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氏体回火温度对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DI)高速切削加工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少华 郭旭红 石皋莲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8,共8页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ustempering Ductile Iron,以下简称ADI)是一种新型的耐磨球铁材料.结合现有ADI材料的生产情况,选取300、350、400℃3个奥氏体回火温度,制备3组试样并测定力学性能.通过高速切削试验,研究了CC650陶瓷刀具高速干式切...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ustempering Ductile Iron,以下简称ADI)是一种新型的耐磨球铁材料.结合现有ADI材料的生产情况,选取300、350、400℃3个奥氏体回火温度,制备3组试样并测定力学性能.通过高速切削试验,研究了CC650陶瓷刀具高速干式切削不同性能ADI材料时刀具磨损形态和磨损机理,探讨了奥氏体回火温度对ADI高速切削时刀具磨损性能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奥氏体回火温度对ADI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奥氏体回火温度和ADI试件材料与CC650刀具磨损之间具有相关性;高速切削时,CC650刀具对ADI切削的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和扩散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回火温度 高速干式切削 等温淬火球铁(adi) 切削加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耐磨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伟 王金华 韩建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0-192,共3页
对比研究了淬火 45#钢、渗碳淬火 2 0 Cr钢和 5种经等温淬火的球墨铸铁在干摩擦条件下的耐磨性能 .结果表明 ,5种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的耐磨性均优于 2种淬火钢 ,并可大大降低摩擦副的总磨损量 ;加入少量的 Mo有助于细化和增加组织中的下... 对比研究了淬火 45#钢、渗碳淬火 2 0 Cr钢和 5种经等温淬火的球墨铸铁在干摩擦条件下的耐磨性能 .结果表明 ,5种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的耐磨性均优于 2种淬火钢 ,并可大大降低摩擦副的总磨损量 ;加入少量的 Mo有助于细化和增加组织中的下贝氏体 ,降低磨损量 ;多而细小的石墨球对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的耐磨性不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 干摩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聚晶立方氮化硼复合刀具加工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的切削性能对比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弘弢 李海波 +1 位作者 董海 李嫚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3-46,共4页
通过用四种不同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复合刀具切削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DI)进行切削力试验,得出了不同刀具切削力、摩擦力以及摩擦因数随切削速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立方氮化硼含量较低的PCBN复合刀具的摩擦力和摩擦因数均小于立方氮... 通过用四种不同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复合刀具切削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DI)进行切削力试验,得出了不同刀具切削力、摩擦力以及摩擦因数随切削速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立方氮化硼含量较低的PCBN复合刀具的摩擦力和摩擦因数均小于立方氮化硼含量高的刀具;陶瓷型粘结剂复合刀具的摩擦力和摩擦因数小于金属型粘结剂复合刀具,并且粘结剂中大量铝的存在会使刀具摩擦力和摩擦因数随切削速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大,不利于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的切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N复合刀具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 切削力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滚动磨损与损伤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付志凯 王文健 +2 位作者 丁昊昊 顾凯凯 刘启跃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80,共6页
利用不同热处理方式和球化工艺,获得两种显微组织和不同硬度的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ustempered Ductile Iron,ADI)材料,利用MMS-2A微机控制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比研究了两种等温淬火球墨铸铁材料、车轮材料与U71Mn钢轨匹配时的滚动磨损与损... 利用不同热处理方式和球化工艺,获得两种显微组织和不同硬度的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ustempered Ductile Iron,ADI)材料,利用MMS-2A微机控制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比研究了两种等温淬火球墨铸铁材料、车轮材料与U71Mn钢轨匹配时的滚动磨损与损伤性能。结果表明:ADI材料与U71Mn钢轨匹配时的摩擦因数明显小于车轮材料;由于ADI材料具有自润滑效果导致其磨损率明显小于车轮材料,ADI材料的自润滑性能也降低了对摩副U71Mn钢轨的磨损率,其中含有较大球状石墨和较少残余奥氏体的ADI2材料和对摩副U71Mn钢轨的磨损率最小;ADI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轻微疲劳磨损,对摩副U71Mn钢轨的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黏着和轻微疲劳磨损,而轮轨材料匹配时的塑性流动层显著,损伤以表面疲劳裂纹和剥层损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 自润滑 磨损率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韧性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的生产工艺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5
5
作者 龚文邦 陈立亮 +1 位作者 刘瑞祥 郝静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1-53,69,共4页
为了稳定某高韧性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DI)铸件的生产,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设计,加入铜、钼、镍等元素进行适当的合金化,铸造球铁毛坯,然后采用在880-920℃奥氏体化、350-370℃等温淬火工艺进行热处理,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 为了稳定某高韧性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DI)铸件的生产,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设计,加入铜、钼、镍等元素进行适当的合金化,铸造球铁毛坯,然后采用在880-920℃奥氏体化、350-370℃等温淬火工艺进行热处理,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试样的抗拉强度在908~1054MPa时,平均伸长率达11.8%,冲击功136J,屈服强度744MPa,布氏硬度271HB,其力学性能指标明显优于欧盟ADI标准值;同时发现合金化高韧性ADI铸件的力学性能不遵循欧盟ADI标准EN1564中抗拉强度与伸长率、冲击功、屈服强度、布氏硬度之间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化 高韧性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聚晶立方氮化硼刀具断续干式车削等温淬火球墨铸铁时的磨损对比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玉标 李嫚 +1 位作者 张弘弢 任帅民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75,共4页
选用DBW85、DBC50两种牌号的聚晶立方氮化硼刀具断续干式车削等温淬火球墨铸铁,对两种刀具的使用寿命和磨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车削条件下,高氮化硼含量DBW85刀具的使用寿命高于低氮化硼含量DBC50刀具的,且车削速度越高,其... 选用DBW85、DBC50两种牌号的聚晶立方氮化硼刀具断续干式车削等温淬火球墨铸铁,对两种刀具的使用寿命和磨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车削条件下,高氮化硼含量DBW85刀具的使用寿命高于低氮化硼含量DBC50刀具的,且车削速度越高,其寿命优势越明显;DBW85刀具的主要磨损机理是磨粒磨损、粘结扩散磨损;DBC50刀具的主要磨损机理是微崩刃、粘结扩散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晶立方氮化硼刀具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 断续车削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缸套用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高广东 熊毅 +2 位作者 任凤章 徐超 刘治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4,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电子拉伸试验机、布氏硬度计等仪器研究了气缸套用新型球墨铸铁等温淬火前、后的组织特性及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该球墨铸铁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920℃奥氏体化90 min、360℃等温淬火80 min。此时基体组... 采用扫描电镜、电子拉伸试验机、布氏硬度计等仪器研究了气缸套用新型球墨铸铁等温淬火前、后的组织特性及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该球墨铸铁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920℃奥氏体化90 min、360℃等温淬火80 min。此时基体组织为针状贝氏体加少量残余奥氏体组织,抗拉强度和布氏硬度适中,具有优良的强度指标和切削加工性能,同时摩擦磨损性能也得到显著改善。等温淬火使得球墨铸铁拉伸断口形貌由处理前的脆性断裂向处理后的韧性断裂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墨铸铁 等温淬火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削等温淬火球墨铸铁刀具磨损性能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星 郭旭红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4-138,129,共6页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DI)的切削加工性能一直是研究ADI的热点问题之一,其好坏直接决定ADI的应用范围及使用效果,而刀具的磨损机理及刀具寿命是评价切削加工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分析不同因素对切削ADI时刀具寿命、磨损形态以及磨损机理三...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DI)的切削加工性能一直是研究ADI的热点问题之一,其好坏直接决定ADI的应用范围及使用效果,而刀具的磨损机理及刀具寿命是评价切削加工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分析不同因素对切削ADI时刀具寿命、磨损形态以及磨损机理三个方面的影响,综合评述切削ADI时刀具磨损性能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根据现有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的可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di) 刀具磨损 刀具寿命 磨损形态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对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伟 王金华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7-119,共3页
对有Bi和无Bi 2种成分的等温淬火球墨铸铁进行了组织、微区成分定量分析和机械性能、耐磨性能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880℃/1 h加热、280℃/2 h等温处理后,加Bi的等温淬火球墨铸铁基体中的含碳量较高,组织由下贝氏体和相对较多的... 对有Bi和无Bi 2种成分的等温淬火球墨铸铁进行了组织、微区成分定量分析和机械性能、耐磨性能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880℃/1 h加热、280℃/2 h等温处理后,加Bi的等温淬火球墨铸铁基体中的含碳量较高,组织由下贝氏体和相对较多的富碳残余奥氏体组成。Mn在晶界上的偏析减小,白亮区减少,塑性好;而无Bi的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组织则为下贝氏体和少量的残余奥氏体,强度、硬度较高,相对耐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 微观组织 机械性能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世权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7-19,共3页
研究了球铁经900℃奥氏体化后,在230℃(盐浴中)和25℃(油中)第一级等温淬火,325℃第二级(可控气氛炉中)等温淬火的组织与性能。发现经分级等温淬火后,球铁中贝氏体铁素体条束充分细化。230℃第一级等温淬火,时间在8~10min内,并经325℃&... 研究了球铁经900℃奥氏体化后,在230℃(盐浴中)和25℃(油中)第一级等温淬火,325℃第二级(可控气氛炉中)等温淬火的组织与性能。发现经分级等温淬火后,球铁中贝氏体铁素体条束充分细化。230℃第一级等温淬火,时间在8~10min内,并经325℃×1.5h第二级等温淬火后,仍能获得细条束状的贝氏体组织。两种分级等温淬火工艺都能使球铁硬度达到HRC43,比325℃直接盐浴等温淬火提高5~6HRC。所以,分级等温是使球铁充分强化的有效手段,也为不用盐炉生产奥—贝球铁开劈了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等温淬火 球墨铸铁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墨铸铁的等温淬火及应用
11
作者 吴希让 黄荣杰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1994年第1期28-31,共4页
介绍了球墨铸铁的等温淬火工艺及淬火后球墨铸铁的机械性能,通过对比,得出等温淬火是球墨铸铁最佳热处理方法之一,并举出了几个应用实例。
关键词 球墨铸铁 等温淬火 盐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田迎新 曾维和 +3 位作者 刘金林 翟柏顺 王建生 曾小勤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44-248,252,共6页
系统研究了等温淬火温度和等温时间对传统单步和两步等温淬火工艺处理的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ustempered Ductile Iron,ADI)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80~380℃等温淬火时,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贝氏体组织逐渐粗化;随等温... 系统研究了等温淬火温度和等温时间对传统单步和两步等温淬火工艺处理的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ustempered Ductile Iron,ADI)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80~380℃等温淬火时,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贝氏体组织逐渐粗化;随等温温度升高,残余奥氏体含量及其含碳量越多。等温淬火温度对ADI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通过调整等温淬火温度可以获得不同力学性能等级的ADI。与传统单步ADI相比,两步工艺等温淬火ADI贝氏体组织更细小,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和残余奥氏体碳含量更高。两步等温淬火工艺能有效提高ADI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但不利于伸长率和冲击韧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 热处理工艺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硼对等温淬火球墨铸铁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建民 王敏祥 左国栋 《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4-17,共4页
提出了高韧性球墨铸铁 (ADI)在奥氏体温度下渗硼 ,然后等温淬火的复合处理工艺。渗硼采用自行研制的密封剂和渗硼剂 ,密封剂可以有效地覆盖渗硼罐 ,渗硼剂尤其适用于ADI渗硼。经复合处理工艺处理后可获得层深 70 μm ,组织为单相Fe2 B... 提出了高韧性球墨铸铁 (ADI)在奥氏体温度下渗硼 ,然后等温淬火的复合处理工艺。渗硼采用自行研制的密封剂和渗硼剂 ,密封剂可以有效地覆盖渗硼罐 ,渗硼剂尤其适用于ADI渗硼。经复合处理工艺处理后可获得层深 70 μm ,组织为单相Fe2 B的渗硼层。与未经渗硼处理的相比 ,接触疲劳寿命可以提高 2 .6倍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墨铸铁 等温淬火 渗硼 接触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淬火处理对机床球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张学芳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42-244,共3页
研究了等温淬火工艺对机床用球墨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等温淬火温度的提高,球墨铸铁组织中的奥氏体晶粒长大,晶粒形状逐渐从针状转变为羽毛状。随着淬火温度的增加,球墨铸铁抗拉强度降低。球墨铸铁硬度随淬火温度增... 研究了等温淬火工艺对机床用球墨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等温淬火温度的提高,球墨铸铁组织中的奥氏体晶粒长大,晶粒形状逐渐从针状转变为羽毛状。随着淬火温度的增加,球墨铸铁抗拉强度降低。球墨铸铁硬度随淬火温度增加而降低,冲击韧度随淬火温度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墨铸铁 等温淬火 硬度 冲击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球墨铸铁的等温淬火工艺研究
15
作者 禹灿 任鹏禾 +2 位作者 黄为 王威明 许晓嫦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26-130,共5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球墨铸铁的等温淬火工艺。对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球墨铸铁进行金相、X射线衍射、硬度、拉伸等试验检测,结果表明: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为奥氏体化温度860℃、时间60 min,等温淬火温度340℃、时间60min,其基体组织为针状的贝... 研究了一种新型球墨铸铁的等温淬火工艺。对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球墨铸铁进行金相、X射线衍射、硬度、拉伸等试验检测,结果表明: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为奥氏体化温度860℃、时间60 min,等温淬火温度340℃、时间60min,其基体组织为针状的贝氏体以及均匀分布于贝氏体之间的残余奥氏体。此时,球墨铸铁的抗拉强度为1228 MPa,伸长率为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墨铸铁 奥氏体化工艺 等温淬火 组织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的热处理及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佐锋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07年第6期11-13,共3页
探索了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的生产工艺,分析了原料化学成分的选择,及铸造工艺中的熔炼、球化和孕育处理、浇注温度对制取球墨铸铁的影响;在获得基体组织合理的球墨铸铁的前提下,重点分析了热处理工艺中的奥氏体化温度、等温淬火温度和时间... 探索了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的生产工艺,分析了原料化学成分的选择,及铸造工艺中的熔炼、球化和孕育处理、浇注温度对制取球墨铸铁的影响;在获得基体组织合理的球墨铸铁的前提下,重点分析了热处理工艺中的奥氏体化温度、等温淬火温度和时间对ADI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了制取理想ADI的最佳热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 球化处理 孕育处理 奥氏体-贝氏体球墨铸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及其在齿轮中的应用
17
作者 张增祥 《拖拉机》 1989年第4期20-26,共7页
介绍了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的历史,分析了影响其性能的一些主要因素,论述了它的淬火工艺、机械性能及机加工方法。
关键词 等温淬火 球墨铸铁 齿轮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含量对空调滑片用球墨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施斐炯 王石磊 +3 位作者 刘剑敏 胡小虎 余数 姚如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116,共6页
研究了含钼量和等温淬火温度对含碳化物等温淬火球墨铸铁(CADI)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o含量增加,铸态球墨铸铁中石墨数量减少,珠光体数量和碳化物数量增多,碳化物形貌逐渐从弥散分布的细小块状转变为粗大的块状或者... 研究了含钼量和等温淬火温度对含碳化物等温淬火球墨铸铁(CADI)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o含量增加,铸态球墨铸铁中石墨数量减少,珠光体数量和碳化物数量增多,碳化物形貌逐渐从弥散分布的细小块状转变为粗大的块状或者长条状;5种Mo含量的等温淬火态CADI试样的组织都为针状铁素体、球状石墨、碳化物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等温淬火温度为275℃时,随着Mo含量的增多,针状铁素体数量不断增多,而残余奥氏体含量不断减小,CADI试样的室温冲击功先增加而后减小,洛氏硬度逐渐增大,平均磨损量和磨损率逐渐减小。随着等温淬火温度的升高,含0.43%Mo的CADI试样冲击功升高而洛氏硬度减小,平均磨损量和磨损率增大。空调滑片用球墨铸铁适宜的Mo添加量为0.43wt%,等温淬火温度为2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 球墨铸铁 等温淬火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刀具干切削等温淬火球铁(ADI)的磨损机理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郭旭红 芮延年 +1 位作者 朱圣领 董桂岩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3-78,共6页
采用陶瓷刀具(CC 650)和YG 6硬质合金刀具对等温淬火球墨铸铁(以下简称AD I)材料进行干式精车切削试验,采用带有X射线能谱分析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刀具磨损表面形貌,用能谱仪对刀具磨损微区和工件表面成分进行分析,用X射线衍射仪对刀具... 采用陶瓷刀具(CC 650)和YG 6硬质合金刀具对等温淬火球墨铸铁(以下简称AD I)材料进行干式精车切削试验,采用带有X射线能谱分析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刀具磨损表面形貌,用能谱仪对刀具磨损微区和工件表面成分进行分析,用X射线衍射仪对刀具、AD I材料和切屑等试样进行物相分析,研究陶瓷刀具磨损形态及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刀具磨损的主要形式为磨粒磨损、粘着磨损、扩散磨损及微崩和脱落;AD I材料中含有微量A l和T i元素,在较高速度下切削AD I材料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亲和性增加而导致粘着磨损;在刀具前刀面平均切削温度大于800℃以上时,AD I材料中的元素F e和S i扩散到刀面,刀具中的元素A l和T i扩散到AD I材料表面,从而加剧刀具的磨损;切削后AD I材料表面出现的A l2O3相及切屑中的F eC r相等高硬度化合物颗粒是造成CC 650刀具磨粒磨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di) 陶瓷刀具 磨损机理 刀具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淬火温度对ADI中残余奥氏体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边泊乾 刘金海 +1 位作者 李国禄 徐献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8-61,共4页
研究了等温淬火温度对ADI中残余奥氏体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270~380℃),试样中残余奥氏体的含碳量及其含量随着等温淬火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均在360℃等温淬火时出现最大值;抗拉强度随着等温淬火温度的... 研究了等温淬火温度对ADI中残余奥氏体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270~380℃),试样中残余奥氏体的含碳量及其含量随着等温淬火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均在360℃等温淬火时出现最大值;抗拉强度随着等温淬火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伸长率和冲击韧度随着等温淬火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360℃等温淬火时出现最大值;硬度则随着等温淬火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当360℃等温淬火时硬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i 等温淬火温度 力学性能 残余奥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