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活性剂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直接能量表征——高灵敏等温滴定量热法 被引量:11
1
作者 娄朋晓 王玉洁 +2 位作者 白光月 范朝英 王毅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01-1407,共7页
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热力学研究的直接实验方法就是利用量热手段测定相互作用的能量参数.本文对TAM Ⅲ-ITC纳焦级量热计进行了电标定实验和标准反应热测量,结果显示本量热计的精密度为±0.09%;量热用基准物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与... 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热力学研究的直接实验方法就是利用量热手段测定相互作用的能量参数.本文对TAM Ⅲ-ITC纳焦级量热计进行了电标定实验和标准反应热测量,结果显示本量热计的精密度为±0.09%;量热用基准物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与盐酸的反应热((-47.48±0.12)kJ·mol-1)与文献值一致.采用此量热计,对典型的头-尾链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测量得到了与文献报导值很好吻合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胶束化焓,而且对具有亲水-疏水面式刚性结构的生物表面活性剂胆酸钠(NaC)也获得了可靠的结果.进一步地,对于相反电荷的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DTAB/NaC),分别研究了在富NaC区和富DTAB区体系混合胶束的形成.结果说明DTAB/NaC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在富NaC区有较强的协同效应,而在富DTAB区的协同效应较弱.本文结合电导率测定结果,对DTAB/NaC混合体系在水溶液中的分子自组装热力学行为进行了有价值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滴定量 分子间相互作用 热力学 表面活性剂 相互作用焓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滴定量热法测定脲酶催化尿素水解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1
2
作者 宋熙熙 邵爽 +2 位作者 雷群芳 方文军 林瑞森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5-179,共5页
采用等温滴定量热法研究脲酶催化尿素的水解反应(尿素浓度147mmol·L-1,脲酶浓度3.0×10-7mmol·L-1,pH=7.0磷酸缓冲溶液)动力学,测定了该反应在298.15~318.15K温度范围内的反应速率常数kcat和米氏常数Km等动力学参数.结... 采用等温滴定量热法研究脲酶催化尿素的水解反应(尿素浓度147mmol·L-1,脲酶浓度3.0×10-7mmol·L-1,pH=7.0磷酸缓冲溶液)动力学,测定了该反应在298.15~318.15K温度范围内的反应速率常数kcat和米氏常数Km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脲酶催化尿素的水解反应符合Michaelis-Menten机理;温度对kcat的影响遵循阿累尼乌斯方程,表观活化能为16.6kJ·mol-1;等温滴定量热法可有效地用于酶催化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是具有应用前景的研究酶活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滴定量 酶催化反应 脲酶 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滴定量热法研究牛血清白蛋白与十二烷基二羟乙基甲基溴化铵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胡晓环 童威 +2 位作者 邵爽 雷群芳 方文军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5-529,共5页
用等温滴定热量计测定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二羟乙基甲基溴化铵(DDHAB)的相互作用焓,探讨了表面活性剂浓度、温度和盐浓度等对相互作用焓的影响.BSA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焓是静电作用、去水化作用、疏水作用和表面活性剂胶束... 用等温滴定热量计测定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二羟乙基甲基溴化铵(DDHAB)的相互作用焓,探讨了表面活性剂浓度、温度和盐浓度等对相互作用焓的影响.BSA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焓是静电作用、去水化作用、疏水作用和表面活性剂胶束化等协同作用的结果,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相互作用焓随表面活性剂浓度改变,在临界胶束浓度(CMC)前后区域分别出现吸热峰.加入NaCl可引起相互作用焓峰值及其位置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滴定量热法 牛血清白蛋白 表面活性剂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钌(Ⅱ)多吡啶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等温滴定量热研究(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宏 张鹏 +5 位作者 杜芬 周兵瑞 梁毅 刘剑洪 刘志刚 计亮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8-471,共4页
The interaction of ruthenium polypyridyl complex with DNA has been studied by 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 (ITC).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lex [Ru(phen)2PMIP]2+ {phen=1,10-phenanthroline, PMIP=2-(4-methylphenyl)i... The interaction of ruthenium polypyridyl complex with DNA has been studied by 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 (ITC).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lex [Ru(phen)2PMIP]2+ {phen=1,10-phenanthroline, PMIP=2-(4-methylphenyl)imidazo1,10-phenanthroline} interacts with calf thymus DNA (CT DNA) in terms of a model for a single set of identical sites through intercalation. The results are in agreement with our previous observations from spectroscopic methods and viscosity measurements.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further show that the driving force for DNA binding with the complex is mainly driven by the enthalpy changes, and the contribution from the entropy changes to this driving force is neglig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Ⅱ)多吡啶配合物 DNA 相互作用 等温滴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滴定量热法在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齐心洁 王玥 +2 位作者 王彦晟 方国康 黄迎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0-49,共10页
等温滴定量热法(ITC)近年来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分子相互作用的生物物理技术,它是在恒定温度下唯一能够直接测量复合物形成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的方法。它可以简单地通过测量两个溶液相互作用时吸收或放出的... 等温滴定量热法(ITC)近年来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分子相互作用的生物物理技术,它是在恒定温度下唯一能够直接测量复合物形成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的方法。它可以简单地通过测量两个溶液相互作用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来提供分子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如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自由能、焓和熵。综述了ITC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在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方面的最新应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表明ITC数据结果的有效性及其在该领域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滴定量热法 热力学 相互作用 蛋白质 小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滴定量热法测定酶催化反应的热动力学参数 被引量:2
6
作者 彭尚 孙丽霞 +5 位作者 熊珍爱 周利琴 兰雄雕 孙建华 童张法 廖丹葵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59-3464,共6页
采用等温滴定量热法(ITC)测定猪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催化水解其体外模拟底物马尿酰-组氨酰-亮氨酸(Hip-His-Leu,HHL)反应的热动力学参数,考察了温度对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反应的摩尔水解焓... 采用等温滴定量热法(ITC)测定猪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催化水解其体外模拟底物马尿酰-组氨酰-亮氨酸(Hip-His-Leu,HHL)反应的热动力学参数,考察了温度对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反应的摩尔水解焓ΔH_(hydr)为正值,是吸热反应,且随温度升高ΔH_(hydr)增大,等压比热容c_p为0.2126k J/(mol·K);ACE催化HHL的水解反应符合Michaelis-Menten机理,在实验温度范围内(298.15~313.15K),米氏常数K_m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催化常数kcat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少,在308.15K时达到最大值2.534s^(-1)。将该法与传统的初始速率法进行比较,传统法存在的局限性使测得的K_m相对偏大。同时使用ITC结合动力学分析测得ACE抑制剂药物依那普利拉为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常数K_I为12.1 nmol/L,与文献比较证明该法可用于抑制剂类型的判断,是一种开发ACE抑制剂的新方法。应用该方法确定活性多肽Arg-Tyr-Leu-Gly-Tyr(RY-5)为非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常数K_I为1.0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滴定量 反应动力学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热力学 生物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滴定量热仪的校准方法与程序实现 被引量:3
7
作者 葛秀杰 高雅 +1 位作者 李德兴 葛广路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共9页
等温滴定量热法(ITC)是一种原位表征溶液反应热力学参数的重要方法。根据ITC滴定过程的不同热效应以及主要误差来源建立了完整的ITC测量模型。以NanoITC(SV)型等温滴定量热仪为例,基于该测量模型分别采用BaCl2/18-crown-6、CaCl2/EDTA... 等温滴定量热法(ITC)是一种原位表征溶液反应热力学参数的重要方法。根据ITC滴定过程的不同热效应以及主要误差来源建立了完整的ITC测量模型。以NanoITC(SV)型等温滴定量热仪为例,基于该测量模型分别采用BaCl2/18-crown-6、CaCl2/EDTA、正丙醇稀释3组滴定实验对量热仪的量热因子(f)与反应池有效体积(Vcell)进行校准,综合考虑了滴定溶液浓度不确定度、量热仪热信号的随机误差项以及反应参数理论值的不确定度等不确定度分量,基于蒙特卡洛法可靠地计算了校准值的不确定度。3组不同的校准实验互相验证,其结果显示,被校准等温滴定量热仪的量热因子存在8.1%的偏差,反应池有效体积存在3.4%的偏差。支持材料提供了完整的实验数据以及Python程序源代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滴定量热法 仪器校准 测量模型 蒙特卡洛法 Python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及等温滴定量热法探究盐酸阿霉素与DNA作用机理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欢 苟杏杏 +3 位作者 蒲小华 王姣 胡小兵 李宗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40-545,共6页
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和等温滴定量热法等手段,对抗癌药物盐酸阿霉素(DOX)与DNA的作用过程进行研究,测得了它们的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反应焓变ΔH、熵变ΔS及ΔG,且在结合过程中,B型DNA的螺旋结... 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和等温滴定量热法等手段,对抗癌药物盐酸阿霉素(DOX)与DNA的作用过程进行研究,测得了它们的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反应焓变ΔH、熵变ΔS及ΔG,且在结合过程中,B型DNA的螺旋结构在一定程度发生改变。荧光光谱的数据显示出显著的猝灭效应,表明DNA是一个DOX荧光的很好的猝灭剂。红外光谱表明阳离子DOX+通过静电吸引与DNA的磷酸基团相互作用,且DOX的碳氢链通过疏水缔合与DNA作用。ITC测定了DOX和DNA相互作用的焓变和熵变,表明DOX的烃链和DNA的碱基之间的疏水性相互作用提供了结合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等温滴定量热法 猝灭剂 结合常数 结合位点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麻籽多肽靶向抑制胰脂肪酶/胆固醇酯酶的分子作用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尹浩 朱将雄 +3 位作者 赵海云 钟宇 王丹凤 邓云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9,共12页
采用酶活动力学、联合抑制、荧光光谱、等温滴定量热法和分子对接等技术系统探究两种多肽(APAM和RLPA)对胰脂肪酶(pancreatic lipase,PL)和胆固醇酯酶(cholesterol esterase,CE)活性调控效果及分子结合机制。结果表明,RLPA对PL和CE具有... 采用酶活动力学、联合抑制、荧光光谱、等温滴定量热法和分子对接等技术系统探究两种多肽(APAM和RLPA)对胰脂肪酶(pancreatic lipase,PL)和胆固醇酯酶(cholesterol esterase,CE)活性调控效果及分子结合机制。结果表明,RLPA对PL和CE具有更强的抑制活性,其半抑制浓度分别为(79.62±3.20)μmol/L和(301.27±14.40)μmol/L。抑制动力学分析表明APAM对两种酶的抑制机制为竞争性抑制,而RLPA则为混合性抑制。联合抑制表明APAM和RLPA在低浓度下均可与奥利司他协同抑制PL和CE,但在高浓度下协同作用减弱,甚至出现拮抗现象。荧光光谱结果表明两种多肽可以通过与PL和CE发生结合产生静态猝灭,改变了酶中脂肪族氨基酸的疏水环境。等温滴定量热法证明多肽与酶的结合过程是自发且放热,主要通过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实现。分子对接模拟进一步分析表明氢键、盐桥和阳离子-π相互作用在多肽与酶的结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项研究丰富了对多肽与PL和CE的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为开发基于汉麻籽蛋白的功能性食品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消化酶 抑制机制 荧光光谱 等温滴定量热法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硫蛋白与 Cd^(2+)、Pb^(2+)络合反应的微量量热滴定
10
作者 郇宇 褚德萤 +1 位作者 汤勇 曹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64-768,共5页
Metallothionein, a class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metal- and cysteine-rich Proteins, are postulated to play a central role in metal-related b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the detoxification of Cd2+and Pb2+. The thermal ... Metallothionein, a class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metal- and cysteine-rich Proteins, are postulated to play a central role in metal-related b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the detoxification of Cd2+and Pb2+.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interactions of rabbit liver Zn7MT2 and apo-MT2 with Cd2+ and Pb2+ were studied using 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er. The same product Cd7MT formed in the reactions of Cd2+ with Zn7MT2 and apo-MT2, while the reactions of Ph2+ with Zn7MT2 and apo-MT2 Produced two MT species Ph7MT and Ph7MT’.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H、 △G、 △S, etc. ) for the reactions of MT with 1 mol metal ions were measured at 293. 15 K, pH 4.70. All of these reachons are spontaneous, exothermic processes. The values of △G and K show that Cd2+ is more affinitive to MT than Ph2+.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s K of the replacement reactions of Zn7MT2 by 1 mol Cd2+ and Pb2+ are 2. 7×105 and 1. 3×105 respectively, that means the concentrations of free Cd2+ and Pb2+ are depressed to about 1. 0×10-5 after the reactions with Zn7MT2. These data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quantitatively the ability of MT in Cd2+ and Ph2+ detoxific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镉离子 铅离子 等温微量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Na^(+)/H^(+)逆向转运蛋白UPF0118的Na^(+)结合鉴定
11
作者 李红洋 华贝杰 姜巨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0,共9页
UPF0118蛋白是一种新型Na^(+)(Li^(+))/H^(+)逆向转运蛋白,属于AI-2E超家族,目前已被划分至Na^(+)/H^(+)逆向转运蛋白亚家族,但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蛋白可与Na+产生相互作用。为鉴定UPF0118蛋白是否具有Na^(+)结合功能,利用PCR技术扩增upf0... UPF0118蛋白是一种新型Na^(+)(Li^(+))/H^(+)逆向转运蛋白,属于AI-2E超家族,目前已被划分至Na^(+)/H^(+)逆向转运蛋白亚家族,但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蛋白可与Na+产生相互作用。为鉴定UPF0118蛋白是否具有Na^(+)结合功能,利用PCR技术扩增upf0118基因编码序列,通过Eco RⅠ和PstⅠ酶切位点构建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Duet-1,转化至E. coli BL21*(DE3),对诱导后大量表达的蛋白进行Ni^(2+)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利用等温滴定量热技术对纯化蛋白进行滴定。结果表明,在pH 5.5条件下,Na^(+)滴入导致蛋白溶液产生明显放热现象。在pH 5.5条件下该蛋白具有Na^(+)结合功能,证明该蛋白Na+结合功能为其功能单元与分子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F0118 Na^(+)/H^(+)逆向转运蛋白 等温滴定量热法 蛋白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E1与SAE2蛋白相互作用肽抑制剂的多种体外筛选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12
作者 胡晨阳 陆绍永 杨秀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7-575,共9页
目的·构建用于发现小泛素样修饰蛋白(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SUMO)的活化酶亚基1(SUMO-activating enzyme subunit 1,SAE1)与亚基2(SUMO-activating enzyme subunit 2,SAE2)相互作用的肽抑制剂的多种体外筛选体系,并对不... 目的·构建用于发现小泛素样修饰蛋白(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SUMO)的活化酶亚基1(SUMO-activating enzyme subunit 1,SAE1)与亚基2(SUMO-activating enzyme subunit 2,SAE2)相互作用的肽抑制剂的多种体外筛选体系,并对不同筛选体系的优势与不足进行评价。方法·将编码SAE1和SAE2的目的基因分别插入pET-28a载体以构造原核蛋白表达质粒,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并纯化人源SAE1和SAE2蛋白;利用纯化的蛋白先后构建等温滴定量热检测(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ITC)实验、荧光偏振(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FP)实验、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实验和基于SAE酶活的荧光实验等多种筛选体系。尝试利用不同的筛选体系检测候选多肽的抑制活性,基于检测结果,从灵敏度、稳定性、检测通量和检测成本等维度评价各筛选体系的优缺点与适用性。结果·经ITC测得SAE1和SAE2蛋白在体外相互作用的解离常数(K_(d))为0.96μmol/L,并将活性最好的多肽PEPT7改造为FP实验的示踪剂(tracer),但同SAE2的亲和力无法满足FP的要求;SPR测得SAE1和SAE2相互作用的K_(d)值为1.13μmol/L,与ITC数据接近;基于SAE酶活的荧光实验筛选得到抑制活性最强的多肽HP1B[半数抑制浓度(half-maximalinh 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达15.72μmol/L],SPR进一步确定其同SAE1的亲和力为34.4μmol/L。结论·尝试构建并比较了多种常见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抑制剂的筛选体系。其中,ITC的检测通量低,且难以准确评估结合热不显著的低亲和力多肽;FP体系的可行性高度依赖于示踪剂同靶点蛋白之间的强亲和力,同样无法用于低亲和力多肽的筛选与优化;SPR检测的灵敏度高,但检测成本较高;酶活实验兼具高灵敏度、稳健性、高通量和可接受的检测成本,是最适宜的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MO活化酶亚基1 SUMO活化酶亚基2 多肽抑制剂 药物筛选 等温滴定量热检测实验 荧光偏振实验 表面等离子共振实验 基于酶活的荧光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英文) 被引量:7
13
作者 谢湖均 刘程程 +3 位作者 孙强 顾青 雷群芳 方文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51-2960,共10页
本文合成并表征了三种不同烷基链长度的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DHDAB)、N-十四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THDAB)、N-十六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CHDAB)。采用荧光... 本文合成并表征了三种不同烷基链长度的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DHDAB)、N-十四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THDAB)、N-十六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CHDAB)。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动态光散射法和等温滴定量热法对三种表面活性剂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荧光光谱研究表明,三种表面活性剂主要与BSA分子内的色氨酸残基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蛋白质的构象发生变化,且表面活性剂烷基链越长,与BSA的相互作用就越强。BSA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是静态猝灭,紫外光谱实验同样验证了静态猝灭的存在。等温滴定量热法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与BSA主要发生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而放热。动态光散射结果表明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会使BSA结构被破坏。本文揭示了表面活性剂与BSA相互作用的机理,为表面活性剂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动态光散射 等温滴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1-烷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 被引量:8
14
作者 付素珍 陈庆德 沈兴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913-1918,共6页
采用等温滴定量热法、静态荧光猝灭法和电导法系统研究了典型离子液体1-烷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Cnmim][BF4])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获得了胶束形成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摩尔焓变(ΔHmic),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ΔGmic),摩尔熵变(ΔSm... 采用等温滴定量热法、静态荧光猝灭法和电导法系统研究了典型离子液体1-烷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Cnmim][BF4])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获得了胶束形成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摩尔焓变(ΔHmic),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ΔGmic),摩尔熵变(ΔSmic)以及不同浓度时[Cnmim][BF4]胶束的平均聚集数等基本参数.发现这类离子液体的聚集为熵驱动,阳离子的烷基链越长,ΔGmic越负,聚集更容易发生.此外,结合[Cnmim]X(X=Cl-,Br-)的相关研究发现,阳离子相同时,体积越大和疏水性越强的阴离子与头基的结合能力越强,能有效地降低头基之间的静电排斥,降低cmc,利于胶束的形成.对于[C12mim][BF4],添加剂β-环糊精(β-CD)的加入可使cmc增大,ΔHmic和ΔSmic减小,而KBF4则可使cmc和ΔHmic减小,ΔSmic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1-烷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 等温滴定量 荧光 电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董哲 李阳 +1 位作者 谢立娟 刘宗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43-1546,1636,共5页
目的模拟人体生理条件(p H 7.4)下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方法采用圆二色谱、荧光光谱、等温滴定量热法和分子对接模拟法,测定结合方式、结合位点数、热力学参数和分子结合距离等相关信息。结果... 目的模拟人体生理条件(p H 7.4)下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方法采用圆二色谱、荧光光谱、等温滴定量热法和分子对接模拟法,测定结合方式、结合位点数、热力学参数和分子结合距离等相关信息。结果在25℃下,随着atorvastatin逐渐加入到HSA中,α-螺旋含量从58.34%逐渐减少到28.13%(Catorvastatin/CHSA=10.0);atorvastatin以静态淬灭的方式淬灭了HSA的内源性荧光;通过疏水-疏水和氢键作用结合了血清白蛋白且结合比为1∶1;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与HSA最有可能的结合位点为214位色氨酸残基附近。结论为阐述他汀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人血清白蛋白 等温滴定量热法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诱导的α-CT超活性和构象变化(英文) 被引量:3
16
作者 白光月 刘君玲 +4 位作者 王九霞 王玉洁 李艳娜 赵扬 姚美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6-983,共8页
报道了α-糜蛋白酶(α-CT)催化活性及其与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N,N′-双(十二烷基二甲基)-1,2-二溴化癸二铵,简写为12-10-12)相互作用热力学的关系。酶活性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测量底物醋酸2-萘酯(2-NA)分解速率进行评估。在较短... 报道了α-糜蛋白酶(α-CT)催化活性及其与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N,N′-双(十二烷基二甲基)-1,2-二溴化癸二铵,简写为12-10-12)相互作用热力学的关系。酶活性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测量底物醋酸2-萘酯(2-NA)分解速率进行评估。在较短的培育时间内,12-10-12能够激活α-CT,得到催化2-NA分解的超活性,同时也加速了酶变性的动力学过程。在低于α-CT/12-10-12体系的临界聚集浓度(cac12-10-12,CT)时,显示一个钟形的大的超活性区。酶活性随时间变化的结果表明,由12-10-12激活的α-CT有高的酶活性和低的变性稳定性。进而采用等温滴定量热(ITC)、稳态荧光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研究了12-10-12诱导α-CT超活性的机理。结果表明酶的超活性来源于正电荷的12-10-12与α-CT相互作用对α-CT内部结构的扰动,使得酶的构象变得比处于弱相互作用平衡的天然酶的构象更加松弛,这有利于2-NA水解酸性产物释放的动力学,而同时也导致了α-CT结构的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Α-糜蛋白酶 超活性 等温滴定量 稳态荧光 差示扫描量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细菌RNase HⅡ与金属离子结合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赖兵 李颖 +1 位作者 曹傲能 来鲁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65-867,共3页
RNase H是一种专一性水解 RNA:DNA杂合链中 RNA链的核糖核酸酶,它广泛存在于从原核生物到人的生物体中.本文通过等温滴定量热技术研究了Mg2+,Mn2+和 Ca2+与一种古细菌 Methanococcus ja... RNase H是一种专一性水解 RNA:DNA杂合链中 RNA链的核糖核酸酶,它广泛存在于从原核生物到人的生物体中.本文通过等温滴定量热技术研究了Mg2+,Mn2+和 Ca2+与一种古细菌 Methanococcus jannaschii中的Ⅱ型 RNase H结合的热力学.首次用这种方法获得了这一结合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并证实了这些金属离子与RNase HII按1:1结合.为RNase HII酶反应机理和折叠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SE HⅡ 等温滴定量 二价金属离子 核糖核酸酶 结合过程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的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雾 易忠胜 +1 位作者 杨露露 伍智蔚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52-1358,共7页
对1958年至2015年期间应用光谱法、亲和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温滴定量热法、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法等方法研究小分子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进展作了评述,并对其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光谱法 等温滴定量热法 毛细管电泳法 亲和色谱法 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辉 李桂澜 董志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9-92,118,共5页
利用等温滴定量热仪对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醇20的临界胶束浓度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分析仪分析了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醇20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实验中的作用。分别利用添加表面活性剂与不添加表面活性剂的运行缓冲液进行分子间相互... 利用等温滴定量热仪对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醇20的临界胶束浓度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分析仪分析了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醇20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实验中的作用。分别利用添加表面活性剂与不添加表面活性剂的运行缓冲液进行分子间相互作用实验,对传感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聚山梨醇20可以降低样品在管路及芯片表面的非特异吸附从而增强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临界胶束浓度 等温滴定量热仪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离子的血清蛋白质输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明 李慧东 +2 位作者 邵爽 鲁小旺 范文翔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94-897,共4页
采用等温滴定量热法研究血清白蛋白输运锌离子的相互作用机制,测定反应体系的结合参数与热力学参数,并讨论结合反应的分子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血清白蛋白输运锌离子过程中,锌离子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符合langmuir模型,拥有强、弱两... 采用等温滴定量热法研究血清白蛋白输运锌离子的相互作用机制,测定反应体系的结合参数与热力学参数,并讨论结合反应的分子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血清白蛋白输运锌离子过程中,锌离子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符合langmuir模型,拥有强、弱两类结合位点。强结合位点的结合常数K1=1.86×105L.mol-1,结合位点数N1=1.17;弱结合位点的结合常数K2=7.16×103L.mol-1,结合位点数N2=2.85。分析血清白蛋白输运锌离子的热力学参数表明,两类结合过程均为自发过程,两类结合过程的主要作用力为静电作用力,且均表现为以焓驱动为主的焓熵协同驱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滴定量热法 牛血清白蛋白 锌离子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