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四代导演的现代启蒙意识及其历史局限 被引量:2
1
作者 贾冀川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5-139,共5页
因为吴天明的遗作《百鸟朝凤》,第四代导演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第四代导演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启蒙运动中的启蒙者,但由于时代和自身认识的局限,第四代导演对于文革有批判但是力度不足,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也是徘徊不定。
关键词 第四代导演 启蒙精神 历史局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底蕴·民族文化·现代意识——中国“第四代导演”电影创作论 被引量:2
2
作者 田一然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9-42,共4页
1979年,张暖忻和李陀发表了当代电影史中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献——《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此文探讨了电影艺术的一个根本问题:“电影的本体究竟是什么?是要坚持文学性和戏剧性,还是要坚持写实主义?是一门综合艺术,还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1979年,张暖忻和李陀发表了当代电影史中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献——《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此文探讨了电影艺术的一个根本问题:“电影的本体究竟是什么?是要坚持文学性和戏剧性,还是要坚持写实主义?是一门综合艺术,还是一门独立的艺术?”^([1])在探析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张暖忻和李陀提出了“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的概念,从而革命性地将中国电影的制作引向一个关键的转捩,而这一转捩引导一个新的导演群体走向前台,这便是当代电影史中的“第四代导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语言 张暖忻 电影史 电影创作 意识 写实主义 第四代导演 转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体验与观众心理:叙事聚焦理论下的中国第四代导演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飞翔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8-72,共5页
近年来,聚焦理论备受学界关注,由于中国第四代导演叙事的特殊性与对个体生存经验的深度执迷,聚焦功能能够将电影中人物的关系、情感、认知等,建立起有逻辑、有依据的认识。较之中国前三代导演,中国第四代导演电影中的关注点有着显著的变... 近年来,聚焦理论备受学界关注,由于中国第四代导演叙事的特殊性与对个体生存经验的深度执迷,聚焦功能能够将电影中人物的关系、情感、认知等,建立起有逻辑、有依据的认识。较之中国前三代导演,中国第四代导演电影中的关注点有着显著的变化,本文以叙事聚焦理论为观察中国第四代导演的切入点,探索通过电影中的"幻境""梦境""回忆"等"反常"镜头的价值与意义,并为如今"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聚焦 中国第四代导演 反常镜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头注意力:论中国第四代导演电影叙事视点的伦理劝诫功能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飞翔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99-104,共6页
典型的中国故事离不开对伦理的探讨,从中国电影奠基人郑正秋开始,影像的伦理批判就伴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第四代导演作品的伦理立场隐藏在作品中,需要我们通过镜头捕捉与联想去把握导演的伦理意识。无论是伦理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典型的中国故事离不开对伦理的探讨,从中国电影奠基人郑正秋开始,影像的伦理批判就伴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第四代导演作品的伦理立场隐藏在作品中,需要我们通过镜头捕捉与联想去把握导演的伦理意识。无论是伦理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博弈还是在影像资料中体现出的对于“善”的表达,抑或是导演对于良知的思考和劝诫都掩映在中国第四代导演的作品中,这种强烈的伦理意识是中国第四代导演作品的典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第四代导演 视点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对话——对“第四代”电影导演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重估 被引量:2
5
作者 沈鲁 王子儒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3-127,共5页
特殊的时代环境与创作语境所造就的所谓“第四代”中国电影导演,身处历史夹缝与现实社会政治文化的流变之中,对这个电影艺术创作群体的历史与艺术价值进行重估,对于反思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与现实变革是必要的.“第四代”电影导演在国家... 特殊的时代环境与创作语境所造就的所谓“第四代”中国电影导演,身处历史夹缝与现实社会政治文化的流变之中,对这个电影艺术创作群体的历史与艺术价值进行重估,对于反思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与现实变革是必要的.“第四代”电影导演在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启动之初,在当代中国电影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观念突破、传统接续、叙事升级以及那一系列充满“预言”与“寓言”意味的电影艺术与文化文本的生成,都是反思与重估这一代电影艺术家群体意义与价值的重要资源,从中亦可窥见跨越时间与空间的传播阻遏,以实现历史对当下的认识,并完成历史对未来引领的更大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代导演 中国电影 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锦华眼中的第五代导演 被引量:2
6
作者 岳秀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51-52,共2页
戴锦华是一位对电影研究颇有建树的学者,女性主义是她电影批评的基本立场和研究方法之一;她认为电影将'性别角色与男性的欲望结构深刻地内在于影片的叙事机制之中'。
关键词 第五导演 女性形象 电影批评 子一 欲望 第四代导演 女性主义 历史 基本立场 张艺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情怀与文化精神的嬗变——关于吴天明创作的时代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星 唐伯侬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77-86,共10页
基于一次制片人的意外下跪导致吴天明导演的艺术人文电影《百鸟朝凤》票房激增,导引出人们对第四代导演吴天明创作的关注。而由此引发的认知也似乎一边倒地倒向了关于对市场艺术良心丧失的批判。由一部电影的创作、发行引发的现象,超出... 基于一次制片人的意外下跪导致吴天明导演的艺术人文电影《百鸟朝凤》票房激增,导引出人们对第四代导演吴天明创作的关注。而由此引发的认知也似乎一边倒地倒向了关于对市场艺术良心丧失的批判。由一部电影的创作、发行引发的现象,超出了影片本身和超越对创作者本人的认识,而折射到电影的时代风习及对审美精神的理解,以及如何看待艺术电影等相关问题。从时代印记来看,吴天明及其创作具有多重时代价值:作为创作者他无疑留下了厚重的电影作品,《人生》《老井》《变脸》成为其创作的优秀代表;作为管理者,他就任西影厂长期间,对于青年电影人的打破常规的提携支持,促发了第五代电影人异军突起,对于电影的时代转变功不可没。但最为重要的是,他的创作既是人文情怀的深入表现者,也是文化精神在时代嬗变中所产生的不同社会反响的验证者。我们要感谢《百鸟朝凤》让市场人文精神的缺失性和影片潜藏意味得到双重呈现,也不能不指出"下跪"这样的意外不能成为常态。常态的艺术人文感知传达应该在于使受众的文化见识自然拥有成为品性,和使保持艺术创作精神内核基础上的适应时代大众的观影需求成为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天明 第四代导演 艺术电影 人文情怀 文化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第三代到第六代:女性、女权的镜语嬗变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5,共4页
当诞生于20世纪中叶的女权主义潮流从具体的政治运动转向整体的文化批判时,女权主义批评也就由此应运而生。女权主义电影批评是女权主义批评的一个分支,其目的在于瓦解电影业中对女性创造的压制和银幕上对女性形象的剥夺。譬如,好莱坞... 当诞生于20世纪中叶的女权主义潮流从具体的政治运动转向整体的文化批判时,女权主义批评也就由此应运而生。女权主义电影批评是女权主义批评的一个分支,其目的在于瓦解电影业中对女性创造的压制和银幕上对女性形象的剥夺。譬如,好莱坞的经典电影通过特有的手段,使女性的形象成为色情的消费对象。因此,女权电影批评的首要任务就是解构这类深藏反女性本质的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形象 女性意识 女权主义批评 电影批评 新时期 女性电影 第四代导演 新中国电影 影片 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电影的观念革新与创作流变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旭光 李卉 《长江文艺评论》 2019年第1期85-95,共11页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史,是一部电影观念革新、创作潮流涌动、电影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历史。本文通过梳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电影观念的蜕变革新、电影审美风格的变化、导演代际的变迁,探求中国电影在电影观念剧烈变革和多元文...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史,是一部电影观念革新、创作潮流涌动、电影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历史。本文通过梳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电影观念的蜕变革新、电影审美风格的变化、导演代际的变迁,探求中国电影在电影观念剧烈变革和多元文化并存交融背景下的产业发展与文化创新之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电影在个体心灵'伤痕'的吟咏中苏醒,在对影像造型'美'的寻觅中进行'电影语言现代化'的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电影 第四代导演 电影创作 电影大片 中国电影 第五导演 娱乐片 观念革新 创作流变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第五代”改编电影的“探索性”
10
作者 傅明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6-28,共3页
探索电影一般是指具有实验、前卫和新颖风格特点的电影。对于不同时代、社会和历史语境下的不同“代群”导演而言,他们将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探索的意义和成果。象发生于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德国和法国的“先锋派”电影,四十年代末期... 探索电影一般是指具有实验、前卫和新颖风格特点的电影。对于不同时代、社会和历史语境下的不同“代群”导演而言,他们将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探索的意义和成果。象发生于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德国和法国的“先锋派”电影,四十年代末期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五十-六十年代法国的“新浪潮”电影,七十-八十年代的中国“新电影”运动,都被视为是具有“探索性”的探索电影运动。[1]中国新时期电影也是以探索精神叩响七十年代末李陀和张暖忻合写的《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一文,探索的先锋实践来自于杨延晋、黄健中、滕文骥等第四代导演群,探索的技巧偏重于诸如闪回、变焦镜头、声画对位、时空交叉等电影艺术手法上的开掘。见证其探索成果的作品有《小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电影 探索性 传统电影 探索电影 第五导演 新时期电影 八十年 探索精神 第四代导演 新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之间有杆秤——关于张子恩导演的艺术感言
11
作者 贾磊磊 《文化艺术研究》 2013年第1期141-144,共4页
本文简要回顾中国第四代导演张子恩的电影历程、创作方法、个人风格及其审美意趣,评析其对后来电影创作与研究者的积极影响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 第四代导演 张子恩 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电影歌曲时代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跃农 《电影评介》 2001年第5期44-45,共2页
Z中国电影曾经有 一个以插曲和主 题歌传意的浓情 时代,然而,挺过九十年代的中国电影危机,许多电影与好歌早巳经分道扬镳,人们很少有在歌声中回到银色之梦中去的机缘,人们不禁问,怎么听不到好的电影歌曲了?这是为什么?
关键词 电影歌曲 第五电影 中国电影 浪漫主义 电视晚会 中间人物 张艺谋 第六导演 电影明星 第四代导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光向下与文化传承——从《百鸟朝凤》看传统文化的困境与传承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刚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33-36,共4页
一、传统文化之消失:《百鸟朝凤》的多重悲剧性《百鸟朝凤》是被称为中国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吴天明的遗作,具有浓厚而多重的悲剧性。首先,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曾获得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29届中国电... 一、传统文化之消失:《百鸟朝凤》的多重悲剧性《百鸟朝凤》是被称为中国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吴天明的遗作,具有浓厚而多重的悲剧性。首先,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曾获得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影片虽好,也卖座,却仍被商业大片挤到了角落,于是才有制片人的惊世一跪。其次,影片是一曲为传统文化呐喊的悲歌。以唢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祖祖辈辈的智慧与汗水的结晶,维系着民众的生产、生活、情感,在现代却急剧地断裂、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鸟朝凤》 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眼光 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电影 第四代导演 五个一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与现实主义美学风格——张阿利教授访谈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阿利 宋素丽 宋美颖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12,共12页
现实主义美学风格是中国电影的优秀传统,其在电影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不论是第四代导演的主动选择,还是西部电影在美学意义上的持续升级,以及20世纪90年代末直至今天的多元融合,都呈现出一种内在意指和外在形... 现实主义美学风格是中国电影的优秀传统,其在电影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不论是第四代导演的主动选择,还是西部电影在美学意义上的持续升级,以及20世纪90年代末直至今天的多元融合,都呈现出一种内在意指和外在形式不断扩充的状态。本文从历史角度分析了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在不同时期的美学范式,并对照历史实现对当下现实主义创作景观的良好镜鉴,以及对中国电影价值体系建构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现实主义美学风格 第四代导演 西部电影 价值体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鸟朝凤》的视觉风格
15
作者 包淑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2-84,共3页
相比于《老井》和《变脸》,《百鸟朝凤》延续了吴天明对民俗文化和人物信念的展现和圆融的人物关系营造,电影中的戏剧冲突显得稍弱,而在视觉风格上,《百鸟朝凤》则保持了吴天明一贯的高水准。《百鸟朝凤》基本上抛弃了娱乐属性和商业属... 相比于《老井》和《变脸》,《百鸟朝凤》延续了吴天明对民俗文化和人物信念的展现和圆融的人物关系营造,电影中的戏剧冲突显得稍弱,而在视觉风格上,《百鸟朝凤》则保持了吴天明一贯的高水准。《百鸟朝凤》基本上抛弃了娱乐属性和商业属性,在视觉上也并不对观众进行刻意的迎合,而是坚持学院派风格的影像韵味。本文从远景景别和"三镜头法"的运用、视觉中的譬喻和起兴、心理活动的影像化三方面,分析《百鸟朝凤》的视觉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鸟朝凤》 第四代导演 吴天明 视觉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生》到《百鸟朝凤》:吴天明电影的文化路径之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5-79,共5页
第四代导演群体开启了中国电影新时期,他们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诗化历史的叙事策略一扫沉疴的美学风格,表现出对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在中国电影史上矗立了一座丰碑。作为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之一,吴天明也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 第四代导演群体开启了中国电影新时期,他们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诗化历史的叙事策略一扫沉疴的美学风格,表现出对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在中国电影史上矗立了一座丰碑。作为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之一,吴天明也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为后学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史 《百鸟朝凤》 吴天明 文化路径 《人生》 第四代导演 历史使命感 美学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天明电影美学风格刍议
17
作者 刘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9-71,共3页
吴天明是中国著名第四代导演,其创制兼具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家国气息,并悉心培养出了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黄建新、顾长卫等著名第五代导演,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吴天明本人堪称天才导演,其处女作《生活的颤音》,甫... 吴天明是中国著名第四代导演,其创制兼具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家国气息,并悉心培养出了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黄建新、顾长卫等著名第五代导演,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吴天明本人堪称天才导演,其处女作《生活的颤音》,甫一问世即轰动影坛,此后他不断推出力作,成为中国影坛里程碑式的人民性表达标志性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事业 吴天明 美学风格 第四代导演 乡土中国 第五导演 文化家 张艺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岁月之瞳--李镇再谈陆小雅
18
作者 李镇 沃可心(采访/整理)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27,共6页
回望中国20世纪80年代电影创作,我们总能发现惊喜。这里有太多充满个性的影片,太多充满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创作者,第四代导演陆小雅以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以及诗性的笔触,描绘出转型期的社会巨变,雕刻风云变幻的悲喜... 回望中国20世纪80年代电影创作,我们总能发现惊喜。这里有太多充满个性的影片,太多充满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创作者,第四代导演陆小雅以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以及诗性的笔触,描绘出转型期的社会巨变,雕刻风云变幻的悲喜时光。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在当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而2021年5月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特别策划的“陆小雅导演作品回顾”则使她的作品在银幕上重焕光彩。在展映开始之前,电影学者李镇被邀请与观众分享自己对于陆小雅作品的解读,而这也让我们得以再次审视陆小雅导演留给时代的那些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雅 中国电影资料馆 社会巨变 李镇 电影创作 现实主义 第四代导演 创新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皈依、自我超越与语言的自觉——谢飞影片《益西卓玛》解读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旭光 《艺术广角》 2002年第4期35-38,共4页
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关键词 自我超越 谢飞 意识形态 化进程 文化结构 影片 电影艺术 第四代导演 理性化 宗教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的非戏剧化倾向 被引量:1
20
作者 颜纯钧 《福建艺术》 1999年第4期18-23,共6页
对中国电影而官,“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契机。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很快从意识形态领域波及到电影艺术领域。思想的解放带来了艺术观念的解放。1979年,《电影艺术参考资料》的第1期上发表了自景晟的文章《丢掉戏... 对中国电影而官,“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契机。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很快从意识形态领域波及到电影艺术领域。思想的解放带来了艺术观念的解放。1979年,《电影艺术参考资料》的第1期上发表了自景晟的文章《丢掉戏剧的拐杖》,首次对电影的戏剧化倾向提出了批评。紧接着,1979年第3期的《电影艺术》又发表了张暖昕、李陀的文章《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指出时至今日仍然沿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戏剧化倾向 电影创作 电影观念 电影艺术 电影语言 第五导演 第四代导演 影像 中国电影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