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线——重评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实践理性及其风险 |
程广云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2
|
第二国际社会主义路径论争及其现实意义——兼论卢森堡对伯恩施坦的批判 |
张欣然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
3
|
论考茨基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批判 |
余汉熙
|
《思想战线》
|
1983 |
0 |
|
|
4
|
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产生原因的马克思主义批评 |
储考山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7 |
0 |
|
|
5
|
批判与借鉴:伯恩施坦主义历史意义之辨 |
张茂林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
6
|
对伯恩施坦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审视 |
李达理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
7
|
一八九五——一八九八年:伯恩施坦修正主义面目的大暴露 |
彭树智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78 |
0 |
|
|
8
|
社会党国际与第二国际 |
吴耀辉
|
《社会主义研究》
|
1985 |
1
|
|
|
9
|
试论第二国际后期活动的历史功绩 |
李忠杰
|
《学术界》
|
1987 |
3
|
|
|
10
|
伯恩施坦与《社会民主党人报》 |
彭树智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1 |
1
|
|
|
11
|
列宁是怎样批判修正主义的 |
田忠林
|
《人文杂志》
|
1982 |
0 |
|
|
12
|
列宁关于在革命低潮时同修正主义斗争的几个重要思想 |
李泽泉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
13
|
第二国际史研究情况综述 |
陈海宏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3 |
0 |
|
|
14
|
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破产 |
李淑璧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58 |
0 |
|
|
15
|
是谁最先开展对伯恩施坦的批判? |
延艺云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79 |
0 |
|
|
16
|
反对哲学的修正主义 |
江天骥
|
《江汉论坛》
|
1958 |
0 |
|
|
17
|
书刊评介——介绍列宁“反对修正主义”文集 |
屈辛
|
《学术研究》
|
1958 |
0 |
|
|
18
|
普列汉諾夫在九十年代和二十世紀初在反对修正主义斗爭中的作用 |
B.A.伏明娜
|
《文史哲》
|
1957 |
0 |
|
|
19
|
对修正主义哲学基礎的批判 |
金宝祥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58 |
0 |
|
|
20
|
论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
辛庚
|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