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离子体催化重整CH_(4)/CO_(2)中的等离子体强化表面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进桃 陈琪 秦婉月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7-994,共8页
采用实验测量和模拟预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详细的机理并开展零维动力学模拟,研究等离子体催化CH_(4)/CO_(2)重整过程中等离子体活性物质对表面反应动力学的强化效应。结果表明: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的协同对CH_(4)和CO_(2)的活化转化能... 采用实验测量和模拟预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详细的机理并开展零维动力学模拟,研究等离子体催化CH_(4)/CO_(2)重整过程中等离子体活性物质对表面反应动力学的强化效应。结果表明: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的协同对CH_(4)和CO_(2)的活化转化能力远强于纯等离子体;动力学模型对反应物的消耗和产物的生成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活性自由基与吸附态物质之间的E-R反应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能有效改变并促进表面反应路径,如等离子体强化的E-R反应CH_(3)(s)+O→CH_(3)O(s)的速率比相应的吸附态物质之间的L-H反应CH_(3)(s)+O(s)→CH_(3)O(s)+Ni(s)的速率高4个数量级;等离子体催化CH_(4)/CO_(2)重整过程中的表面反应路径主要以气相物质与表面吸附态物质之间的E-R反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催化 激发态 CH_(4)/CO_(2)重整 等离子体强化表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离子体光谱的γ-TiAl激光冲击强化表面完整性在线监测研究
2
作者 史广源 王渊彬 +4 位作者 王英豪 单梦洁 丁镭益 崔敏超 罗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17-2525,共9页
围绕激光冲击强化(LSP)过程中等离子体光谱现象展开,旨在研究光谱特性与表面完整性之间的关联规律,并提出一种基于等离子体光谱的在线监测方法,用于实现LSP过程的智能化监控。首先介绍了激光冲击强化过程等离子体光谱采集装置相关参数,... 围绕激光冲击强化(LSP)过程中等离子体光谱现象展开,旨在研究光谱特性与表面完整性之间的关联规律,并提出一种基于等离子体光谱的在线监测方法,用于实现LSP过程的智能化监控。首先介绍了激光冲击强化过程等离子体光谱采集装置相关参数,并对LSP过程中的等离子体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利用NⅡ500.515 nm和NⅡ399.5 nm两条谱线结合玻尔兹曼双线法,估算出等离子体表观温度在16000~22000 K,并通过Hα656.27 nm谱线计算得出电子数密度约为2.287~3.612×10^(16)cm^(-3)。随着激光功率密度的增加,等离子体温度和电子数密度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但受LSP过程的时空不稳定性影响,这些参数存在一定波动性。其次,深入研究了LSP对γ-TiAl合金表面完整性的强化效果。实验发现,随着激光功率密度的增加,表面残余应力从初始的-61.498 MPa逐步增加至-444.224 MPa,表面维氏硬度从317.8 HV提升至385.5 HV。基于这些实验数据,以Hα线和NⅡ500.515 nm线强度比为自变量,分别构建了表面残余应力和维氏硬度的多项式拟合模型,决定系数R^(2)均超过90%,为表面完整性定量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为实现LSP过程的高效在线监测,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CNN-Transformer深度学习架构的端到端监测方法。该模型通过处理等离子体光谱数据,对LSP过程进行监测。实验表明,该方法的分类准确率高达99.3%,展现了在LSP过程在线监测中的高效性和可靠性。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结合物理建模与深度学习技术,探索了LSP过程中等离子体光谱与表面完整性的关联规律,为LSP的智能化在线监测提供了新颖可靠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强化 等离子体光谱 在线监测 表面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酸制备与催化纤维素水解同步/分步技术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赵卫东 张卫军 +2 位作者 王柏林 樊永胜 王军锋 《中国造纸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2,共9页
为实现纤维素的清洁、高效水解,提出了等离子体酸制备与催化纤维素水解的制酸-水解同步技术方案,并考量工作电压、放电气隙及反应时间等操作参数对纤维素水解的影响,并对制酸-水解同步/分步2种技术方案进行对比研究;此外,对电场及放电... 为实现纤维素的清洁、高效水解,提出了等离子体酸制备与催化纤维素水解的制酸-水解同步技术方案,并考量工作电压、放电气隙及反应时间等操作参数对纤维素水解的影响,并对制酸-水解同步/分步2种技术方案进行对比研究;此外,对电场及放电等离子体强化酸催化纤维素水解的反应机理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60 min时,制酸-水解同步方案较分步方案,纤维素转化率增加了10.5个百分点,纤维素平均转化速度提升了约32.7%,平均比能耗降低了约83.3%。与草酸催化纤维素水解方案相比,制酸-水解同步技术方案的葡萄糖得率提升了约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纤维素 水解 电场强化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脉冲激光冲击强化中等离子体压力时空演化规律
4
作者 倪辉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4,共9页
为研究飞秒脉冲激光冲击强化中等离子体压力时空演化规律,利用考虑电子态密度(DOS)效应的模型计算了电子热容和电声耦合系数随电子温度的演化规律,并与采用QEOS(quotidian equation of state)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提出DOS飞秒脉冲激... 为研究飞秒脉冲激光冲击强化中等离子体压力时空演化规律,利用考虑电子态密度(DOS)效应的模型计算了电子热容和电声耦合系数随电子温度的演化规律,并与采用QEOS(quotidian equation of state)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提出DOS飞秒脉冲激光冲击强化模型,计算得到电子温度、晶格温度、等离子体羽位置时间演化规律和等离子体压力时空演化规律,并与QEOS飞秒脉冲激光冲击强化模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DOS飞秒脉冲激光冲击强化模型计算得到的等离子体羽位置随时间的演化规律与实验结果吻合程度更好;增加激光能量或功率密度、考虑电子DOS效应会增加电子、晶格温度和等离子体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脉冲激光冲击强化 双温度方程 态密度 等离子体压力 电子热容 电声耦合系数 等离子体羽位置 电子温度 晶格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在零件表面强化与改性中的应用
5
作者 彭丽平 马国佳 +2 位作者 张华芳 蒋艳莉 武洪臣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4-45,50,共3页
离子注入与沉积技术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文章主要介绍微波ECR与MEVVA等离子体源及其相关设备的工艺特点 ,同时也介绍了它们在材料表面改性等方面的一些实际应用情况。
关键词 等离子体材料 表面强化工艺 改性技术 离子混积技术 磁感应强度 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碰撞池反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出口食品营养强化剂中的26种元素 被引量:8
6
作者 于趁 姚春毅 +2 位作者 马育松 贾海涛 陈瑞春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20年第3期71-79,共9页
采用碰撞池反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建立了11种营养强化剂中26种元素的He碰撞反应池模式下的全定量检测方法。考察了不同的样品处理方式及样品称样量对分析过程的影响,比较了普通模式和He碰撞反应池模式的优缺点。实验结果... 采用碰撞池反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建立了11种营养强化剂中26种元素的He碰撞反应池模式下的全定量检测方法。考察了不同的样品处理方式及样品称样量对分析过程的影响,比较了普通模式和He碰撞反应池模式的优缺点。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易溶性营养强化剂可以采用直接酸溶液溶解进样方式,且定容体积为10 mL时有机强化剂称样量控制在0.20 g、无机强化剂称样量控制在0.10 g以下时基体干扰较小,可得到满意的测定结果。各元素加标回收率在81.0%~11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5.4%,可实现对26种元素一次性测定,为河北辖区出口营养强化剂提供分析方法和风险监控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池反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26种元素 出口营养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表面熔覆Fe-Cr-Si-B涂层的显微组织与溶质分布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玉萍 刘桦 王素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83-186,205,共5页
用常压弧光等离子体在 45 #钢表面熔覆Fe Cr Si B粉末涂层 ,采用电子探针、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显微硬度计对熔覆层的成分、组织、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熔覆层由A(Me) +F(Me) +Me2 3C6等组成 ,且A与Me2 3C6保持共格关系... 用常压弧光等离子体在 45 #钢表面熔覆Fe Cr Si B粉末涂层 ,采用电子探针、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显微硬度计对熔覆层的成分、组织、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熔覆层由A(Me) +F(Me) +Me2 3C6等组成 ,且A与Me2 3C6保持共格关系 ,F与Me2 3C6保持位向平行关系 ;熔覆层中B、C、Fe成分分布较均匀 ,Ce存在明显的波峰 ,表明有Ce存在 ;Cr存在界面“梯度扩散层” ;显微硬度在HV0 .0 570 0左右。A、F良好的强韧性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显微组织 溶质分布 共格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电弧等离子体强化超声速点火和燃烧 被引量:4
8
作者 于锦禄 何立明 +2 位作者 丁未 陈永刚 王景杰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1-515,共5页
在总结国外关于丝电弧等离子体强化超声速点火和燃烧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丝电弧等离子体强化超声速点火和燃烧的特点.基于等离子体点火强化超声速燃烧的基本原理,设计了4种丝电弧等离子体强化超声速点火和燃烧的电极布置方案,凹槽式燃... 在总结国外关于丝电弧等离子体强化超声速点火和燃烧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丝电弧等离子体强化超声速点火和燃烧的特点.基于等离子体点火强化超声速燃烧的基本原理,设计了4种丝电弧等离子体强化超声速点火和燃烧的电极布置方案,凹槽式燃烧室强化燃烧方案、平板式单排纵向放电强化燃烧方案、平板式双排横向放电强化燃烧方案和平板式多排纵向放电强化燃烧方案.对每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丝电弧等离子体强化超声速点火和燃烧的放电特性试验系统,并进行了初步的放电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电弧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火炬 等离子体强化点火和燃烧 超声速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平衡等离子体燃烧强化 被引量:26
9
作者 夏胜国 何俊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9-113,共5页
为了引起我国对非平衡等离子体燃料强化技术研究的重视并促进该技术的发展,介绍了脉冲电晕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的非平衡等离子体对燃料或者可燃混合气活化作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非平衡等离子体 燃烧强化 脉冲电晕放电 介质阻挡放电 燃料活化 超声速燃烧 稀薄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强化过程中蒸气等离子体压力计算的耦合模型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先前 段祝平 +1 位作者 黄晨光 宋宏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首先基于系统能量守恒条件,提出了一种计算蒸气等离子体压力的一维耦合计算模型。模型中不仅考虑了蒸气等离子体界面压力与质点速度的非线性效应,同时也考虑了界面烧蚀所致的运动速度,将蒸气等离子体的膨胀与约束介质的变形耦合。在耦... 首先基于系统能量守恒条件,提出了一种计算蒸气等离子体压力的一维耦合计算模型。模型中不仅考虑了蒸气等离子体界面压力与质点速度的非线性效应,同时也考虑了界面烧蚀所致的运动速度,将蒸气等离子体的膨胀与约束介质的变形耦合。在耦合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显式差分计算程序与显式有限元计算程序LS-DYNA互相迭代求解的方法,对不同激光功率密度分布下的蒸气等离子体压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证明了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蒸气等离子体压力 耦合计算模型 激光冲击强化 质点速度 界面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弧等离子体强化燃烧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锦禄 赵兵兵 +4 位作者 郭昊 徐哲霖 胡雅骥 范玮 徐华胜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59,共8页
滑动弧等离子体强化燃烧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强化燃烧技术。从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点熄火边界拓宽的需求出发,阐述了滑动弧强化燃烧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滑动弧等离子体通过化学效应和热效应2个方面强化燃烧的作用机制,介绍了滑动弧等离子体强化... 滑动弧等离子体强化燃烧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强化燃烧技术。从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点熄火边界拓宽的需求出发,阐述了滑动弧强化燃烧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滑动弧等离子体通过化学效应和热效应2个方面强化燃烧的作用机制,介绍了滑动弧等离子体强化燃烧技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的潜在优势。从放电特性、数值仿真、强迫雾化和强化燃烧4个方面,分析了滑动弧强化燃烧的研究现状。针对滑动弧等离子体强化航空发动机燃烧技术的技术特点,给出了3种自由轨道式3维旋转滑动弧强化燃烧方案和1种固定轨道式滑动弧强化燃烧方案。以燃油喷嘴和文氏管放电方案为例,给出了旋转滑动弧强化燃烧的试验验证结果。对滑动弧等离子体强化燃烧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弧等离子体 强化燃烧 点火 燃烧室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等离子体表面渗扩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新河 严立 +3 位作者 秦艳 徐久军 金华 谢景峰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0-33,共4页
分析了现有等离子体渗扩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常压介质阻挡强放电等离子体渗扩技术的概念,说明了这种常压等离子体渗扩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并进行了一些理论分析和计算。设计了常压介质阻挡强放电等离子渗扩技术的试验装置,在此基础上进... 分析了现有等离子体渗扩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常压介质阻挡强放电等离子体渗扩技术的概念,说明了这种常压等离子体渗扩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并进行了一些理论分析和计算。设计了常压介质阻挡强放电等离子渗扩技术的试验装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了常压等离子体渗扩技术渗速快,突破了现有等离子渗扩技术的真空限制,有可能成为一种有前途的金属表面渗扩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渗扩技术 常压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强放电 表面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强化克雷伯氏菌发酵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晓宇 刘婷婷 +6 位作者 窦少华 唐乾 袁玉莲 王晓辉 王仁军 焦鑫艳 郭相金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81-889,共9页
大气压空气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型强化微生物发酵方法,用于克雷伯氏菌发酵生产1,3-丙二醇。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1,3-丙二醇浓度;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代谢关键酶活性;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膜通透性。考察不同等离... 大气压空气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型强化微生物发酵方法,用于克雷伯氏菌发酵生产1,3-丙二醇。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1,3-丙二醇浓度;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代谢关键酶活性;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膜通透性。考察不同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对克雷伯氏菌接种体在2%、4%和6%甘油浓度种子培养基中揺瓶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4 min接种体在6%甘油浓度种子培养基中揺瓶发酵,1,3丙二醇浓度达到最大值17.2 g?L-1,比对照组提高89%(9.1g?L-1)。甘油脱氢酶比活性0.19 U?mg-1,甘油脱水酶比活性10.9 U?mg-1,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比活性0.65 U?mg-1,比对照组(0.04,9.2和0.09 U?mg-1)分别提高4.8倍,18%和7倍。6%甘油浓度间歇发酵,等离子体组1,3-丙二醇浓度和生产强度分别为24.6 g?L-1和1.23 g?(L?h)-1,均比对照组提高56%;转化率0.54 mol?mol-1,与对照组相近(0.53 mol?mol-1)。在间歇发酵过程中,等离子体处理组菌体细胞膜通透性显著高于对照组。4%甘油浓度批式流加发酵,等离子体组1,3-丙二醇浓度46.9 g?L-1,转化率0.50 mol?mol-1,生产强度1.51 g?(L?h)-1,转化率和生产强度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4%和40%。上述结果表明,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可以提高克雷伯氏菌生产1,3-丙二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发酵: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克雷伯氏菌 1 3-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等离子体钨基材料热负荷损伤研究进展
14
作者 尹怡 秦思贵 +2 位作者 史英丽 于宏新 徐世伟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2-254,共13页
在核聚变反应堆运行过程中,面向等离子体钨基材料需要承受住一定次数稳态和瞬态热负荷的冲击而不发生开裂、熔化等损伤,因此改善面向等离子体钨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及高温稳定性是极其重要的,主要手段包括合金强化、弥散强化、纤维增韧、... 在核聚变反应堆运行过程中,面向等离子体钨基材料需要承受住一定次数稳态和瞬态热负荷的冲击而不发生开裂、熔化等损伤,因此改善面向等离子体钨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及高温稳定性是极其重要的,主要手段包括合金强化、弥散强化、纤维增韧、第二相强化、复合强化等。本文分析了合金强化、弥散强化等改性手段对钨基材料热负荷损伤行为的影响,总结了各种强化手段的优势和不足,并对面向等离子体掺杂钨基材料热负荷损伤行为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聚变 面向等离子体材料 热负荷 合金化 弥散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钽喷丝头表面等离子体强化技术
15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专利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 钽喷丝头 表面等离子体强化技术 真空容器 表面粗糙度 使用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模具行业的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薄膜强化技术与应用
16
作者 徐可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4-5,共2页
探索将气相沉积氮化钛技术用于工模具和精密零部件的表面力化学强化和功能优化已有近30年的历史。2000年美国金 属学会将唯一一项工程材料成就奖授予Moen公司,以表彰其卓有成效地将氮化钛基镀膜技术应用于工业和民用领域。这一事实表明... 探索将气相沉积氮化钛技术用于工模具和精密零部件的表面力化学强化和功能优化已有近30年的历史。2000年美国金 属学会将唯一一项工程材料成就奖授予Moen公司,以表彰其卓有成效地将氮化钛基镀膜技术应用于工业和民用领域。这一事实表明,气相沉积表面陶瓷化技术在当今科技界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其在工业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行业引领作用将成为其未来技术评估的重点。 目前氮化钛镀膜技术已在国际刀具领域形成工业化生产。基本公认的事实是,离子镀用于高速钢刀具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 氮化钛薄膜 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 表面强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直流液相等离子体法强化层的生长 被引量:5
17
作者 闫鹏庆 卢文壮 +3 位作者 刘森 潘韩飞 张吴晖 左敦稳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61,共7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TC4钛合金在直流液相等离子体法强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探索强化层的生长过程,通过液相等离子体电解强化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强化层。使用热电偶测量强化过程中的试样温度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 为了进一步研究TC4钛合金在直流液相等离子体法强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探索强化层的生长过程,通过液相等离子体电解强化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强化层。使用热电偶测量强化过程中的试样温度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显微硬度等测试方法分别研究强化层的表面形貌、显微结构、元素分布和硬度。结果表明,较高的试样温度(约500℃)有利于TC4钛合金得到表面完整、均匀的强化层,而260V左右的处理电压能使试样达到该温度。表面化合物层以Ti(C,N)相为主,化合物层下有碳氮元素渗入基体。经过处理的强化层硬度较基体明显提升,近表层硬度可达784HV0.01。研究表明,TC4钛合金强化层的生长分为4个阶段:基材预热阶段、初步起弧阶段、表面弧光渗氮阶段和碳氮化合物层向外生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直流液相等离子体 TI(C N) 强化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室头部激励的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胡长淮 何立明 +3 位作者 陈一 张磊 费力 赵志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762-2771,共10页
等离子体助燃是一种新型的强化燃烧技术。因此本文创新性地研制了基于旋转滑动弧等离子体的强化燃烧头部,建立了航空发动机三头部燃烧室实验件的等离子体助燃实验平台,验证了该等离子体强化燃烧技术应用于型号发动机燃烧室的可行性。实... 等离子体助燃是一种新型的强化燃烧技术。因此本文创新性地研制了基于旋转滑动弧等离子体的强化燃烧头部,建立了航空发动机三头部燃烧室实验件的等离子体助燃实验平台,验证了该等离子体强化燃烧技术应用于型号发动机燃烧室的可行性。实验研究等离子体助燃在不同余气系数和不同输入电压条件下对平均出口温度、燃烧效率、温度分布系数以及熄火边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燃烧相比,施加等离子体助燃后的燃烧效率有明显的提高,在输入电压U_(0)=240V,余气系数α=0.8的工况下,等离子体助燃的燃烧效率提高3.24%。实施等离子体助燃后,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场分布得到明显的改善,在α=0.8的富油工况下,出口温度分布系数减少39.8%。等离子体助燃输入电压越高,熄火边界扩展程度越明显,相比于正常工况条件下,施加等离子体助燃后,输入电压为240V时的熄火边界扩宽了7.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燃烧室 等离子体助燃 强化燃烧头部 旋转滑动弧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等离子体过程强化技术及其在高级氧化过程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冯雪兰 程易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47-1256,共10页
气液等离子体过程强化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在高级氧化过程、液相化学合成和纳米材料制备等领域具有巨大的研究与应用价值。从化学工程的角度理解,气液等离子体过程强化技术的本质是特殊外场作用下的多相传递... 气液等离子体过程强化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在高级氧化过程、液相化学合成和纳米材料制备等领域具有巨大的研究与应用价值。从化学工程的角度理解,气液等离子体过程强化技术的本质是特殊外场作用下的多相传递与反应过程,其中涉及高能电子碰撞、化学活性组分氧化、紫外光解和冲击波等多种物理与化学作用。由于气液等离子体过程强化技术本身的复杂性及多学科交叉性,对其复杂的物理与化学耦合机理还未得到充分认识,同时缺乏对气液等离子体反应器的系统研究及设计指导,从而极大程度地限制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为全面认识气液等离子体过程强化技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气液等离子体过程强化技术的诊断及机理研究进展,并剖析了气液等离子体反应器的设计思路,同时回顾和展望了气液等离子体高级氧化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气液等离子体过程强化技术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等离子体 作用机理 反应 过程强化 高级氧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弥散强化钨基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豪 龙海川 +2 位作者 郑鹏飞 邱长军 陈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8-178,213,共12页
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氧化物或碳化物作为强化相的钨基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力学性能、氢滞留特性以及辐照损伤,发现制备工艺和强化相含量是影响钨基面向等离子体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方面,而均匀分散的强化相颗粒所致使的组织致密化程度更... 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氧化物或碳化物作为强化相的钨基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力学性能、氢滞留特性以及辐照损伤,发现制备工艺和强化相含量是影响钨基面向等离子体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方面,而均匀分散的强化相颗粒所致使的组织致密化程度更高是钨基材料力学性能提高的主要因素。其次,阐述了晶界和晶内的强化相颗粒分散不均表现出的位移损伤、气泡、绒毛、微裂纹等缺陷都将增加材料对氢同位素的捕获几率,以及等离子体辐照造成的脆化硬化将降低材料的抗热冲击性能。最后分析了近些年弥散强化钨基面向等离子体材料存在的关键基础问题,展望了未来弥散强化钨基材料的主要发展趋势,期望为开发优异的抗高热负荷和辐照损伤的钨基材料方面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等离子体材料 弥散强化 钨基材料 力学性能 氢滞留 辐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