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音色与个别乐器个性的保持和加强——朱践耳《第六交响曲》音色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钦丽丽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34,共4页
朱践耳《第六交响曲》的一个重要的结构因素之一,就是要保持和加强音色与个性的确立,全曲音乐构筑于两条音色线条:录音磁带和管弦乐队。录音磁带不以其主体音响为主要目的,而是在音色和音调方面提供模式和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乐器的性... 朱践耳《第六交响曲》的一个重要的结构因素之一,就是要保持和加强音色与个性的确立,全曲音乐构筑于两条音色线条:录音磁带和管弦乐队。录音磁带不以其主体音响为主要目的,而是在音色和音调方面提供模式和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乐器的性能和最大限度地扩大音色调色板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践耳 第六交响曲 音色 录音磁带 管弦乐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与政治的宣言 革命与自由的赞歌——亨策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冶鸿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0年第4期93-104,共12页
汉斯·维尔纳·亨策(Hans Werner Henze,1926——)是德国战后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博采众长、融各种风格于一炉。第六交响曲是亨策交响乐创作中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其交响曲中规模庞大、较为复杂的一部。这部作品在结构逻... 汉斯·维尔纳·亨策(Hans Werner Henze,1926——)是德国战后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博采众长、融各种风格于一炉。第六交响曲是亨策交响乐创作中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其交响曲中规模庞大、较为复杂的一部。这部作品在结构逻辑、调性布局、发展手法等方面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十二音序列、等节奏、中心音程是其最主要的音乐材料;同时,第六交响曲也是作者著名的"音乐与政治"思想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策 第六交响曲 结构分析 技法分析 音乐与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勒的《第六交响曲》:悲剧意识与主题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孙丝丝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0-107,共8页
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1860-1911)的《第六交响曲》(1903-1904)被公认为是该作曲家所有交响曲中最具有悲剧性质的一部,作曲家本人也以"Tragic"(悲剧)的副标题将之公布于世。本文通过对整部交响曲中各乐章主题的分析... 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1860-1911)的《第六交响曲》(1903-1904)被公认为是该作曲家所有交响曲中最具有悲剧性质的一部,作曲家本人也以"Tragic"(悲剧)的副标题将之公布于世。本文通过对整部交响曲中各乐章主题的分析,展示出作曲家在第一乐章的悲剧性主部主题中,就已经暗示、蕴含了其他乐章主题的音乐材料,从而使整部作品笼罩在悲剧情绪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勒 第六交响曲 悲剧意识 音乐主题 主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的悲剧美——柴可夫斯基和他的第六交响曲“悲怆” 被引量:1
4
作者 邱晞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0年第2期84-87,共4页
2020年是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诞辰一百八十周年。一百多年来,人们难以忘情于柴可夫斯基落日般悲壮的生命和他那些回旋在山巅的旋律。柴可夫斯基具有异乎寻常的感受力,惟其如此,世界对他来说是永恒的悲剧。
关键词 柴可夫斯基 第六交响曲 悲怆 悲剧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解读
5
作者 王莹 《艺海》 2009年第4期42-43,共2页
论及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通常会认为是他个人全部音乐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这部作品作为作曲家音乐生涯的绝笔之作,如同“天鹅之歌”般哀伤、惋惜又弥足珍贵,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用音... 论及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通常会认为是他个人全部音乐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这部作品作为作曲家音乐生涯的绝笔之作,如同“天鹅之歌”般哀伤、惋惜又弥足珍贵,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用音乐书写的泪书,是名副其实的临终绝笔,饱含了柴科夫斯基在逆境中对无法改变的命运的无奈与叹息,可以说是他晚年境遇的真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科夫斯基 第六交响曲 解读 音乐生涯 作品 作曲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沃恩·威廉斯e小调《第六交响曲》解析
6
作者 张成康 《音乐时空》 2012年第9期90-90,109,共2页
二十世纪英国著名作曲家沃恩·威廉斯的作品是英国音乐复兴的主要部分之一。其音乐创作一方面继承了欧洲大陆的音乐传统,另一方面又吸取了英国历史上”都铎王朝“时期的音乐成果,并把它们同英国民歌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现代英国... 二十世纪英国著名作曲家沃恩·威廉斯的作品是英国音乐复兴的主要部分之一。其音乐创作一方面继承了欧洲大陆的音乐传统,另一方面又吸取了英国历史上”都铎王朝“时期的音乐成果,并把它们同英国民歌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现代英国音乐的鲜明特征和民族风格。e小调《第六交响曲》写于一九四七年,作品刻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引起的精神体验和心理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恩·威廉斯 第六交响曲 英国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配器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邹建超 林贵雄 《音乐时空》 2013年第9期43-46,共4页
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是柴科夫斯基毕生创作的顶峰之作,与前面五部交响曲相比较,除了继承和发展柴科夫斯基一贯的交响创作技法之外,这部作品的配器又有着其独到之处。本文通过对这部交响曲的配器技法作出分析,来探讨柴... 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是柴科夫斯基毕生创作的顶峰之作,与前面五部交响曲相比较,除了继承和发展柴科夫斯基一贯的交响创作技法之外,这部作品的配器又有着其独到之处。本文通过对这部交响曲的配器技法作出分析,来探讨柴科夫斯基独特的配器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科夫斯基 第六交响曲 配器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勒第六交响曲“Tragic”剖析——中间乐章音乐学分析及演奏顺序的讨论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含 《黄河之声》 2015年第22期15-20,共6页
本文通过曲式、调性、和声的分析及笔者对马勒第六交响曲"Tragic"行板乐章与谐谑曲乐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做一个全面的音乐学分析。最终,笔者从马勒的意愿(主要是从马勒对总谱的修改,对总谱出版社的要求,以及首演和马勒生... 本文通过曲式、调性、和声的分析及笔者对马勒第六交响曲"Tragic"行板乐章与谐谑曲乐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做一个全面的音乐学分析。最终,笔者从马勒的意愿(主要是从马勒对总谱的修改,对总谱出版社的要求,以及首演和马勒生前第六交响曲公演时中间乐章的顺序)、阿尔玛的言论(主要参考马勒给阿尔玛的信,阿尔玛对马勒的回忆以及阿尔玛所发的电报等)及之后总谱修订的情况(主要是国际马勒协会对马勒第六交响曲总谱的修订情况,两位不同的总编拉茨和库比克的不同观点,另一位编辑福瑟的看法和专攻马勒第二交响曲和第五交响曲小柔板的卡普兰公布的研究成果)、音乐本体分析(主要是调性的关系与情感表达,主要是上下乐章所表达情感内容的联系)三个方面,得出马勒第六交响曲中间乐章应是先"谐谑曲"后"行板"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勒 第六交响曲 音乐学分析 演奏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的悲怆意识探求 被引量:1
9
作者 姜晓琳 《黄河之声》 2011年第20期128-128,共1页
有着天鹅之歌美誉的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以其深沉的悲怆光耀后世,是作曲家一生最真切的写照和最完美的总结。本文下面将结合作品本身,以及作曲家的生活际遇和精神,对其中的悲怆意识进行解读,探求柴可夫斯基关... 有着天鹅之歌美誉的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以其深沉的悲怆光耀后世,是作曲家一生最真切的写照和最完美的总结。本文下面将结合作品本身,以及作曲家的生活际遇和精神,对其中的悲怆意识进行解读,探求柴可夫斯基关于"生"与"死"的人生哲学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可夫斯基 第六交响曲 悲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维斯《第六交响曲》音高材料布局的结构特征
10
作者 孙玥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26-233,共8页
彼得.马克斯韦尔.戴维斯是当代英国音乐领域中名声显赫,广受听众爱戴的作曲家。与20世纪许多作曲家相比,戴维斯的创作更为多样,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风格特征,即便是同一阶段的创作,也呈现出不尽相同的风格。其音乐语言既包括利用中世纪、... 彼得.马克斯韦尔.戴维斯是当代英国音乐领域中名声显赫,广受听众爱戴的作曲家。与20世纪许多作曲家相比,戴维斯的创作更为多样,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风格特征,即便是同一阶段的创作,也呈现出不尽相同的风格。其音乐语言既包括利用中世纪、文艺复兴式,又兼有民族素材为语汇的创作,当然,作为20世纪的作曲家,他同时也大量的使用无调性、序列、音程手段及集合等作曲技法。可谓将传统与新的作曲技法融会贯通,体现出兼容的气质。《第六交响曲》完成于1995至1996年间,从创作的时代背景来看,处于创作的回归风潮的年代,而且是经历过先锋派等一系列创新的尝试之后的一种新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维斯 第六交响曲 音高材料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磅礴的生命之歌——王西麟的《第六交响曲:生命之歌——2008》听后感
11
作者 平鸣 《福建艺术》 2007年第4期31-32,共2页
  王西麟,这位被认为中国交响乐坛最具思想深度和现代精神的作曲家,近年有多部大型交响乐作品问世演出,而他每一次作品响起,都能引起音乐圈内外普遍重视和强烈反响.……
关键词 王西麟 交响乐作品 第六交响曲 生命之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呈示部旋律外形特征分析
12
作者 周建华 《歌海》 2015年第2期59-60,共2页
旋律是音乐作品的外观轮廓,是音乐情感的直接体现,然而,旋律外形分析却是既往分析中不太被注意的方面。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呈示部旋律,在局部外形、整体外形以及紧张度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征,整个呈示部的旋律外形特征刚好是... 旋律是音乐作品的外观轮廓,是音乐情感的直接体现,然而,旋律外形分析却是既往分析中不太被注意的方面。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呈示部旋律,在局部外形、整体外形以及紧张度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征,整个呈示部的旋律外形特征刚好是主部主题前四小节旋律特征的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多芬 第六交响曲 第一乐章呈示部 旋律外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艺术手法探析
13
作者 朱丽芳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4-76,共3页
本文探究并解析了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的主要艺术风格和手法,通过作品典型的曲式结构、体裁、配器以及情感的悲剧性风格几个方面,阐述了柴科夫斯基在这部作品中对传统的突破和创新,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第六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典... 本文探究并解析了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的主要艺术风格和手法,通过作品典型的曲式结构、体裁、配器以及情感的悲剧性风格几个方面,阐述了柴科夫斯基在这部作品中对传统的突破和创新,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第六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典型的哲学思想和风格特征的集大成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科夫斯基 第六交响曲 悲剧性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乡愁:马勒《第六交响曲》之空间意义
14
作者 方迪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40,共4页
特定的声音产生于特定的空间,且制造特定的空间感。音响场景,正是由音响的空间性构建起来的。音响场景的转换,也是作曲家意识的转换,是音乐作品叙事动机和中心的转移。马勒的《第六交响曲》以多个特征鲜明的主题建构了多重的声音空间。... 特定的声音产生于特定的空间,且制造特定的空间感。音响场景,正是由音响的空间性构建起来的。音响场景的转换,也是作曲家意识的转换,是音乐作品叙事动机和中心的转移。马勒的《第六交响曲》以多个特征鲜明的主题建构了多重的声音空间。其间,既有属于马勒本人记忆的声音空间,又有作曲家有意构建的声音空间,以及更广大的由音响所指征的精神空间。本文试从马勒《第六交响曲》的空间维度出发,探究其音乐修辞之对置手法、乡愁情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勒《第六交响曲 对置 乡愁 空间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可夫斯基和他的第六交响曲
15
作者 连桂英 《俄语学习》 1999年第3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柴可夫斯基 第六交响曲 音乐会 获得巨大成功 《天鹅湖》 音乐作品 不幸感 芭蕾舞 青年时代 曲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科夫斯基《b小调第六交响曲》的艺术特征
16
作者 张红 《艺术广角》 2004年第3期59-59,共1页
《b小调第六交响曲》(Op.74)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是作者逝世前写成的最后一部巨作。他自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杰作。
关键词 柴科夫斯基 《b小调第六交响曲 艺术特征 俄罗斯 曲式结构 奏鸣曲式 音乐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的结构力分析
17
作者 宋曼曼 《北方音乐》 2019年第19期86-86,88,共2页
本文从调性结构、主题及核心音调等方面分析了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以期发现作曲家创作中的结构思维,以便更好地理解音乐。
关键词 柴可夫斯基 第六交响曲 结构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的艺术魅力
18
作者 石晋诚 《剧影月报》 2014年第4期52-53,共2页
作为一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追求的愿望是使大多数听众能感动,为大多数听众所接收、喜爱,他的这个愿望其实在他的生前就已经实现,给柴可夫斯基伟大荣誉的,不是专业音乐工作者,不是特定的听众,而是广大的无名听众。专家所评说的他的作品... 作为一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追求的愿望是使大多数听众能感动,为大多数听众所接收、喜爱,他的这个愿望其实在他的生前就已经实现,给柴可夫斯基伟大荣誉的,不是专业音乐工作者,不是特定的听众,而是广大的无名听众。专家所评说的他的作品中存在着所谓的“庸俗性”、“老生常谈”以及“折中主义”,而广大的听众则把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看成他们所珍重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有人企图贬低他的艺术,可是相反听众对柴可夫斯基的眷恋非但没有减弱,反倒越来越强烈。这里我们来谈论一下他人生最后一部不朽的经典《第六交响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 艺术魅力 音乐工作者 折中主义 听众 作曲家 愿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贝柳斯《第六交响曲》织体变奏技法分类研究
19
作者 杨纪鹏 《黄河之声》 2019年第11期30-31,共2页
《第六交响曲》是西贝柳斯的晚期代表作品之一,该作品除了在备受关注的旋律与和声等方面之外,织体结构的精心设计是该作品较为突出的创新点之一。该交响曲在织体的发展过程中凸显了织体变奏的发展特点,本文将从该角度出发,对织体变奏技... 《第六交响曲》是西贝柳斯的晚期代表作品之一,该作品除了在备受关注的旋律与和声等方面之外,织体结构的精心设计是该作品较为突出的创新点之一。该交响曲在织体的发展过程中凸显了织体变奏的发展特点,本文将从该角度出发,对织体变奏技法进行分类研究。结合变奏的变化统一特点(变奏中具有"变化因素"与"不变因素"),将织体变奏技法分为"织体作为不变因素的织体变奏"与"织体作为变化因素的织体变奏"两类,并将其与旋律相联系分别进行论证,试图从中总结出主题之间织体结构的联系及其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贝柳斯 第六交响曲 织体变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死亡,面对死亡,超越死亡!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随想
20
作者 王颖 《音乐爱好者》 2023年第11期46-49,共4页
一夜的昏睡让头脑难以清醒,身体沉重到无法感知疼痛。持续的呕吐和腹泻抽干了全部能量,霍乱的病症蒸发了身体中的每一滴液体。时间近乎静止,每个细胞微小的跳动感受如同沉重的负担。如果生命在此刻到达尽头,请让他最后一次书写,带着无... 一夜的昏睡让头脑难以清醒,身体沉重到无法感知疼痛。持续的呕吐和腹泻抽干了全部能量,霍乱的病症蒸发了身体中的每一滴液体。时间近乎静止,每个细胞微小的跳动感受如同沉重的负担。如果生命在此刻到达尽头,请让他最后一次书写,带着无限的残破却仍然要燃尽最后一丝灿烂,只为展现命运的终极之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尽 第六交响曲 柴科夫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