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十二夜》艺术手法分析
1
作者 刘灿 《戏剧之家》 2025年第10期41-43,共3页
本文以戏剧《第十二夜》为例,首先概述其故事内容与主线情节,继而分析作品运用的幽默化语言、狂欢化叙事及反讽等艺术手法,最后结合莎士比亚时代背景,阐释剧中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 第十二夜 反讽 狂欢化叙事 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秀故我在:从经典走向现代的莎士比亚爱情喜剧——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第十二夜》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伟民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5,共10页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话剧《第十二夜》在中国舞台上可称为一部理解莎氏喜剧精神的榜样。该剧利用现代舞台表现手段,大胆采用戏仿与拼贴的艺术表现手法,合理融入当下社会、世俗生活,在轻松、幽默、调侃、戏谑的喜剧氛围中,再现莎士比亚人...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话剧《第十二夜》在中国舞台上可称为一部理解莎氏喜剧精神的榜样。该剧利用现代舞台表现手段,大胆采用戏仿与拼贴的艺术表现手法,合理融入当下社会、世俗生活,在轻松、幽默、调侃、戏谑的喜剧氛围中,再现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精神,并提供给当下的我们在面对经典的过程中,如何演绎、对待、阐释经典的一次成功实践。表明中国在改编莎士比亚戏剧中已经完全成熟,能够借助于《第十二夜》的经典性,创造(秀)出了一部具有鲜明中国风格,得到青年观众普遍认同的莎士比亚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第十二夜 拼贴 戏仿 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翻译风格与语言风格评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瑞强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X期67-68,共2页
一直以来,戏剧作品都是各国文学艺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戏剧作品在各国之间的译介和流传历史绵远流长。但是一直以来学术界有关戏剧的翻译关注却不够重视,翻译界很少对戏剧翻译进行讨论,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因为戏剧文本中所存在的... 一直以来,戏剧作品都是各国文学艺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戏剧作品在各国之间的译介和流传历史绵远流长。但是一直以来学术界有关戏剧的翻译关注却不够重视,翻译界很少对戏剧翻译进行讨论,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因为戏剧文本中所存在的双重性特征。一部戏剧作品能够同时被看成是文学作品与舞台艺术,戏剧的书面表达与舞台表达之间互相依存,密不可分。所以戏剧文本的翻译不像小说、诗歌的翻译,戏剧的翻译不但牵涉到了一个从特定文本原语转化至目标语的过程,还包含了多种其他语言学之外的因素。文中以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第十二夜》为例,分析不同译者的不同修辞手法应用,探究影响修辞风格的存在因素。文中简述了《第十二夜》的戏剧特征,并就其翻译方式和其中的隐喻修辞手法进行了重点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二夜 翻译风格 语言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丑角意象探析——以《第十二夜》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爱琴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93-96,共4页
意象能够揭示作者的思维形式和意念的真实表达,通过剖析意象,可以揭示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内涵和本质。在莎士比亚的作品《第十二夜》中,"丑角"意象贯穿全剧,通过分析丑角意象的概念和特点,论述了丑角意象表达人生清醒、狂... 意象能够揭示作者的思维形式和意念的真实表达,通过剖析意象,可以揭示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内涵和本质。在莎士比亚的作品《第十二夜》中,"丑角"意象贯穿全剧,通过分析丑角意象的概念和特点,论述了丑角意象表达人生清醒、狂欢、恐惧、孤独、悲剧等状态的真实作用,深度诠释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第十二夜 丑角意象 喜剧特征 诠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电影《第十二夜》台词的生命力
5
作者 马晓莹 杜丽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102,共2页
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始终将爱情作为其喜剧作品的永恒主题,而《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两部作品又享有莎翁喜剧上乘佳作之称。但从目前来看,从台词角度对莎翁戏剧影视进行的研究改编尚且匮乏。电影《第十二夜》既保留了曲折离奇的... 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始终将爱情作为其喜剧作品的永恒主题,而《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两部作品又享有莎翁喜剧上乘佳作之称。但从目前来看,从台词角度对莎翁戏剧影视进行的研究改编尚且匮乏。电影《第十二夜》既保留了曲折离奇的小说情节,又充满着诗歌般的委婉与酣畅,还处处散发着散文意凝神聚的气息,真正实现了影剧交融。本文以《第十二夜》为例从台词的视角对其进行解读,进而对其台词的生命力进行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二夜 台词 薇奥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二夜》:“清教徒”马伏里奥和他的“国教”对手们
6
作者 傅光明 《长江学术》 2017年第4期63-80,共18页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之一,剧中女主人公"贵族小姐"奥利维亚的管家马伏里奥在莎剧人物画廊中,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艺术形象,之所以特殊,全在于他是一个清教徒。因此,只有将马伏里奥置于伊丽莎白一世女王...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之一,剧中女主人公"贵族小姐"奥利维亚的管家马伏里奥在莎剧人物画廊中,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艺术形象,之所以特殊,全在于他是一个清教徒。因此,只有将马伏里奥置于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时代的清教历史背景中,才有助于对人物进行多元、丰富而深刻的理解、诠释和剖析。毋庸讳言,马伏里奥这个人物为《第十二夜》增添了独特的喜剧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第十二夜》清教徒 马伏里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味与越味——观越剧《第十二夜》有感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士场 《上海戏剧》 1986年第3期10-11,共2页
越剧《第十二夜》在上海第三届戏剧节演出后,得到了同行和观众的普遍好评。然而,还是有人非议:“《第十二夜》有‘莎味’,没有‘越味’,戏中找不到越剧传统,步子是不是跨得太大了”,“《第十二夜》再好也成问题,它不象越剧.舞台美术一... 越剧《第十二夜》在上海第三届戏剧节演出后,得到了同行和观众的普遍好评。然而,还是有人非议:“《第十二夜》有‘莎味’,没有‘越味’,戏中找不到越剧传统,步子是不是跨得太大了”,“《第十二夜》再好也成问题,它不象越剧.舞台美术一点越味也没有.”……这些看法引起我的深思。在这里忍不住要谈一点门外汉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二夜 戏剧节 施银花 一桌二椅 戏剧观念 机关布景 古乐府 袁雪芬 别无他物 世界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二夜》反讽艺术解析
8
作者 刘婷婷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Z期32-34,共3页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一生中创作出了非常多的戏剧,其中很多部都有世界影响力。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过程中,非常注重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以增添自己作品的魅力,其中反讽就是他在戏剧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法。反讽最早...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一生中创作出了非常多的戏剧,其中很多部都有世界影响力。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过程中,非常注重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以增添自己作品的魅力,其中反讽就是他在戏剧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法。反讽最早由苏格拉底命名,后来经过历史的不断酝酿和发展,逐渐成为具有多重层次和意蕴的词语。反讽手法在18世纪的欧洲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二夜 情境反讽 情节 奥拉 奥西 读者 观众 反讽艺术 戏剧反讽 语言反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作剧中的喜剧—《第十二夜》浅谈
9
作者 朱友成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X期37-38,共2页
莎士比亚是英国著名的戏剧家,他的戏剧不管是在当时的英国还是如今的世界都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第十二夜》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最后一部早期喜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整部剧是以一种浪漫的戏剧形式予以表现的,对于爱情、友谊... 莎士比亚是英国著名的戏剧家,他的戏剧不管是在当时的英国还是如今的世界都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第十二夜》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最后一部早期喜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整部剧是以一种浪漫的戏剧形式予以表现的,对于爱情、友谊以及生活的美好都进行了一定的赞美,非常具有魅力。本文通过对《第十二夜》主要内容、喜剧性场景、剧情和语言进行解析,分析莎士比亚创作的一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性 第十二夜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会的运用与身份的探求——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与吴炳《绿牡丹》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依依 《戏剧之家》 2021年第3期10-12,共3页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最重要的喜剧之一,《绿牡丹》是吴炳所作的“文雅的滑稽剧”,本文通过对这两出戏剧中男女主人公和滑稽角色身上的误会手法的运用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得出莎士比亚和吴炳的戏剧文本中误会手法所反映出的人物对于身...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最重要的喜剧之一,《绿牡丹》是吴炳所作的“文雅的滑稽剧”,本文通过对这两出戏剧中男女主人公和滑稽角色身上的误会手法的运用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得出莎士比亚和吴炳的戏剧文本中误会手法所反映出的人物对于身份的探求的共同之处,进而对戏剧中误会手法的运用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二夜 莎士比亚 《绿牡丹》 吴炳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尝试——关于越剧《第十二夜》的舞美设计构思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本义 《上海戏剧》 1986年第3期11-12,共2页
对于热衷于艺术的探索者来说,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和愉快的合作,自有其乐趣,而其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往往显得并不重要。这次应导演胡伟民同志的邀请,我们带着两位攻读舞台美术设计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在上海越剧院三团进行了一次尝试,... 对于热衷于艺术的探索者来说,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和愉快的合作,自有其乐趣,而其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往往显得并不重要。这次应导演胡伟民同志的邀请,我们带着两位攻读舞台美术设计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在上海越剧院三团进行了一次尝试,共同将莎士比亚的剧作《第十二夜》搬上越剧舞台,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教学的实践。几个世纪以来,莎士比亚的不朽剧作,始终吸引着人们,经常在世界各国舞台上演出。他笔下的人物,既是历史的,又是很现实的,虽说离我们很远,又好似就在我们周围,因此,能超越时代和国界而被人们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美设计 舞台美术设计 第十二夜 上海越剧院 胡伟民 专业硕士学位 伯爵夫人 似与不似之间 二度创作 奥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二夜》中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识浅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雨晴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期230-231,共2页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喜剧的杰出代表作,这部作品以幽默的语言、轻松的笔调描写了一个人物关系较为复杂的爱情故事。本文试图从女性视角出发,通过对文中三位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具体阐释莎士比亚的女性主义意识。
关键词 第十二夜 人物形象 女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斗争——《第十二夜》中女性主义的言语行为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朝丽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2X期226-227,230,共3页
奥斯汀认为,说话即在行事[1]。因而,文学作品语篇中的说话行为与严肃话语中的说话行为是没有区别的。该文拟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莎士比亚的戏剧《第十二夜》,通过对剧中女性的言语行为的分析引出人物话语背后的隐含意义,揭示剧中女性... 奥斯汀认为,说话即在行事[1]。因而,文学作品语篇中的说话行为与严肃话语中的说话行为是没有区别的。该文拟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莎士比亚的戏剧《第十二夜》,通过对剧中女性的言语行为的分析引出人物话语背后的隐含意义,揭示剧中女性人物隐藏的思想及她们在父权社会中的抗争和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进而为读者提供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理论 第十二夜 言语行为 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阶段理论视角下《第十二夜》马伏里奥身份建构的失败
14
作者 杨莹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76-78,共3页
马伏里奥是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角色。从雅克·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来看,马伏里奥对自我定位不够准确,将真实自我与信件描绘的理想自我统一起来,在自己和他人制造的幻象之镜里误认了自己的身份。剧中如奥丽维娅、... 马伏里奥是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角色。从雅克·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来看,马伏里奥对自我定位不够准确,将真实自我与信件描绘的理想自我统一起来,在自己和他人制造的幻象之镜里误认了自己的身份。剧中如奥丽维娅、玛利娅、信件这样的他者,误导了马伏里奥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其自我产生"主体异化"的现象。他既对自己在奥丽维娅府中的身份定位缺乏清醒认知,又无法识破他人的诡计,稳固自己的管家职位,提升自己在府中的权威,因而导致其试图建构自我形象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二夜 镜像阶段 马伏里奥 身份建构 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当年,毕业公演《第十二夜》……
15
作者 朱曼芳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4-46,共3页
我是个电影演员,但却是话剧忠实的观众。上海人艺,青年话剧团有什么好戏;我都要找机会观摩一下。前年北京人艺来沪演出《茶馆》等剧目,我更是迫不及待先在剧团预定了戏票,观后还要感慨一番。是啊,一出好戏,会给人们一种精神享受,优秀的... 我是个电影演员,但却是话剧忠实的观众。上海人艺,青年话剧团有什么好戏;我都要找机会观摩一下。前年北京人艺来沪演出《茶馆》等剧目,我更是迫不及待先在剧团预定了戏票,观后还要感慨一番。是啊,一出好戏,会给人们一种精神享受,优秀的剧目是经久不衰的。舞台,是我的启蒙老师“我们是从舞台上滚出来的!”这句话过去一些老前辈经常讲。他们认为舞台实践对演员太重要了。通过排练、演出,对我们表演、台词、剧本,声音等方面都会有所提高。对演员塑造角色的能力更会有所加强。我也体会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二夜 上海人艺 太重要 北京人艺 《茶馆》 启蒙老师 精神享受 放下你的鞭子 上海电影 女扮男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返朴归真 去芜存菁——《第十二夜》导演视象
16
作者 项奇 刘建平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5-26,30,共3页
莎士比亚名著《第十二夜》,在世界各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选择这个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既有可看性又适合青年演员培养的喜剧作为毕业公演剧目,是值得庆幸的事情。近四百年来此剧久演不衰,各种演出样式丰富多彩。在国内放映的电影... 莎士比亚名著《第十二夜》,在世界各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选择这个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既有可看性又适合青年演员培养的喜剧作为毕业公演剧目,是值得庆幸的事情。近四百年来此剧久演不衰,各种演出样式丰富多彩。在国内放映的电影、电视录相以及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和上海越剧院的演出仍记忆犹新。然而,面对我国今天的观众,必须彩绘出更新更美的图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二夜 人物形象 可看性 久演不衰 人文主义思想 戏剧形式 人物关系 上海越剧院 诗意盎然 花园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第十二夜》舞台美术创作观念
17
作者 杨韵琪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5期20-20,共1页
前段时间刚好看了莎翁的戏剧《第十二夜》,我看的是全男版的,特别诙谐幽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第十二夜》的舞美有了很多想法和灵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对我学习舞美创作有一个新的认识。
关键词 第十二夜 舞美创作 莎士比亚 高科技舞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二夜》:秩序倒错后的狂欢世界与时代精神的彰显
18
作者 王星又 《戏剧之家》 2023年第13期7-9,共3页
莎士比亚的五幕浪漫抒情剧《第十二夜》以诙谐幽默的笔调描绘了一幅皆大欢喜却又荒诞不经的爱情画卷,构建出伊利里亚这个荒唐的极乐世界。通过描写薇奥拉、塞巴斯蒂安这对兄妹分别与公爵、伯爵小姐阴差阳错结识最后又双双结成良缘的爱... 莎士比亚的五幕浪漫抒情剧《第十二夜》以诙谐幽默的笔调描绘了一幅皆大欢喜却又荒诞不经的爱情画卷,构建出伊利里亚这个荒唐的极乐世界。通过描写薇奥拉、塞巴斯蒂安这对兄妹分别与公爵、伯爵小姐阴差阳错结识最后又双双结成良缘的爱情故事,寄寓了剧作家对于社会的深刻思考,莎翁通过戏剧将时代精神附着在各人物形象上,在欢笑之余也为读者留下了充足的思考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二夜 爱情 时代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析视野下的《第十二夜》——基于奥利维亚爱情态度转变的探究
19
作者 吴天智 《戏剧之家》 2022年第28期6-8,共3页
在英国国家剧院于2017年出品的《第十二夜》中,大胆求爱的奥利维亚引人注目。奥利维亚这一人物形象的爱情态度在开场和后续的情节中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本文结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及性学理论,归纳出奥利维亚爱情态度转变的原因,即“... 在英国国家剧院于2017年出品的《第十二夜》中,大胆求爱的奥利维亚引人注目。奥利维亚这一人物形象的爱情态度在开场和后续的情节中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本文结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及性学理论,归纳出奥利维亚爱情态度转变的原因,即“创伤后遗”、父权压抑及个人性格、爱恋对象特殊性等,从而全面探究奥利维亚这一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二夜 奥利维亚 爱情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看了《第十二夜》預演之后
20
作者 卫禹平 《上海戏剧》 1962年第8期15-16,共2页
以前我們看过話剧、戏曲、音乐、舞蹈、評弹等单位成批的青年演員的优秀演出后,总不免有些羡慕、悵惘的心情,这次看了电影专科学校毕业班同学演出的《第十二夜》之后,不仅是喜悅,而且感到十分满足,——电影事业中終于也涌现了一批优秀... 以前我們看过話剧、戏曲、音乐、舞蹈、評弹等单位成批的青年演員的优秀演出后,总不免有些羡慕、悵惘的心情,这次看了电影专科学校毕业班同学演出的《第十二夜》之后,不仅是喜悅,而且感到十分满足,——电影事业中終于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年輕的演員了。《第十二夜》是一出描繪欧洲中古时代反宗教、反封建、歌頌个性解放的喜剧。欧洲,中古,人文主义具有抒情詩特点的喜剧,这些,对有經驗的演員来說,已經是相当困难的課題了。对于只学习了三年表演課程的同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曼芳 毕业班 专科学校 喜剧 欧洲 第十二夜 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