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代基因杂交捕获法检测高危型HPV-DNA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宛利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8期101-102,105,共3页
目的探讨第二代基因杂交捕获(HC2)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基因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不同年龄妇女宫颈脱落细胞标本2400例,采用HC2法检测高危型HPV-DNA,并与液基薄... 目的探讨第二代基因杂交捕获(HC2)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基因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不同年龄妇女宫颈脱落细胞标本2400例,采用HC2法检测高危型HPV-DNA,并与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进行对比,异常患者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HC2法与TCT的诊断效果。结果罹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女性以青中年为主。TCT检查、HPV检测与病理的符合率是随病理级别的上升而上升。CINⅢ及宫颈癌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其中以HPV16、18、58为主。结论高危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主要致病因子,HPV16型感染易导致宫颈高度病变;HPV-DNA联合TCT能最大程度地发现宫颈异常细胞并及时发现宫颈癌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基因杂交捕获法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基因分型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第二代杂交捕获法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法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立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6期92-94,共3页
目的:比较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al-time PCR)在检测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亚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6月我院妇产科行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技术进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检查... 目的:比较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al-time PCR)在检测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亚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6月我院妇产科行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技术进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检查,检查结果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患者100例,分别采用real-time PCR与HCⅡ检测HPV高危亚型,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对检测HPV阳性的样本或HPV阴性但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技术(LCT)≥LSIL的妇女采用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验证两种HPV检测的参考标准。结果:共取病理68例。病理结果证实该人群中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5例,CINⅡ级11例,CINⅠ级19例,慢性宫颈炎和鳞状上皮化生33例。该100例患者HCⅡ和real-time PCR检测高危型HPV的阳性率分别为63.0%和71.0%,二者总符合率为82.3%;HCⅡ检测手段对高危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高危HPV筛查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79.3%、88.2%、91.2%、10.1%、99.7%、8.9和0.327;real-time PCR以上各指标分别为100.0%、92.5%、86.7%、8.6%、100.0%、8.7和0。结论:Real-time PCR与HCⅡ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高危型HPV有较好的相关性;但real-time PCR检测高危型HPV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第二杂交捕获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方金 王敏 +2 位作者 王丁 肖克林 何蕴韶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经济实用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的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用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对355例疑似HPV感染女患者检测HPV并分型;用杂交捕获Ⅱ代(HCⅡ)法进行评价,并用该法对珠江...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经济实用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的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用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对355例疑似HPV感染女患者检测HPV并分型;用杂交捕获Ⅱ代(HCⅡ)法进行评价,并用该法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730例标本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355例疑似样本中,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和HCⅡ法分别检出211例(59.4%)和222例(62.5%)阳性标本,符合率达94.1%(334/355)。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共检测出15种常见高危型和5种低危型,其中16、52、58、56型检出率较高。结论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能具体分型和检测混合感染,HPV检测与细胞学检测结合,对宫颈癌筛查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低密度基因芯片 杂交捕获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作物全球发展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郭慧敏 李涛 王建龙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4870-4876,共7页
转基因农作物的研究与应用为全人类的粮食供应问题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996~2016年,转基因农作物很好地完成了市场渗透过程,并成功进行了商业化的生产,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农民也开始采用转基因种子进行农产品的种植。随着耐除... 转基因农作物的研究与应用为全人类的粮食供应问题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996~2016年,转基因农作物很好地完成了市场渗透过程,并成功进行了商业化的生产,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农民也开始采用转基因种子进行农产品的种植。随着耐除草剂、耐虫性、耐旱性、抗病性等多种性状的结合的转基因农作物的引入,对食品和饲料产业链中的转基因农作物进行追踪和标识的可靠并灵敏的检测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转基因农作物适用范围广,采用速度快,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为减轻这种争议,实施有效的监管措施来检测并保障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DNA水平的转基因农作物的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二代测序技术(second 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NGS)则提供了更为敏感、精准、安全的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全球范围内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的现状,并对转基因作物相关检测技术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农作物 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 第二测序技术 基因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细胞学阴性HPV阳性妇女的HPV分型检测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珊 洪颖 +1 位作者 马莉 兰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3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阴性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妇女接受HPV分型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宫颈细胞学阴性HPV阳性的妇女200例,对其进行HPV分型检测并转诊阴道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感染HPV型别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的关系,并在受检1 a...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阴性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妇女接受HPV分型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宫颈细胞学阴性HPV阳性的妇女200例,对其进行HPV分型检测并转诊阴道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感染HPV型别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的关系,并在受检1 a后对病理检查结果为CINⅠ及宫颈炎症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方法为宫颈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查及HPV分型检测。结果 200例受检者中检出CINⅡ+患者37例(18.6%),HPV16型感染者发生CINⅡ+的风险是不伴HPV16型感染者的2.608倍(OR值为2.608,P<0.05)。151例完成随访的CINⅠ及宫颈炎症患者中,同型HPV感染者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病率显著高于非同型感染者(P<0.01),且同型感染者发生病理高级别进展的风险是非同型感染患者的14.89倍。结论 HPV分型检测对宫颈细胞学阴性HPV阳性妇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宫颈细胞学阴性HPV16型感染者应立即转诊阴道镜检查。HPV分型检测用于细胞学阴性HPV阳性妇女的随访,随访中发现同型HPV阳性的患者应转诊阴道镜检查,尤其HPV16型感染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细胞学检查 第二杂交捕获技术人乳头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查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王茜 王灵彬 《临床误诊误治》 2008年第11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有阴道异常和要求体检的480例,均采用杂交捕获Ⅱ代法(HC-Ⅱ)检测高危型HPV-DNA,同时行阴道镜辅助活检,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高危...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有阴道异常和要求体检的480例,均采用杂交捕获Ⅱ代法(HC-Ⅱ)检测高危型HPV-DNA,同时行阴道镜辅助活检,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高危型HPV-DNA阳性141例,阳性率29.37%,其中轻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以下病变127例(90.07%),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宫颈癌14例(9.93%)。HPV-DNA阴性339例,其中LSIL338例(99.71%),HSIL 1例(0.29%)。病变程度重,则HPV感染率高(P<0.01),HC-Ⅱ检测HPV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72.69%、99.75%、9.93%。结论:HC-Ⅱ检测HPV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低,阴性预测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乳头状瘤病毒 杂交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PCR和HC-Ⅱ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沈云岳 刘华 +1 位作者 王蕾 高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78,共2页
目的评价实时PCR和第2代杂交捕获法(HC-Ⅱ)对不同宫颈病变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与HC-Ⅱ检测158例宫颈病变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的高危型HPV,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结果HC-Ⅱ和PCR检测高危型HPV的阳... 目的评价实时PCR和第2代杂交捕获法(HC-Ⅱ)对不同宫颈病变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与HC-Ⅱ检测158例宫颈病变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的高危型HPV,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结果HC-Ⅱ和PCR检测高危型HPV的阳性率分别为69.0%和72.8%,二者总符合率85%(134/158);两种方法检测高度鳞状上皮细胞病变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炎症(P均<0.05);其中115例PCR阳性标本中,HPV16阳性率为31.3%,HPV18为11.3%,HPV16、18均阳性为12.2%。结论PCR与HC-Ⅱ检测高危型HPV有较好的相关性;HPV-DNA检测可作为预防和早期诊断子宫颈癌的主要筛查手段;PCR检测HPV16/18可作为宫颈癌筛查经济、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第2杂交捕获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高危型HPV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樊晓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0期3808-3810,共3页
目的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新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98例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均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比较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新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98例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均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HC-Ⅱ检测阳性检出率和符合率,统计不同病变类型检出情况。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HPV阳性检出率[75.25%(149/198)]较HC-Ⅱ检测[62.63%(124/19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HC-Ⅱ检测符合率为83.33%(165/198)(Kappa值=0.618,P<0.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鳞状上皮病变和慢性宫颈炎检出率[62.50%(40/64)]较HC-Ⅱ检测[32.81%(21/6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HC-Ⅱ检测应用于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中一致性较好,但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HPV阳性、鳞状上皮病变和慢性宫颈炎检出率较高,对促使临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 第二杂交捕获试验检测 阳性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诊断中实时PCR检验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戚华文 刘爵杰 吴铭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7期79-81,共3页
目的探析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验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患者,均采用实时PCR检验法、第二代杂交式捕获法进行检验。比较两种不同检验法对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 目的探析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验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患者,均采用实时PCR检验法、第二代杂交式捕获法进行检验。比较两种不同检验法对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检出率;两种不同检验法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阳性检出率。结果70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65例患者伴有鳞状上皮病变和慢性宫颈炎。实时PCR检验法对鳞状上皮病变和慢性宫颈炎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为63.08%,显著高于第二代杂交式捕获法的4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PCR检验法与第二代杂交式捕获法对CINⅠ、Ⅱ、Ⅲ级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PCR检验法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为72.00%(144/200),显著高于第二代杂交式捕获法的62.50%(125/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临床诊断中,运用实时PCR检验可获得理想效果,阳性检出率较高,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验 第二杂交捕获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DNA16、18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10
作者 黄美琼 李北坤 陆翠群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3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DNA16、18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妇科门诊875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均采用HC2方法检测HPV-DNA16、18,同时进行阴道镜下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结果875例妇女患者,HPV1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DNA16、18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妇科门诊875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均采用HC2方法检测HPV-DNA16、18,同时进行阴道镜下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结果875例妇女患者,HPV16、18阳性者有259例,占29.6%。经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确诊患者中HPV16、18阳性率分别为慢性宫颈炎15.5%(80/515),宫颈湿疣38.7%(74/191),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型61.9%(39/63),CINⅡ型58.7%(44/75),CINⅢ型62.5%(15/24),宫颈癌100%(7/7)。CINⅠHPV感染率高于CINⅡ(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C2-HPV-DNA检测为一种先进有效的宫颈病变的筛查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 宫颈病变 第二杂交捕获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