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次认知革命与社会建构论的产生 被引量:61
1
作者 叶浩生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107,共7页
第二次认知革命是后现代主义的革命。它的直接结果是促进了社会建构论的产生。社会建构论主张(1)知识是建构的,建构是社会的建构,而不是个体的建构。(2)人格、态度、情绪等心理现象并不存在于人的的内部,而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是文化历... 第二次认知革命是后现代主义的革命。它的直接结果是促进了社会建构论的产生。社会建构论主张(1)知识是建构的,建构是社会的建构,而不是个体的建构。(2)人格、态度、情绪等心理现象并不存在于人的的内部,而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是文化历史的产物。(3)语言并非是具有确定意义的透明的媒介,语言是先在的,规定了思维的方式。(4)没有超越历史和文化的普遍性知识,我们对于心理现象的理解是受时间、地域、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制约的。(5)心理学家应该关注话语的作用,话语分析是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论 第二次认知革命 话语 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意义的追问与心理学研究——兼论“第二次认知革命”的原则和结果 被引量:4
2
作者 邵迎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1-107,共7页
现代西方心理学在经过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的描写后,正在接受一种新的描述方式。“第二次认知革命”有可能使心理学向心理学是有关个体或者群体中的积极人的研究这一传统的、常识性观念回归。认知革命明确了一个真理,心理学应该成为对... 现代西方心理学在经过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的描写后,正在接受一种新的描述方式。“第二次认知革命”有可能使心理学向心理学是有关个体或者群体中的积极人的研究这一传统的、常识性观念回归。认知革命明确了一个真理,心理学应该成为对意义的心理研究。然而,在方法论上传承了行为主义的认知心理学,片面地将“意义制造”理解为“信息加工”,追求心灵———“自然之镜”———中的“心理表象”。话语观念的导入,使得处在语用平台上心理学家认为,语境、社会?语言的约定以及社会交换的模式,是构成意义的唯一决定因素。在这三描述方式中,对意义的理解和建构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话语在心理现象中占有中心地位。这使我们认为,心灵是个动态的观点,植根于历史、政治、文化、社会和人际的语境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 信息加工 社会建构 第二次认知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