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层等效吸收系数反演 被引量:34
1
作者 辛可锋 李振春 +2 位作者 王永刚 屠世杰 马在田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1年第4期14-20,共7页
吸收系数是进行储层描述和油气预测时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对岩性变化具有很高的灵敏性。结合层位解释结果从地震资料中提取该层位地层吸收系数的空间分布对于提高油藏描述及油气预测精度具有重要作用 ,并可与其它地震、测井和地质信息相... 吸收系数是进行储层描述和油气预测时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对岩性变化具有很高的灵敏性。结合层位解释结果从地震资料中提取该层位地层吸收系数的空间分布对于提高油藏描述及油气预测精度具有重要作用 ,并可与其它地震、测井和地质信息相结合直接用于圈定油气分布范围 ,估算储量。针对根据地震振幅信息直接提取吸收系数的方法所存在的主要困难———反射振幅失真和波形畸变 ,提出了应用谱模拟来反演地层等效吸收系数的方法。对地层吸收系数的地质意义、表征地层吸收性质的参数以及所用的反演方法进行了介绍 ,并通过本方法在某油田一区块的应用说明了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等效吸收系数 反演 油气预测 谱模拟 地震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致气溶胶粒子加热的等效吸收系数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炎焱 王俊波 +2 位作者 乐时晓 杨小丽 林为干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1993年第4期540-544,共5页
当激光加热气溶胶粒子,所有气溶胶粒子都将吸热,部份吸收的热量将储存在内部构成一个热阱;部分加热周围空气,改变周围空气的温度分布。本文将现有连续激光加热单个气溶胶粒子热晕的理论引入群体气溶胶粒子,建立了群体气溶胶粒子加热空... 当激光加热气溶胶粒子,所有气溶胶粒子都将吸热,部份吸收的热量将储存在内部构成一个热阱;部分加热周围空气,改变周围空气的温度分布。本文将现有连续激光加热单个气溶胶粒子热晕的理论引入群体气溶胶粒子,建立了群体气溶胶粒子加热空气的等效吸收系数公式,计算了不同类型的粒子的等效吸收系数以及延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吸收系数 气溶胶 激光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气溶胶等效吸收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邵士勇 梅海平 +1 位作者 黄印博 饶瑞中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57-1061,共5页
以强吸收性的煤烟气溶胶为例,分析了其等效吸收系数与反映粒子分布的荣格指数的关系,指出随荣格指数的增大,吸收系数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U"形结构。对同一成分的气溶胶来说,小粒子的容热能力高于大粒子,随着大粒子的增多,... 以强吸收性的煤烟气溶胶为例,分析了其等效吸收系数与反映粒子分布的荣格指数的关系,指出随荣格指数的增大,吸收系数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U"形结构。对同一成分的气溶胶来说,小粒子的容热能力高于大粒子,随着大粒子的增多,延迟时间逐渐缩短。以光纤式迈克尔逊干涉的简易平台为基础,考察了镜面反射光经准直器端面的透射光和准直器端面反射光所形成的干涉光,在1.064μm近红外平行光束垂直照射下的相位变化,利用相位变化量和等效吸收的关系,获取了晴天、雾天、纸张燃烧的薄烟雾及浓烟雾的大气气溶胶等效吸收的发展过程,测量灵敏度达到10-6m-1,分析了环境温度渐变引起的迈克尔逊干涉信号基线的飘移,为气溶胶吸收过程的详细研究和吸收系数的实际测量提供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吸收系数 迈克尔逊干涉 荣格指数 相位改变量 延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放异常解释用Z量板的水泥模型验证 被引量:2
4
作者 戴晓兰 卢存恒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4-36,共3页
对航放异常矩形反演使用的理论Z量板进行了水泥块模型验证 ,解决了在航放实测条件下难以验证以及如何消除验证模型对γ射线的等效空气吸收系数与空气本身对γ射线的吸收系数不同的影响等问题。验证结果证明 ,该量板是正确的、可用的。
关键词 航空放射性测量 异常 超形反演 水泥模型 Z量板 Γ射线 等效空气吸收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水地面热平衡的计算模型及实证研究
5
作者 罗建河 廖小琴 +1 位作者 石刚 谢宇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5-103,共9页
透水地面温度受到太阳辐射、表面对流换热、蒸发散热等多种因素影响,较难确定.文中在热量与湿度控制方程的基础上对透水地面与周边环境的换热过程进行了数值解析,推导出透水地面不同深度下的逐时温度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计算程序计... 透水地面温度受到太阳辐射、表面对流换热、蒸发散热等多种因素影响,较难确定.文中在热量与湿度控制方程的基础上对透水地面与周边环境的换热过程进行了数值解析,推导出透水地面不同深度下的逐时温度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计算程序计算透水地面温度,并与实测透水地面温度进行对比,发现数值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最大相对误差在3.5%以内,说明推导得到的数值计算方法可作为预测透水地面温度的有效方法.文中还以此为基础引出等效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概念,该系数可直接用于评价不同含水率透水地面的太阳得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地面 动态热平衡模型 等效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