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三代轮毂轴承疲劳寿命多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棻 熊铠 +2 位作者 柴靖 李标 陶奕然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3-111,共9页
为更准确地预测轮毂轴承疲劳寿命,对第三代轮毂轴承进行多影响因素疲劳寿命分析。基于Romax建模仿真功能,建立第三代轮毂轴承仿真模型,通过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进行疲劳试验,得到寿命仿真值与试验值的误差均在7%以内,验证了Romax模型的... 为更准确地预测轮毂轴承疲劳寿命,对第三代轮毂轴承进行多影响因素疲劳寿命分析。基于Romax建模仿真功能,建立第三代轮毂轴承仿真模型,通过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进行疲劳试验,得到寿命仿真值与试验值的误差均在7%以内,验证了Romax模型的可靠性。通过改变载荷大小设计了4种工况的载荷谱,对比左右2列滚动体在4种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变化,得到了轴承滚动体应力分布随载荷变化的规律。通过仿真模型进行了轴承径向载荷、工作温度、轴向工作游隙、润滑剂黏度的单因素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了上述因素对轴承疲劳寿命的影响权重。最终得到轮毂轴承疲劳寿命受4种影响因素作用的变化规律,得到轴承在工作温度、轴向工作游隙、润滑剂黏度3种因素作用下的最佳条件:工作温度≤60℃,轴向工作游隙在-25~-20μm内,润滑剂黏度≥220 mm^(2)/s。试验结果可为轮毂轴承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轮毂轴承 Romax 疲劳寿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轮毂轴承凸缘端面跳动的测量
2
作者 陈於学 沙伟 +2 位作者 张黎 赵兴新 赵晨昱 《轴承》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6-51,共6页
针对第三代轮毂轴承凸缘端面跳动测量中由于测量端面倾斜导致系统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坐标转换及最小二乘拟合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并采用伺服电动机和静压主轴搭建试验装置,利用LabVIEW开发了3种类型凸缘端面跳动量的信号采集、... 针对第三代轮毂轴承凸缘端面跳动测量中由于测量端面倾斜导致系统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坐标转换及最小二乘拟合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并采用伺服电动机和静压主轴搭建试验装置,利用LabVIEW开发了3种类型凸缘端面跳动量的信号采集、处理和分析程序。试验结果表明,3种凸缘端面跳动量重复测量精度均在±2 μm,实现了第三代轮毂轴承单元凸缘端面跳动的数字化精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轮毂轴承单元 端面跳动 LAB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轮毂轴承游隙的分析与检测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德杰 陈松海 +1 位作者 靳阳 郭权 《机电工程》 CAS 2012年第10期1167-1170,共4页
为解决第三代轮毂轴承负游隙难以直接获取的问题,将第三代轮毂轴承游隙的间接测量方法与角接触球轴承轴向载荷-位移关系相结合,开展了轮毂轴承游隙与预紧力的分析,建立了卸载力与预紧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装配件和装车件状态下轮毂轴承... 为解决第三代轮毂轴承负游隙难以直接获取的问题,将第三代轮毂轴承游隙的间接测量方法与角接触球轴承轴向载荷-位移关系相结合,开展了轮毂轴承游隙与预紧力的分析,建立了卸载力与预紧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装配件和装车件状态下轮毂轴承游隙的计算方法;在利用加载机构模拟锁紧力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能应用于三代驱动和非驱动轮毂轴承的游隙检测方法以获取轮毂轴承游隙。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代轮毂轴承的卸载力与预紧力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不同初始游隙的轴承在相同锁紧力矩下导致的轴向位移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轮毂轴承 轴承游隙检测 卸载力 预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轮毂轴承单元密封件的设计与性能验证 被引量:8
4
作者 周旭 汪峰 邱宝象 《轴承》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64,共3页
论述了第三代轮毂轴承单元密封件的重要性和密封结构的设计要点,对比分析了部分常用密封件的结构特点及其优、缺点,给出了密封件设计的一些基本经验及建议,并对密封件密封性能台架试验验证的方法和要求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第三代轮毂轴承单元 密封件 设计 有限元 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L-P模型的轮毂轴承载荷分布与弯曲疲劳寿命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林棻 唐洁 +3 位作者 赵又群 李剑垒 臧利国 陈宇珂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98-906,共9页
以第三代轮毂轴承为研究对象,推导了弯矩作用下滚动体与内滚道、外滚道的接触变形与接触载荷,提出了更为准确的接触载荷分布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轮毂轴承内部接触载荷和接触角的周向分布规律。在轮毂轴承内部载荷分布的一次修正... 以第三代轮毂轴承为研究对象,推导了弯矩作用下滚动体与内滚道、外滚道的接触变形与接触载荷,提出了更为准确的接触载荷分布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轮毂轴承内部接触载荷和接触角的周向分布规律。在轮毂轴承内部载荷分布的一次修正基础上,考虑不同位置角的滚道材料和滚动体的接触疲劳,利用乘积定律进行统计处理,得到了第三代轮毂轴承疲劳寿命的修正L-P模型。结合ISO281—2007寿命修正计算方法,针对润滑现象进行二次修正,得到了经过润滑修正的第三代轮毂轴承疲劳寿命模型。利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进行了轴承的弯曲疲劳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疲劳寿命模型计算得到的理论值与试验值的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轮毂轴承 载荷分布 弯曲疲劳寿命 修正L-P模型 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