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动练习的生物力学分析
1
作者 杨津森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0年第4期17-23,共7页
本文以我们研制的DL-300型等动练习器的等动工作方程和等动力量曲线为基础,探讨等动练习时的肌肉收缩力量、速度、力的冲量、肌肉所做的功、功率及能量的消耗等问题并作初步的定量分析。为安排等动训练的内容和评定等动训练的强度、密... 本文以我们研制的DL-300型等动练习器的等动工作方程和等动力量曲线为基础,探讨等动练习时的肌肉收缩力量、速度、力的冲量、肌肉所做的功、功率及能量的消耗等问题并作初步的定量分析。为安排等动训练的内容和评定等动训练的强度、密度、时间、运动量等提供生物力学方面的参考。一、等动练习与等长、等张练习的区别人体的力量是指肌肉抵抗阻力的能力,因此力量训练也都采用抗阻练习。由于肌肉抗阻能力是随着肌肉动作时的长度、拉力角及骨杠杆机械效率的变化而变化。故同一肌肉群在关节运动幅度中位置不同,力量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动练习 等动训练 练习 肌肉收缩力 力量训练 练习速度 机械效率 最大力量 曲线 肌肉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动练习装置及其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鲍旭萍 南登昆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68-170,共3页
运动科学领域的新进展——等动练习装置的诞生,为运动员进行有目的的肌力训练以及损伤或手术后病人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在国外,尤其在美国。
关键词 等动练习装置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径运动中几种力量练习效果的分析与比较
3
作者 王水泓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1996年第5期81-83,共3页
田径运动中几种力量练习效果的分析与比较王水泓众所周知,力量作为人的基本身体素质之一在体育运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全身六百多块肌肉合在一起同时收缩,可产生高达二十五吨左右的力量,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要提高运... 田径运动中几种力量练习效果的分析与比较王水泓众所周知,力量作为人的基本身体素质之一在体育运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全身六百多块肌肉合在一起同时收缩,可产生高达二十五吨左右的力量,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要提高运动成绩,就得发展肌肉力量,提高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径运 等动练习 练习效果 等动训练 力量训练 肌肉力量 静力性训练 力性训练 训练法 输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力量训练对女子铅球运动员支撑腿膝关节屈伸肌肉力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宋佩成 谢陶 陈敏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65,共2页
以上海体育学院竞技体育系10名女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她们实施了6周两种不同方法的力量训练后发现:振动力量训练结合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的实验组,其CYBEX等动练习机上的峰力矩、每次作功、平均作功、到峰力矩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只进... 以上海体育学院竞技体育系10名女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她们实施了6周两种不同方法的力量训练后发现:振动力量训练结合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的实验组,其CYBEX等动练习机上的峰力矩、每次作功、平均作功、到峰力矩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只进行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的对照组。提示振动力量训练能够更有效的提高女子铅球运动员支撑腿的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量训练 CYBEX等动练习 女子铅球运 膝关节屈伸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力量训练对跳高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肉力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谢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5,共4页
探讨振动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的不同作用,为振动力量训练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上海体育学院12名跳高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6周的实验周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力量比较训练。实验显示,振动力量训练结合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的实验组... 探讨振动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的不同作用,为振动力量训练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上海体育学院12名跳高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6周的实验周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力量比较训练。实验显示,振动力量训练结合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的实验组,其CYBEX等动练习机上的峰力矩、每次作功和平均作功指标均显著优于只进行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的对照组(p〈0.01;p〈0.05);到峰力矩时间也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振动力量训练可以有效提高速度力量性项群的跳高运动员支撑腿的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动练习 速度力量 膝关节屈伸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球运动员等动训练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津森 李志华 +2 位作者 朱谦 汤锡贵 王卫国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0年第4期24-30,共7页
在六十年代,美国于医疗体育中首先采用了等动练习,许多研究报告证明等动练习对促进伤残肢体的恢复与机能有良好的效果,从而引起了体育工作者的注意。六十年代末,美国又把等动练习运用到游泳运动的力量训练,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当时,许... 在六十年代,美国于医疗体育中首先采用了等动练习,许多研究报告证明等动练习对促进伤残肢体的恢复与机能有良好的效果,从而引起了体育工作者的注意。六十年代末,美国又把等动练习运用到游泳运动的力量训练,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当时,许多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实践证明,等动练习对提高游泳运动员的绝对力量、力量耐力与运动成绩均有显著的效果。其原因,正如美国著名的游泳教练康西尔曼所讲的“游泳本身就是一种等动运动”。但对于田径之类由加速度决定成绩的运动项目,采用等动力量训练是否有效,西德的安·克名盖尔排除了田径运动采用等动训练的可能性,并认为等动训练只宜作为一般力量及力量耐力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动练习 等动训练 铅球运 专项力量 力量训练 游泳运 六十年代 加速度 项目 力量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量练习方法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津森 黄时鸿 王晓东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7年第2期6-11,共6页
近年来,世界体坛出现了许多新的力量练习方法,如等动练习,动态可变阻力练习,特定力量曲线和特定速度曲线的力量练习等。这些练习方法与传统的力量练习方法有何不同?对哪些力量素质与专项有效? 笔者根据运动生物力学的理论,采用了压力、... 近年来,世界体坛出现了许多新的力量练习方法,如等动练习,动态可变阻力练习,特定力量曲线和特定速度曲线的力量练习等。这些练习方法与传统的力量练习方法有何不同?对哪些力量素质与专项有效? 笔者根据运动生物力学的理论,采用了压力、位移及加速度传感器,在自己研制的电脑训练器械(CES—500—1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练习方法 归纳分类 生物力学分析 速度曲线 力量练习 等动练习 练习速度 力量素质 生物力学 加速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液压多功能力量训练器械系列
8
作者 杨津森 林锦洪 《体育科学》 1985年第1期74-75,共2页
TL液压多功能器械系列根据液压控制原理,通过旋钮自动控制,可进行“定力”、“等动”、“静力”三种不同性质的力量练习,具有既能定力又能调速的多功能特点。目前,我们已完成并通过技术鉴定的有:TL-101型和TL-102型二种液压联合器械(图... TL液压多功能器械系列根据液压控制原理,通过旋钮自动控制,可进行“定力”、“等动”、“静力”三种不同性质的力量练习,具有既能定力又能调速的多功能特点。目前,我们已完成并通过技术鉴定的有:TL-101型和TL-102型二种液压联合器械(图一、图二)、TL-01型(下蹬架)、02型(推举架)、03型(提拉架)、04型(卧蹬架)、21型(后蹬架)、22型(膝屈伸架)等单个练习器械,已初步形成了TL液压多功能力量训练器械系列。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 力量训练器械 力量练习 控制 等动练习 液压联合 静力性练习 不同性质 力性练习 技术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上身体素质训练在业余游泳队训练中的作用
9
作者 殷忠传 戚天霖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7年第S1期11-13,共3页
一、对象和方法(一)实验对象:上海市天津中学初一新生,男8名,女8名。(二)
关键词 身体素质训练 游泳队 柔韧性 陆上训练 水上训练 力量练习 游泳技术 实验对象 等动练习 上肢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液压多功能力量训练器械系列的原理和性能
10
作者 杨津森 林锦洪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3年第3期70-73,共4页
TL多功能器械系列,是我国首创的最新力量训练器械。它根据液压控制的原理,通过旋钮自动控制练习阻力和速度,运动员可以在器械上任意选择“定力”、“等动”、“静力”三种不同性质的力量练习,故具有既能定力又能调速的多功能特点。一、... TL多功能器械系列,是我国首创的最新力量训练器械。它根据液压控制的原理,通过旋钮自动控制练习阻力和速度,运动员可以在器械上任意选择“定力”、“等动”、“静力”三种不同性质的力量练习,故具有既能定力又能调速的多功能特点。一、研制概况八十年代初,美国首先出现了液压等动练习器械,1981年,美国“克瑟”公司制造了CAM—Ⅱ系列的气压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十年代 力量训练器械 多功能 等动练习 控制 力量练习 不同性质 练习 液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