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述评 |
陈前瑞
赵葵欣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0
|
|
2
|
第二语言习得者获得不同习得能力的原因 |
李桂明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
3
|
国内外语界工作记忆与第二语言习得关系研究20年 |
陈士法
崔涛涛
罗小姝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6 |
7
|
|
4
|
课堂提问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
于龙
于全娟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5 |
30
|
|
5
|
对第二语言习得中“年龄小优势论”的辩证分析 |
韩红丽
颜晓川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5
|
|
6
|
语法教学与第二语言习得 |
王佳丽
刘宽平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6 |
10
|
|
7
|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第二语言习得文献计量学分析与评价 |
丁君
王兰英
郑艳丽
刘真真
|
《现代情报》
CSSCI
|
2012 |
1
|
|
8
|
试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动机 |
华厚坤
赵海洪
|
《高校教育管理》
|
2003 |
6
|
|
9
|
建构主义,第二语言习得和因特网 |
俞理明
伊丽莎白·尤门
郭鸿杰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2 |
12
|
|
10
|
第二语言习得与CBI教学模式的研究 |
蔡坚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2 |
212
|
|
11
|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综观 |
蒋德红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3 |
14
|
|
12
|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评介 |
李哲
辛春雷
|
《外国语文》
|
1999 |
6
|
|
13
|
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 |
秦乐娱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21
|
|
14
|
浅析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
李泮池
|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
2009 |
20
|
|
15
|
第二语言习得中语言思维的作用及外语思维的形成 |
肖燕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3 |
34
|
|
16
|
从普遍语法到浮现理论——从习得顺序研究谈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视角的发展 |
冯丽萍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17
|
基于第二语言习得情感理论的“乐学”情绪培养 |
康红
谢凌江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8
|
默会知识与第二语言习得 |
陈茂庆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7
|
|
19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学习者语言分析方法述评 |
曹贤文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20
|
论儿童第二语言习得 |
徐兴祥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