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H插值法构建的二元有机磷农药联合作用新模型在等效线图法中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朱涛 赵前进 王春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0-146,共7页
为探讨基于FH插值法构建的二元有机磷混合物联合作用新模型在等效线图法中的应用,选择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为受试生物,测定敌敌畏(DDVP)和久效磷(MCP)的单一毒性以及二元联合毒性;依据单个农药作用线虫4 h的急... 为探讨基于FH插值法构建的二元有机磷混合物联合作用新模型在等效线图法中的应用,选择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为受试生物,测定敌敌畏(DDVP)和久效磷(MCP)的单一毒性以及二元联合毒性;依据单个农药作用线虫4 h的急性毒理试验结果,以等效线图法原理绘制30%、50%和70%线虫死亡效应的浓度加和等效线及置信区间(CI);利用二元混合农药联合作用结果,基于FH插值法建立二元有机磷农药混合物联合作用模型;利用等高线与混合物联合作用曲面,绘制30%、50%和70%线虫死亡效应下混合农药的观测等效线。结果表明:DDVP、MCP单一作用线虫4 h的LC30、LC50和LC70及CI分别为35.40(26.85~41.64)、43.55(36.00~50.76)、53.58(45.99~64.95)μmol·L^(-1)和13.15(9.12~16.07)、16.96(13.35~20.55)、21.87(18.11~28.36) mmol·L^(-1); 30%、50%和70%线虫致死效应的观测等效线均在加和等效线置信区间内,表明DDVP与MCP混合农药的联合作用表现为相加作用,与多元统计分析结果一致。上述研究实现了对二元有机磷农药混合物联合作用下任一效应观测等效线的预测,并为全面有效地评价二元混合物联合作用效应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秀丽隐杆线 等效线图法 浓度加和等效线 联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展等效线图法评估离子液体与杀菌剂多果定之间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瑾 姜慧 +1 位作者 董欣琦 卞志强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6-154,共9页
等效线图法(isobologram)是评估化学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之一,然而该方法仅能评估混合物在某一特殊浓度效应水平(通常为50%的浓度效应水平,即EC50)的联合毒性作用情况。因此,拓展等效线图法并用于不同效应水平下混合物毒性的... 等效线图法(isobologram)是评估化学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之一,然而该方法仅能评估混合物在某一特殊浓度效应水平(通常为50%的浓度效应水平,即EC50)的联合毒性作用情况。因此,拓展等效线图法并用于不同效应水平下混合物毒性的评估显得尤为必要。以杀菌剂多果定(Dod)和3种离子液体(ILs)包括溴化丁基吡啶([bpy]Br)、溴化己基吡啶([hpy]Br)和溴化辛基吡啶([opy]Br)为混合物组分,采用直线均分射线法设计3组二元混合物体系(Dod-[bpy]Br、Dod-[hpy]Br和Dod-[opy]Br)共15条射线,应用微板毒性分析法系统测定各污染物及其混合物射线对青海弧菌Q67(Vibro qinghaisiense sp.Q67,Q67)的毒性,应用拓展等效线图法分析15条混合物射线在5个不同效应水平(EC20、EC30、EC40、EC50和EC60)的毒性相互作用,并与经典等效线图法和浓度加和模型(CA)评估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pEC50为毒性指标,3种吡啶ILs对Q67的毒性具有烷基链效应,即毒性大小顺序为Dod-[opy]Br>Dod-[hpy]Br>Dod-[bpy]Br;3组二元混合物体系的15条射线的毒性,随农药Dod浓度比的减少而减弱;拓展等效线图法可以比较直观地表征3组Dod-ILs混合物体系在5个不同效应水平的拮抗作用,且拮抗作用强度随Dod浓度比的增加而变化,即先增强后减弱;拓展等效线图法可以有效地评估二元混合物在多个效应水平的联合毒性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多果定 Q67 拮抗作用 拓展等效线图法 化学混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与吉非替尼序贯应用对人肺腺癌细胞H1975存活及凋亡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鑫宇 刘皈阳 +1 位作者 刘浩 马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99-609,共11页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被用于治疗进展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然而最初接受TKIs治疗有反应的患者,大...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被用于治疗进展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然而最初接受TKIs治疗有反应的患者,大都会在10个月左右出现获得性耐药。报告称EGFR基因T790M的突变是产生获得性耐药的主要原因,比例约占50%。本研究旨在探索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和吉非替尼序贯应用对肺腺癌细胞H1975细胞增殖和凋亡通路的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等效线图法和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法评估雷公藤甲素和吉非替尼序贯作用的效价。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分布,Hoechest 33258染色法检测凋亡形态。化学比色发光法检测Caspases的活性。结果等效线图法和联合指数法均显示雷公藤甲素序贯吉非替尼组较其他序贯作用组明显抑制了细胞增殖,增加了细胞的凋亡。细胞周期分布实验结果显示与吉非替尼序贯雷公藤甲素组主要把细胞抑制在G0/G1期相比较,雷公藤甲素序贯吉非替尼组主要把细胞抑制在G2/M期。在肺腺癌H1975中,所有序贯模型组都主要通过活化Caspase-9/Caspase-3来诱导激活细胞凋亡通路。结论先用雷公藤甲素再用吉非替尼治疗模式可能是克服T790M突变耐药的一个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790M H1975 等效线图法 雷公藤甲素 吉非替尼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他赛与吉非替尼序贯应用对人肺腺癌细胞H1975存活及凋亡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鑫宇 刘皈阳 +1 位作者 祝晓光 王伟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7-138,共12页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 inhibitors,TKIs)被用于治疗进展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然而最初接受EGFR-TKIs治疗有反应的患者...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 inhibitors,TKIs)被用于治疗进展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然而最初接受EGFR-TKIs治疗有反应的患者,大部分会在10个月左右出现获得性耐药。绝大多数报告称T790M的突变是产生获得性耐药的主要原因,约占获得性耐药的50%。本研究旨在探索多西他赛和吉非替尼序贯应用对肺腺癌细胞H1975增殖和凋亡通路的作用。方法 M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等效线图法和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法评估多西他赛和吉非替尼序贯作用的效价。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分布,Hoechest 33258染色法检测凋亡形态。化学比色发光法检测Caspases的活性。结果等效线图法和联合指数法均显示多西他赛序贯吉非替尼组较其它序贯作用组明显抑制了细胞增殖,增加了细胞的凋亡。细胞周期分布实验结果显示与吉非替尼序贯多西他赛组主要把细胞抑制在G0/G1期相比较,多西他赛序贯吉非替尼组主要把细胞抑制在G2/M期。在肺腺癌H1975中,所有序贯模型组都主要通过活化Caspase-8/Caspase-3来诱导激活细胞凋亡通路。结论先用多西他赛再用吉非替尼治疗模式可能是TKIs耐药后T790M突变肺癌的一个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790M H1975 等效线图法 多西他赛 吉非替尼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除草剂与两种杀虫剂对蛋白核小球藻的联合毒性作用评估 被引量:4
5
作者 马添翼 张瑾 +1 位作者 周娜娜 宋崇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21-2233,共13页
为探讨两类典型农药(除草剂与杀虫剂)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毒性效应,以两种除草剂:氰草津(cyanazine,CYA)、敌草快(diquat,DIQ)和两种杀虫剂:敌百虫(dipterex,DIP)、杀线威(oxamyl,OXA)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均分射线法(direct equipartition ... 为探讨两类典型农药(除草剂与杀虫剂)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毒性效应,以两种除草剂:氰草津(cyanazine,CYA)、敌草快(diquat,DIQ)和两种杀虫剂:敌百虫(dipterex,DIP)、杀线威(oxamyl,OXA)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均分射线法(direct equipartition ray,EquRay)设计4组二元除草剂-杀虫剂混合物体系,应用时间毒性微板分析法(Time-dependent microplate toxicity analysis,t-MTA)系统研究目标化合物及其二元混合物体系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在不同暴露时间(12、24、28、72、96 h)的毒性效应,分别应用浓度加和(concentration addition,CA)模型、绝对残差(deviation from CA,dCA)模型和拓展等效线图法分析除草剂和杀虫剂对C.pyrenoidosa的联合毒性作用。结果表明,4种农药的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CYA>DIQ>OXA>DIP,且两种除草剂在48—96 h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值均比两种杀虫剂的EC50值高出1—2个数量级;3种模型对混合物的毒性作用评估基本一致,除草剂与杀虫剂二元混合物OXA-CYA、OXA-DIQ、DIP-CYA的毒性作用整体上呈现由加和作用向拮抗作用转变,DIP-DIQ则呈现由加和作用向较弱的协同作用转变,且各混合物体系的毒性作用都具有时间依赖性和浓度比依赖性;3个模型各有优缺点,CA是最经典的模型,可以直观地描述所有混合物毒性作用的动态变化规律,dCA模型可以定量描述混合物毒性作用的强度,拓展等效线图可以直观的描述两元混合物各组分间相互作用的浓度比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蛋白核小球藻 浓度加和模型 绝对残差模型 拓展等效线图法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