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为何要谈论第三代诗歌的经典化--兼做主持人语 |
张清华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2
|
作为行动主义的第三代诗歌 |
张伟栋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3
|
从西昌到成都——对第三代诗歌杂志《非非》生产的社会学考察 |
罗文军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4
|
从时间的方向看——论第三代诗歌的时间诗学 |
杨汤琛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5
|
论第三代诗歌的传统诗学特征 |
林平乔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6
|
第三代诗歌的乡土文化精神 |
林平乔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7
|
论第三代诗歌的崇高美 |
林平乔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9 |
0 |
|
8
|
第三代诗歌中的文革隐迹书写 |
李建立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9
|
激情泛化的诗:论第三代诗歌的青春化写作 |
陈爱中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2 |
0 |
|
10
|
论第三代诗歌解构传统的策略 |
周礼红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1
|
论“第三代诗歌”的语言学转向与主体间性的关联 |
刘永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2
|
第三代诗歌反文化的两种表现形式 |
温宗军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5
|
|
13
|
中国第三代诗歌后现代倾向的观察 |
孙基林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6
|
|
14
|
“第三代”诗歌运动的历史价值与诗学遗产 |
王士强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第三代诗歌”与“后现代主义” |
陈旭光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
|
16
|
“第三代”诗歌的世界意识 |
李海鹏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当代先锋诗学的体制外向度——《非非》的理论探索及其对当代诗歌的影响 |
杜光霞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08 |
1
|
|
18
|
当代先锋诗歌叙事性书写的西方诗学背景 |
傅华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9
|
一九八四—二○○四先锋诗歌整体观 |
罗振亚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20
|
身体写作:从追求解放到走向堕落——当代文学中“身体写作”的嬗变 |
胡沛萍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