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等离子体产生X射线数值模拟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卫 常文蔚 +1 位作者 马燕云 李迪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对激光等离子体产生X射线的数值模拟中的光路方程组,提出了采用Runge Kutta求解的思路。对计算X射线发射中需要求解的束缚电子占据概率方程组,讨论了采用显式求解的可能性。得到的计算结果初步表明,我们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 等离子体产生 数值模拟 激光 X射线发射 束缚电子 显式求解 计算结果 方程组 可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鞘套中X射线通信传输理论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苏桐 盛立志 +3 位作者 刘永安 张雪晗 刘一凡 赵宝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4-322,共9页
由于存在理论模型不完善、实验验证技术不充分等问题,等离子体鞘套中的信息传递难题尚未获得可行的工程化解决方案。首先通过数值计算与理论建模研究了X射线光子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机理,构建了X射线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理论模型,与传统... 由于存在理论模型不完善、实验验证技术不充分等问题,等离子体鞘套中的信息传递难题尚未获得可行的工程化解决方案。首先通过数值计算与理论建模研究了X射线光子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机理,构建了X射线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理论模型,与传统波动模型中X射线可无衰减地穿透等离子体的结论不同,本文建立的修正理论模型指出X射线在等离子体中的透过率与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及入射X射线流量密切相关。其次通过栅控X射线调制发射、单光子X射线探测、动态等离子体产生等核心技术攻关,演示验证平台搭建,实现了高动态范围(电子密度109~1014/cm^(3))、长持续时间(大于20 min)等离子体环境下,通信速率优于1 Mbps,误码率10-5量级的X射线通信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修正理论模型可对实验现象进行良好的解释与预测,全物理闭环式实验系统可为等离子体鞘套中的通信难题提供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通信 等离子体鞘套 单光子探测 等离子体产生 传输链路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1kW微波等离子体推力器的试验与数值研究(英文)
3
作者 刘俊平 毛根旺 +1 位作者 唐金兰 杨涓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6-421,共6页
主要对0.1 kW微波等离子体推力器进行了地面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试验研究分析了影响推力器效率的因素;数值研究通过采用SIMPLE方法求解了N-S方程和采用FDTD方法求解了M axwell方程,分析了影响谐振腔内等离子体参数的因素。结果表明,微... 主要对0.1 kW微波等离子体推力器进行了地面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试验研究分析了影响推力器效率的因素;数值研究通过采用SIMPLE方法求解了N-S方程和采用FDTD方法求解了M axwell方程,分析了影响谐振腔内等离子体参数的因素。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工质种类和质量流率是影响谐振腔效率的主要因素,而等离子体参数则主要受微波功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推进 等离子体产生 热平衡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蒸气等离子体对高功率激光的反射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常龄 《光电工程》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87-90,98,共5页
置于真空靶室中的金属靶 ( Fe) ,在高功率激光作用下产生的高密度等离子体 ,对入射激光有较强的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这种逆着入射激光方向的散射光 ,在5× 1 0 1 1 W/cm2 的激光功率密度作用下 ,后向散射能量是 0 .1 6 J。这种后... 置于真空靶室中的金属靶 ( Fe) ,在高功率激光作用下产生的高密度等离子体 ,对入射激光有较强的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这种逆着入射激光方向的散射光 ,在5× 1 0 1 1 W/cm2 的激光功率密度作用下 ,后向散射能量是 0 .1 6 J。这种后向散射光 (反射 ) ,在激光器系统不加光学隔离的情况下 ,又反馈回来 ,使激光器某单元形成激光振荡 ,在激光器高功率单脉冲输出之后 ,又产生很强的自由振荡激光输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激光器 受激布里渊散射 激光产生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焦量对空气中激光诱导铜等离子体光谱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乔红贞 苏茂根 +3 位作者 袁萍 申晓志 郭逸潇 赵学燕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4-868,共5页
利用Nd:YAG脉冲激光在空气中烧蚀金属Cu靶,获得等离子体光谱;采用改变离焦量的方法,研究了离焦量的变化对谱线结构及谱线强度的影响;分析了离焦量分别为1 mm、0 mm和—2 mm时,沿靶面法线方向不同空间距离处电子温度的演化规律;并对等离... 利用Nd:YAG脉冲激光在空气中烧蚀金属Cu靶,获得等离子体光谱;采用改变离焦量的方法,研究了离焦量的变化对谱线结构及谱线强度的影响;分析了离焦量分别为1 mm、0 mm和—2 mm时,沿靶面法线方向不同空间距离处电子温度的演化规律;并对等离子体光谱的特性和产生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谱线结构、谱线强度和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都与离焦量的变化密切相关,聚焦点在—2 mm处Cu I谱线相对强度出现峰值,电子温度数值最大;聚焦点在—0.5 mm和—1.0 mm附近谱线相对强度遽然降低的现象是由于等离子体的屏蔽效应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产生等离子体 发射光谱 电子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脉冲在透明材料中的三维光存储及其机理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青 程光华 +2 位作者 王屹山 赵卫 陈国夫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6-279,共4页
使用经钛宝石啁啾脉冲放大的脉冲宽度为 2 0 0fs、波长为 80 0nm、重复频率为 1kHz的超短脉冲激光束 ,紧聚焦到熔融石英中实现了三维逐位式光数据存储 ,记录下 2 0层三维数据位点 ,利用CCD和数码相机对数据位进行了观察 讨论了飞秒超... 使用经钛宝石啁啾脉冲放大的脉冲宽度为 2 0 0fs、波长为 80 0nm、重复频率为 1kHz的超短脉冲激光束 ,紧聚焦到熔融石英中实现了三维逐位式光数据存储 ,记录下 2 0层三维数据位点 ,利用CCD和数码相机对数据位进行了观察 讨论了飞秒超短脉冲与透明介质的相互作用 ,以及产生等离子体的雪崩电离和多光子吸收电离的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光存储 飞秒脉冲 等离子体产生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导致的透明固体损伤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刘青 刘卜 +3 位作者 程光华 王屹山 赵卫 陈国夫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5-528,共4页
详细分析了描述激光导致损伤的“移动的损伤”模型 ,发现该模型不适用于常见的飞秒激光对绝缘性透明固体材料处理的情况 (如 :80 0nm的 10 0fs激光脉冲 ,0 .65NA紧聚焦系统 ) ,此时脉冲与物质间相互作用区域和聚焦系统的瑞利长度可以比... 详细分析了描述激光导致损伤的“移动的损伤”模型 ,发现该模型不适用于常见的飞秒激光对绝缘性透明固体材料处理的情况 (如 :80 0nm的 10 0fs激光脉冲 ,0 .65NA紧聚焦系统 ) ,此时脉冲与物质间相互作用区域和聚焦系统的瑞利长度可以比拟 对模型做了改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脉冲 透明固体损伤模型 移动损伤模型 光损伤 光束聚焦系统 等离子体产生 激光强度 损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8
作者 侯冠宇 王平 佟存柱 《中国光学》 EI CAS 2013年第4期490-500,共11页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是一种基于原子发射光谱学的元素定性、定量检测手段。本文介绍了LIBS技术的原理、应用方式、检测元素种类及检测极限;综述了该项技术在固体、液体、气体组分检测方面的技术发展,以及在环境检测、食品安全、...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是一种基于原子发射光谱学的元素定性、定量检测手段。本文介绍了LIBS技术的原理、应用方式、检测元素种类及检测极限;综述了该项技术在固体、液体、气体组分检测方面的技术发展,以及在环境检测、食品安全、生物医药、材料、军事、太空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提出了高功率、高稳定的激光光源和准确的定量分析方法是LIBS技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激光产生等离子体 元素分析 检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层衬底的生产方法
9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55-55,共1页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用于生产以材料处理的衬底,依此法:a)至少一个衬底被送入到一个抽空的真空接受器(真空室)中;b)待处理的衬底表面被曝露在一种反应气体下,反应气体被吸附在衬底表面上;C)结束衬底表面在反应气体下曝露;d...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用于生产以材料处理的衬底,依此法:a)至少一个衬底被送入到一个抽空的真空接受器(真空室)中;b)待处理的衬底表面被曝露在一种反应气体下,反应气体被吸附在衬底表面上;C)结束衬底表面在反应气体下曝露;d)被吸附在衬底表面上的反应气体起反应,其特征在于;1)带有被吸附的反应气体的衬底表面被置于一个低能量的等离子体放电下,以其在衬底表面上的离子能量E10为0eV〈E10≤20eV,以其电子能量Eeo为0eV〈Eeo≤100eV;2)被吸附的反应气体至少在由等离子体产生的离子和电子的共同作用下起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衬底表面 生产方法 等离子体放电 反应气体 涂层 等离子体产生 电子能量 材料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晶X射线光学(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E Frster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23-1828,共6页
近年来,人们付出很大精力研制新的具有独特性能的同步辐射装置和自由电子激光器,而飞秒激光等离子源可提供具有高峰值亮度的超短X射线脉冲,用来作为波荡器辐射的补充X射线源。此外,所有最新型的X射线源的诊断和应用也都需要专用X射线光... 近年来,人们付出很大精力研制新的具有独特性能的同步辐射装置和自由电子激光器,而飞秒激光等离子源可提供具有高峰值亮度的超短X射线脉冲,用来作为波荡器辐射的补充X射线源。此外,所有最新型的X射线源的诊断和应用也都需要专用X射线光学元件或仪器。X射线光谱测量是激光聚变应用中最重要的等离子诊断方法之一,该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可获得单色X射线图像或与空间或时间分辨相组合的高分辨率图像。已经研制出拥有多达10个环状弯晶的高精单色成像仪,用以研究激光聚变实验中的内爆过程并通过获得的数据对等离子体参数的时间分辨图做出评估。大功率飞秒激光器可提供实用的相对价格不高的大功率X射线脉冲源,但需要有发光效率,能量分布,以及热电子传输方面的信息来实现理想K层辐射线或者连续X射线输出的最大化,以便得到相当于同步辐射输出的峰值亮度。把这些新的射线源与弯晶光学元件相组合,可完成亚皮秒时间量级的衍射实验。激光泵浦的X射线探针实验已经展示了若干晶体在250 fs内的结构变化。作者所在研究所使用光线追踪和布拉格反射方法设计了1D或2D或1D与2D结合的弯晶X射线光学仪器。在仪器制备过程中,非常注重晶体完整,反射选择的优化,弯曲精确,以及成像和反射特性的测量,还使用X射线形貌相机和衍射仪对分析器晶体的相关特性做了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光学 弯晶 X射线诊断 激光产生等离子体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