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现代性下的风险社会与个体化 被引量:24
1
作者 杨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136,共6页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主题。在第一现代性中,个体生活在确定性的社会模式之中,由于风险社会的延伸,个体超越了第一现代性中具有确定阶级和社会地位的线性社会。在市场系统、福利国家、培训系统等制度作用下,个体获...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主题。在第一现代性中,个体生活在确定性的社会模式之中,由于风险社会的延伸,个体超越了第一现代性中具有确定阶级和社会地位的线性社会。在市场系统、福利国家、培训系统等制度作用下,个体获得了第二现代性下的"为自己而活"的不确定性自由,并且经历了一个制度化抽离与再嵌入过程。这一过程是一种结构性的演变,在某种意义上是制度性的个人主义。然而,过度的个性化正在危及社会和谐共处的根基。因此,涂尔干笔下的社会学命题对于风险社会中的个体命运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个体化 第一现代 第二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社会、第二现代与邻避冲突——一个宏观结构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海柱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1-88,157,158,共10页
在科技工业设施或工程项目选址建设过程中,对科技风险的忧虑是引发邻避冲突的重要原因。从现代化或现代性的宏观视角来看,邻避冲突的不断发生是工业社会发展为风险社会的重要表征。科学理性、技术治理、"技术-经济"发展导向... 在科技工业设施或工程项目选址建设过程中,对科技风险的忧虑是引发邻避冲突的重要原因。从现代化或现代性的宏观视角来看,邻避冲突的不断发生是工业社会发展为风险社会的重要表征。科学理性、技术治理、"技术-经济"发展导向以及各种安全控制机制共同构成了工业现代化的结构基础,然而这种现代性具有内在的结构性悖论,从而导致了邻避冲突的"再生产"与治理困境。风险社会在消解工业现代性的结构基础的同时,也揭示了"第二现代"的可能性。借鉴"第二现代"理论所强调的"反身性"理念,邻避治理需要进行一种"反身性治理"变革,它以"风险理性"为理性基础,以"民主治理"为实践模式,并以"社会合作"秩序的构建为目标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风险社会 第二现代 邻避冲突 反身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次现代化与中国国家创新体系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凤 何传启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6-108,共3页
人类社会正大踏步地向知识社会迈进。如果说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移是第一次现代化 ,那么 ,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移是第二次现代化。在21世纪 ,人类将全面实现第二次现代化。国家创新系统是促进和进行创新的国家系统 ,是第二... 人类社会正大踏步地向知识社会迈进。如果说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移是第一次现代化 ,那么 ,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移是第二次现代化。在21世纪 ,人类将全面实现第二次现代化。国家创新系统是促进和进行创新的国家系统 ,是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动机 ,是实现第二次现代化的国家战略。本文分析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阐述了我国实现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事实证明 ,建设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 ,是我国21世纪初的正确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现代 国家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的第二次现代性——从舒斯特曼与韦尔施的审美伦理思想谈起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彦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6,共7页
舒斯特曼和韦尔施这两位当今国际美学界的重要学者,在审美伦理方面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反对现代性的理性至上和各种恶性区隔,反对审美现代性的区分逻辑,在美学与伦理学、审美与伦理的关系上,都更关注两个领域的联姻,这顺应了后现代... 舒斯特曼和韦尔施这两位当今国际美学界的重要学者,在审美伦理方面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反对现代性的理性至上和各种恶性区隔,反对审美现代性的区分逻辑,在美学与伦理学、审美与伦理的关系上,都更关注两个领域的联姻,这顺应了后现代的跨越边界和填平沟壑。但是,舒斯特曼强调审美对伦理的渗透,却忽视了审美对伦理元素的汲取,在审美与伦理的关系上最终走向差异、多元的伦理审美化,这折射了后现代自身的矛盾,即一方面反思、克服现代性,另一方面却以同一原则消解自身,为了历史而放弃价值观的东西。韦尔施则为差异的后现代审美寻求基础和确定性,从伦理角度寻求审美的普遍共享性,在维护多元性的同时,更倾向于对共享价值的追求,与后现代的第二阶段,即正在兴起的"第二次现代性"、"审美的第二次现代性"不谋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斯特曼 韦尔施 审美伦理 审美 第二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与我国新型现代化道路的选择 被引量:2
5
作者 魏遥 雷良海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5-108,共4页
第二次现代化标志着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而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面临紧迫的瓶颈压力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决定着我国新型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必然是第二次现代化道路... 第二次现代化标志着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而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面临紧迫的瓶颈压力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决定着我国新型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必然是第二次现代化道路。我国新型现代化的发展应在以要素组合优势推动技术竞争优势提升、以知识创新体系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以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现代化发展战略建构三个路径上实现突破,以推动我国第二次现代化和综合现代化的进步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现代 新型现代化道路 知识创新体系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次现代化的两大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 被引量:4
6
作者 郭垒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61-65,共5页
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是“第二次现代化”主要特征 ,其中 ,“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是第二次现代化的两大引人瞩目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的重新分工和资源配置 ,知识经济意味着知识作为内生因素的新经济... 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是“第二次现代化”主要特征 ,其中 ,“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是第二次现代化的两大引人瞩目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的重新分工和资源配置 ,知识经济意味着知识作为内生因素的新经济运作方式 ;而信息技术革命则是这两大趋势的技术支撑 ,它与历史上的前两次技术革命不同 ,信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经济利益直接驱动下发生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趋势 第二现代化” 经济全球化 知识经济 信息技术 经济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第二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综述
7
作者 周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44-145,共2页
关键词 “新世纪第二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 否定范畴 焦点范畴 语义指向 词法 方言语法 句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次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考验
8
作者 孙向军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8-41,共4页
第二次现代化是指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 ,它以信息化为核心进程 ,又具有知识化、市场化、全球化、民主化等特征。对于处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政党来说 ,第二次现代化意味着一场严峻的历史考验。本文从这个视角出发 。
关键词 第二现代 现代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与河南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9
作者 吴宏亮 《河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5期151-154,共4页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第一次现代化,而进入到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作为现代化水平较低的省份,河南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必须瞄准世界现代化的前沿水平,实现发展模式的战略转移;必须...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第一次现代化,而进入到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作为现代化水平较低的省份,河南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必须瞄准世界现代化的前沿水平,实现发展模式的战略转移;必须坚持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一起抓,把人力知识化、新型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和政治民主化作为重点,走出新型的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现代化理论 发展战略 河南 现代化建设 发展模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暨第八届现代汉语语法研讨会)征稿通知
10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第二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 语言研究 学术交流 语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克、吉登斯自反性现代化理论之比较研究及其理论审视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先悦 陈学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33,共5页
发轫于西方的现代性在推动工业化福祉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西方学者贝克和吉登斯企图另辟蹊径,通过自反性现代化理论来诊断现代性之弊病。受鲍曼影响,贝克以中立的生态政治维度将理论聚焦于亚政治,认为工业社会的副作用是自... 发轫于西方的现代性在推动工业化福祉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西方学者贝克和吉登斯企图另辟蹊径,通过自反性现代化理论来诊断现代性之弊病。受鲍曼影响,贝克以中立的生态政治维度将理论聚焦于亚政治,认为工业社会的副作用是自反性的原动力,并推动了风险社会和个体化。在韦伯和哈贝马斯的熏陶下,吉登斯则站在伦理政治视角关注传统,他认为正是专业知识的增长导致了制度性自反,并破除了传统。尽管这"第三条道路"的出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而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加以审视,可发现两人在逻辑路径、分析维度和内容阐释方面存在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反性现代 亚政治 第二现代 制度自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区域现代化水平对电子政务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俊辉 朱忠泽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6年第1期74-79,共6页
区域现代化水平是影响区域电子政务发展的决定因素,文章主要阐述了区域现代化水平在电子政务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区域现代 第一次现代 第二现代 电子政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阶段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省区的现代化状况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刚 《西北人口》 2001年第3期60-62,共3页
本文从国内较为流行的“二次现代化理论”出发,对现阶段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省区的现代化状况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加快其现代化进程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中国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第一次现代 第二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经济现代化两个阶段的差异比较及对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启示 被引量:1
14
作者 邰哈斯其木格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8-92,共5页
广义层面的经济现代化分为经典经济现代化和第二次经济现代化两个阶段。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经济现代化的主要内涵是工业经济革命还是知识经济革命;主要特点是工业化、非农业化还是知识化、绿色化;基本目标是满足人类物质需要还是满... 广义层面的经济现代化分为经典经济现代化和第二次经济现代化两个阶段。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经济现代化的主要内涵是工业经济革命还是知识经济革命;主要特点是工业化、非农业化还是知识化、绿色化;基本目标是满足人类物质需要还是满足人类精神需要;主要结果是完成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还是完成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等问题。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是两者分别选择了经典经济现代化理论和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理论为理论基础。所以,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经济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之路,坚持综合经济现代化发展战略与理论目标和政策目标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现代 经典现代 第二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现代化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
15
作者 邹骏 张云霞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43-45,共3页
现代化是世界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18世纪中期,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国家陆续通过工业革命进入了现代化进程,并产生了一系列经典理论,这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一个多世纪努力,中国现代化有了质的飞跃。但是,面对新的国内外环... 现代化是世界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18世纪中期,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国家陆续通过工业革命进入了现代化进程,并产生了一系列经典理论,这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一个多世纪努力,中国现代化有了质的飞跃。但是,面对新的国内外环境,能否加强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正确分析人地矛盾、选择最佳路径、培养顶尖人才,将关乎到中国第二次现代化的成与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中国现代 第二现代 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评估的地方实践:动因、问题及反思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9-105,共7页
地方法治评估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过程中的新现象。法治建设的全面展开、地方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既有的政府考评机制及相关知识的引进,都是地方法治评估兴起的内在动力。顶层设计的缺乏、评估的形式化与封闭化及法治评估结果接纳机制... 地方法治评估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过程中的新现象。法治建设的全面展开、地方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既有的政府考评机制及相关知识的引进,都是地方法治评估兴起的内在动力。顶层设计的缺乏、评估的形式化与封闭化及法治评估结果接纳机制的缺失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地方法治评估所具有的功能未能充分地释放。对作为法治评估背景的社会所发生的变化缺乏洞见以及现行的中央—地方关系的制度安排,是导致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有必要强化(地方)法治评估的理论研究、加强对法治评估开放观念的接受及搭建法治评估的保障制度来克服上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评估 地方法治评估 法治 第二现代 法治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教育学的概念 被引量:13
17
作者 温克勒 陈泺翔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73,共12页
批判教育学是一种运动,在这个运动里,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在现代社会对儿童成长所造成的冲击上,对它的思考和探究可以有诠释学、辩证法、历史学和意识形态批判等多种方式。教育哲学在探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时分别有以下三种范式:把教育的... 批判教育学是一种运动,在这个运动里,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在现代社会对儿童成长所造成的冲击上,对它的思考和探究可以有诠释学、辩证法、历史学和意识形态批判等多种方式。教育哲学在探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时分别有以下三种范式:把教育的概念理解为一种社会进程,强调教育应被视为一个自律的系统,以及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下去养成一个有尊严、能自律的人。批判教育学就在与这三种范式的论辩中形塑自身的研究取径和教育概念。批判教育学具有十个传统根源,分别是:乌托邦思考,早期人文主义的尊严概念,近代资产阶级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强调的个人自由,启蒙时代的理性概念,夸美纽斯的民主教育理念,十九世纪初的观念论哲学,施莱尔马赫的浪漫主义哲学,十八世纪末人们对道德行动和美感之间关系的理解,马克思的人文主义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以及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等。在德国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中,莫伦豪尔的批判教育学引入了美国的实证取径,以现代社会科学的方式进行教育研究,具有独特的意义。在莫伦豪尔晚期著作的启发下不难发现,在第二现代里,由于社会文化变迁的速度已经超出了个体的自然成长速度,因此批判教育学既要面对(全球)社会带给教育的种种挑战,同时又要为儿童提供安稳的成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教育学 莫伦豪尔 第二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教育渊源论 被引量:48
18
作者 陈琳 孙梦梦 刘雪飞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8,共6页
起点决定行动方向,智慧教育的渊源直接影响其科学发展。由IBM公司"智慧地球"派生的"智慧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教育,其实质仅仅是较高层次的教育信息化。真正的智慧教育是"互联网+"教育的新形态,是... 起点决定行动方向,智慧教育的渊源直接影响其科学发展。由IBM公司"智慧地球"派生的"智慧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教育,其实质仅仅是较高层次的教育信息化。真正的智慧教育是"互联网+"教育的新形态,是智慧时代所呼唤的与时代相匹配并以引领时代为己任的新教育。人类走向智慧时代、国家创新建设、学界自觉以及教育要素改变引发的新需求等,呼唤和推动教育走向更大的智慧,走向智慧教育。智慧教育一定要从相当程度上已被误入歧途的"器"和"术"的层面,跃迁到"法"和"道"的层面,还中国人高度认可、以创新创造为最大特征的智慧的本来面目,从而真正建构培养时代之人的教育新制度、新秩序、新模式、新方式,让教育真正具有时代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时代 智慧教育 教育信息化 大成智慧学 第二次教育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六大挑战 被引量:6
19
作者 付俊红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县域经济发展 人均GDP 农业增加值 第二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与大规模城市项目的规划策划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文军 Marisa Carmona 《规划师》 2006年第11期13-15,共3页
作为全球化进程的产物,大规模城市项目的出现为城市发展融资、有效控制土地利用、实现社会和环境发展目标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是城市第二次现代化进程中提高竞争力与吸引投资的有效途径。大规模城市项目的实施为政府控制土地来实现社... 作为全球化进程的产物,大规模城市项目的出现为城市发展融资、有效控制土地利用、实现社会和环境发展目标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是城市第二次现代化进程中提高竞争力与吸引投资的有效途径。大规模城市项目的实施为政府控制土地来实现社会与环境目标提供了可能性。政府的规划管理机构应以策划的观念与方法,谋划本地区的战略发展,并对地区内的大型项目加以正确的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大规模城市项目 第二现代 规划策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