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a-SiCOF薄膜的稳定性研究
1
作者 丁士进 张庆全 +2 位作者 王鹏飞 张卫 王季陶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52-55,共4页
以正硅酸乙酯 (TEOS) /C4 F8/Ar为气源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方法制备了低介电常数a SiCOF介质薄膜 ,并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对薄膜的化学键结构、热稳定性和抗吸水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 a-SiCOF薄膜 稳定性 XPS FTIR 红外光谱 掺碳 掺氟 氧化硅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材料公司推出先进化学气相淀积薄膜技术
2
《中国集成电路》 2012年第4期5-6,共2页
在日前举办的SEMICONChina上,应用材料公司向业界展示了全新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薄膜技术,用于制造适用于下一代平板电脑和电视的更高性能高分辨率显示。这些源自应用材料公司业界领先的AKT—PECVD系统的先进绝缘薄膜... 在日前举办的SEMICONChina上,应用材料公司向业界展示了全新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薄膜技术,用于制造适用于下一代平板电脑和电视的更高性能高分辨率显示。这些源自应用材料公司业界领先的AKT—PECVD系统的先进绝缘薄膜,使得基于金属氧化物的晶体管的应用成为可能,制造出尺寸更小、开关速度更快的像素,从而帮助客户推出更受消费者欢迎的高分辨率显示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 应用材料公司 薄膜技术 高分辨率 pecvd 金属氧化物 平板电脑 绝缘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L推出等离子增强型批处理热CVD系统
3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05年第8期81-81,共1页
设在德州奥斯汀的TEL美国总部日前推出用于先进薄膜淀积的IRad,一种300mm等离子增强批处理热化学汽相淀积(CVD)系统。IRad系统是基于全面的经生产验证的TEL FORMULATM装料尺寸可变的反应器设计基础之上开发研制出的。
关键词 等离子增强 ad系统 批处理 推出 CVD 增强 化学 300mm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ECVD法低温制备氧化硅薄膜的致密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雨涛 梁庭 +3 位作者 张瑞 王涛龙 王心心 熊继军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61-764,785,共5页
以SiH_4和O_2作为反应气体,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增强型化学气相淀积(ICPECVD)技术在100~200℃内制备了氧化硅薄膜,采用HF酸腐蚀速率法来表征其致密性,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射频功率、反应室压强和衬底温度三个关键工艺参... 以SiH_4和O_2作为反应气体,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增强型化学气相淀积(ICPECVD)技术在100~200℃内制备了氧化硅薄膜,采用HF酸腐蚀速率法来表征其致密性,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射频功率、反应室压强和衬底温度三个关键工艺参数对氧化硅薄膜致密性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优化。实验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氧化硅致密性的工艺参数主次顺序为衬底温度、射频功率和反应室压强,并得到了各因素对氧化硅致密性的影响趋势,同时讨论了其影响机理。最后得出了制备氧化硅薄膜的最优化工艺参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增强化学(ICpecvd) 氧化硅薄膜 正交试验 低温 致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CVD形成纳米级薄膜界面陷阱的物理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蒲生 张昊 +3 位作者 冯文修 章晓文 刘小阳 曾绍鸿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8-462,共5页
采用雪崩热电子注入技术研究了纳米级富氮 Si Ox Ny 薄膜界面陷阱的物理模型。证实了 PECVDSi Ox Ny 薄膜中界面陷阱来源于悬挂键的物理模型。观察到该纳米膜内存在着受主型电子陷阱 ,随着注入的增长 ,界面上产生的这种陷阱将起主导作... 采用雪崩热电子注入技术研究了纳米级富氮 Si Ox Ny 薄膜界面陷阱的物理模型。证实了 PECVDSi Ox Ny 薄膜中界面陷阱来源于悬挂键的物理模型。观察到该纳米膜内存在着受主型电子陷阱 ,随着注入的增长 ,界面上产生的这种陷阱将起主导作用。发现到 Dit随雪崩热电子注入剂量增加而增大 ,禁带上半部 Dit的增大较下半部显著。指出了雪崩注入过程中在 Si Ox Ny 界面上产生两种性质不同的电子陷阱 ,并给出它们能级位置及密度大小关系。揭示出 PECVD法形成的这种纳米膜与快速热氮化制备的薄膜中、氮氧含量不同、界面陷阱特性变化不一样 ,并从薄膜氮化机制予以物理解析。给出了 PECVD形成纳米级薄膜的优化工艺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陷阱 物理模型 雪崩 热电子注入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微米间距PECVD填隙工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学毅 王飞 +2 位作者 冉明 刘嵘侃 杨永晖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3,共4页
将半导体制造中常规的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SiO_2工艺和等离子反应离子刻蚀(RIE)SiO_2工艺结合起来,利用三步填充法实现亚微米间距的金属间介质填充制作。此方法有效解决了常规微米级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工艺填充亚微米金... 将半导体制造中常规的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SiO_2工艺和等离子反应离子刻蚀(RIE)SiO_2工艺结合起来,利用三步填充法实现亚微米间距的金属间介质填充制作。此方法有效解决了常规微米级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工艺填充亚微米金属条间隙的空洞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尺寸大于0.5μm的金属条间隙中没有发现介质填充的空洞问题。空洞问题的解决,使得"三步填充法"的介质填充技术在工艺中能够实用化,并应用到亚微米多层金属布线工艺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增强化学(pecvd) 二氧化硅(SiO2) 反应离子刻蚀(RIE) 三步填充法 亚微米间隙 金属间介质(IMD) 空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晶硅太阳电池PECVD氮化硅钝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军阳 陈特超 禹庆荣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08年第10期46-48,共3页
介绍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PECVD)制备减反射钝化膜。将PECVD设备运用于太阳电池生产线上,发现通过PECVD设备可以对多晶硅太阳电池有很好的钝化效果。分析PECVD对多晶硅太阳电池钝化机理。
关键词 pecvd 钝化 氮化硅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 太阳电池 多晶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CVD法制备SiO_(x_N_(y)膜Ⅰ—Ⅴ特性和击穿机理的测试分析
8
作者 陈蒲生 王锋 +2 位作者 冯文修 王川 章晓文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4-398,共5页
对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汽相起积(PECVD)法制成SiOxNy薄膜组成的MIS结构样品,由集成测试系统测量Ⅰ-Ⅴ特性,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试击穿行为。分析研究了该薄膜的Ⅰ-Ⅴ特性和击穿机理,探讨了膜的击穿电场及其随混合气体比例、反应空... 对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汽相起积(PECVD)法制成SiOxNy薄膜组成的MIS结构样品,由集成测试系统测量Ⅰ-Ⅴ特性,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试击穿行为。分析研究了该薄膜的Ⅰ-Ⅴ特性和击穿机理,探讨了膜的击穿电场及其随混合气体比例、反应空气压、衬底工作温度的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 介质膜 Ⅰ-Ⅴ特性 击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应力PECVD SiC晶圆级薄膜封装新技术
9
作者 王鹏程 成立 +2 位作者 吴衍 杨宁 王改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0-153,165,共5页
为了解决MEMS封装过程中易对微致动件造成损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成本、与CMOS工艺兼容的晶圆级薄膜封装技术,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法制备的低应力SiC作为封装和密封材料。此材料的杨氏模量为460 GPa,残余应力为65 MPa,可... 为了解决MEMS封装过程中易对微致动件造成损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成本、与CMOS工艺兼容的晶圆级薄膜封装技术,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法制备的低应力SiC作为封装和密封材料。此材料的杨氏模量为460 GPa,残余应力为65 MPa,可使MEMS器件悬浮时封装部位不变形。与GaAs,Si半导体材料相比,SiC具有较佳的物理稳定性,较高的杨氏模量等性能优势。将PECVD薄膜封装技术用于表面微结构和绝缘膜上Si(SOI)微结构部件(如射频开关、微加速度计等)封装中,不仅减小了封装尺寸,降低了芯片厚度,简化了封装工艺,而且封装芯片还与CMOS工艺兼容。较之晶圆键合封装方式,此晶圆级薄膜封装成本可降低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 晶圆级薄膜封装技术 绝缘膜上硅 微电子机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PECVD故障诊断技术
10
作者 赵英伟 路孟喜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0-182,193,共4页
提出了贝叶斯网络技术在故障诊断中的一种应用,介绍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故障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了故障节点和维修节点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应用GeNIe决策系统软件,以PECVD 淀积台的真空系统为例,讲述了贝叶斯网络在半导体工... 提出了贝叶斯网络技术在故障诊断中的一种应用,介绍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故障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了故障节点和维修节点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应用GeNIe决策系统软件,以PECVD 淀积台的真空系统为例,讲述了贝叶斯网络在半导体工艺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贝叶斯网络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CVD工艺的a-SiC_x∶H发光微腔的研究
11
作者 但亚平 姚永昭 +2 位作者 王燕 岳瑞峰 刘理天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1-285,共5页
以 PECVD为制备工艺 ,a-Si O2 ∶ H/a-Si∶ H为布拉格反射镜多层膜 ,a-Si Cx∶ H为中间腔体发光材料 ,制备垂直腔面的发光微腔。文章通过模拟确定了微腔的多层膜层数和排列顺序 ,并对微腔的发光特性进行了反射谱和荧光谱研究。结果表明 ... 以 PECVD为制备工艺 ,a-Si O2 ∶ H/a-Si∶ H为布拉格反射镜多层膜 ,a-Si Cx∶ H为中间腔体发光材料 ,制备垂直腔面的发光微腔。文章通过模拟确定了微腔的多层膜层数和排列顺序 ,并对微腔的发光特性进行了反射谱和荧光谱研究。结果表明 ,该微腔性能良好 ,能激射出半高宽为 9nm、波长为 743 nm的荧光峰 ,与设计值70 0 nm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微腔 布拉格反射镜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CVD法低温形成纳米级薄介质膜击穿特性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陈蒲生 刘剑 +1 位作者 张昊 冯文修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75,共5页
对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汽相淀积(PECVD)法制成纳米级SiOxNy薄膜组成的MIS结构样品,通过美国HP系列设备测试I-V特性、准静态及高频C-V特性。分析了薄膜I-V特性、击穿机理与各项电学性能;探讨了膜的击穿电场等电学参数以及击穿电场随反应室... 对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汽相淀积(PECVD)法制成纳米级SiOxNy薄膜组成的MIS结构样品,通过美国HP系列设备测试I-V特性、准静态及高频C-V特性。分析了薄膜I-V特性、击穿机理与各项电学性能;探讨了膜的击穿电场等电学参数以及击穿电场随反应室气压、混合气体比例、衬底温度的变化关系;给出了击穿等电性优良的PECVD形成SiOxNy薄介质膜的优化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cvd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 薄介质膜 击穿机理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管卧式热壁型PECVD设备
13
作者 钟华 郑建宇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04年第4期23-25,50,共4页
介绍了一种用于氮化硅薄膜生长的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设备,着重阐述了该设备的结构组成、工艺原理及控制。
关键词 氮化硅薄膜 等离子增强化学 工艺原理 单管卧式热壁型pecvd设备 射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氨氮化硅薄膜在MEMS硅腐蚀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胥超 徐永青 杨志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4-197,202,共5页
研究了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汽相淀积(PECVD)生长的无氨氮化硅薄膜作为掩蔽层在MEMS硅腐蚀工艺中的应用。比较了PECVD不同工艺条件(衬底温度和功率)以及不同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硅腐蚀液温度对无氨氮化硅薄膜硅腐蚀掩蔽效果的影响。通过优... 研究了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汽相淀积(PECVD)生长的无氨氮化硅薄膜作为掩蔽层在MEMS硅腐蚀工艺中的应用。比较了PECVD不同工艺条件(衬底温度和功率)以及不同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硅腐蚀液温度对无氨氮化硅薄膜硅腐蚀掩蔽效果的影响。通过优化无氨氮化硅薄膜生长条件和硅腐蚀液温度,得到了高质量的氮化硅薄膜,颗粒以及针孔密度较少,0.2μm以上颗粒度小于100,提高了硅腐蚀掩蔽选择比。实验结果显示优化生长条件的氮化硅薄膜(衬底温度350℃,功率30 W),在85℃的TMAH硅腐蚀液中,硅的腐蚀速率为68μm/h,氮化硅薄膜腐蚀速率为33.2 nm/h,硅与氮化硅的腐蚀选择比为2 048,满足MEMS体硅腐蚀工艺对于掩膜特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氨氮化硅 硅腐蚀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pecvd) 腐蚀比 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RF-MEMS开关驱动电压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建海 崔大付 +1 位作者 苏波 王海宁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4年第9期37-40,48,共5页
根据国内外发展的经验,从绝缘介质膜的制备、微桥膜内的残余应力到微桥膜的弹性系数这些影响驱动电压的关键因素出发,提出了一些新的微加工工艺和设计方法,为设计性能优良的RF-MEMS开关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案,也为RF-MEMS开关设计和研制提... 根据国内外发展的经验,从绝缘介质膜的制备、微桥膜内的残余应力到微桥膜的弹性系数这些影响驱动电压的关键因素出发,提出了一些新的微加工工艺和设计方法,为设计性能优良的RF-MEMS开关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案,也为RF-MEMS开关设计和研制提供了有意义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RF-MEMS开关 驱动电压 高密度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化学 二氟化氙(XeF2)干法刻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电路钝化层薄膜的纳米力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子景 吴晓京 +1 位作者 SHEN Wei-dian 蒋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45-1349,共5页
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工艺在p型单晶硅(111)衬底上制备了厚度为70、150、450nm的SiO2薄膜和100、1702、20 nm的Si3N4薄膜,并使用纳米压入仪对薄膜进行了纳米力学测试与分析.薄膜在不同载荷下的硬度和弹性模量计算采用Oliver-Ph... 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工艺在p型单晶硅(111)衬底上制备了厚度为70、150、450nm的SiO2薄膜和100、1702、20 nm的Si3N4薄膜,并使用纳米压入仪对薄膜进行了纳米力学测试与分析.薄膜在不同载荷下的硬度和弹性模量计算采用Oliver-Pharr方法.在测量两种薄膜的硬度时没有发现压痕尺寸效应.SiO2薄膜的弹性模量与压入深度的依赖关系不明显,但与薄膜厚度的依赖关系较明显,薄膜厚度的增加将导致弹性模量显著减小,而Si3N4的弹性模量与薄膜厚度的依赖关系不明显,但与压入深度的依赖关系较明显,会随着压入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到某一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 二氧化硅 氮化硅 纳米硬度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氮SiO_xN_y膜的电子注入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蒲生 张昊 +3 位作者 冯文修 田小峰 刘小阳 曾绍鸿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1-34,共4页
通过施加直流电压于P型SiOxNy 薄膜 ,使热电子注入到薄膜而引起薄膜电学参数的改变 .测试了薄膜在电子注入前后电学参数的变化 ,以研究薄膜的电子注入特性 ,探求薄膜的抗电子注入能力与制备工艺之间的关系 .结合俄歇电子能谱和红外光谱... 通过施加直流电压于P型SiOxNy 薄膜 ,使热电子注入到薄膜而引起薄膜电学参数的改变 .测试了薄膜在电子注入前后电学参数的变化 ,以研究薄膜的电子注入特性 ,探求薄膜的抗电子注入能力与制备工艺之间的关系 .结合俄歇电子能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膜的微观结构 ,对薄膜的电子注入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 俄歇电子能谱 红外光谱 电学参数 富氮SIOXNY膜 抗电子注入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硅薄膜的特点及其制备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鸿溢 武旭辉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4-56,共3页
作为一项新的半导体薄膜技术,阐明了纳米硅薄膜的若干重要特点;着重讨论了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技术制备纳米硅薄膜的试验参数选择。
关键词 半导体薄膜 纳米硅薄膜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对氟化非晶碳膜场发射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刘雄飞 李伯勋 徐根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8-231,共4页
利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设备(RF-PECVD)在单晶硅基底上沉积含氮的氟化类金刚石薄膜,研究了不同掺氮量下薄膜的场发射特性。通过退火处理,研究了薄膜场发射电流的稳定性,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薄膜退火前后的表面形貌。通... 利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设备(RF-PECVD)在单晶硅基底上沉积含氮的氟化类金刚石薄膜,研究了不同掺氮量下薄膜的场发射特性。通过退火处理,研究了薄膜场发射电流的稳定性,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薄膜退火前后的表面形貌。通过场发射测试表明,随着氮含量的升高,薄膜的阈值电场降低,发射电流逐渐升高。退火后,掺氮薄膜达到稳定的发射电流的时间比未掺氮薄膜大大缩短。表面形貌分析表明,退火后由于薄膜表面微凸的减少,发射电流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氮氟化类金刚石 场发射 稳定性 掺杂 退火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形成栅介质膜电特性的容-压法分析
20
作者 章晓文 陈蒲生 王锋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8-51,共4页
采用准静态C-V特性和高频C-V特性测试技术,结合温偏(B-T)实验,测试了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汽相淀积(PECVD)法低温制备的富氮的SiOxNy栅介质膜的电学特性(界面态密度、固定电荷密度、介电常数、可动离子密度),... 采用准静态C-V特性和高频C-V特性测试技术,结合温偏(B-T)实验,测试了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汽相淀积(PECVD)法低温制备的富氮的SiOxNy栅介质膜的电学特性(界面态密度、固定电荷密度、介电常数、可动离子密度),结果表明,制备出的栅介质膜性质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增强 化学 pecvd 硅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