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刘少奇与党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
姚宏志
|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
2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
闫志民
|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
3
|
张闻天同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
何步兰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
1996 |
0 |
|
|
4
|
认真汲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对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探讨 |
郑德荣
田克勤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89 |
0 |
|
|
5
|
论毛泽东在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的贡献 |
于莉
|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
6
|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刍议——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周年 |
雍涛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88 |
0 |
|
|
7
|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记录──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 |
崔秀芝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
8
|
对“两次历史性飞跃”若干问题的探讨 |
叶蔚云
|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
9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基本经验 |
沈宝祥
|
《求实》
|
1988 |
0 |
|
|
10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
彭佩文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0 |
|
|
11
|
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
|
《人民论坛》
|
1998 |
0 |
|
|
12
|
毛泽东与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
刘敬诚
廖淑梅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0 |
|
|
13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 |
张金元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
14
|
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
张磊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4 |
0 |
|
|
1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和依据 |
郑德荣
曲庆彪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1 |
1
|
|
|
16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八大研究评述 |
张神根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
17
|
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赵曜
|
《浙江学刊》
CSSCI
|
1991 |
0 |
|
|
18
|
八大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杨延虎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0 |
|
|
19
|
充分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意义 |
胡正鹏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
20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和主要经验 |
刘明亮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