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研究,系统评价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致肝损伤后替换为同类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0月。...目的基于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研究,系统评价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致肝损伤后替换为同类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0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对结果数据进行描述性或统计性分析。结果纳入26项研究(22个病例报告和4个病例系列),共计75例患者使用TKIs致肝损伤后替换为同类药物,主要涉及的作用靶点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和多靶点。大部分患者换药后安全性良好,肝功能正常或无严重肝损伤,仅1例患者报告严重肝脏不良反应(3级总胆红素升高);临床疗效方面,大部分患者对换用的TKIs应答良好,在随访时间内治疗结局评估为稳定或无疾病进展,仅2例吉非替尼替换为厄洛替尼患者因发生非肝损伤相关不良反应而减量后疾病进展、1例厄洛替尼替换为阿法替尼患者出现肿瘤症状加重。结论已发表的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证据表明,靶向EGFR、ALK和多靶点的TKIs致肝损伤后替换为同类药物继续治疗,具有一定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可实践性,可作为TKIs肝损伤停药后的应对策略之一。但目前尚无指南共识在替换药物选择、给药时机和剂量方案等方面作出明确推荐,亟待更多研究进一步探索。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基于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研究,系统评价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致肝损伤后替换为同类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0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对结果数据进行描述性或统计性分析。结果纳入26项研究(22个病例报告和4个病例系列),共计75例患者使用TKIs致肝损伤后替换为同类药物,主要涉及的作用靶点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和多靶点。大部分患者换药后安全性良好,肝功能正常或无严重肝损伤,仅1例患者报告严重肝脏不良反应(3级总胆红素升高);临床疗效方面,大部分患者对换用的TKIs应答良好,在随访时间内治疗结局评估为稳定或无疾病进展,仅2例吉非替尼替换为厄洛替尼患者因发生非肝损伤相关不良反应而减量后疾病进展、1例厄洛替尼替换为阿法替尼患者出现肿瘤症状加重。结论已发表的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证据表明,靶向EGFR、ALK和多靶点的TKIs致肝损伤后替换为同类药物继续治疗,具有一定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可实践性,可作为TKIs肝损伤停药后的应对策略之一。但目前尚无指南共识在替换药物选择、给药时机和剂量方案等方面作出明确推荐,亟待更多研究进一步探索。
文摘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和糖基化纤连蛋白(glycosylated fibronectin,GLYFN)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88例孕妇,分154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和34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组),应用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其在孕16~18周血清中PLGF、SFLT-1和GLYFN的浓度,比较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各标志物的水平,并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对3种标志物的预测价值进行效能评估。结果:在妊娠中期,子痫前期组血清PLGF浓度低于对照组,SFLT-1及GLYFN浓度均高于对照组,3种标志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指标P=0.000)。95%置信区间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PLGF为0.941(0.907~0.974),SFLT-1为0.881(0.800~0.962),GLYFN为0.951(0.918~0.985),联合指标SFLT-1和GLYFN、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0.968、0.986。结论:PLGF、SFLT-1、GLYFN 3种标志物水平在对照组和子痫前期组均存在明显差异,对子痫前期的发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SFLT-1联合PLGF、SFLT-1联合GLYFN、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高于任一单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