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离子体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卢新培 罗婧怡 +33 位作者 聂兰兰 刘大伟 张冠军 刘定新 邵涛 方志 金珊珊 赵亚军 张远涛 邹亮 王晓龙 李和平 张宇 刘东平 杨德正 陈支通 黄青 程诚 吴淑群 刘巧珏 裴学凯 闫旭 程鹤 熊青 石琦 宋珂 曹颖光 陈宏翔 冯爱平 夏育民 白帆 杨春俊 杨润功 何光源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55-3579,共25页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atmospheric pressure nonequilibrium plasma,APNP)能够在产生多种活性成分的同时保持较低甚至常温的气体温度,这使得它在生物医学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因此等离子体医学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研究领域。自1...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atmospheric pressure nonequilibrium plasma,APNP)能够在产生多种活性成分的同时保持较低甚至常温的气体温度,这使得它在生物医学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因此等离子体医学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研究领域。自1996年第一篇等离子体医学研究论文发表以来,等离子体医学领域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核心科学问题亟需解决。文中对等离子体医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该领域面临的核心科学问题和等离子体的生物安全性。此外,还简要介绍了等离子体医学在微生物消杀、伤口愈合、癌症治疗、经皮给药和皮肤病治疗等重要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对于制定等离子体医学的标准和规范、建立第三方检测平台以及共享数据库和标准装置等问题,也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最后,对等离子体医学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医学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 低温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诊断 生物医学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与质谱分析技术和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冯先进 郑国经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362,共10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技术都是以ICP为激发源或离子源的无机元素分析技术,在仪器操作、标准物质的配制及进样方式上均有相似之处,成为无机元素测定的得力工具,其溶液进样方式具有朔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技术都是以ICP为激发源或离子源的无机元素分析技术,在仪器操作、标准物质的配制及进样方式上均有相似之处,成为无机元素测定的得力工具,其溶液进样方式具有朔源性而被各个领域的标准分析方法所采纳,ICP-OES/MS分析方法在标准化方面得到了较快发展。对近年来ICP-OES仪器的现状、分析功能的发展及其应用上的进展进行综述,对ICP-MS分析技术的发展、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ICP-QMS)仪器的进展以及在纳米颗粒分析、生物化学、形态分析、地质年代学等领域中应用的进展进行评述。ICP-OES/MS作为无机元素分析强有力的实用工具,必将在材料研制、工业检测、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医疗卫生防控、石油化工、新能源等行业中,成为无机元素分析测定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微型化 智能化 串联四极杆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范博文 黄秀 +2 位作者 高光晔 袁姗姗 邢志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3-381,共19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商品化仪器问世已近50 a,已成为元素分析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环境、材料、地质、冶金等各个领域。回顾ICP-OES仪器的发展历程,并针对ICP-OES的观测、降本增效、样品引入、降低干扰等技术以及对在环...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商品化仪器问世已近50 a,已成为元素分析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环境、材料、地质、冶金等各个领域。回顾ICP-OES仪器的发展历程,并针对ICP-OES的观测、降本增效、样品引入、降低干扰等技术以及对在环境、食品、地矿、金属、无机非金属、化学化工样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近些年,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微波等离子体发射光谱(MIP-AES)等其他一些分析方法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它们具有成本相对低、测试通量大等优势。然而,这些研究中有很大一部分方法研究最终仍通过ICP-OES进行验证,这充分说明ICP-OES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未来,ICP-OES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如仪器小型化、车载化、智能化等相关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仪器发展 技术发展 元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室减速熄火条件下滑动弧等离子体对火焰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侯豪豪 陈一 +5 位作者 屈美娇 吴云 胡长淮 许书英 王宇 陈威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3,共10页
飞行器在空中大机动和急加减速时,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油气比骤变,某些瞬间会跨越油气比极限,导致稳焰困难,面临熄火风险。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在燃烧室头部施加滑动弧放电激励,通过等离子体助燃技术改善燃烧室减速熄火特性,基于单头部... 飞行器在空中大机动和急加减速时,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油气比骤变,某些瞬间会跨越油气比极限,导致稳焰困难,面临熄火风险。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在燃烧室头部施加滑动弧放电激励,通过等离子体助燃技术改善燃烧室减速熄火特性,基于单头部模型燃烧室,研究了不同减油速率下滑动弧等离子体对火焰演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施加等离子体助燃能降低脱体火焰距离,将火焰维持在头部附近,以及抑制火焰的衰减速率。在减油速率为8 g/s^(2)条件下,施加等离子体助燃后,脱体火焰距离从63.1 mm缩短至24.8 mm;在燃烧室临近熄火状态下,施加等离子体助燃后火焰质心会向燃烧室头部方向移动,在减油速率为8 g/s^(2)条件下,施加等离子体助燃后火焰质心向燃烧室头部方向移动41.7 mm;另一方面,减油速率为2 g/s^(2)时,施加等离子体助燃使得火焰最大衰减速率降低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 等离子体助燃 滑动弧等离子体 减速熄火 火焰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等离子体处理对盐地碱蓬黑色种子发芽及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凯 何苏南 +2 位作者 郁凯 刘冲 邢锦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07,共4页
为促进盐地碱蓬〔Suaeda salsa(Linn.)Pall.〕黑色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以盐地碱蓬品种‘沿海碱蓬1号’(‘Yanhai Jianpeng No.1’)为材料,以未经过冷等离子体处理(0 W)的种子为对照,对100、200、300、400和500 W冷等离子体处理3 min后... 为促进盐地碱蓬〔Suaeda salsa(Linn.)Pall.〕黑色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以盐地碱蓬品种‘沿海碱蓬1号’(‘Yanhai Jianpeng No.1’)为材料,以未经过冷等离子体处理(0 W)的种子为对照,对100、200、300、400和500 W冷等离子体处理3 min后‘沿海碱蓬1号’黑色种子部分发芽指标及幼苗叶片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并对处理功率与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长、根长、可溶性糖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100、200和300 W处理组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而各处理组的平均发芽时间、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400和500 W处理组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冷等离子体处理功率与发芽势、根长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正相关,与丙二醛含量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认为,100~500 W冷等离子体处理3 min可有效促进盐地碱蓬黑色种子发芽,增强幼苗的抗氧化能力,其中300 W冷等离子体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盐地碱蓬 种子发芽 生理指标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纳米化提升真空开关内激光诱导等离子体信号研究
6
作者 陈家伟 刘佳琪 +3 位作者 袁欢 杨爱军 王小华 荣命哲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38,共7页
针对真空开关带电检测中激光诱导等离子体技术灵敏度不足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增强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表面纳米化技术,系统研究了低气压下不同延迟时间、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粒子对铜靶材光谱信号的增强规律。结果表明,金... 针对真空开关带电检测中激光诱导等离子体技术灵敏度不足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增强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表面纳米化技术,系统研究了低气压下不同延迟时间、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粒子对铜靶材光谱信号的增强规律。结果表明,金纳米粒子在低气压下可显著增强光谱信号,并将检测限降低至10-4Pa,5nm粒径在100ns延迟时间下增强效果最优,最大增强倍数达13.55倍,平均增强倍数达到6.77倍。随着气压升高,增强效果呈线性下降,但金纳米粒子仍能有效抑制气压对等离子体辐射的负面影响。此外,金纳米粒子通过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延长了等离子体信号持续时间,使等离子体束缚在膨胀的初始阶段,并提高辐射积分强度拟合精度R2至0.9998。本研究揭示了金纳米粒子在低气压下的增强机制,为真空断路器真空度在线检测提供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 纳米粒子 真空开关 真空度 信号增强 光谱分析 在线检测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等离子体/N_(2)O反应模式-ICP-MS/MS测定碘对比剂中Ca的含量
7
作者 倪碧玉 陈林 +2 位作者 郑超 黄建华 谢文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72-1479,共8页
碘对比剂(ICM)作为CT诊断的必要用剂,在影像学检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药用包装容器与ICM相互作用会导致包装材料中的金属离子迁移进入ICM中,对ICM产生潜在的安全性风险。为满足ICM分析测试的需求,确保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提出电感... 碘对比剂(ICM)作为CT诊断的必要用剂,在影像学检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药用包装容器与ICM相互作用会导致包装材料中的金属离子迁移进入ICM中,对ICM产生潜在的安全性风险。为满足ICM分析测试的需求,确保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提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测定碘对比剂中Ca含量的新策略。碘对比剂样品经2%的硝酸稀释后采用ICP-MS/MS直接测定,在冷等离子体条件下,通过低温抑制等离子气Ar的电离,减少Ar^(+)的形成,在MS/MS模式下采用N_(2)O为反应气,基于Ca^(+)与N_(2)O发生O原子转移反应生成CaO^(+),而其他干扰离子与N_(2)O不发生O原子转移反应,利用质量转移法消除质谱干扰,通过分析标准参考物质并进行加标回收评价方法的准确可靠性和精密度。^(40)Ca的检出限(LOD)低至0.13 ng/L,相对标准偏差(RSD)≤3.2%,加标回收率在96.4%~102%。ICP-MS/MS精准定量碘对比剂中挑战性元素Ca的系统方法,可拓展应用于其他领域,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对比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 CA 等离子体 N_(2)O反应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锡等离子体极紫外光源发射光谱诊断研究
8
作者 胡桢麟 王天泽 +3 位作者 何梁 林楠 冷雨欣 陈卫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34-1841,共8页
由于具有发光体积小、能量转换效率高、稳定性高和非相干等特点,激光等离子体极紫外(LPP-EUV)光源在先进半导体制造与量测、材料表面分析和EUV计量学等领域应用广泛。本文开展了1μm固体激光Sn等离子体EUV光源发射光谱诊断研究。首先,... 由于具有发光体积小、能量转换效率高、稳定性高和非相干等特点,激光等离子体极紫外(LPP-EUV)光源在先进半导体制造与量测、材料表面分析和EUV计量学等领域应用广泛。本文开展了1μm固体激光Sn等离子体EUV光源发射光谱诊断研究。首先,在真空中测量了不同激光峰值功率密度下1μm激光激发固体Sn靶等离子体的13.5 nm带内辐射能量、7~24 nm EUV波段和350~750 nm可见光(VIS)波段的发射光谱,计算了能量转换效率(CE)和光谱纯度(SP),分析了激光峰值功率密度对Sn等离子体EUV光谱、VIS光谱、CE和SP的影响规律。在本实验的参数范围内,CE随着激光峰值功率密度的提升先快速增大后缓慢减小,在激光峰值功率密度为5.2×10^(11)W·cm^(-2)时达到最大值2.47%。SP随激光峰值功率密度的提升而增大,在1.5×10^(12)W·cm^(-2)时达到最大值7.52%。然后,基于Sn等离子体VIS波段的时间分辨光谱,采用萨哈-玻尔兹曼图法和斯塔克展宽法计算了等离子体起爆后60~160 ns的电子温度(T_(e))和电子密度(n_(e)),研究了真空中Sn等离子体T_(e)和n_(e)随时间的演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T_(e)和n_(e)对EUV波段辐射和13.5 nm带内辐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激光峰值功率密度的上升会导致等离子体T_(e)和n_(e)的上升,T_(e)和n_(e)的变化影响着不同电荷态离子的分布,进而导致EUV辐射谱分布的变化。在本实验的参数范围内,随着T_(e)和n_(e)增大,CE先增大后减小,而SP一直增大。过低的T_(e)会导致Sn等离子体UTA峰位未达到13.5 nm,过高的T_(e)会导致更多的驱动激光能量转化为13.5 nm以下的EUV辐射,造成CE未达到最优。以上研究结果为固体激光驱动LPP-EUV光源的工程化研发,以及我国自主开展EUV光刻、EUV计量与检测提供了研究基础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紫外光源 激光等离子体 发射光谱诊断 等离子体温度 电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喷管对毛细管型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羽流的影响特性研究
9
作者 靳丽云 李林 +4 位作者 贾晴晴 周珂辉 孙安邦 丁卫东 王亚楠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4-284,共11页
毛细管型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能够在低功率条件下实现较高的总体效率,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了进一步提升微型电推进系统性能,本文建立基于永磁体的磁喷管结构,对毛细管推力器羽流特性开展研究,利用光电联合诊断系统,分析“收敛-扩张”... 毛细管型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能够在低功率条件下实现较高的总体效率,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了进一步提升微型电推进系统性能,本文建立基于永磁体的磁喷管结构,对毛细管推力器羽流特性开展研究,利用光电联合诊断系统,分析“收敛-扩张”和“扩张”型磁场拓扑下推力器羽流特性,讨论了磁喷管中的等离子体加速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磁喷管引发二次电离过程,磁喷管的磁场拓扑能对等离子体羽流产生径向收缩和轴向加速效应,提高推力器的推进性能。在一定范围内磁场越强,磁喷管约束和加速效果越好。使用23.3 mm厚度(B_(max)=0.30 T)磁体时离子速度可达30.08 km/s,比无磁喷管时提升了20%。改变磁场构型时,扩张型磁场可以加速更多的快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 磁喷管 等离子体羽流 二次电离 粒子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食品安全及营养领域的应用
10
作者 刘琪 赵雨晴 +3 位作者 陈丽萍 孙佳妮 曲道峰 韩菲菲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低温等离子体(cold plasma,CP)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非热食品加工技术,以其高效、绿色、无化学残留等优点在食品保鲜和提高食品质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CP技术能够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降解食物中的过敏原和毒素;同时,该技术对食品营养成... 低温等离子体(cold plasma,CP)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非热食品加工技术,以其高效、绿色、无化学残留等优点在食品保鲜和提高食品质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CP技术能够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降解食物中的过敏原和毒素;同时,该技术对食品营养成分可能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研究CP技术的应用条件以及CP与食品加工条件的协同作用,有助于推进该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合理应用。基于对CP产生方式的介绍,阐述了CP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及其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等,为CP技术在食品行业的精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种类 安全性能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在环境病原微生物消杀中的应用
11
作者 邵涛 窦立广 +12 位作者 张帅 卢新培 刘大伟 张冠军 刘定新 方志 赵亚军 金珊珊 杨德正 张远涛 陈支通 徐庆南 许桂敏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30-2849,共20页
近年来,等离子体技术在环境病原微生物消杀领域迅速发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首先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产生原理、物理特性,其次介绍了等离子体对细菌、真菌、病毒等不同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效果以及影响灭活效果的相关因素,并分析了等... 近年来,等离子体技术在环境病原微生物消杀领域迅速发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首先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产生原理、物理特性,其次介绍了等离子体对细菌、真菌、病毒等不同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效果以及影响灭活效果的相关因素,并分析了等离子体在微生物灭活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机制、细胞生物学机制以及两者的协同机制。此外,讨论了等离子体在微生物灭活及环境消毒中的实际应用,包括对大气环境、医疗器械、伤口及皮肤表面、口腔等。最后针对当前等离子体消毒杀菌技术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做出了分析,展望了等离子体技术在微生物灭活与环境消毒杀菌应用中的发展趋势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活性物质 微生物灭活 消毒 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核燃料中锕系元素、稳定及长半衰期裂变产物
12
作者 梁帮宏 苏冬萍 +8 位作者 程宇 蔡天培 郭志谋 甘泉 罗婷 李顺涛 张劲松 陈云明 曹骐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1-311,共11页
分析辐照后核燃料中的裂变产物和锕系元素对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法对核燃料中锕系元素、稳定及长半衰期裂变产物进行分析,设计了具有疏水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的... 分析辐照后核燃料中的裂变产物和锕系元素对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法对核燃料中锕系元素、稳定及长半衰期裂变产物进行分析,设计了具有疏水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分离材料,使裂变产物和锕系元素在单根色谱柱上分离。通过控制α-羟基异丁酸(HIBA)的浓度和pH值,实现铀与镧系元素的分离。实验设计了色谱与质谱连接的流路,具备独立使用和联用的模式切换、流量控制等功能,并对辐照后核燃料样品进行分析,获得了La、Ce、Pr、Nd、Pm、Sm、Eu、Gd、Y、Rb、Mo、Zr、Cs、U、Np、Pu等元素的色谱流出曲线和部分半定量结果。该方法分析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可用于形态价态分析,以及乏燃料及辐照靶件中少量组分的提纯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 核燃料 镧系元素 锕系元素 裂变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密闭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铜矿石中的银
13
作者 袁润蕾 李小辉 +3 位作者 郭家凡 于亚辉 刘春霞 赵冲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07-411,415,共6页
为便捷、准确测定大批量铜矿石中银(Ag)含量,建立了高压密闭消解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铜矿石中Ag元素的方法。对消解酸的选择、消解酸比例、消解时间等试验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前处理消解条件。通过模拟矿石消解液试... 为便捷、准确测定大批量铜矿石中银(Ag)含量,建立了高压密闭消解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铜矿石中Ag元素的方法。对消解酸的选择、消解酸比例、消解时间等试验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前处理消解条件。通过模拟矿石消解液试验,确定了Ag 328.068 nm作为测定银的最佳特征谱线。结果表明,本方法对Ag元素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y=2203.5x+219.02),线性相关系数r在0.999以上;对不同含量的国家一级铜矿石标准物质进行测定,检出限为0.021μg/g,相对误差(RE)为-0.62%~0.1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9%~1.38%,回收率在95%~105%之间,满足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130—2006)对Ag元素的质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密闭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铜矿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等离子体射流和微量润滑复合微铣削Ti-6Al-4V钛合金加工性能研究
14
作者 杨巍 王帅帅 +2 位作者 刘吉宇 宋金龙 刘新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1,共6页
Ti-6Al-4V钛合金(TC4)是一种高塑性金属材料,机械加工时常出现表面精度较差、加工毛刺较多等问题。采用冷等离子体射流复合微量润滑的多能场加工方法对TC4钛合金进行微细铣削加工,研究干切削、微量润滑、冷等离子体射流、冷等离子体射... Ti-6Al-4V钛合金(TC4)是一种高塑性金属材料,机械加工时常出现表面精度较差、加工毛刺较多等问题。采用冷等离子体射流复合微量润滑的多能场加工方法对TC4钛合金进行微细铣削加工,研究干切削、微量润滑、冷等离子体射流、冷等离子体射流复合微量润滑四种工况的加工性能。结果表明,冷等离子体射流能提高生物基润滑油在TC4钛合金表面的铺展性能和表面微观硬度;相较于干切削,微量润滑、冷等离子体射流和冷等离子体射流复合微量润滑均能降低材料切削力和表面粗糙度值,抑制边缘毛刺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 等离子体射流 微量润滑 表面粗糙度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冷链消杀技术研究进展
15
作者 陈旻 张靖垚 +6 位作者 张基珅 王子丰 张浩 郭莉 刘定新 刘昌 荣命哲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72-2882,共11页
冷链运输是病原微生物长距离跨境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的高温消杀技术不适用于冷链环境,而非热消杀技术如紫外线、超声波、化学试剂等存在效率低、冷链环境适应性弱、杀菌广谱性差和有害物残留等局限,难以完全满足应用需求,因此迫... 冷链运输是病原微生物长距离跨境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的高温消杀技术不适用于冷链环境,而非热消杀技术如紫外线、超声波、化学试剂等存在效率低、冷链环境适应性弱、杀菌广谱性差和有害物残留等局限,难以完全满足应用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安全高效的新型冷链消杀技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近年来,等离子体在冷链消杀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等离子体产生的活性粒子可以大范围弥散作用到密闭冷链空间的各个部位,进而广谱、高效、安全、稳定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该文从面向冷链消杀的等离子体放电类型与应用形式、等离子体冷链消杀效应、等离子体冷链消杀机制3个方面总结了等离子体冷链消杀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该技术当前面临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相关理论与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冷链 消毒灭菌 等离子体活化气 活性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气调保鲜处理对香蕉李保鲜效果的影响
16
作者 刘佳 王华 +4 位作者 周倩 李晓雪 马云啸 王翠芳 倪娜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2-160,共9页
目的为了延长香蕉李的保鲜期,探究低温等离子体协同气调保鲜处理对香蕉李保鲜效果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香蕉李为实验材料,分别通过MAP组(3%O_(2)+6%CO_(2)+91%N_(2))、CAP组(功率800 W、射流距离8 mm、时间60 s)、协同组对香蕉李进行保... 目的为了延长香蕉李的保鲜期,探究低温等离子体协同气调保鲜处理对香蕉李保鲜效果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香蕉李为实验材料,分别通过MAP组(3%O_(2)+6%CO_(2)+91%N_(2))、CAP组(功率800 W、射流距离8 mm、时间60 s)、协同组对香蕉李进行保鲜处理,分析低温贮藏期间的感官评分、硬度、质量损失率、腐烂率、PPO活性、POD活性以及MDA、TSS、VC含量的变化。结果在4℃下贮藏过程中,各组均能延缓果实品质劣变,其中协同组保鲜效果最佳。贮藏35 d时,协同组香蕉李的感官评分为(7.9±0.36)分(>5分),在可食用范围内;硬度为(4.12±0.22)kg/cm^(2),分别较MAP组和CAP组显著提高32.05%、7.01%(P<0.05);质量损失率、腐烂率分别为(1.8±0.16)%、(12±1.2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PO、POD活性分别为(1.7±0.28)U/g、(14.4±1.36)U/g;MDA含量为(25.4±1.32)nmol/g,均保持较低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协同处理通过整合2种保鲜方法的优势,在抑制酶活性以延缓酶促褐变的同时,有效降低香蕉李的生理代谢速率和呼吸强度,从而显著减缓果实的氧化进程。这种协同效应不仅延长了香蕉李的保鲜期,还能更好地维持其品质特性。结论相较于对照组,协同组可将香蕉李的保鲜期延长14 d并维持其可食用价值,进而为香蕉李的保鲜与贮藏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调保鲜 低温等离子体 香蕉李 保鲜 贮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废催化剂等离子体处理技术研究
17
作者 李毅 李清方 +2 位作者 丁飞 李保强 袁方利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0,共8页
采用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催化裂化工艺(FCC)产生的废催化剂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在分析原料的基本物化特性的基础上,考察了助剂SiO 2和CaO不同配比对废催化剂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废催化剂经等离子体处理后,产物中的玻璃体占比达到83.... 采用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催化裂化工艺(FCC)产生的废催化剂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在分析原料的基本物化特性的基础上,考察了助剂SiO 2和CaO不同配比对废催化剂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废催化剂经等离子体处理后,产物中的玻璃体占比达到83.9%;当助剂SiO 2质量分数为40%时,产物中的玻璃体比例提升至93.2%;进一步加入质量分数为15%的助剂CaO后,产物中的玻璃体占比依然高达92.4%,满足国家标准中关于固体废物中玻璃体占比要求;同时,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废催化剂产物浸出液中的金属元素含量显著降低,说明助剂的添加对降低废催化剂的重金属毒性有促进作用。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在FCC废催化剂无害化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废催化剂 二氧化硅 玻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酸制备与催化纤维素水解同步/分步技术的对比研究
18
作者 赵卫东 张卫军 +2 位作者 王柏林 樊永胜 王军锋 《中国造纸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2,共9页
为实现纤维素的清洁、高效水解,提出了等离子体酸制备与催化纤维素水解的制酸-水解同步技术方案,并考量工作电压、放电气隙及反应时间等操作参数对纤维素水解的影响,并对制酸-水解同步/分步2种技术方案进行对比研究;此外,对电场及放电... 为实现纤维素的清洁、高效水解,提出了等离子体酸制备与催化纤维素水解的制酸-水解同步技术方案,并考量工作电压、放电气隙及反应时间等操作参数对纤维素水解的影响,并对制酸-水解同步/分步2种技术方案进行对比研究;此外,对电场及放电等离子体强化酸催化纤维素水解的反应机理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60 min时,制酸-水解同步方案较分步方案,纤维素转化率增加了10.5个百分点,纤维素平均转化速度提升了约32.7%,平均比能耗降低了约83.3%。与草酸催化纤维素水解方案相比,制酸-水解同步技术方案的葡萄糖得率提升了约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纤维素 水解 电场强化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雷诺数下基于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的翼型小迎角阻力控制实验研究
19
作者 阳鹏宇 张鑫 +3 位作者 左峥瑜 马志明 李昌 张秋云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43-1053,共11页
以提升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在低雷诺数下的气动性能为背景,以GAW-1翼型为研究对象,以对称布局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为控制手段,采用测力与测压相结合的方法,在0.5 m×0.6 m低速风洞开展了低雷诺数下翼型等离子体流动控制实验研究... 以提升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在低雷诺数下的气动性能为背景,以GAW-1翼型为研究对象,以对称布局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为控制手段,采用测力与测压相结合的方法,在0.5 m×0.6 m低速风洞开展了低雷诺数下翼型等离子体流动控制实验研究,辨析了阻力反常变化的产生机制,探索了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机理.翼型弦长为160 mm,实验雷诺数为8.3×10^(4)和1.56×10^(5).结果表明:(1)施加激励前,当雷诺数为8.3×10^(4)时,翼型升力出现了非线性变化,阻力出现了先增大后减小的反常情况.在较大迎角范围内,翼型绕流流场保持了完全层流分离形态,随后发生了从完全层流分离向后缘附着的快速过渡.这种流动形态的变化成为升力非线性和阻力反常变化的主要机制;当雷诺数为1.56×10^(5)时,翼型升阻特性的变化趋于正常;(2)施加激励后,等离子体促进层流分离剪切层失稳,使完全层流分离形态在较小迎角下转变为后缘附着形态,有效改善翼型低雷诺数小迎角的升阻力特性,将升阻比最大提高了87.9%.研究结果为提升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气动性能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层流分离 风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等离子体降解环境毒素的机理研究
20
作者 张远涛 柴兆男 +3 位作者 孙滢 刘亚迪 王晓龙 赵彤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50-2871,共22页
随着社会持续发展和人类需求提升,环境毒素污染(包括抗生素、药物和真菌毒素等有机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公众健康与经济发展构成重大挑战,是“健康中国”建设中必须要关注的问题。大气压冷等离子体(cold atmospheric plasma,CAP)作为一... 随着社会持续发展和人类需求提升,环境毒素污染(包括抗生素、药物和真菌毒素等有机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公众健康与经济发展构成重大挑战,是“健康中国”建设中必须要关注的问题。大气压冷等离子体(cold atmospheric plasma,CAP)作为一种新兴的非热处理技术,为环境毒素去除提供了新途径、新理念与新方法。CAP通过产生大量活性粒子,高效、环保且非选择性地与环境毒素作用,展现出良好降解效果。然而,CAP中各活性粒子与环境毒素相互作用的深层机制尚待阐明,这限制了等离子体降解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产业化应用。为此基于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并总结了大气压冷等离子体产生的4种主要活性氧粒子(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与14种环境毒素(四环素类4种、真菌毒素类5种及头孢菌素类1—4代各1种)相互作用的关键反应及最终产物,全面揭示了ROS通过脱氢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断键反应和开环反应等破坏关键活性位点的机制,并通过计算数据与实验结果相互验证,阐明了等离子体降解环境毒素所可能发生的共性反应与一般性规律,从而使预测等离子体与其他类似环境毒素的降解规律和降解产物成为可能,为等离子体降解环境毒素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将推动其工业化应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冷等离子体 活性氧粒子 环境毒素 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 ReaxFF力场 降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