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甲基异丁基甲酮和无水乙醇为混合溶剂,浓盐酸为催化剂,环己基三乙氧基硅烷水解缩聚高产率地合成了笼型八聚环己基倍半硅氧烷.讨论了影响反应的各个因素,得到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当单体浓度为0.45mol/L,水和催化剂的用量与单体的摩尔比约...以甲基异丁基甲酮和无水乙醇为混合溶剂,浓盐酸为催化剂,环己基三乙氧基硅烷水解缩聚高产率地合成了笼型八聚环己基倍半硅氧烷.讨论了影响反应的各个因素,得到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当单体浓度为0.45mol/L,水和催化剂的用量与单体的摩尔比约为3左右时,反应具有较高的产率,且高温有利于八聚体的形成和缩短反应时间.合成化合物用元素分析、FTIR、1H1、3C、29S i NMR和MS进行了表征,证实其结构式为(c-C6H11)8S i8O12.热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展开更多
为了准确预测全氮材料的生成焓,基于原子化反应,采用B3PW91、B3P86、B3LYP、X3LYP、O3LYP、M052X、M062X、M06HF、B2PLYP 9种密度泛函分别对52种多氮化合物的气相生成焓进行了计算。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双杂化泛函B2PLYP的平均绝对偏差...为了准确预测全氮材料的生成焓,基于原子化反应,采用B3PW91、B3P86、B3LYP、X3LYP、O3LYP、M052X、M062X、M06HF、B2PLYP 9种密度泛函分别对52种多氮化合物的气相生成焓进行了计算。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双杂化泛函B2PLYP的平均绝对偏差最小,为30.1 k J·mol^(-1),且优于G4方法,选择该泛函计算了N_4(T_d)、_N6(D_(3h))、N_8(O_h)、N_(10)(D_(5h))及N_(12)(D_(6h))5种全氮分子的气相生成焓,计算结果依次为756.4,1338.2,1878.5,2144.3,2787.0 k J·mol^(-1)。展开更多
O612.4 96021369 利用光吸收方法研究C<sub>60</sub>分子热力学性质=Studyon th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C<sub>60</sub> by opticalabsorption method[刊,中]/孙宇星,龚旗煌(北京大学物理系。北京(100...O612.4 96021369 利用光吸收方法研究C<sub>60</sub>分子热力学性质=Studyon th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C<sub>60</sub> by opticalabsorption method[刊,中]/孙宇星,龚旗煌(北京大学物理系。北京(100871)),周锡煌,顾振南,羌笛(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100871))∥物理学报。—1995,44(6)。—872—876 描述了利用光吸收研究C<sub>60</sub>分子热力学性质的方法,通过对C<sub>60</sub>分子的研究,得到了气态C<sub>60</sub>分子从410至850℃的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同时给出在此温度范围内C<sub>60</sub>分子的热力学升华热为175kJ·mol<sup>-1</sup>,并给出C<sub>60</sub>分子笼型结构的破坏温度为850℃。展开更多
文摘以甲基异丁基甲酮和无水乙醇为混合溶剂,浓盐酸为催化剂,环己基三乙氧基硅烷水解缩聚高产率地合成了笼型八聚环己基倍半硅氧烷.讨论了影响反应的各个因素,得到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当单体浓度为0.45mol/L,水和催化剂的用量与单体的摩尔比约为3左右时,反应具有较高的产率,且高温有利于八聚体的形成和缩短反应时间.合成化合物用元素分析、FTIR、1H1、3C、29S i NMR和MS进行了表征,证实其结构式为(c-C6H11)8S i8O12.热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文摘为了准确预测全氮材料的生成焓,基于原子化反应,采用B3PW91、B3P86、B3LYP、X3LYP、O3LYP、M052X、M062X、M06HF、B2PLYP 9种密度泛函分别对52种多氮化合物的气相生成焓进行了计算。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双杂化泛函B2PLYP的平均绝对偏差最小,为30.1 k J·mol^(-1),且优于G4方法,选择该泛函计算了N_4(T_d)、_N6(D_(3h))、N_8(O_h)、N_(10)(D_(5h))及N_(12)(D_(6h))5种全氮分子的气相生成焓,计算结果依次为756.4,1338.2,1878.5,2144.3,2787.0 k J·mol^(-1)。
文摘O612.4 96021369 利用光吸收方法研究C<sub>60</sub>分子热力学性质=Studyon th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C<sub>60</sub> by opticalabsorption method[刊,中]/孙宇星,龚旗煌(北京大学物理系。北京(100871)),周锡煌,顾振南,羌笛(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100871))∥物理学报。—1995,44(6)。—872—876 描述了利用光吸收研究C<sub>60</sub>分子热力学性质的方法,通过对C<sub>60</sub>分子的研究,得到了气态C<sub>60</sub>分子从410至850℃的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同时给出在此温度范围内C<sub>60</sub>分子的热力学升华热为175kJ·mol<sup>-1</sup>,并给出C<sub>60</sub>分子笼型结构的破坏温度为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