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第二次人口红利:理论探究与治理选择 被引量:6
1
作者 彭希哲 周祥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6,156,共14页
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传统人口红利逐渐式微,第二次人口红利理论的提出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开拓了新视角。中国式第二次人口红利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口质量的提升可以部分抵消由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年龄人口... 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传统人口红利逐渐式微,第二次人口红利理论的提出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开拓了新视角。中国式第二次人口红利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口质量的提升可以部分抵消由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大趋势下,能够充分发挥各年龄段尤其是年长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源潜能,重构社会经济生产方式,最终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我国正处于能够实现中国式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发展阶段并具备将其兑现的现实条件。实现中国式第二次人口红利需要政策制定者基于正确认识人口红利相关理论、把握未来中国人口长期动态、秉持供给侧和需求侧双管齐下等人口治理策略,对社会和市场进行有效政策指引,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下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人口转变理论 第二次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次人口红利:概念、产生机制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颖 邓博文 王建民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20,共9页
本文对现有的第二次人口红利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和整理,在对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概念内涵、产生机制进行明晰的基础上,对以其他国家和以中国为样本的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评价,最后对促进第二次人口红利实现的条件以及政... 本文对现有的第二次人口红利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和整理,在对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概念内涵、产生机制进行明晰的基础上,对以其他国家和以中国为样本的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评价,最后对促进第二次人口红利实现的条件以及政策手段等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反映第二次人口红利的研究全貌,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人口红利 储蓄 人口结构 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化、预防动机与家庭储蓄率——对中国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8
3
作者 李超 罗润东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老龄化对微观储蓄有生命周期消费效应和预防效应两方面影响,对我国家庭的净效应尚不明确。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4年面板数据,分析了家庭年龄结构与储蓄率的关系,显示老龄化对我国微观家庭储蓄率的净效应为正,说明家庭由于老龄... 老龄化对微观储蓄有生命周期消费效应和预防效应两方面影响,对我国家庭的净效应尚不明确。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4年面板数据,分析了家庭年龄结构与储蓄率的关系,显示老龄化对我国微观家庭储蓄率的净效应为正,说明家庭由于老龄化产生的预防动机大于生命周期消费模式对储蓄率的负效应,我国以此收获第二次人口红利。老龄化对家庭是否选择储蓄和储蓄规模都有显著正效应,说明第二次人口红利同时体现在微观储蓄的参与决策和数量决策上。以上结论在对不同类型储蓄和消费的回归中均稳健。此外,老龄化虽提高了各收入阶层、区域和城乡家庭的储蓄,但对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和农村、中西部家庭影响更大,间接印证了老龄化对微观储蓄率的正效应源于第二次人口红利的预防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预防动机 微观家庭储蓄率 第二次人口红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高知老年人养老特点分析——兼论对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启示 被引量:11
4
作者 朱宇 刘爽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9期26-37,共12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有关第一次人口红利式微、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受限的消极观点长期影响着学界。本文基于第二次人口红利理论,以老年人内部异质性为研究视角,通过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实证研究发现:随着老年人内部差异分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有关第一次人口红利式微、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受限的消极观点长期影响着学界。本文基于第二次人口红利理论,以老年人内部异质性为研究视角,通过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实证研究发现:随着老年人内部差异分化的不断扩大,越发成为老年人主体的高知老年人具有高储蓄、高投资、高消费、养老需求多元化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能够为我国养老产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缓解供需失衡矛盾,而且符合第二次人口红利理论对老年人口的内在要求。基于分析,本文初步得出结论,认为我国具有实现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人口红利 积极老龄化 高知老年人 养老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次人口红利理论回顾与中国实践展望 被引量:8
5
作者 朱宇 刘爽 《西北人口》 CSSCI 2019年第2期1-11,共11页
文章通过回顾第二次人口红利理论的发展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将第二次人口红利分解为老龄化红利和人力资本红利的观点,并结合相关数据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方面,我国老... 文章通过回顾第二次人口红利理论的发展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将第二次人口红利分解为老龄化红利和人力资本红利的观点,并结合相关数据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方面,我国老年群体中高知老年人比例快速增加,从1982年的0.32%增加到2010年的3.26%(增幅达9.19倍),他们所具有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就业特征以及高储蓄高投资的经济特征有利于未来收获老龄化红利;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劳动适龄人口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模式正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高附加值行业转变并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有利于收获人力资本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第二次人口红利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次人口红利视域下的我国教育红利——基于日本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健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127,153,共13页
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教育红利是指由人口老龄化所引致的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水平提升,并由此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条件,其源于第一次人口红利繁荣期所创造的教育红利。日本在第一次人口红利繁荣期创造了教育红利,继而又延续形成第二次人口红... 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教育红利是指由人口老龄化所引致的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水平提升,并由此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条件,其源于第一次人口红利繁荣期所创造的教育红利。日本在第一次人口红利繁荣期创造了教育红利,继而又延续形成第二次人口红利,这也成为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最根本原因之一。但由于中国在第一次人口红利繁荣期没有形成充分的教育红利,而更为重要的是既有的教育红利也没有充分转变成实际的经济增长源泉,这就导致中国作为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教育红利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弥补这一欠缺,既要形成充分的中高层次的教育红利,又要将其充分转变成实际的经济增长源泉,进而成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基础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红利 人口红利 第一人口红利 第二次人口红利 中国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未来“第二次人口红利”探讨——基于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现苓 《西北人口》 CSSCI 2014年第3期27-32,共6页
我国人口形势的新变化直接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在人口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背景下开展关于第二次人口红利的讨论和研究非常必要。本文在以往相关文献的研究基础上,定位分析我国储蓄率的高水平特征,从人口变化、政策、社保等多... 我国人口形势的新变化直接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在人口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背景下开展关于第二次人口红利的讨论和研究非常必要。本文在以往相关文献的研究基础上,定位分析我国储蓄率的高水平特征,从人口变化、政策、社保等多个角度探讨未来储蓄持续走高的可能性,并利用全国30个省市地区的面板数据重点分析人口结构与居民储蓄之间的关系,发现老年抚养比与居民储蓄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文章得出结论,"第二次人口红利"在我国难以实现,抓紧开发第一次人口红利、拉动经济增长才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抚养比 居民储蓄 第二次人口红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退休年龄是否会带来二次人口红利?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渝琳 李宜航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0-41,共12页
延迟退休年龄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提出的重大决策,但国内学者对延迟退休是否可以带来二次人口红利的观点存在分歧。在构建一般可计算均衡模型分析延迟退休对生产、消费等影响的理论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其变化结果得出... 延迟退休年龄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提出的重大决策,但国内学者对延迟退休是否可以带来二次人口红利的观点存在分歧。在构建一般可计算均衡模型分析延迟退休对生产、消费等影响的理论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其变化结果得出:延迟退休在短期内会带来社会储蓄率的增长,促进社会财富积累,并为整个社会投资和消费提供动力,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第二次人口红利。认为延迟退休年龄适应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现实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在短期内产生的冲击,推动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储蓄率 第二次人口红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基于中日人口红利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26
9
作者 梁颖 陈佳鹏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31,共11页
"人口红利"是人口因素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亚洲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和工业化国家人口老龄化条件下经济增长,分别对应第一次"人口红利"和第二次"人口红利"。中国与日本相比,无论是经济增长模式... "人口红利"是人口因素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亚洲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和工业化国家人口老龄化条件下经济增长,分别对应第一次"人口红利"和第二次"人口红利"。中国与日本相比,无论是经济增长模式还是人口转变模式,都有着极为相似之处,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中日两国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变化,借鉴日本人口红利期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充分实现第一次人口红利、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人口发展 人口红利 第二次人口红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红利”的反思与再定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雨 钟水映 任静儒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1,共9页
经典文献和学术界主流更多地从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一角度来观察和分析"人口红利"。经典的"人口红利"概念不足以体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的积极影响,与这一... 经典文献和学术界主流更多地从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一角度来观察和分析"人口红利"。经典的"人口红利"概念不足以体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的积极影响,与这一过程中人口质量的提升密不可分。因此,"人口红利"应该被定义为:在人口转变开始后,由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人口质量提升共同作用形成的、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条件。文章利用生产函数构造了新的"人口红利"测度指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未来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是人口质量提升能够使人口变动长期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方向是人口质量的提升,而不是依赖生育政策来延续所谓"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年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转变 第一人口红利 第二次人口红利 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质量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红利动力转换及其发展策略 被引量:5
11
作者 唐代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4-87,共4页
我国实现了从传统意义的数量型人口红利向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动力转换,主要包括质量型人口红利、结构型人口红利和空间型人口红利以及以储蓄体现的第二次人口红利。应完善针对不同群体特征劳动力的引导机制,完善对雇用行为的规范与引导机... 我国实现了从传统意义的数量型人口红利向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动力转换,主要包括质量型人口红利、结构型人口红利和空间型人口红利以及以储蓄体现的第二次人口红利。应完善针对不同群体特征劳动力的引导机制,完善对雇用行为的规范与引导机制,完善劳动供需数量、质量、结构匹配的发展政策和引导机制,完善基于空间视域丰富人力资本投资策略,以释放我国第二次人口红利,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型人口红利 第二次人口红利 动力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口结构与储蓄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熊焰 丁莹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68-171,共4页
文章选取全国31个省份近23年数据,按六大行政区域细化,采用面板模型研究人口结构转变对储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验证我国各地区是否实现第二次人口红利。结果表明:东北和中南地区已经实现第二次人口红利,其余各地区老年抚养比的提高都... 文章选取全国31个省份近23年数据,按六大行政区域细化,采用面板模型研究人口结构转变对储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验证我国各地区是否实现第二次人口红利。结果表明:东北和中南地区已经实现第二次人口红利,其余各地区老年抚养比的提高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储蓄有负向影响,不利于储蓄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人口红利 人口结构 储蓄 面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升西降:全球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2020年总报告——中国即将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书国 杨晓明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28,共12页
人力资源强国是中国的一种原生概念和创新理论。通过建立全球第一个人力资源强国评价指标体系,从2000—2020年对于全球有数据的52个国家进行了六轮评价并形成评价报告。2020年总报告显示: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全球排名11位,是全球增长最... 人力资源强国是中国的一种原生概念和创新理论。通过建立全球第一个人力资源强国评价指标体系,从2000—2020年对于全球有数据的52个国家进行了六轮评价并形成评价报告。2020年总报告显示: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全球排名11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由于中国的快速追赶,发达国家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东升西降成为全球人力资源开发的典型趋势;中国人力资源整体进入中层次开发阶段。第二次"人口红利"将为中国带来25—30年的新一轮经济增长稳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强国 竞争力评价 第二次人口红利 开发阶段 质量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