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天线技术通过在收发端部署天线阵列,从而提供额外的空间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DoFs),大幅提升了无线通信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与此同时,多天线技术应用于雷达感知领域,实现了空间角度分辨能力并提升了感知自由度,大幅增强了无线感...多天线技术通过在收发端部署天线阵列,从而提供额外的空间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DoFs),大幅提升了无线通信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与此同时,多天线技术应用于雷达感知领域,实现了空间角度分辨能力并提升了感知自由度,大幅增强了无线感知性能。然而,无线通信与雷达感知领域在过去数十年里独立发展。因此,尽管多天线技术在这两个领域分别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并没有通过发挥它们的协同作用来实现深度融合。随着感知与通信的融合被确定为第六代(the sixth-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网络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多天线技术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以填补上述空白。为此,本文围绕未来天线阵列规模持续扩张、阵列架构更加多样、阵列形态更为灵活等发展趋势,对面向6G通信感知一体化的多天线技术进行综述。首先介绍未来多天线的不同架构类型,包括以传统紧凑式阵列和新兴稀疏阵列为代表的集中式阵列架构、以无蜂窝大规模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为代表的分布式天线架构,以及三维连续空间阵元位置与朝向灵活可调的可移动天线/流体天线。然后,本文将介绍基于上述天线架构的远场/近场信道建模,并进行通信与感知性能分析。最后总结不同天线架构的特点,并展望解决因天线阵列规模的持续扩展及阵列形态的灵活多变引起的信道状态信息获取困难的新思路。展开更多
正交时频空(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 OTFS)调制技术是近年提出的新型信号调制方式,旨在应对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典型的高移动性多径传输场景中存在的大多普勒频移导致的通信质量下降问题。OTFS技术将符号映射至时延-多普勒(Del...正交时频空(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 OTFS)调制技术是近年提出的新型信号调制方式,旨在应对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典型的高移动性多径传输场景中存在的大多普勒频移导致的通信质量下降问题。OTFS技术将符号映射至时延-多普勒(Delay-Doppler, DD)域,并通过二维变换将其变换到时频域,以应对大多普勒频移和时延导致的载波间干扰与符号间干扰。分析并总结了OTFS技术的基本原理、信道估计、符号检测及与多址技术结合等方向的研究现状,对未来OTFS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展开更多
如今,物联网已经应用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但是由于空间、环境等限制,地面物联网在一些应用场景中表现出了服务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6G),提出将卫星通信与地面通信融...如今,物联网已经应用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但是由于空间、环境等限制,地面物联网在一些应用场景中表现出了服务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6G),提出将卫星通信与地面通信融合,从而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对于卫星通信,卫星通常由太阳能供电,导致能量有限,因此想要实现大规模设备高质量的通信,卫星的能量效率设计非常必要。本文为6G低轨(low earth orbit,LEO)卫星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计了一个能量有效的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框架,以支持广域分布设备的大规模机器通信(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MTC)。考虑到LEO卫星的能量有限性和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不准确,本文建立了一个在功率和信干噪比(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 ratio,SINR)约束下最大化能效的优化问题。通过将分数形式问题转换为等效的减法形式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鲁棒的联合波束成形和功率分配算法,以在存在信道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最大化能量效率。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展开更多
文摘多天线技术通过在收发端部署天线阵列,从而提供额外的空间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DoFs),大幅提升了无线通信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与此同时,多天线技术应用于雷达感知领域,实现了空间角度分辨能力并提升了感知自由度,大幅增强了无线感知性能。然而,无线通信与雷达感知领域在过去数十年里独立发展。因此,尽管多天线技术在这两个领域分别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并没有通过发挥它们的协同作用来实现深度融合。随着感知与通信的融合被确定为第六代(the sixth-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网络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多天线技术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以填补上述空白。为此,本文围绕未来天线阵列规模持续扩张、阵列架构更加多样、阵列形态更为灵活等发展趋势,对面向6G通信感知一体化的多天线技术进行综述。首先介绍未来多天线的不同架构类型,包括以传统紧凑式阵列和新兴稀疏阵列为代表的集中式阵列架构、以无蜂窝大规模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为代表的分布式天线架构,以及三维连续空间阵元位置与朝向灵活可调的可移动天线/流体天线。然后,本文将介绍基于上述天线架构的远场/近场信道建模,并进行通信与感知性能分析。最后总结不同天线架构的特点,并展望解决因天线阵列规模的持续扩展及阵列形态的灵活多变引起的信道状态信息获取困难的新思路。
文摘正交时频空(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 OTFS)调制技术是近年提出的新型信号调制方式,旨在应对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典型的高移动性多径传输场景中存在的大多普勒频移导致的通信质量下降问题。OTFS技术将符号映射至时延-多普勒(Delay-Doppler, DD)域,并通过二维变换将其变换到时频域,以应对大多普勒频移和时延导致的载波间干扰与符号间干扰。分析并总结了OTFS技术的基本原理、信道估计、符号检测及与多址技术结合等方向的研究现状,对未来OTFS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文摘如今,物联网已经应用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但是由于空间、环境等限制,地面物联网在一些应用场景中表现出了服务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6G),提出将卫星通信与地面通信融合,从而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对于卫星通信,卫星通常由太阳能供电,导致能量有限,因此想要实现大规模设备高质量的通信,卫星的能量效率设计非常必要。本文为6G低轨(low earth orbit,LEO)卫星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计了一个能量有效的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框架,以支持广域分布设备的大规模机器通信(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MTC)。考虑到LEO卫星的能量有限性和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不准确,本文建立了一个在功率和信干噪比(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 ratio,SINR)约束下最大化能效的优化问题。通过将分数形式问题转换为等效的减法形式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鲁棒的联合波束成形和功率分配算法,以在存在信道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最大化能量效率。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