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有限元等效模型的大型膜顶搪瓷拼装储罐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赵檀 李双喜 +2 位作者 杨兴 王子起 黄承尧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4,共12页
为了提高储罐的安全性,建立了大型膜顶储罐的等效分析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罐体壁板及其零部件的应力及变形,探究拉筋带数量、中心立柱高度等对罐体的应力及变形的影响规律,求解得到了其最优值。结果表明:在膜顶拼装储罐未产气加上雨雪... 为了提高储罐的安全性,建立了大型膜顶储罐的等效分析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罐体壁板及其零部件的应力及变形,探究拉筋带数量、中心立柱高度等对罐体的应力及变形的影响规律,求解得到了其最优值。结果表明:在膜顶拼装储罐未产气加上雨雪天气影响等极端工况下,储罐的罐壁以及抗风圈发生失效,需要对储罐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罐体安全性;拉筋带数量和中心立柱高度是影响罐体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拉筋带数量增加到80根,中心立柱与拉筋带夹角增大到77.5°可以有效提高罐体的安全性;首层壁板厚度和膜压已为最优值,满足罐体安全性要求。所得结论可提高拼接罐体的可靠性,为后续拼接罐体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顶拼装储罐 等效分析模型 结构优化 数值模拟 结构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芯橡胶支座等效线性分析模型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吴彬 庄军生 臧晓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8期65-68,共4页
针对目前铅芯橡胶支座等效线性分析模型动力参数选取不够合理的现状 ,笔者通过对铅芯橡胶支座水平动态试验分析 ,系统研究了铅芯橡胶支座等效线性分析模型参数与其几何结构及外加动力荷载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铅芯橡胶支座等效线... 针对目前铅芯橡胶支座等效线性分析模型动力参数选取不够合理的现状 ,笔者通过对铅芯橡胶支座水平动态试验分析 ,系统研究了铅芯橡胶支座等效线性分析模型参数与其几何结构及外加动力荷载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铅芯橡胶支座等效线性分析模型参数 (水平耗能、等效刚度及等效阻尼比 )主要由其本身的几何构造及组成材料决定 ,且在往复加、卸载循环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笔者对试验数据进行数学统计分析 ,归纳出一些经验公式 ,为其等效线性化动力分析模型参数的合理选取提供了计算方法 ,从而提高其动力分析结果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隔震设计 铅芯橡胶支座 等效线性分析模型 力学参数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变摩擦复摆隔震连续梁桥地震反应分析
3
作者 尚继英 娄东旭 +2 位作者 韩建平 宋炳磊 马润博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2-271,共10页
针对传统摩擦复摆隔震桥梁支座位移过大、自复位能力不足等问题,利用变摩擦机制和形状记忆合金的超弹性特性,研发了一种新型铁基形状记忆合金-变摩擦复摆隔震支座(iron-based shape memory alloy-double-concave variable friction pend... 针对传统摩擦复摆隔震桥梁支座位移过大、自复位能力不足等问题,利用变摩擦机制和形状记忆合金的超弹性特性,研发了一种新型铁基形状记忆合金-变摩擦复摆隔震支座(iron-based shape memory alloy-double-concave variable friction pendulum bearing,Fe-SMA-DVFPB)。构建其本构模型,并确定其等效分析模型。提出Fe-SMA-DVFPB隔震桥梁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分别设计了应用不同类型支座的隔震桥梁,并对用不同类型支座隔震的桥梁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相比传统摩擦复摆支座隔震桥梁,Fe-SMA-DVFPB隔震桥梁支座相对位移最大减小量为23.79%,残余位移最大减小量为93.56%;应用Fe-SMA-DVFPB隔震支座能更有效地控制支座相对位移与残余位移;Fe-SMA-DVFPB隔震桥梁支座相对位移与残余位移减小量明显大于墩底弯矩和剪力增加量。Fe-SMA-DVFPB能够进一步提升桥梁的震后可恢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Fe-SMA) 变摩擦复摆隔震支座(DVFPB) 本构模型 等效分析模型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摩擦复摆支座隔震结构设计方法及抗震性能研究
4
作者 尚继英 宋炳磊 +2 位作者 韩建平 郁银泉 娄东旭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3-176,共14页
摩擦复摆支座(double friction pendulum bearing,DFPB)的参数取值直接影响DFPB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合理的DFPB隔震结构设计方法对于该类支座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中推导了上下滑移面不等曲率与不等摩擦自适应DFPB的... 摩擦复摆支座(double friction pendulum bearing,DFPB)的参数取值直接影响DFPB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合理的DFPB隔震结构设计方法对于该类支座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中推导了上下滑移面不等曲率与不等摩擦自适应DFPB的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比的表达式,研究了DFPB的特征参数对其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比的影响规律,提出了DFPB用于非线性时程分析的等效分析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验证。进一步提出DFPB隔震结构的一体化直接设计方法,对DFPB隔震结构在不同地震条件下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DFPB具有良好的隔震性能,能明显降低结构地震响应。相比上、下滑移面等摩擦系数的DFPB,不等摩擦系数的DFPB在不同强度地震动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滞回性能,其隔震结构在设防、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地震响应不增加,极罕遇烈度下的隔震层位移减小21.44%,体现出其自保护和自适应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复摆支座 等效分析模型 设计方法 抗震性能 自适应特性 滞回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人体通信分析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志远 邢珺 +1 位作者 简荣坤 王旭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5年第12期36-38,42,共4页
针对人体通信技术在可穿戴设备中应用缺少准确的理论分析方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等效电路分析方法。将人体组织的通信信道等效成可解析的阻抗电路,通过对电路的分析计算得到人体通信的信道增益。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HFSS建立... 针对人体通信技术在可穿戴设备中应用缺少准确的理论分析方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等效电路分析方法。将人体组织的通信信道等效成可解析的阻抗电路,通过对电路的分析计算得到人体通信的信道增益。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HFSS建立了人体通信模型,仿真结果与等效电路分析方法计算的信道增益差距小于1 d B。仿真分析表明:该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地描述可穿戴设备中人体通信信道的特性,完善了可穿戴设备中人体通信技术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设备 人体通信 等效电路模型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tribution of acceleration and empirical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maximum acceleration of rockfill dams
6
作者 周晖 李俊杰 康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3期642-647,共6页
To fin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dynamic amplification coefficients for dams subjected to earthquake, 3D seismic responses of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with different heights and different shapes of river valle... To fin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dynamic amplification coefficients for dams subjected to earthquake, 3D seismic responses of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with different heights and different shapes of river valley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equivalent-linear model.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also made to the seismic coefficient, and an empirical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maximum acceleration was provid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same dam height and the same base acceleration excitation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iver valley width, the position of the maximum acceleration on the axis of the top of the dam moves from the center to the riversides symmetrically. For the narrow valleys, the maximum acceleration occurs in the middle of the axis at the top of the dam; for wide valleys the maximum acceleration appears near the riversides. The result negates the application of 2D dynamical computation for wide valleys, and shows that for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the seismic coefficient along the axis should be given, except for that along the dam height. Seism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rockfill dams using pseudo-static method can be modified according to the form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 3D dynamical response analysis equivalent-linear method ACCELERATION seismic coefficient statistical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