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第十二夜》艺术手法分析 |
刘灿
|
《戏剧之家》
|
2025 |
0 |
|
2
|
我秀故我在:从经典走向现代的莎士比亚爱情喜剧——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第十二夜》 |
李伟民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3
|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翻译风格与语言风格评析 |
刘瑞强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4
|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丑角意象探析——以《第十二夜》为例 |
王爱琴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6 |
1
|
|
5
|
解读电影《第十二夜》台词的生命力 |
马晓莹
杜丽华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6
|
《第十二夜》:“清教徒”马伏里奥和他的“国教”对手们 |
傅光明
|
《长江学术》
|
2017 |
0 |
|
7
|
莎味与越味——观越剧《第十二夜》有感 |
朱士场
|
《上海戏剧》
|
1986 |
3
|
|
8
|
《第十二夜》反讽艺术解析 |
刘婷婷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9
|
恶作剧中的喜剧—《第十二夜》浅谈 |
朱友成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0
|
误会的运用与身份的探求——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与吴炳《绿牡丹》比较研究 |
李依依
|
《戏剧之家》
|
2021 |
1
|
|
11
|
尝试——关于越剧《第十二夜》的舞美设计构思 |
周本义
|
《上海戏剧》
|
1986 |
1
|
|
12
|
《第十二夜》中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识浅析 |
刘雨晴
|
《戏剧之家》
|
2019 |
1
|
|
13
|
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斗争——《第十二夜》中女性主义的言语行为分析 |
韩朝丽
|
《海外英语》
|
2013 |
1
|
|
14
|
镜像阶段理论视角下《第十二夜》马伏里奥身份建构的失败 |
杨莹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
2020 |
0 |
|
15
|
话当年,毕业公演《第十二夜》…… |
朱曼芳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6
|
返朴归真 去芜存菁——《第十二夜》导演视象 |
项奇
刘建平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7
|
浅谈《第十二夜》舞台美术创作观念 |
杨韵琪
|
《戏剧之家》
|
2019 |
0 |
|
18
|
《第十二夜》:秩序倒错后的狂欢世界与时代精神的彰显 |
王星又
|
《戏剧之家》
|
2023 |
0 |
|
19
|
精神分析视野下的《第十二夜》——基于奥利维亚爱情态度转变的探究 |
吴天智
|
《戏剧之家》
|
2022 |
0 |
|
20
|
看了《第十二夜》預演之后 |
卫禹平
|
《上海戏剧》
|
196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