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第四代导演的现代启蒙意识及其历史局限 |
贾冀川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2
|
历史底蕴·民族文化·现代意识——中国“第四代导演”电影创作论 |
田一然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3
|
情感体验与观众心理:叙事聚焦理论下的中国第四代导演 |
王飞翔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4
|
镜头注意力:论中国第四代导演电影叙事视点的伦理劝诫功能 |
王飞翔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5
|
双重对话——对“第四代”电影导演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重估 |
沈鲁
王子儒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6
|
戴锦华眼中的第五代导演 |
岳秀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7
|
人文情怀与文化精神的嬗变——关于吴天明创作的时代性 |
周星
唐伯侬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16 |
1
|
|
8
|
从第三代到第六代:女性、女权的镜语嬗变 |
李岗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9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电影的观念革新与创作流变 |
陈旭光
李卉
|
《长江文艺评论》
|
2019 |
2
|
|
10
|
论“第五代”改编电影的“探索性” |
傅明根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1
|
天地之间有杆秤——关于张子恩导演的艺术感言 |
贾磊磊
|
《文化艺术研究》
|
2013 |
0 |
|
12
|
关于电影歌曲时代 |
吴跃农
|
《电影评介》
|
2001 |
1
|
|
13
|
眼光向下与文化传承——从《百鸟朝凤》看传统文化的困境与传承 |
陈刚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4
|
中国电影与现实主义美学风格——张阿利教授访谈 |
张阿利
宋素丽
宋美颖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19 |
2
|
|
15
|
《百鸟朝凤》的视觉风格 |
包淑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6
|
从《人生》到《百鸟朝凤》:吴天明电影的文化路径之探 |
孟雅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7
|
吴天明电影美学风格刍议 |
刘芳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8
|
岁月之瞳--李镇再谈陆小雅 |
李镇
沃可心(采访/整理)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9
|
精神皈依、自我超越与语言的自觉——谢飞影片《益西卓玛》解读 |
陈旭光
|
《艺术广角》
|
2002 |
2
|
|
20
|
中国电影的非戏剧化倾向 |
颜纯钧
|
《福建艺术》
|
199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