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何要谈论第三代诗歌的经典化--兼做主持人语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清华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14,共3页
为什么要谈论第三代诗歌的经典化?很简单,新诗诞生以来,一直在探索与实验的过程之中,截止1980年代中期以前,也确乎取得了许多进展,也一直在走向“现代”。比如1930到1940年代的部分诗人,戴望舒、艾青、冯至、穆旦等,他们已经相当接近“... 为什么要谈论第三代诗歌的经典化?很简单,新诗诞生以来,一直在探索与实验的过程之中,截止1980年代中期以前,也确乎取得了许多进展,也一直在走向“现代”。比如1930到1940年代的部分诗人,戴望舒、艾青、冯至、穆旦等,他们已经相当接近“现代诗”的理想境地--至少是按照当时的标准。五十年代在台湾地区又爆发了“现代诗运动”,纪弦、羊令野、余光中、洛夫、郑愁予,以及前不久刚刚去世的哑弦等,他们也将“现代诗”推向了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歌 戴望舒 郑愁予 艾青 洛夫 纪弦 冯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行动主义的第三代诗歌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伟栋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1,共7页
第三代诗歌是当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一环,其重要之处在于通过诗歌运动推进了当代诗歌历史意识的转向,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从历史本位到语言本体,从大写的主体到小写的主体,从历史世界到日常生活世界的转变。本文试图从行动主义的角度来把... 第三代诗歌是当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一环,其重要之处在于通过诗歌运动推进了当代诗歌历史意识的转向,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从历史本位到语言本体,从大写的主体到小写的主体,从历史世界到日常生活世界的转变。本文试图从行动主义的角度来把握第三代诗歌的总体性历史特征,行动主义的含义在于:行动第一,现实的改变大于文本的创作,历史空间的塑造大于诗歌技艺的经典化诉求。与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文本经典化诉求不同,第三代行动主义的核心乃是否定与反对,正是这种激进的姿态,使得当代诗能够在朦胧诗之后,打开一个新的诗学空间。但也暴露出第三代诗歌的不足,使其具有典型的过渡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歌 行动主义 历史之维 诗学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西昌到成都——对第三代诗歌杂志《非非》生产的社会学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罗文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3-152,共10页
在"非非"参加"中国诗坛一九八六现代诗群体大展"并获得巨大声名之前,《非非》创刊号和《非非评论》第一期就已以"非法出版物"形式相继产生,并以寄赠方式传播到了部分诗人和学者案头,从而引起纷纷议论,获得了"追求一种新的文化价... 在"非非"参加"中国诗坛一九八六现代诗群体大展"并获得巨大声名之前,《非非》创刊号和《非非评论》第一期就已以"非法出版物"形式相继产生,并以寄赠方式传播到了部分诗人和学者案头,从而引起纷纷议论,获得了"追求一种新的文化价值"①之类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歌 社会学考察 杂志 成都 西昌 非法出版物 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时间的方向看——论第三代诗歌的时间诗学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汤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99,共9页
时间始终是人无法逃匿的存在,也是抵达人类真相的根本途径,博尔赫斯曾言:"假若我们知道什么是时间的话,那么我相信,我们就会知道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是由时间做成的。造成我们的物质就是时间。"(1)时间造就我们,同样也造就诗歌,"时... 时间始终是人无法逃匿的存在,也是抵达人类真相的根本途径,博尔赫斯曾言:"假若我们知道什么是时间的话,那么我相信,我们就会知道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是由时间做成的。造成我们的物质就是时间。"(1)时间造就我们,同样也造就诗歌,"时间和律度可以说是诗中最基本的成分"。(2)作为诗歌最隐秘又最坚实的部分,时间是个体生命与外在世界不同关系的隐秘表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歌 第三诗人 律度 博尔赫斯 柏桦 韩东 杨炼 大雁塔 历史想象 陈东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第三代诗歌的传统诗学特征
5
作者 林平乔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0-175,共6页
中国传统诗学观对"第三代诗人"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影响,这主要反映在诗人创作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上的"物态化"、艺术上的"隐喻"和"象征"、语言上的"玄言化"以及美学上的"谐谑化&qu... 中国传统诗学观对"第三代诗人"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影响,这主要反映在诗人创作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上的"物态化"、艺术上的"隐喻"和"象征"、语言上的"玄言化"以及美学上的"谐谑化"倾向。透过传统诗学特征在其诗歌经验和诗歌文本中的存在状态可以看出,只有将中国传统诗学话语与西方诗学理论有机融合,让中国新诗既流淌着母体的血液,又感应着世界潮流的律动,才是中国新诗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歌 物态化 隐喻 象征 玄言 谐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诗歌的乡土文化精神
6
作者 林平乔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9-114,共6页
第三代诗人的创作蕴含着浓烈的乡土文化精神,这集中表现在他们采用乌托邦话语描摹的方式上,他们将乡土视为城市文明压抑下的精神憩园和民族国家想象的书写载体。具有宏阔的象征性和历史寓言性的乡土乌托邦负载了第三代诗人重建人与生存... 第三代诗人的创作蕴含着浓烈的乡土文化精神,这集中表现在他们采用乌托邦话语描摹的方式上,他们将乡土视为城市文明压抑下的精神憩园和民族国家想象的书写载体。具有宏阔的象征性和历史寓言性的乡土乌托邦负载了第三代诗人重建人与生存之根的联系、营造诗意栖居地、修正人文精神和道德价值的沦落、护持民族文化主体地位的冲动与渴望,代表了他们对一种超拔的精神人格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歌 乡土文化精神 乡土乌托邦 城市文明 精神憩园 民族国家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第三代诗歌的崇高美
7
作者 林平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6期129-137,共9页
将"反崇高"认定为第三代诗歌的主要特征其实是一种严重的误读。在第三代诗人以冷抒情的笔调对世俗生活的描写和他们极具个性化的生命意识里,同样包含有他们对历史、现实、人性深刻的思考,仍然洋溢着忧患意识与拯救意识相交织... 将"反崇高"认定为第三代诗歌的主要特征其实是一种严重的误读。在第三代诗人以冷抒情的笔调对世俗生活的描写和他们极具个性化的生命意识里,同样包含有他们对历史、现实、人性深刻的思考,仍然洋溢着忧患意识与拯救意识相交织的崇高。这种崇高包孕在壮美图景的描绘、"凡俗"生活的展示、神性写作的坚守中,体现在对刚毅人格的阐扬、对不幸生命的悲悯、对永恒精神的仰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歌 崇高美 主体人格 人文关怀 乌托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诗歌中的文革隐迹书写
8
作者 李建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1-245,共5页
作为20世纪80年代自朦胧诗之后最重要的新诗写作现象,第三代诗歌运动由于自身的复杂性为多种阐释的展开提供了可能。本文从第三代诗人在童年时期曾作为文化大革命旁观者这一身份入手,进入其没有直接书写文革却同样体现为这种影响的其他... 作为20世纪80年代自朦胧诗之后最重要的新诗写作现象,第三代诗歌运动由于自身的复杂性为多种阐释的展开提供了可能。本文从第三代诗人在童年时期曾作为文化大革命旁观者这一身份入手,进入其没有直接书写文革却同样体现为这种影响的其他典型文本,寻绎文革在这些旁观者身上的隐秘书写。提出“抒情主体的在场与旁观”、“作为另一种旁观的乌托邦”和“对自身喜剧化的自觉反省”是文革旁观经历在他们的无意识层面的曝光或逆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歌 旁观者 写作姿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情泛化的诗:论第三代诗歌的青春化写作
9
作者 陈爱中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2年第6期22-28,共7页
欧阳江河在评价80年代中期以来的汉语诗歌时,谈到了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歌的变迁,"如果说北岛、舒婷等‘朦胧诗人’是一代人当之无愧的代表,那么,在当今中国诗坛,从舒婷到翟永明,诗歌的青春已完成了从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的必要的成长,... 欧阳江河在评价80年代中期以来的汉语诗歌时,谈到了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歌的变迁,"如果说北岛、舒婷等‘朦胧诗人’是一代人当之无愧的代表,那么,在当今中国诗坛,从舒婷到翟永明,诗歌的青春已完成了从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的必要的成长,并在思想和情感的基调上完成了从富有传统色彩的理想主义到成熟得近平冷酷的现代意识的重要的过渡:而从北岛等人到柏桦等人,诗歌也已完成了从集体的、社会的英雄主义到个人的深度抒情的明显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歌 青春 写作 激情 朦胧诗人 汉语诗歌 80年 理想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第三代诗歌解构传统的策略
10
作者 周礼红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1-113,共3页
第三代诗歌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通过重新发现"人"、与"神"对话完成对形而上学的反叛和历史的反叛,并在对语言的反叛中实现与之共谋,进入一个新的诗歌创作世界,达到对抗朦胧诗,消解传统诗歌的目的。
关键词 第三代诗歌 传统 反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第三代诗歌”的语言学转向与主体间性的关联
11
作者 刘永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9-162,共4页
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第三代诗歌",在创作上具有高度的语言自觉和清醒的语言意识,规避情感介入和价值判断,"诗到语言为止"成为其代表性的理论口号。"第三代诗歌"对主体性的批判割断了中国诗歌抒情言志... 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第三代诗歌",在创作上具有高度的语言自觉和清醒的语言意识,规避情感介入和价值判断,"诗到语言为止"成为其代表性的理论口号。"第三代诗歌"对主体性的批判割断了中国诗歌抒情言志的传统,使中国诗歌出现了一次基于主体间性之上的"语言学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歌 语言学转向 主体性 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诗歌反文化的两种表现形式 被引量:5
12
作者 温宗军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79-83,共5页
第三代诗歌反文化的两种表现形式温宗军1986年是中国当代诗坛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由《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主办的“1986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一次性推出几十个诗歌团体。这是中国当代诗坛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暴动”,一... 第三代诗歌反文化的两种表现形式温宗军1986年是中国当代诗坛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由《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主办的“1986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一次性推出几十个诗歌团体。这是中国当代诗坛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暴动”,一时间各种流派破土而出,各种宣言旗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1986年 诗歌 第三代诗歌 朦胧诗 文化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第三代诗歌后现代倾向的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基林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6-82,共7页
在对第三代诗歌众说纷纭中,孙文独持一家之言,从比较文学的角度观察、探讨了第三代诗歌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关系。认为,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第三代诗歌,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反文化的倾向,表现了回归诗歌和生命本体的自觉意识,这与6... 在对第三代诗歌众说纷纭中,孙文独持一家之言,从比较文学的角度观察、探讨了第三代诗歌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关系。认为,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第三代诗歌,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反文化的倾向,表现了回归诗歌和生命本体的自觉意识,这与60年代美国反文化的后现代思潮有某些相同之处。第三代诗歌有两种基本走向,即揭示或呈现存在的后现代倾向与文化或符号解构的后现代倾向。前者既接受了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又融合了法国新小说和美国反文化艺术的某些观念,后者主要受到了德里达解构主义思想影响,企图通过解构式艺术实验,消解传统文化与形而上符号学的某种系统和深度,使之呈现出多义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歌 后现倾向 西方后现主义 存在主义 反文化 解构主义 符号学 海德格尔 历史意识 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诗歌运动的历史价值与诗学遗产
14
作者 王士强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4,共9页
“第三代”诗歌运动是一群初出茅庐的青年诗歌写作者所刮起的青春风暴,具有明显的代际意识和叛逆冲动。其为中国新诗提供了多方面的新质、增量:以个体为本位、“回到个人”、尊重与护卫“人性”;反精英、世俗化、对日常生活的观照与诗写... “第三代”诗歌运动是一群初出茅庐的青年诗歌写作者所刮起的青春风暴,具有明显的代际意识和叛逆冲动。其为中国新诗提供了多方面的新质、增量:以个体为本位、“回到个人”、尊重与护卫“人性”;反精英、世俗化、对日常生活的观照与诗写;语言意识觉醒、“语言转向”、语言更新、口语写作。“第三代”诗歌运动使诗歌回到“诗歌本身”,开启了一个新的诗歌独立性时代,并为此后诗歌的发展与变革埋下了种子,诸多的诗学命题由此衍变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诗歌运动 个体本位 日常诗学 语言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诗歌”与“后现代主义”
15
作者 陈旭光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5-111,116,共8页
“第三代诗歌”与“后现代主义”陈旭光伟大的文学作品往往是走在批评家前面的。它们已经存在了。它们明确地预示了任何批评家都可达到的分解之程度。──希利斯·米勒批评话语的“视界”必当与批评对象本身所处的历史境界相对位甚... “第三代诗歌”与“后现代主义”陈旭光伟大的文学作品往往是走在批评家前面的。它们已经存在了。它们明确地预示了任何批评家都可达到的分解之程度。──希利斯·米勒批评话语的“视界”必当与批评对象本身所处的历史境界相对位甚或高出于它,“洞见”才有可能发生。面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歌 主义诗歌 后现主义文化 “后现主义” 后现 “后现 现象还原 “现主义” 诗歌语言 文化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诗歌的世界意识
16
作者 李海鹏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31,共9页
“新时期”以来,中国对于自身的“世界”意识进行了重要的调整,从而深刻影响了从1980年代至今中国的世界位置、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与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历史内容与精神感觉。“第三代”诗歌的兴起,恰逢这一语境转圜,也受到了重要影响。通过... “新时期”以来,中国对于自身的“世界”意识进行了重要的调整,从而深刻影响了从1980年代至今中国的世界位置、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与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历史内容与精神感觉。“第三代”诗歌的兴起,恰逢这一语境转圜,也受到了重要影响。通过爬梳各方面相关文献可知,“世界”一词在“第三代”诗人笔下频频出现,俨然构成一个关键概念,与“第三代”诗歌中的诸多核心诗学问题构成重要的阐释性关系。在当时整体性的“世界”语境下,“第三代”诗人们对“世界”的定义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且与各自的诗学路径与语言意识密切相关。将这一问题放置进1980年代世界性的文化政治语境和思想语境中间,考察“第三代”诗人们多元化的“世界”意识生成,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现代汉语意识,探究这些诗学遗产中对当下的写作与研究仍具启示性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诗歌 世界意识 汉语 写者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先锋诗学的体制外向度——《非非》的理论探索及其对当代诗歌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光霞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08年第4期39-44,共6页
有关非非主义的评论与研究已经屡见不鲜了。但从学术层面对《非非》杂志进行研究性的考察,却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难题。难度之一是资料的搜集,《非非》作为一份体制外刊物,20年来,中间曾经两次停刊。
关键词 体制外 中国当诗歌 诗歌写作 先锋诗 汉语诗歌 语言 外向度 第三代诗歌 理论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先锋诗歌叙事性书写的西方诗学背景 被引量:1
18
作者 傅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6-127,共2页
关键词 诗歌 先锋诗歌 西方诗学 叙事性 书写 “知识分子写作” 90年以来 第三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九八四—二○○四先锋诗歌整体观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振亚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5-146,134,共13页
关键词 先锋诗歌 整体观 女性主义诗歌 历史时期 第三代诗歌 个人化写作 九十年 艺术精神 创造活力 朦胧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写作:从追求解放到走向堕落——当代文学中“身体写作”的嬗变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沛萍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2期12-15,共4页
关键词 “身体写作” 文学 女性主义写作 第三代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