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次技术革命简况
1
《国际展望》
1983年第4期5-6,共2页
第一次技术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运用。这次技术革命的第一个“火花”是纺织机的改革。1733年英国的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使织布机效率提高很多倍。1764年哈格里沃斯又发明“珍妮纺纱机”,提高效...
第一次技术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运用。这次技术革命的第一个“火花”是纺织机的改革。1733年英国的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使织布机效率提高很多倍。1764年哈格里沃斯又发明“珍妮纺纱机”,提高效率8倍。这时动力问题尖锐起来,于是人们寻找高效率的动力机械。1769年瓦特的蒸汽机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
次
技术革命
凯伊
动力问题
珍妮
动力机械
里沃
第三
次
技术革命
第二次技术革命
交通运输业
远距离输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抓紧技术革命,实现四个现代化
2
作者
冯兰瑞
《经济科学》
1984年第2期6-9,共4页
总结历史经验,弄清有关现代化的概念建国三十多年来我们主要是抓革命,搞政治运动,以致工作重心迟迟没有转移到建设上面来。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训。但是,如果认为我们根本没有抓建设,那就不见得对了。1958--1959年,毛泽东同志是抓了建设的...
总结历史经验,弄清有关现代化的概念建国三十多年来我们主要是抓革命,搞政治运动,以致工作重心迟迟没有转移到建设上面来。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训。但是,如果认为我们根本没有抓建设,那就不见得对了。1958--1959年,毛泽东同志是抓了建设的。总路线的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抓建设;三年大跃进也是抓建设。问题是我们对于什什是现代化,现代化和技术革命的关系,概念不明确,方法也不对头,所以成效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
次
技术革命
四个现代化
现代化建设
科学
技术
建设社会主义
总结历史经验
奋斗目标
发达国家
第二次技术革命
科学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技术革命与社会主义运动
3
作者
赵永清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3期45-50,共6页
科学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自有史以来重大的技术革命共发生三次.即18世纪后半叶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19世纪后半叶电力发现和应用以及20世纪后半叶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每...
科学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自有史以来重大的技术革命共发生三次.即18世纪后半叶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19世纪后半叶电力发现和应用以及20世纪后半叶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面貌的大变革和大改观。技术革命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使得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不同程度上的发生和发展。回顾、分析技术革命与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使我们对当今新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而社会主义运动却暂时处于低潮的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
次
技术革命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新
技术革命
空想社会主义者
第二次技术革命
科学
技术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
劳动生产率
无产阶级
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技术革命与我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4
作者
郭福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85-87,共3页
目前,新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它促使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在经济结构、生产组织、社会结构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知识越来越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新兴产业群在...
目前,新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它促使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在经济结构、生产组织、社会结构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知识越来越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新兴产业群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人们都以高度的敏感,了解、跟踪、研究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这次世界新技术革命,既不同于十八世纪中叶发生的以蒸汽机技术为内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十九世纪中叶发生的以电力技术为内容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
技术革命
第一
次
技术革命
第二次技术革命
我国教育现状
新兴
技术
十九世纪中叶
新兴产业
当代科技发展
第三
次
技术革命
生产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孙中山与中国技术革命
5
作者
杨学仁
《科技进步与对策》
1986年第7期43-44,共2页
二十世纪初,以电力技术的普遍使用为标志的一次技术革命正蓬勃兴起.当日的中国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孙中山先生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回答.他于1917至1919年间,完成了《建国方略》一书,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伟大预想,亲自主持制定了...
二十世纪初,以电力技术的普遍使用为标志的一次技术革命正蓬勃兴起.当日的中国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孙中山先生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回答.他于1917至1919年间,完成了《建国方略》一书,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伟大预想,亲自主持制定了《实业计划》,描绘了我国发展经济的蓝图.古人云:"以历为镜,可知兴替."我们总结这段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将对我们今天开展新的技术革命以新的启迪.一、孙中山面临技术革命的挑战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正面临世界上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挑战.这次技术革命的展开,与当时欧美的重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是相适应的.显然,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提高竞争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技术尚未推广;电力、内燃机和钢铁等技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刚刚兴起的民族工业还非常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第二次技术革命
实业计划
建国方略
中国
现代化
发展计划
电力
技术
辛亥
革命
前后
相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能源与技术革命
被引量:
1
6
作者
延涛
田洪斌
《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32-39,共8页
在能源经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能源与技术革命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能源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先导。我们所说的能源革命有两个含义:一是能源种类的更替;二是能源利用技术的变革。二、能源技术是技术革命的标志。三、能源问题仍...
在能源经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能源与技术革命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能源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先导。我们所说的能源革命有两个含义:一是能源种类的更替;二是能源利用技术的变革。二、能源技术是技术革命的标志。三、能源问题仍然是新的技术革命的前沿。下面就这三点认识予以说明。一、能源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先导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已经发生了四次工业革命①、三次能源革命②和三次技术革命。除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外,其余三次皆与三次能源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相继而行。研究能源革命史和技术革命史,可知,能源革命是技术革命的最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技术革命
能源种类
三
次
技术革命
大综合
能源
技术
科学实验
能源问题
蒸汽机
革命
史
太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如何迎接新的技术革命
7
作者
陈志坚
《社会科学辑刊》
1984年第4期45-52,共8页
以微电子技术、遗传工程、光导纤维、激光、新型材料、新的能源和海洋开发等新技术为特征的新的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如何根据我国的国情,利用国内外的有利条件,...
以微电子技术、遗传工程、光导纤维、激光、新型材料、新的能源和海洋开发等新技术为特征的新的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如何根据我国的国情,利用国内外的有利条件,发挥我们的优势,克服我们的弱点,采取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迎接新的技术革命,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为了迎接挑战,有必要回顾历史,吸取经验,研究现状展望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
次
技术革命
科学
技术
经济发展战略
第二次技术革命
微电子
技术
发达国家
英国
德国
新
技术革命
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技术革命与普通教育的改革
8
作者
吴元训
张俊洪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3-12,共10页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正在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人类。教育作为一种必须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受到了这场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世界各国纷纷针对新技术革命对本国影响的特点,改革教育,以适应新的形势。新技术革命的到来,对我们改革...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正在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人类。教育作为一种必须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受到了这场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世界各国纷纷针对新技术革命对本国影响的特点,改革教育,以适应新的形势。新技术革命的到来,对我们改革现行的教育,使之走上现代化道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差距,不啻是一次极好的机会。如何利用这次机会对我国教育进行改革,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新
技术革命
第二次技术革命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普通教育
教学内容
我国教育
六十年代
发达国家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科学技术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兼评三次浪潮
9
作者
杨沛霆
《科学管理研究》
1984年第2期37-42,共6页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理论问题。能不能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将关系到我们各项事业的发展。研究讨论这个问题,在我国现阶段,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列克思列宁主义者认为,社...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理论问题。能不能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将关系到我们各项事业的发展。研究讨论这个问题,在我国现阶段,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列克思列宁主义者认为,社会实践是人们得出结论和形成认识的基础。社会发展史、科学技术史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记录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进步
科学
技术
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
第二次技术革命
社会实践
巨大变革
农业
技术
体系
人类社会
科学
技术
史
电子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新特征
被引量:
1
10
作者
徐祥运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2-36,共5页
试析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新特征●徐祥运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在不同的时代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过去相比,现代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无论是速度、规模、结构还是转化方...
试析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新特征●徐祥运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在不同的时代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过去相比,现代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无论是速度、规模、结构还是转化方式都表现出了与往不同的新特征。一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科学
技术
转化为生产力
现代生产力
知识密集型产业
科学—
技术
知识密集型工业
新特征
第二次技术革命
劳动密集
生产力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现代科技革命的信息化特点
11
作者
张敏
《学习与探索》
1985年第3期16-20,共5页
始于本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现代科技革命,同世间任何事物一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的逻辑。它的漫长历史进程表明,孕育与伴随这场革命的,除了必要的社会背景之外,还必须有科学技术的基本前提。本文仅从科学技术基本前提方面探讨现...
始于本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现代科技革命,同世间任何事物一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的逻辑。它的漫长历史进程表明,孕育与伴随这场革命的,除了必要的社会背景之外,还必须有科学技术的基本前提。本文仅从科学技术基本前提方面探讨现代科技革命的信息化特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科技
革命
现代科学
技术革命
信息化
基本前提
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次技术革命
技术
发展
整体化
辩证发展
基本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技革命与信息问题
12
作者
高广礼
《商业经济研究》
1984年第3期9-13,共5页
当前世界正处在一次新的技术革命高潮时期。对此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三次浪潮,有的说是第四次产业(技术)革命。按第四次技术革命的说法,把十八世纪英国发明蒸汽机、纺织机列为第一次技术革命,十九世纪中以电力发明导致化学、钢铁、汽车...
当前世界正处在一次新的技术革命高潮时期。对此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三次浪潮,有的说是第四次产业(技术)革命。按第四次技术革命的说法,把十八世纪英国发明蒸汽机、纺织机列为第一次技术革命,十九世纪中以电力发明导致化学、钢铁、汽车制造业等的发展标志为第二次技术革命;以后,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与发展半导体、原子能、空间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现在为第四次技术革命。有的说为新技术革命,我国基本上采取这种提法。新技术革命包括信息、资源、材料、能源、生物科学等五大技术革命。它突出包括有原子能的发现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生物工程学的发展等。它们带动了整个科学,包括社会科学的发展。它的影响广泛,涉及到整个社会。请同志们注意这个动向。下面我准备从信息角度,分三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
次
技术革命
第三
次
技术革命
新
技术革命
第二次技术革命
第四
次
技术革命
三
次
浪潮
四
次
产业
生物工程学
信息角度
革命
高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科技革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先导作用
13
作者
李文华
李文耀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37-38,41,共3页
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表明:现代社会的优势越来越取决于科学技术,取决于较高的劳动生产率,那种单纯的依靠劳动力的数量或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发展经济的时代已成为过去.纵观人类发展史上每一次重大科学发现,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使人类改造自然...
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表明:现代社会的优势越来越取决于科学技术,取决于较高的劳动生产率,那种单纯的依靠劳动力的数量或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发展经济的时代已成为过去.纵观人类发展史上每一次重大科学发现,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登上了一个新台阶,进而把人类社会推向更高层次的文明.以蒸汽技术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旧世界,促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电力技术广泛应用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在原有基础上把人类文明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开辟了新的经济时代.科技革命愈来愈显示出它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和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驱动力,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先导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
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
科学
技术
第二次技术革命
社会生产力发展
科技进步
劳动生产率
资本主义
当今世界
社会主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学革命刍议
14
作者
肖德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59-61,64,共4页
本文对科学革命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结合科学史上的具体案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探讨了科学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科学革命不能和技术革命简单等同起来,既可以出现科学革命而不出现技术革命,也可以出现不依赖于科学革命的技术革命。...
本文对科学革命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结合科学史上的具体案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探讨了科学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科学革命不能和技术革命简单等同起来,既可以出现科学革命而不出现技术革命,也可以出现不依赖于科学革命的技术革命。科技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革命
近代科学
革命
现代科学
革命
哥白尼
革命
伽利略
自然科
科学与
技术
托勒玫体系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第二次技术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信息革命与电化教育
15
作者
任榜坤
《电化教育研究》
1984年第2期6-11,共6页
本文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认识发展电化教育的必要性。启发电教干部和电教课教师深入地正确地理解电化教育的概念、内容、方法和意义。开阔思想。把我们所从事的现实电教工作,与未来发展,从思想上紧...
本文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认识发展电化教育的必要性。启发电教干部和电教课教师深入地正确地理解电化教育的概念、内容、方法和意义。开阔思想。把我们所从事的现实电教工作,与未来发展,从思想上紧密联系起来等方面淡点看法,就教于电教界先辈和同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革命
计算机教育
新
技术革命
教育改革
第一
次
技术革命
第二次技术革命
世界科学
技术
信息
技术
第三
次
技术革命
教育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71—1917年资本主义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16
作者
唐承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5期38-43,共6页
已有诸多同仁开始注意到了1871—1971年资本主义史研究中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些粗浅之见,供讨论。一、如何看待19世纪最后30年的经济、政治形势问题。在现行教材和教学中,存在两种看法:一是与19世纪前半期相比,认为19世纪最后30年是资本...
已有诸多同仁开始注意到了1871—1971年资本主义史研究中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些粗浅之见,供讨论。一、如何看待19世纪最后30年的经济、政治形势问题。在现行教材和教学中,存在两种看法:一是与19世纪前半期相比,认为19世纪最后30年是资本主义经济上走向衰落,政治上走向全面反动,资本主义开始了它的发展历程中的下降线;二是近年来,为了突出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在分析第二次技术革命后果时,把19世纪最后30年的资本主义说成是经济上高度繁荣、政治上充分民主的时期。我认为这两种论断都失之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经济
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论
工人阶级
资本主义制度
第二次技术革命
发展历程
生产社会化
工人运动
世界近代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史为鉴,切勿再失振兴良机
17
作者
周忠高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2-54,共3页
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我们面临的战是紧迫的、严峻的。如果对这种形势缺乏认识,不加倍努力,我们国家和民族就可能更加落后,世界上就将没有我们应有的地位。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党的十三大报...
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我们面临的战是紧迫的、严峻的。如果对这种形势缺乏认识,不加倍努力,我们国家和民族就可能更加落后,世界上就将没有我们应有的地位。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党的十三大报告向全党、全国人民敲响的警钟。当今的中国,在世界上已经独立的164个国家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一百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
技术革命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当今世界
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
第二次技术革命
迅猛发展
十八世纪
产业
革命
以史为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发展大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18
作者
卓越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41-46,56,共7页
一、辩证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过程也就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就反映学习对象的不同深度看,学习系统中各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内在要素可以归纳成这样几层关系。
关键词
大学生
辩证思维能力
第二次技术革命
掌握知识
信息社会
高等教育
教学方法
爱因斯坦
自学能力
能力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次技术革命简况
1
出处
《国际展望》
1983年第4期5-6,共2页
文摘
第一次技术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运用。这次技术革命的第一个“火花”是纺织机的改革。1733年英国的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使织布机效率提高很多倍。1764年哈格里沃斯又发明“珍妮纺纱机”,提高效率8倍。这时动力问题尖锐起来,于是人们寻找高效率的动力机械。1769年瓦特的蒸汽机诞生。
关键词
第一
次
技术革命
凯伊
动力问题
珍妮
动力机械
里沃
第三
次
技术革命
第二次技术革命
交通运输业
远距离输电
分类号
F1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抓紧技术革命,实现四个现代化
2
作者
冯兰瑞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研究所
出处
《经济科学》
1984年第2期6-9,共4页
文摘
总结历史经验,弄清有关现代化的概念建国三十多年来我们主要是抓革命,搞政治运动,以致工作重心迟迟没有转移到建设上面来。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训。但是,如果认为我们根本没有抓建设,那就不见得对了。1958--1959年,毛泽东同志是抓了建设的。总路线的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抓建设;三年大跃进也是抓建设。问题是我们对于什什是现代化,现代化和技术革命的关系,概念不明确,方法也不对头,所以成效不大,
关键词
三
次
技术革命
四个现代化
现代化建设
科学
技术
建设社会主义
总结历史经验
奋斗目标
发达国家
第二次技术革命
科学态度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技术革命与社会主义运动
3
作者
赵永清
机构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3期45-50,共6页
文摘
科学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自有史以来重大的技术革命共发生三次.即18世纪后半叶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19世纪后半叶电力发现和应用以及20世纪后半叶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面貌的大变革和大改观。技术革命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使得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不同程度上的发生和发展。回顾、分析技术革命与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使我们对当今新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而社会主义运动却暂时处于低潮的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
三
次
技术革命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新
技术革命
空想社会主义者
第二次技术革命
科学
技术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
劳动生产率
无产阶级
生产关系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技术革命与我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4
作者
郭福平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85-87,共3页
文摘
目前,新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它促使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在经济结构、生产组织、社会结构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知识越来越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新兴产业群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人们都以高度的敏感,了解、跟踪、研究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这次世界新技术革命,既不同于十八世纪中叶发生的以蒸汽机技术为内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十九世纪中叶发生的以电力技术为内容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关键词
新
技术革命
第一
次
技术革命
第二次技术革命
我国教育现状
新兴
技术
十九世纪中叶
新兴产业
当代科技发展
第三
次
技术革命
生产组织
分类号
S7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孙中山与中国技术革命
5
作者
杨学仁
机构
武汉大学
出处
《科技进步与对策》
1986年第7期43-44,共2页
文摘
二十世纪初,以电力技术的普遍使用为标志的一次技术革命正蓬勃兴起.当日的中国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孙中山先生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回答.他于1917至1919年间,完成了《建国方略》一书,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伟大预想,亲自主持制定了《实业计划》,描绘了我国发展经济的蓝图.古人云:"以历为镜,可知兴替."我们总结这段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将对我们今天开展新的技术革命以新的启迪.一、孙中山面临技术革命的挑战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正面临世界上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挑战.这次技术革命的展开,与当时欧美的重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是相适应的.显然,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提高竞争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技术尚未推广;电力、内燃机和钢铁等技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刚刚兴起的民族工业还非常薄弱.
关键词
孙中山
第二次技术革命
实业计划
建国方略
中国
现代化
发展计划
电力
技术
辛亥
革命
前后
相适应
分类号
F062.4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能源与技术革命
被引量:
1
6
作者
延涛
田洪斌
出处
《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32-39,共8页
文摘
在能源经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能源与技术革命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能源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先导。我们所说的能源革命有两个含义:一是能源种类的更替;二是能源利用技术的变革。二、能源技术是技术革命的标志。三、能源问题仍然是新的技术革命的前沿。下面就这三点认识予以说明。一、能源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先导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已经发生了四次工业革命①、三次能源革命②和三次技术革命。除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外,其余三次皆与三次能源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相继而行。研究能源革命史和技术革命史,可知,能源革命是技术革命的最主要内容。
关键词
第二次技术革命
能源种类
三
次
技术革命
大综合
能源
技术
科学实验
能源问题
蒸汽机
革命
史
太阳能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如何迎接新的技术革命
7
作者
陈志坚
机构
沈阳大学经济系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1984年第4期45-52,共8页
文摘
以微电子技术、遗传工程、光导纤维、激光、新型材料、新的能源和海洋开发等新技术为特征的新的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如何根据我国的国情,利用国内外的有利条件,发挥我们的优势,克服我们的弱点,采取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迎接新的技术革命,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为了迎接挑战,有必要回顾历史,吸取经验,研究现状展望未来。
关键词
三
次
技术革命
科学
技术
经济发展战略
第二次技术革命
微电子
技术
发达国家
英国
德国
新
技术革命
劳动生产率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技术革命与普通教育的改革
8
作者
吴元训
张俊洪
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3-12,共10页
文摘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正在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人类。教育作为一种必须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受到了这场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世界各国纷纷针对新技术革命对本国影响的特点,改革教育,以适应新的形势。新技术革命的到来,对我们改革现行的教育,使之走上现代化道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差距,不啻是一次极好的机会。如何利用这次机会对我国教育进行改革,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
教育改革
新
技术革命
第二次技术革命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普通教育
教学内容
我国教育
六十年代
发达国家
课程改革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科学技术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兼评三次浪潮
9
作者
杨沛霆
出处
《科学管理研究》
1984年第2期37-42,共6页
文摘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理论问题。能不能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将关系到我们各项事业的发展。研究讨论这个问题,在我国现阶段,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列克思列宁主义者认为,社会实践是人们得出结论和形成认识的基础。社会发展史、科学技术史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记录和总结。
关键词
社会进步
科学
技术
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
第二次技术革命
社会实践
巨大变革
农业
技术
体系
人类社会
科学
技术
史
电子计算机
分类号
G301 [文化科学]
C931 [经济管理—管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新特征
被引量:
1
10
作者
徐祥运
机构
抚顺石油学院社会科学部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2-36,共5页
文摘
试析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新特征●徐祥运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在不同的时代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过去相比,现代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无论是速度、规模、结构还是转化方式都表现出了与往不同的新特征。一现...
关键词
现代科学
技术
转化为生产力
现代生产力
知识密集型产业
科学—
技术
知识密集型工业
新特征
第二次技术革命
劳动密集
生产力形式
分类号
F014.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现代科技革命的信息化特点
11
作者
张敏
机构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自然辩证法研究所
出处
《学习与探索》
1985年第3期16-20,共5页
文摘
始于本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现代科技革命,同世间任何事物一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的逻辑。它的漫长历史进程表明,孕育与伴随这场革命的,除了必要的社会背景之外,还必须有科学技术的基本前提。本文仅从科学技术基本前提方面探讨现代科技革命的信息化特点问题。
关键词
现代科技
革命
现代科学
技术革命
信息化
基本前提
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次技术革命
技术
发展
整体化
辩证发展
基本要素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技革命与信息问题
12
作者
高广礼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出处
《商业经济研究》
1984年第3期9-13,共5页
文摘
当前世界正处在一次新的技术革命高潮时期。对此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三次浪潮,有的说是第四次产业(技术)革命。按第四次技术革命的说法,把十八世纪英国发明蒸汽机、纺织机列为第一次技术革命,十九世纪中以电力发明导致化学、钢铁、汽车制造业等的发展标志为第二次技术革命;以后,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与发展半导体、原子能、空间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现在为第四次技术革命。有的说为新技术革命,我国基本上采取这种提法。新技术革命包括信息、资源、材料、能源、生物科学等五大技术革命。它突出包括有原子能的发现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生物工程学的发展等。它们带动了整个科学,包括社会科学的发展。它的影响广泛,涉及到整个社会。请同志们注意这个动向。下面我准备从信息角度,分三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关键词
第一
次
技术革命
第三
次
技术革命
新
技术革命
第二次技术革命
第四
次
技术革命
三
次
浪潮
四
次
产业
生物工程学
信息角度
革命
高潮
分类号
F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科技革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先导作用
13
作者
李文华
李文耀
出处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37-38,41,共3页
文摘
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表明:现代社会的优势越来越取决于科学技术,取决于较高的劳动生产率,那种单纯的依靠劳动力的数量或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发展经济的时代已成为过去.纵观人类发展史上每一次重大科学发现,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登上了一个新台阶,进而把人类社会推向更高层次的文明.以蒸汽技术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旧世界,促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电力技术广泛应用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在原有基础上把人类文明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开辟了新的经济时代.科技革命愈来愈显示出它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和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驱动力,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先导的作用.
关键词
科技
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
科学
技术
第二次技术革命
社会生产力发展
科技进步
劳动生产率
资本主义
当今世界
社会主义制度
分类号
D20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学革命刍议
14
作者
肖德武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59-61,64,共4页
文摘
本文对科学革命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结合科学史上的具体案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探讨了科学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科学革命不能和技术革命简单等同起来,既可以出现科学革命而不出现技术革命,也可以出现不依赖于科学革命的技术革命。科技革命。
关键词
科学
革命
近代科学
革命
现代科学
革命
哥白尼
革命
伽利略
自然科
科学与
技术
托勒玫体系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第二次技术革命
分类号
G301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信息革命与电化教育
15
作者
任榜坤
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教馆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1984年第2期6-11,共6页
文摘
本文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认识发展电化教育的必要性。启发电教干部和电教课教师深入地正确地理解电化教育的概念、内容、方法和意义。开阔思想。把我们所从事的现实电教工作,与未来发展,从思想上紧密联系起来等方面淡点看法,就教于电教界先辈和同志们。
关键词
信息
革命
计算机教育
新
技术革命
教育改革
第一
次
技术革命
第二次技术革命
世界科学
技术
信息
技术
第三
次
技术革命
教育事业
分类号
G43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871—1917年资本主义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16
作者
唐承运
机构
东北师大历史系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5期38-43,共6页
文摘
已有诸多同仁开始注意到了1871—1971年资本主义史研究中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些粗浅之见,供讨论。一、如何看待19世纪最后30年的经济、政治形势问题。在现行教材和教学中,存在两种看法:一是与19世纪前半期相比,认为19世纪最后30年是资本主义经济上走向衰落,政治上走向全面反动,资本主义开始了它的发展历程中的下降线;二是近年来,为了突出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在分析第二次技术革命后果时,把19世纪最后30年的资本主义说成是经济上高度繁荣、政治上充分民主的时期。我认为这两种论断都失之偏颇。
关键词
资本主义经济
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论
工人阶级
资本主义制度
第二次技术革命
发展历程
生产社会化
工人运动
世界近代史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史为鉴,切勿再失振兴良机
17
作者
周忠高
出处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2-54,共3页
文摘
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我们面临的战是紧迫的、严峻的。如果对这种形势缺乏认识,不加倍努力,我们国家和民族就可能更加落后,世界上就将没有我们应有的地位。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党的十三大报告向全党、全国人民敲响的警钟。当今的中国,在世界上已经独立的164个国家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一百多位,
关键词
新
技术革命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当今世界
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
第二次技术革命
迅猛发展
十八世纪
产业
革命
以史为鉴
分类号
D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发展大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18
作者
卓越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41-46,56,共7页
文摘
一、辩证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过程也就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就反映学习对象的不同深度看,学习系统中各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内在要素可以归纳成这样几层关系。
关键词
大学生
辩证思维能力
第二次技术革命
掌握知识
信息社会
高等教育
教学方法
爱因斯坦
自学能力
能力结构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次技术革命简况
《国际展望》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抓紧技术革命,实现四个现代化
冯兰瑞
《经济科学》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技术革命与社会主义运动
赵永清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新技术革命与我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郭福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孙中山与中国技术革命
杨学仁
《科技进步与对策》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能源与技术革命
延涛
田洪斌
《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8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如何迎接新的技术革命
陈志坚
《社会科学辑刊》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新技术革命与普通教育的改革
吴元训
张俊洪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科学技术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兼评三次浪潮
杨沛霆
《科学管理研究》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试析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新特征
徐祥运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现代科技革命的信息化特点
张敏
《学习与探索》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科技革命与信息问题
高广礼
《商业经济研究》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试论科技革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先导作用
李文华
李文耀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科学革命刍议
肖德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信息革命与电化教育
任榜坤
《电化教育研究》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1871—1917年资本主义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唐承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以史为鉴,切勿再失振兴良机
周忠高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试论发展大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卓越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