附滤嘴。讨论了单体浓度、辐照时... 为了解决烟用聚丙烯(PP)滤嘴材料对烟气吸附性能差、降焦性能低等问题,采用等离子体辐射引发的方法,在烟用聚丙烯纤维基体上分两步接枝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单体,制备了聚丙烯高吸附滤嘴。讨论了单体浓度、辐照时间、阻聚剂浓度对聚丙烯纤维接枝率的影响。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枝后的聚丙烯纤维基体的表面化学组成和形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MPS单体被成功接枝到PP纤维上。当改性后聚丙烯纤维的接枝率为22.8%时,改性后聚丙烯纤维滤嘴对烟气的过滤效果比改性前明显提高,烟气中的总粒相物比未改性滤嘴降低了30.5%,焦油及烟碱含量分别降低43.2%和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 等离子体辐照 滤嘴材料 焦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表面接枝改性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邓亚玲 李于文成 +4 位作者 许煜 于波 汤晴欣 高陈宏 王宇鑫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8-124,共17页
聚乙烯是常用的热塑性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加工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其独特的线性分子结构,使得聚乙烯呈现出低表面能、低润湿性、弱粘结等特点,限制了应用的扩展。表面接枝技术,能够在聚乙烯材料表面引入功... 聚乙烯是常用的热塑性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加工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其独特的线性分子结构,使得聚乙烯呈现出低表面能、低润湿性、弱粘结等特点,限制了应用的扩展。表面接枝技术,能够在聚乙烯材料表面引入功能基团,改善表面性能进而拓展其功能及应用。本文介绍了用于聚乙烯材料表面接枝改性的常用技术,包括紫外光辐照接枝、电子束辐照接枝、等离子体接枝、高能γ射线辐照接枝和可逆失活自由基聚合等,并详细阐述了每种接枝技术的基本机理。介绍和讨论了接枝改性聚乙烯材料的多种性能,如摩擦学性能、生物相容性、抗菌性、抗冲击性能、离子导电性及其他性能。在此基础上,对改性聚乙烯材料的相关应用领域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接枝改性聚乙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表面改性 紫外光辐照 等离子体接枝 γ射线辐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PDMS/PVDF复合膜对丙烷/氮气分离性能研究
18
作者 王汉玉 邓大跃 +1 位作者 韩璐 李继定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94,共4页
以相转化法制备的聚偏氟乙烯(PVDF)多孔膜为底膜,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分离层膜材料,涂覆法制备了PDMS/PVDF平板复合膜.将PVDF底膜进行等离子体接枝处理,提高PVDF底膜与PDMS选择层的结合力.研究了体系温度,压力,原料气的组成等因素对... 以相转化法制备的聚偏氟乙烯(PVDF)多孔膜为底膜,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分离层膜材料,涂覆法制备了PDMS/PVDF平板复合膜.将PVDF底膜进行等离子体接枝处理,提高PVDF底膜与PDMS选择层的结合力.研究了体系温度,压力,原料气的组成等因素对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随着体系温度升高,丙烷(C3H8)的渗透通量减小,而氮气(N2)的渗透通量增大.随着体系的压力增大,C3H8的渗透通量增加,N2的渗透通量几乎不变,分离因子增大.原料气中C3H8的含量增加,渗透通量增大,分离因子也增加.在温度为25℃,压力为0.3MPa,混合气中C3H8含量为10mol%时,制备复合膜的渗透通量为1.625×10-2(c.cm-2.s),分离因子为21.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 聚偏氟乙烯 丙烷/氮气分离 等离子体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型”复合膜脱除水中微量有机氯化物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苗所贵 王保国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7-302,共6页
利用等离子体照射引发接枝聚合方式制备了具有“充填型”结构的复合膜,在渗透汽化膜分离过程中研究了其从水中脱除微量有机氯化物的分离性能。该复合膜由两种材料组成;耐溶剂性能优良的高密度聚乙烯多孔基膜和接枝聚合后充填于基膜微孔... 利用等离子体照射引发接枝聚合方式制备了具有“充填型”结构的复合膜,在渗透汽化膜分离过程中研究了其从水中脱除微量有机氯化物的分离性能。该复合膜由两种材料组成;耐溶剂性能优良的高密度聚乙烯多孔基膜和接枝聚合后充填于基膜微孔中的聚丙烯酸甲酯,后者形成渗透汽化过程的分离选择性。使用FT-IR光谱图证实基膜接枝后表面存在羰基,表明形成接枝聚合的复合膜。在室温下进行渗透汽化实验,能够有效脱除水中微量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三氯乙烯,其中脱除二氯甲烷的渗透汽化分离因子超过2000,渗透通量达到120g.(m2?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接枝聚合 渗透汽化 VOC脱除 分离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汽化分离芳烃/烷烃的聚芳醚腈酮复合膜的制备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战胜 高波 +1 位作者 张守海 蹇锡高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22,共5页
采用耐高温的杂萘联苯聚芳醚腈酮(PPENK)超滤膜为底膜,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O500OHMA)为单体,通过常压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同步辐照接枝技术,成功制备了芳烃/烷烃渗透汽化分离复合膜.以甲苯/正庚烷为模型体系,考察了单体浓度... 采用耐高温的杂萘联苯聚芳醚腈酮(PPENK)超滤膜为底膜,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O500OHMA)为单体,通过常压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同步辐照接枝技术,成功制备了芳烃/烷烃渗透汽化分离复合膜.以甲苯/正庚烷为模型体系,考察了单体浓度对复合膜的芳烃/烷烃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利用分子模拟技术初步探索了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单体浓度为0.45 mol/L时,PPENK复合膜的甲苯/正庚烷分离系数和渗透通量分别为5.6和2.66 kg/(m 2 h).随单体浓度增大,所制备PPENK复合膜的甲苯/正庚烷分离系数先增大后减小,与溶液中单体的扩散系数的变化趋势一致.这或许说明扩散是制备“孔填充”复合膜需要调控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烷烃分离 聚芳醚腈酮 渗透汽化 等离子体同步辐照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