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断层速度脉冲与震源机制的关系浅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罗全波 陈学良 +3 位作者 高孟潭 李宗超 李铁飞 张振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6-661,共16页
本文初步分析了近断层速度脉冲的成因和特点,主要包括方向性效应与滑冲效应,并通过中国台湾集集地震的脉冲记录,分析了断层破裂方向和位移大小等震源参数对脉冲强度的影响。此外,基于有限移动源理论,说明了断层辐射与速度脉冲分布的关系... 本文初步分析了近断层速度脉冲的成因和特点,主要包括方向性效应与滑冲效应,并通过中国台湾集集地震的脉冲记录,分析了断层破裂方向和位移大小等震源参数对脉冲强度的影响。此外,基于有限移动源理论,说明了断层辐射与速度脉冲分布的关系,并探讨了利用运动学震源模型研究近断层地震动对速度脉冲影响的技术路线;评述了7种典型的等效速度脉冲模型,建议进一步研究等效速度脉冲函数与震源机制之间的关系。最后,简述了不同类型的断层引起速度脉冲的差异,并推测了产生脉冲型地震动的下限条件,同时展望该研究在地震预警方面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近断层速度脉冲 等效脉冲模型 运动学震源模型 地震动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模拟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杨福剑 王国新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9-500,共12页
本文基于小波包技术的随机地震动模拟方法,提出一种改进的参数化随机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模拟方法。然后,通过识别和提取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数据库中脉冲型地震动的特征参数,建立了基于震源、传播路径和场地特征等参数的脉冲模型参数预... 本文基于小波包技术的随机地震动模拟方法,提出一种改进的参数化随机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模拟方法。然后,通过识别和提取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数据库中脉冲型地震动的特征参数,建立了基于震源、传播路径和场地特征等参数的脉冲模型参数预测方程。最后,通过模拟实际记录和误差分析检验了改进的模拟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应用改进的模拟方法得到的地震动时程无论在波形、频率特性还是峰值上均与实际记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改进的模拟方法在保留地震动时频非平稳性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提高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模拟效果,并且能够很好地体现脉冲型地震动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速度脉冲 脉冲地震动模拟 等效脉冲模型 地震动模拟 回归分析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对大型地下洞室群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崔臻 盛谦 +2 位作者 冷先伦 刘晓敏 冯德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13-3220,3228,共9页
针对现行水工抗震规范中对近断层地震缺乏考虑这一实际问题,首先讨论了近断层、远场地震动的差别,对比了近断层、远场地震动对地下洞室地震响应的影响,继而提出一种新的人工合成近断层地震动时程的方法,并采用合成的近断层地震动时程对... 针对现行水工抗震规范中对近断层地震缺乏考虑这一实际问题,首先讨论了近断层、远场地震动的差别,对比了近断层、远场地震动对地下洞室地震响应的影响,继而提出一种新的人工合成近断层地震动时程的方法,并采用合成的近断层地震动时程对某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进行了近断层地震稳定性专门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地震分析中考虑的远场地震动相比,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主要特征为V max/Amax和D max/Amax(V max、D max、A max分别为速度峰值、位移峰值、加速度峰值)指标更大,且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主要能量集中在1 Hz以下的频段;在相同峰值加速度幅值、相同反应谱的前提下,近断层地震动对高边墙、大跨度地下工程的破坏程度远比远场地震动大;较之前人的研究方法,文中提出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合成方法考虑了[1/T p,1]Hz这一频段内的地震波信息,更具合理性;在设定的计算条件下,地下厂房洞室群有在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发生失稳的危险性,需要进一步针对近断层地震动进行专项风险性评价,以讨论是否需要增设针对性的抗震支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群 近断层地震动 等效速度脉冲模型 地震响应 人工地震动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