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径向加载工况下的第3代轮毂轴承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林棻 沈元杰 王伟 《轴承》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共6页
轮毂轴承运行工况复杂,研究其各种工况下的力学特性对轴承设计尤为重要。为此建立第3代轮毂轴承有限元模型,并通过LS-DYNA进行显式动力学分析。假设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行驶,分析轴承在低速工况下的应力、速度及加速度,并将速度的有限元... 轮毂轴承运行工况复杂,研究其各种工况下的力学特性对轴承设计尤为重要。为此建立第3代轮毂轴承有限元模型,并通过LS-DYNA进行显式动力学分析。假设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行驶,分析轴承在低速工况下的应力、速度及加速度,并将速度的有限元仿真结果与解析解进行对比验证,进而分析低、中、高速工况下的轮毂轴承动态特性。研究表明:随转速增大,相同时间内应力峰值及出现次数也逐渐增加;高速工况下钢球的加速度比中、低速时小,轮毂轴承振动较小,运转更加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代轮毂轴承 径向载荷 LS-DYNA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3代轮毂轴承单元轴向游隙影响因素的正交试验 被引量:6
2
作者 殷杰 胡文中 +1 位作者 邱峰 张家鑫 《轴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3-24,共2页
利用正交试验法分析沟位置差、径向游隙、配合过盈量及锁紧力矩等参数对轮毂轴承单元轴向游隙的影响,给出了沟位置差和径向游隙值的控制范围,可为第3代汽车轮毂轴承单元的装配及零配件工艺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第3代轮毂轴承单元 正交试验 沟位置差 径向游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OMAXDESIGNER的第3代轮毂轴承单元寿命计算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谢长卫 李建辉 张林 《轴承》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共4页
利用ROMAXDESIGNER建立轮毂轴承模型,根据路试试验载荷谱对第3代轮毂轴承进行寿命分析。针对载荷谱中对轴承寿命影响较大的工况进行分析,得出轴承接触载荷及应力的分布。并仿真分析轴承预紧对轴承寿命的影响,得出轴承最佳游隙。
关键词 第3代轮毂轴承 ROMAXDESIGNER 寿命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3代轮毂轴承凸缘与小内圈沟心距的快速检测方法
4
作者 朱微 《轴承》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55,共2页
针对第3代轮毂轴承凸缘与小内圈沟心距在合套时的检测难题,提出了基于直接测量获得模拟数据原理的基本结构,设计了以精密量仪测笔为基础的检测装置,分析了系统误差的变化趋势并验证了装置的合理有效性,最终实现了合套时轮毂轴承凸缘与... 针对第3代轮毂轴承凸缘与小内圈沟心距在合套时的检测难题,提出了基于直接测量获得模拟数据原理的基本结构,设计了以精密量仪测笔为基础的检测装置,分析了系统误差的变化趋势并验证了装置的合理有效性,最终实现了合套时轮毂轴承凸缘与小内圈沟心距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代轮毂轴承 沟心距 沟心距检测装置 精密量仪测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3代轮毂轴承单元沟道挡边高的设计分析
5
作者 汪峰 《轴承》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8,共3页
通过计算第3代轮毂轴承单元的最大法向载荷、实际接触角、转角及接触椭圆长半轴,并结合沟道与钢球的几何关系,推导出最小挡边高计算公式。分析轮毂轴承单元在不同侧向加速度、预载荷、接触角、偏移量和沟曲率半径的条件下所需最小挡边高... 通过计算第3代轮毂轴承单元的最大法向载荷、实际接触角、转角及接触椭圆长半轴,并结合沟道与钢球的几何关系,推导出最小挡边高计算公式。分析轮毂轴承单元在不同侧向加速度、预载荷、接触角、偏移量和沟曲率半径的条件下所需最小挡边高,为沟道最小挡边高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代轮毂轴承单元 最小挡边高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沟道综合位置的轮毂轴承轴向游隙评价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单越康 余松青 +2 位作者 刘月瑶 周红明 孙振兴 《轴承》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53,共5页
基于第3代轮毂轴承单元结构与轴向游隙经典计算模型,提出了基于沟道轴向综合位置变差的轴向游隙计算模型,并用513089型轮毂轴承单元的相应数据进行验证。计算机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表明该模型可以用于轮毂轴承智能装配。
关键词 第3代轮毂轴承 轴向游隙 沟道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