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城市诗域与“第二自然”——论徐芳诗 |
李有亮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2
|
第二自然研究的四种进路 |
马万东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3
|
城市作为第二自然——呼伦贝尔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 |
王毅
杨沛儒
|
《世界建筑》
|
2010 |
1
|
|
4
|
冰清剔透的“第二自然”:人化的荷塘妙境——读《荷塘风起》 |
曹明海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5
|
“轮轴变相,载同其符”--浅析托尼·克拉格雕塑中的“第二自然” |
姚晓彤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22 |
1
|
|
6
|
第二自然与现代艺术--《小说理论》中的第二自然概念与“艺术终结论” |
陆凯华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7
|
当代绘画中的“第二自然”探析 |
黄海燕
连秀菲
|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
2023 |
0 |
|
8
|
自然审美与艺术审美之一般比较 |
成瓅
成穷
|
《美与时代(创意)(上)》
|
2012 |
1
|
|
9
|
麦克道尔视阈下考察理性与自然关系的四种进路 |
王增福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0
|
永恒的自然之道——浅论塞尚绘画的艺术特色 |
靳静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3 |
0 |
|
11
|
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的自然主义维度 |
焦援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12
|
诗画中的自然 自然中的诗画──自然和艺术的同构现象之五 |
资民筠
|
《艺术科技》
|
1995 |
0 |
|
13
|
解析装饰画艺术中的黑与白 |
席彬
|
《美术大观》
|
2007 |
1
|
|
14
|
解析景观中的“无设计” |
马博华
孙文婧
|
《美术大观》
|
2012 |
0 |
|
15
|
中国画的“不似之似” |
邵大箴
|
《中国书画》
|
2012 |
1
|
|
16
|
艺术摹仿说与主观表现 |
兰芳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6 |
0 |
|
17
|
精神的传递者——艾轩油画解读 |
孙燕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1 |
1
|
|
18
|
从艺术形式与时代审美的关系看当代油画 |
刘金香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6 |
1
|
|
19
|
我写游记散文 |
王充闾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2
|
|
20
|
“这群斑羚”是奇数还是偶数 |
汪立海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