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底蕴·民族文化·现代意识——中国“第四代导演”电影创作论 被引量:2
1
作者 田一然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9-42,共4页
1979年,张暖忻和李陀发表了当代电影史中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献——《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此文探讨了电影艺术的一个根本问题:“电影的本体究竟是什么?是要坚持文学性和戏剧性,还是要坚持写实主义?是一门综合艺术,还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1979年,张暖忻和李陀发表了当代电影史中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献——《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此文探讨了电影艺术的一个根本问题:“电影的本体究竟是什么?是要坚持文学性和戏剧性,还是要坚持写实主义?是一门综合艺术,还是一门独立的艺术?”^([1])在探析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张暖忻和李陀提出了“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的概念,从而革命性地将中国电影的制作引向一个关键的转捩,而这一转捩引导一个新的导演群体走向前台,这便是当代电影史中的“第四代导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语言 张暖忻 电影史 电影创作 意识 写实主义 第四代导演 转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体验与观众心理:叙事聚焦理论下的中国第四代导演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飞翔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8-72,共5页
近年来,聚焦理论备受学界关注,由于中国第四代导演叙事的特殊性与对个体生存经验的深度执迷,聚焦功能能够将电影中人物的关系、情感、认知等,建立起有逻辑、有依据的认识。较之中国前三代导演,中国第四代导演电影中的关注点有着显著的变... 近年来,聚焦理论备受学界关注,由于中国第四代导演叙事的特殊性与对个体生存经验的深度执迷,聚焦功能能够将电影中人物的关系、情感、认知等,建立起有逻辑、有依据的认识。较之中国前三代导演,中国第四代导演电影中的关注点有着显著的变化,本文以叙事聚焦理论为观察中国第四代导演的切入点,探索通过电影中的"幻境""梦境""回忆"等"反常"镜头的价值与意义,并为如今"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聚焦 中国第四代导演 反常镜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头注意力:论中国第四代导演电影叙事视点的伦理劝诫功能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飞翔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99-104,共6页
典型的中国故事离不开对伦理的探讨,从中国电影奠基人郑正秋开始,影像的伦理批判就伴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第四代导演作品的伦理立场隐藏在作品中,需要我们通过镜头捕捉与联想去把握导演的伦理意识。无论是伦理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典型的中国故事离不开对伦理的探讨,从中国电影奠基人郑正秋开始,影像的伦理批判就伴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第四代导演作品的伦理立场隐藏在作品中,需要我们通过镜头捕捉与联想去把握导演的伦理意识。无论是伦理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博弈还是在影像资料中体现出的对于“善”的表达,抑或是导演对于良知的思考和劝诫都掩映在中国第四代导演的作品中,这种强烈的伦理意识是中国第四代导演作品的典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第四代导演 视点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对话——对“第四代”电影导演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重估 被引量:2
4
作者 沈鲁 王子儒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3-127,共5页
特殊的时代环境与创作语境所造就的所谓“第四代”中国电影导演,身处历史夹缝与现实社会政治文化的流变之中,对这个电影艺术创作群体的历史与艺术价值进行重估,对于反思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与现实变革是必要的.“第四代”电影导演在国家... 特殊的时代环境与创作语境所造就的所谓“第四代”中国电影导演,身处历史夹缝与现实社会政治文化的流变之中,对这个电影艺术创作群体的历史与艺术价值进行重估,对于反思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与现实变革是必要的.“第四代”电影导演在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启动之初,在当代中国电影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观念突破、传统接续、叙事升级以及那一系列充满“预言”与“寓言”意味的电影艺术与文化文本的生成,都是反思与重估这一代电影艺术家群体意义与价值的重要资源,从中亦可窥见跨越时间与空间的传播阻遏,以实现历史对当下的认识,并完成历史对未来引领的更大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代导演 中国电影 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锦华眼中的第五代导演 被引量:2
5
作者 岳秀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51-52,共2页
戴锦华是一位对电影研究颇有建树的学者,女性主义是她电影批评的基本立场和研究方法之一;她认为电影将'性别角色与男性的欲望结构深刻地内在于影片的叙事机制之中'。
关键词 第五导演 女性形象 电影批评 子一 欲望 第四代导演 女性主义 历史 基本立场 张艺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第三代到第六代:女性、女权的镜语嬗变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5,共4页
当诞生于20世纪中叶的女权主义潮流从具体的政治运动转向整体的文化批判时,女权主义批评也就由此应运而生。女权主义电影批评是女权主义批评的一个分支,其目的在于瓦解电影业中对女性创造的压制和银幕上对女性形象的剥夺。譬如,好莱坞... 当诞生于20世纪中叶的女权主义潮流从具体的政治运动转向整体的文化批判时,女权主义批评也就由此应运而生。女权主义电影批评是女权主义批评的一个分支,其目的在于瓦解电影业中对女性创造的压制和银幕上对女性形象的剥夺。譬如,好莱坞的经典电影通过特有的手段,使女性的形象成为色情的消费对象。因此,女权电影批评的首要任务就是解构这类深藏反女性本质的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形象 女性意识 女权主义批评 电影批评 新时期 女性电影 第四代导演 新中国电影 影片 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第五代”改编电影的“探索性”
7
作者 傅明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6-28,共3页
探索电影一般是指具有实验、前卫和新颖风格特点的电影。对于不同时代、社会和历史语境下的不同“代群”导演而言,他们将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探索的意义和成果。象发生于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德国和法国的“先锋派”电影,四十年代末期... 探索电影一般是指具有实验、前卫和新颖风格特点的电影。对于不同时代、社会和历史语境下的不同“代群”导演而言,他们将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探索的意义和成果。象发生于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德国和法国的“先锋派”电影,四十年代末期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五十-六十年代法国的“新浪潮”电影,七十-八十年代的中国“新电影”运动,都被视为是具有“探索性”的探索电影运动。[1]中国新时期电影也是以探索精神叩响七十年代末李陀和张暖忻合写的《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一文,探索的先锋实践来自于杨延晋、黄健中、滕文骥等第四代导演群,探索的技巧偏重于诸如闪回、变焦镜头、声画对位、时空交叉等电影艺术手法上的开掘。见证其探索成果的作品有《小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电影 探索性 传统电影 探索电影 第五导演 新时期电影 八十年 探索精神 第四代导演 新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电影歌曲时代 被引量:1
8
作者 吴跃农 《电影评介》 2001年第5期44-45,共2页
Z中国电影曾经有 一个以插曲和主 题歌传意的浓情 时代,然而,挺过九十年代的中国电影危机,许多电影与好歌早巳经分道扬镳,人们很少有在歌声中回到银色之梦中去的机缘,人们不禁问,怎么听不到好的电影歌曲了?这是为什么?
关键词 电影歌曲 第五电影 中国电影 浪漫主义 电视晚会 中间人物 张艺谋 第六导演 电影明星 第四代导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的焦虑”:接受、变异与融合——中国电影外来影响源流踪迹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旭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43,共11页
中国电影是20世纪初年从西方传入的。其发展一直受到外国电影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更不是全盘移植,而是在自身期待视野中的变异与融合。通过对20世纪中国电影发展之外来影响源流踪迹的考察,可以发现新时期以来中国电... 中国电影是20世纪初年从西方传入的。其发展一直受到外国电影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更不是全盘移植,而是在自身期待视野中的变异与融合。通过对20世纪中国电影发展之外来影响源流踪迹的考察,可以发现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第四、五、六代导演对外来影响的接受与变异,并从中揭示出中国电影对外来影响源的接受中的变异的若干特点与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期待视野 第四代导演 第五导演 第六导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光向下与文化传承——从《百鸟朝凤》看传统文化的困境与传承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刚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33-36,共4页
一、传统文化之消失:《百鸟朝凤》的多重悲剧性《百鸟朝凤》是被称为中国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吴天明的遗作,具有浓厚而多重的悲剧性。首先,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曾获得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29届中国电... 一、传统文化之消失:《百鸟朝凤》的多重悲剧性《百鸟朝凤》是被称为中国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吴天明的遗作,具有浓厚而多重的悲剧性。首先,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曾获得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影片虽好,也卖座,却仍被商业大片挤到了角落,于是才有制片人的惊世一跪。其次,影片是一曲为传统文化呐喊的悲歌。以唢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祖祖辈辈的智慧与汗水的结晶,维系着民众的生产、生活、情感,在现代却急剧地断裂、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鸟朝凤》 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眼光 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电影 第四代导演 五个一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鸟朝凤》的视觉风格
11
作者 包淑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2-84,共3页
相比于《老井》和《变脸》,《百鸟朝凤》延续了吴天明对民俗文化和人物信念的展现和圆融的人物关系营造,电影中的戏剧冲突显得稍弱,而在视觉风格上,《百鸟朝凤》则保持了吴天明一贯的高水准。《百鸟朝凤》基本上抛弃了娱乐属性和商业属... 相比于《老井》和《变脸》,《百鸟朝凤》延续了吴天明对民俗文化和人物信念的展现和圆融的人物关系营造,电影中的戏剧冲突显得稍弱,而在视觉风格上,《百鸟朝凤》则保持了吴天明一贯的高水准。《百鸟朝凤》基本上抛弃了娱乐属性和商业属性,在视觉上也并不对观众进行刻意的迎合,而是坚持学院派风格的影像韵味。本文从远景景别和"三镜头法"的运用、视觉中的譬喻和起兴、心理活动的影像化三方面,分析《百鸟朝凤》的视觉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鸟朝凤》 第四代导演 吴天明 视觉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生》到《百鸟朝凤》:吴天明电影的文化路径之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5-79,共5页
第四代导演群体开启了中国电影新时期,他们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诗化历史的叙事策略一扫沉疴的美学风格,表现出对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在中国电影史上矗立了一座丰碑。作为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之一,吴天明也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 第四代导演群体开启了中国电影新时期,他们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诗化历史的叙事策略一扫沉疴的美学风格,表现出对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在中国电影史上矗立了一座丰碑。作为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之一,吴天明也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为后学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史 《百鸟朝凤》 吴天明 文化路径 《人生》 第四代导演 历史使命感 美学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天明电影美学风格刍议
13
作者 刘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9-71,共3页
吴天明是中国著名第四代导演,其创制兼具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家国气息,并悉心培养出了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黄建新、顾长卫等著名第五代导演,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吴天明本人堪称天才导演,其处女作《生活的颤音》,甫... 吴天明是中国著名第四代导演,其创制兼具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家国气息,并悉心培养出了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黄建新、顾长卫等著名第五代导演,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吴天明本人堪称天才导演,其处女作《生活的颤音》,甫一问世即轰动影坛,此后他不断推出力作,成为中国影坛里程碑式的人民性表达标志性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事业 吴天明 美学风格 第四代导演 乡土中国 第五导演 文化家 张艺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岁月之瞳--李镇再谈陆小雅
14
作者 李镇 沃可心(采访/整理)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27,共6页
回望中国20世纪80年代电影创作,我们总能发现惊喜。这里有太多充满个性的影片,太多充满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创作者,第四代导演陆小雅以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以及诗性的笔触,描绘出转型期的社会巨变,雕刻风云变幻的悲喜... 回望中国20世纪80年代电影创作,我们总能发现惊喜。这里有太多充满个性的影片,太多充满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创作者,第四代导演陆小雅以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以及诗性的笔触,描绘出转型期的社会巨变,雕刻风云变幻的悲喜时光。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在当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而2021年5月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特别策划的“陆小雅导演作品回顾”则使她的作品在银幕上重焕光彩。在展映开始之前,电影学者李镇被邀请与观众分享自己对于陆小雅作品的解读,而这也让我们得以再次审视陆小雅导演留给时代的那些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雅 中国电影资料馆 社会巨变 李镇 电影创作 现实主义 第四代导演 创新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电影导表演及摄影艺术概述
15
作者 彭耀春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9-125,51,共8页
关键词 新时期电影 第四代导演 电影表演 第五导演 摄影艺术 电影艺术 导表演 纪实美学 画面造型 影像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荫楠:告别伟人电影转拍文化名人
16
作者 马寿春 《电影评介》 2003年第5期25-25,共1页
Z 作为珠江电影制片公司总导演、“中国第四代导演”代表人物的丁荫楠,曾成功执导《孙中山》、《周恩来》等“伟人电影”,这两部影片曾被视为中国人物传记电影的巅峰之作。《孙中山》至今保持着九项金鸡大奖的纪录,而《周恩来》所创下... Z 作为珠江电影制片公司总导演、“中国第四代导演”代表人物的丁荫楠,曾成功执导《孙中山》、《周恩来》等“伟人电影”,这两部影片曾被视为中国人物传记电影的巅峰之作。《孙中山》至今保持着九项金鸡大奖的纪录,而《周恩来》所创下的二点七亿元的票房纪录至今仍令其他国产电影无法望其项背。《邓小平》作为丁荫楠“十年磨一剑”的心血之作,也陆续在全国各地火爆上映。日前,丁荫楠接受了笔者的专访,向笔者述说了他的“伟人情结”,并表示将开拍他的第一部文化名人电影《梅兰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邓小平 文化名人 周恩来 电影制片 梅兰芳 政治人物 伟人 第四代导演 人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