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特殊性、长期性和历史经验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让新 邓淑华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0,共3页
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特殊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过程中历史经验,既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条件,也是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实际 第二次结合 特殊性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被引量:8
2
作者 熊启珍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9-144,共6页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他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历史性任务,阐明了它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以及基本方法,并率先开始了"第二次结合"的探索,从而启动了新一轮的马克思主...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他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历史性任务,阐明了它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以及基本方法,并率先开始了"第二次结合"的探索,从而启动了新一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开始了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主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阶段。毛泽东的探索是奠基性的,但"第二次结合"没有能够在毛泽东的主导下实现。毛泽东用他毕生的实践留给我们宝贵的经验———实事求是,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 第二次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题、定调、立论——毛泽东的“第二次结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被引量:2
3
作者 韦日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共6页
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是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的重要思想。通过对《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写作、修改和发表的回顾,从破... 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是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的重要思想。通过对《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写作、修改和发表的回顾,从破题、定调、立论等三个层次探讨毛泽东的"第二次结合"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第二次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思想及其历史贡献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乾元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1-266,共6页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初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总结了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倡导并率领党和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创了有别于苏...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初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总结了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倡导并率领党和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创了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进行的,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二次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第二次结合”思想三题 被引量:1
5
作者 韦日平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27,共5页
毛泽东关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重要思想,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以《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毛泽东关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重要思想,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以《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为文本依据,探讨毛泽东为什么在1956年提出"第二次结合"、为什么"一喜一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作了哪些理论准备等三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第二次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对“第二次结合”的思考
6
作者 熊启珍 王业高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16,共4页
在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围绕毛泽东于1956年提出的"第二次结合"这一任务,重点思考了如何实现"第二次结合"这个问题,提出了系列思想或观点,如研究本国的特点,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面对国家现实、面对群众需... 在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围绕毛泽东于1956年提出的"第二次结合"这一任务,重点思考了如何实现"第二次结合"这个问题,提出了系列思想或观点,如研究本国的特点,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面对国家现实、面对群众需要,保证党的正确领导,避免犯大的错误或少犯错误等。这些为后来邓小平成功主导并初步实现"第二次结合"作了最初的思想理论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邓小平的思考 第二次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毛泽东的“第二次结合”
7
作者 孙立勤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3年第4期26-29,共4页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并实践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开辟了“第二次结合”的道路,虽未实现“第二次结合”的历史性飞跃,但却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建设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次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次结合”的先声──纪念中共八大召开40周年 被引量:1
8
作者 史经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S2期44-46,共3页
“第二次结合”的先声──纪念中共八大召开40周年史经营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确立起来。这时,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的最迫切的问题是... “第二次结合”的先声──纪念中共八大召开40周年史经营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确立起来。这时,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的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国际共产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结合 中共八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毛泽东 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共产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道路 《论十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第二次结合”到“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历史路标”论略
9
作者 顾海良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15,190,F0003,共13页
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展现了从开创到形成和发展、再到创新和拓展,最后进入“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探索的“历史路标”。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为对象和根据,以“第二次结合”为思想原则和学理依循... 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展现了从开创到形成和发展、再到创新和拓展,最后进入“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探索的“历史路标”。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为对象和根据,以“第二次结合”为思想原则和学理依循,突出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经济运行及其关系的整体研究。在理论逻辑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本质问题,也是贯穿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全过程的理论主线;以计划与市场关系为核心问题,在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中,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主题;新发展理念具有的“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作用,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主导。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是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术发展的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次结合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新发展理念 “系统化的经济学说” 新中国7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呕心沥血
10
作者 许征帆 《人民论坛》 1997年第4期14-14,共1页
在举国哀悼邓小平同志的日子里,人们在缅怀他的光辉业绩时,经常讲到他做的这两件大事:其一,正确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切实维护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科学评价了毛泽东思想;其二,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创立了... 在举国哀悼邓小平同志的日子里,人们在缅怀他的光辉业绩时,经常讲到他做的这两件大事:其一,正确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切实维护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科学评价了毛泽东思想;其二,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两件大事,说到底都是事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大问题。 作为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起了引人瞩目的作用。他执行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城市中心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 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结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地位 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建成社会主义”的主要探索 被引量:2
11
作者 单孝虹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90,共11页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在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回应“第二次结合”的理论探索任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后“什么叫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对“建...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在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回应“第二次结合”的理论探索任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后“什么叫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对“建成社会主义”的目标、内涵和路径进行了主要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前期探索和理论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第二次结合 建成社会主义 理论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内在逻辑
12
作者 王秀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3,共4页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以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战略任务,并进行了前后两个不同阶段的探索。回顾总结我们党第二次结合的风雨历程,并对其前后两个不同阶段进行比照,有...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以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战略任务,并进行了前后两个不同阶段的探索。回顾总结我们党第二次结合的风雨历程,并对其前后两个不同阶段进行比照,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同时也有助于把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继续推向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结合 中国共产党 理论创新 内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在八大前后的探索与苏共二十大
13
作者 王保贤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S2期56-58,共3页
中共在八大前后的探索与苏共二十大王保贤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一、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要进行第二次结合”的伟大任务国家的革命和建设,都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一条颠... 中共在八大前后的探索与苏共二十大王保贤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一、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要进行第二次结合”的伟大任务国家的革命和建设,都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前后 毛泽东 苏共二十大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 第二次结合 中国共产 斯大林 “以苏为鉴” 个人崇拜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笙的传统和音音响在应用中的特殊表现
14
作者 谭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4-78,共5页
笙的传统和音音响在应用中的特殊表现谭军一、传统和音的结构与音响特征所谓传统和音是指笙在演奏过程中通常使用的.较为固定的.带有程式化的和音。有关笙的传统和音的构成法.可散见于文献中。据童斐的《中乐寻源》记载。"笙管和音... 笙的传统和音音响在应用中的特殊表现谭军一、传统和音的结构与音响特征所谓传统和音是指笙在演奏过程中通常使用的.较为固定的.带有程式化的和音。有关笙的传统和音的构成法.可散见于文献中。据童斐的《中乐寻源》记载。"笙管和音之法,律吕正义言之最为简要,律吕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弦 结合 第二次结合 和音 谐波序列 音响特征 兴德米特 应用中 八度音 主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结合”思想及其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15
作者 阎树群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17,F0002,共18页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得益于蕴含着普遍真理的邓小平“结合”思想。这一思想伴随着...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得益于蕴含着普遍真理的邓小平“结合”思想。这一思想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历程而萌生、形成并走向成熟,对于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牢固树立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作出了卓越贡献。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新发展邓小平“结合”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二结合 “两个结合 原创性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与八大前后中国建设道路的理论探索
16
作者 谭小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S2期114-115,共2页
毛泽东与八大前后中国建设道路的理论探索谭小厚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正确道路的指引下,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同样,社会主义建设也离不开正确道路的指引。否则,就会脱离中国国情,违背客观规律,遭受... 毛泽东与八大前后中国建设道路的理论探索谭小厚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正确道路的指引下,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同样,社会主义建设也离不开正确道路的指引。否则,就会脱离中国国情,违背客观规律,遭受挫折失败。毛泽东在八大前后,为了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八大前后 建设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八大政治报告 第二次结合 社会基本矛盾 道路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山区怎样种大、中棚番茄
17
作者 李全栓 王五迁 《河北农业》 1996年第6期17-17,共1页
深山区怎样种大、中棚番茄由于种植大、中棚番茄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在涉县保护地栽培有了迅速发展。石岗村李张玉种的春季中棚番茄亩收入达14800元,总结他的栽培技术主要有:一、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为提早上市,提高经济... 深山区怎样种大、中棚番茄由于种植大、中棚番茄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在涉县保护地栽培有了迅速发展。石岗村李张玉种的春季中棚番茄亩收入达14800元,总结他的栽培技术主要有:一、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为提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抢占淡季蔬菜市场,他选用了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定植前 保护地栽培 温湿度 栽培技术 果实品质 第二次结合 保持土壤水分 降低空气湿度 落花落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