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第二人称叙述交流情境中的读者定位——《如何讲述真实的战争故事》评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柳晓
屈静雯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共5页
当代美国著名越战作家梯姆·奥布莱恩的《如何讲述真实的战争故事》中,隐含作者通过第二人称叙述交流情境中受述者和叙事读者的定位,在对创伤化的人物叙述者起到救赎作用的同时,使得叙述者与其男性人物和理想的男性叙事读者之间建...
当代美国著名越战作家梯姆·奥布莱恩的《如何讲述真实的战争故事》中,隐含作者通过第二人称叙述交流情境中受述者和叙事读者的定位,在对创伤化的人物叙述者起到救赎作用的同时,使得叙述者与其男性人物和理想的男性叙事读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共通的联系纽带,也由此实现隐含作者更大的讲述目的:通过人物叙述者对于女性人物的贬损、将女性排除出话语交流圈子,来表达对女性的憎恶、排斥,以此加强男性之间的团结,进而重振美国男性气概,以改变因越战失败所造成的老兵边缘化和男性叙述权威之瓦解等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何讲述一个真实的战争故事”
梯姆·奥布莱恩
第二人称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说的第二人称叙述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庆信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4-38,共5页
“我”“你”“他”,作为一般人称代词,在日常口语交际或作品(包括小说、戏剧、电影、电视等叙事性作品)人物对话中,总是随说话人与听话人关系变化而交替使用,因此,使用机会,使用频率是均等的,然而,作为叙述人称,不仅只存在于小说叙述...
“我”“你”“他”,作为一般人称代词,在日常口语交际或作品(包括小说、戏剧、电影、电视等叙事性作品)人物对话中,总是随说话人与听话人关系变化而交替使用,因此,使用机会,使用频率是均等的,然而,作为叙述人称,不仅只存在于小说叙述语言中,其使用机会、使用频率也互有差异。使用得最早,使用得最多的无疑是第三人称叙述。所谓第三人称叙述,是指叙述人隐藏幕后,站在局外,用第三人称“他”(或“她”)来称谓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人称叙述
小说
叙述
叙述
者
第三
人称
叙述
人称
隐含
叙述
书信体小说
第一
人称
小说
作品
《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鲁迅小说中的第一人称
3
作者
王子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81-83,共3页
叙述人称的正确选择和运用是小说构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思过程中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作品的优劣。作家们在创作每一篇小说的时候,总是认真地选择最佳的叙述人称,以利于材料的使用、主题的表达、结...
叙述人称的正确选择和运用是小说构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思过程中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作品的优劣。作家们在创作每一篇小说的时候,总是认真地选择最佳的叙述人称,以利于材料的使用、主题的表达、结构的安排,进而达到最佳表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
人称
叙述
鲁迅小说
叙述
人称
现代小说
祥林嫂
第三
人称
作品
内心活动
《狂人日记》
第二人称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形式的意味──《私人档案》①的一份阅读笔记
被引量:
1
4
作者
林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96-100,共5页
关键词
私人档案
叙述
者
长篇小说
叙述
对象
小说形式
第二人称叙述
刁斗
小说叙事
间离效果
人的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海浪》的文学特征
5
作者
高涵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Z期34-35,共2页
《海浪》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作品,打破了传统的创作模式。作者用诗意、抽象、程式化的方法进行创作,使小说就像由九个乐章构成的音乐作品,每个引子都如一首散文诗。小说对人生不同阶段的特...
《海浪》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作品,打破了传统的创作模式。作者用诗意、抽象、程式化的方法进行创作,使小说就像由九个乐章构成的音乐作品,每个引子都如一首散文诗。小说对人生不同阶段的特征作了生动描绘,每一阶段都有一段人生独白。引子和正文相互映衬,给读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文体结构和语言特征是小说的亮点,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读出丰富的生活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浪》
阅读过程
内心独白
人物情感
读者
第二人称叙述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二人称叙述交流情境中的读者定位——《如何讲述真实的战争故事》评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柳晓
屈静雯
机构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共5页
基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外语科研联合项目(11WLH07)
文摘
当代美国著名越战作家梯姆·奥布莱恩的《如何讲述真实的战争故事》中,隐含作者通过第二人称叙述交流情境中受述者和叙事读者的定位,在对创伤化的人物叙述者起到救赎作用的同时,使得叙述者与其男性人物和理想的男性叙事读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共通的联系纽带,也由此实现隐含作者更大的讲述目的:通过人物叙述者对于女性人物的贬损、将女性排除出话语交流圈子,来表达对女性的憎恶、排斥,以此加强男性之间的团结,进而重振美国男性气概,以改变因越战失败所造成的老兵边缘化和男性叙述权威之瓦解等现实。
关键词
“如何讲述一个真实的战争故事”
梯姆·奥布莱恩
第二人称叙述
Keywords
How To Tell A True War Story
Tim O' Brien
second-person narration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说的第二人称叙述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庆信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4-38,共5页
文摘
“我”“你”“他”,作为一般人称代词,在日常口语交际或作品(包括小说、戏剧、电影、电视等叙事性作品)人物对话中,总是随说话人与听话人关系变化而交替使用,因此,使用机会,使用频率是均等的,然而,作为叙述人称,不仅只存在于小说叙述语言中,其使用机会、使用频率也互有差异。使用得最早,使用得最多的无疑是第三人称叙述。所谓第三人称叙述,是指叙述人隐藏幕后,站在局外,用第三人称“他”(或“她”)来称谓人物、
关键词
第二人称叙述
小说
叙述
叙述
者
第三
人称
叙述
人称
隐含
叙述
书信体小说
第一
人称
小说
作品
《变》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迅小说中的第一人称
3
作者
王子华
出处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81-83,共3页
文摘
叙述人称的正确选择和运用是小说构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思过程中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作品的优劣。作家们在创作每一篇小说的时候,总是认真地选择最佳的叙述人称,以利于材料的使用、主题的表达、结构的安排,进而达到最佳表达效果。
关键词
第一
人称
叙述
鲁迅小说
叙述
人称
现代小说
祥林嫂
第三
人称
作品
内心活动
《狂人日记》
第二人称叙述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C95-4 [社会学—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形式的意味──《私人档案》①的一份阅读笔记
被引量:
1
4
作者
林舟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96-100,共5页
关键词
私人档案
叙述
者
长篇小说
叙述
对象
小说形式
第二人称叙述
刁斗
小说叙事
间离效果
人的存在
分类号
C092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海浪》的文学特征
5
作者
高涵
机构
河南黄河科技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Z期34-35,共2页
文摘
《海浪》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作品,打破了传统的创作模式。作者用诗意、抽象、程式化的方法进行创作,使小说就像由九个乐章构成的音乐作品,每个引子都如一首散文诗。小说对人生不同阶段的特征作了生动描绘,每一阶段都有一段人生独白。引子和正文相互映衬,给读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文体结构和语言特征是小说的亮点,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读出丰富的生活况味。
关键词
《海浪》
阅读过程
内心独白
人物情感
读者
第二人称叙述
小说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第二人称叙述交流情境中的读者定位——《如何讲述真实的战争故事》评析
柳晓
屈静雯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小说的第二人称叙述
李庆信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鲁迅小说中的第一人称
王子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形式的意味──《私人档案》①的一份阅读笔记
林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试析《海浪》的文学特征
高涵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