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一种动态化和成长性的行动诗学--第三代诗人经典化问题重释与反思
1
作者 刘波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29,共8页
作为1980年代重要的先锋文学思潮,第三代诗人对朦胧诗的反叛、激进的出场方式和特殊的文本传播途径,已经在当年及后来的经典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特别的现象。第三代诗人以行动的力量打破了过去单一化的诗歌写作格局,在更多元的层面强化... 作为1980年代重要的先锋文学思潮,第三代诗人对朦胧诗的反叛、激进的出场方式和特殊的文本传播途径,已经在当年及后来的经典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特别的现象。第三代诗人以行动的力量打破了过去单一化的诗歌写作格局,在更多元的层面强化了诗歌的现代意识与先锋精神,从而在青春写作的现场构成了一种行动和成长的诗学。随着第三代诗人的诗歌传播,其诗学的经典化也在刊物发表、选本运作、诗集出版和批评史乃至文学史的评价与定位中获得了逐步确立的可能性。然而,第三代诗人在从行动到文本的经典化过程中,也因其行动大于文本的局限性,引起了很多争议,导致缺乏深度经典化的势能。第三代诗人经典化的落实,最终还是个体诗人通过持续性写作才能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人 经典化 行动诗学 成长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子是“第三代诗人”吗--一个重写诗歌史的思考
2
作者 冯强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7,共8页
诸多诗歌选本和当代文学史著作都将海子视为“第三代诗人”,这一划分背后的依据主要是年代学和年龄意义上的,即便历史文献能够提供一些证据,但缺少更深层次的理念判断。“第三代诗人”的行动性主要奠基于个人,即韩东所说的“第二次背叛... 诸多诗歌选本和当代文学史著作都将海子视为“第三代诗人”,这一划分背后的依据主要是年代学和年龄意义上的,即便历史文献能够提供一些证据,但缺少更深层次的理念判断。“第三代诗人”的行动性主要奠基于个人,即韩东所说的“第二次背叛”,海子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提出了与“个人写作”不同的理念,一种介于大地与教堂、抒情诗和史诗之间的范式以及另一种行动性,以此为坐标,重写诗歌史就显得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子 第三代诗人 个人写作 行动性 重写诗歌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照互观:“第三代诗人”与“草原青年诗人”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炜烨 《阴山学刊》 1998年第1期24-28,共5页
以"第三代诗人"为参照系,考察80年代中晚期内蒙古青年诗人的"草原之诗",会看到明显的差距,尤其在诗歌观念上更为不同、这直接影响了诗歌发展趋向。诗潮渐落,今日再思考,更期待内蒙古青年诗人的现代意义的"... 以"第三代诗人"为参照系,考察80年代中晚期内蒙古青年诗人的"草原之诗",会看到明显的差距,尤其在诗歌观念上更为不同、这直接影响了诗歌发展趋向。诗潮渐落,今日再思考,更期待内蒙古青年诗人的现代意义的"草原之诗"早日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人 内蒙古 青年诗人 特征 诗歌观念 诗歌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波德莱尔对第三代诗人的影响——以海子、张枣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韩亮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40,共9页
作为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经由1957年《译文》杂志选登的波德莱尔的译诗及评论,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诗人中激起了意想不到的诗学波澜。一方面,波德莱尔用严整的形式和“矛盾修辞”来表达复杂情感状态的手法,让先锋诗人迅速找到了... 作为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经由1957年《译文》杂志选登的波德莱尔的译诗及评论,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诗人中激起了意想不到的诗学波澜。一方面,波德莱尔用严整的形式和“矛盾修辞”来表达复杂情感状态的手法,让先锋诗人迅速找到了为自己不安的灵魂“赋形”的方式;另一方面,他关于绝对意义上人性与伦理之“恶”的洞见,对先锋诗人的“人观”形成了冲击,瓦解了他们原有的善/恶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德莱尔 主义诗歌 第三代诗人 复杂情感 张枣 海子 矛盾修辞 《译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第三代诗人的诗史版图绘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长江学术》 CSSCI 2022年第3期24-32,共9页
诗歌史原本是学术界很单纯的一种研究成果,从诗人的角度来看,却是一次诗史地图的重制,是文学地图绘制权的展现。处于被论述位置的第三代诗人进入1990年代后,一方面感受到大时代的环境变异和70后这一代所带来的危机感,他们想要适度压制... 诗歌史原本是学术界很单纯的一种研究成果,从诗人的角度来看,却是一次诗史地图的重制,是文学地图绘制权的展现。处于被论述位置的第三代诗人进入1990年代后,一方面感受到大时代的环境变异和70后这一代所带来的危机感,他们想要适度压制后浪兴起,持续掌控诗界的发言权;另一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在诗选的编辑上,奋力阻挡学者的进场。本文尝试从地图学的视野,廓清第三代诗人的诗史焦虑和行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年 第三代诗人 诗歌史焦虑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现代诗歌的诗性功能——以“第三代诗人”为例
6
作者 马健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1年第1期112-115,共4页
中国的现代诗歌经历了几次大的美学转变,各个时期的诗歌有着不一样的审美追求,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现代诗的样貌。雅可布森提出的诗性功能为学界提供了阐释诗歌的新思路,他从语言的指向性、对等原则等方面说明了文学语言中诗性功能... 中国的现代诗歌经历了几次大的美学转变,各个时期的诗歌有着不一样的审美追求,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现代诗的样貌。雅可布森提出的诗性功能为学界提供了阐释诗歌的新思路,他从语言的指向性、对等原则等方面说明了文学语言中诗性功能的表达。以第三代诗人的创作为例,可以借助于意象之间的关联性和隐喻的使用来阐释现代诗歌中的诗性功能,剖析诗歌中对等原则以及语言的指向,进而挖掘第三代诗人诗歌中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功能 对等原则 第三代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时间的方向看——论第三代诗歌的时间诗学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汤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99,共9页
时间始终是人无法逃匿的存在,也是抵达人类真相的根本途径,博尔赫斯曾言:"假若我们知道什么是时间的话,那么我相信,我们就会知道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是由时间做成的。造成我们的物质就是时间。"(1)时间造就我们,同样也造就诗歌,"时... 时间始终是人无法逃匿的存在,也是抵达人类真相的根本途径,博尔赫斯曾言:"假若我们知道什么是时间的话,那么我相信,我们就会知道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是由时间做成的。造成我们的物质就是时间。"(1)时间造就我们,同样也造就诗歌,"时间和律度可以说是诗中最基本的成分"。(2)作为诗歌最隐秘又最坚实的部分,时间是个体生命与外在世界不同关系的隐秘表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诗歌 第三代诗人 律度 博尔赫斯 柏桦 韩东 杨炼 大雁塔 历史想象 陈东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新诗发展的现状与前景——以四川新诗群体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何光顺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19年第5期10-18,共9页
当代四川新诗的重要性,不仅在于1980年代从四川兴起的"第三代诗"席卷全国,成为其时中国诗歌的中心所在,更重要的是从"第三代诗"到1990年代后"存在"诗群的演进所折射的"陆地气质"。这种"... 当代四川新诗的重要性,不仅在于1980年代从四川兴起的"第三代诗"席卷全国,成为其时中国诗歌的中心所在,更重要的是从"第三代诗"到1990年代后"存在"诗群的演进所折射的"陆地气质"。这种"陆地气质"是四川文化内在品格的体现,在与西方文明"海洋精神"的现代遭遇中形成其成熟形态。当代四川新诗群体正是在这种中西方本质精神的遭遇中展开其写作实践,是重造传统又借鉴西方并植根于本土性经验中生成其先锋性的艺术精神和艺术追求。可以说,以四川新诗群体为例来阐释中华民族诗学精神的某种内在本质维度,也有利于在经历中西方文明碰撞的"差异性"体验中推动当代中国新诗回归本土,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新诗 陆地气质 内陆诗风 第三代诗人“存在”诗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有终结的诱惑——第代着冬创作论 被引量:2
9
作者 易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7-69,共3页
第代着冬有充足的理由偏爱他的散文。在早他以“第三代诗人”的身份步入文坛。他的诗作被收入一本名噪一时的诗歌选集。他与打着各色旗帜的诗人们混迹一处,有滋有味地游吟于其中。后来他如痴如醉地写散文,我们就能频繁地从全国大小报纸... 第代着冬有充足的理由偏爱他的散文。在早他以“第三代诗人”的身份步入文坛。他的诗作被收入一本名噪一时的诗歌选集。他与打着各色旗帜的诗人们混迹一处,有滋有味地游吟于其中。后来他如痴如醉地写散文,我们就能频繁地从全国大小报纸杂志上见到这个名字(他的部分散文和诗歌署名吴建国)。或许他从散文中寻求诗歌补偿?当他同时把较多精力用之于小说创作时,我们才似乎多少领悟出他兴趣转移的一些缘由。因此,我更愿意首先来谈论他的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短篇小说 散文 阅读期待 民族本体 童年经验 公共象征 文化层面 第三代诗人 叙述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评价“新生代”作家作品
10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新生”作家 “无名” 小说艺术 第三代诗人 文学创作 唯美主义 新生作家 知识分子 作品 幽默小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生代”诗歌的四种不良创作倾向
11
作者 彭卫红 《当代文坛》 CSSCI 2005年第2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第三代诗人 诗歌 诗坛 创作倾向 创作成就 广泛 后朦胧诗 读者 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当前诗歌创作和研究的对话 被引量:6
12
作者 程光炜 张清华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1-18,共8页
程光炜: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80年代中期后,随着朦胧诗“合法性”的建立,当代诗歌界内部“懂与不懂”和什么是“好诗坏诗”的争论变得已经不再重要。无论是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社科院每年编选的年度“诗选”,还是徐敬亚等带有“民间”... 程光炜: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80年代中期后,随着朦胧诗“合法性”的建立,当代诗歌界内部“懂与不懂”和什么是“好诗坏诗”的争论变得已经不再重要。无论是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社科院每年编选的年度“诗选”,还是徐敬亚等带有“民间”色彩的“诗歌选本”,都把朦胧诗人(如北岛、舒婷、顾城等)和第三代诗人(如于坚、韩东等)的作品列为“重要作品”,视为必选篇目。也就是说,随着这些诗人和作品“经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对话 中国作家协会 朦胧诗人 中国社科院 第三代诗人 80年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始终开拓心灵的处女地——简论孙绍振的诗学思想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晓明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6年第3期53-57,共5页
2015年,孙绍振先生迎来耄耋之年,这位永远那么精神抖擞、春风扑面的一代才子,也会成为老人,这让我们这些学生情何以堪!是年10月,在安徽黄山由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孙绍振... 2015年,孙绍振先生迎来耄耋之年,这位永远那么精神抖擞、春风扑面的一代才子,也会成为老人,这让我们这些学生情何以堪!是年10月,在安徽黄山由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孙绍振先生的研讨会。此次会议如果用"盛况空前"来形容那肯定是俗气了,说它情真意切,学理丰厚,却是说了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绍振 中国诗歌研究 诗学思想 安徽黄山 福建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第三代诗人 舒婷 后朦胧诗 诗歌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写作的文本——李森《在这首诗中,乌云像什么》简析
14
作者 胡彦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3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诗歌写作 汉语诗歌 20世纪90年 第三代诗人 诗歌语言 李森 文本 文化语境 终极存在 言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生悖论的诗情表现——论于坚的诗
15
作者 叶橹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4-37,共4页
自从于坚的名字在中国诗坛上悄悄出现之后,他似乎与某种一时叫人捉摸不定的气质联系在一起了。他的诗没有引起过任何的所谓“轰动效应”,但是他的名字却渐渐令人无法忘记。尽管人们已经不断地在各种文章中提及于坚的名字,但真正认真地... 自从于坚的名字在中国诗坛上悄悄出现之后,他似乎与某种一时叫人捉摸不定的气质联系在一起了。他的诗没有引起过任何的所谓“轰动效应”,但是他的名字却渐渐令人无法忘记。尽管人们已经不断地在各种文章中提及于坚的名字,但真正认真地谈论其诗作的文章似乎不多。对于一个诗人来说,要确定他的诗的价值,不能仅仅凭着某种印象式的判断。譬如对于坚,通常人们的最普遍的一个评价,便说他是“第三代诗人”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坚 悖论 生活流 怒江 凡俗化 名字 人的生存 第三代诗人 英雄主义 人生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前到站──评麦城的诗
16
作者 沈奇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0-54,共5页
新诗潮二十年,应该说,已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诗学传统。这传统,就主要方面而言,大体分两脉路向生成和发展着:一是朦胧诗一路,以西方诗歌精神为底背,重在“写什么”上做拓殖,题旨高蹈,意象繁复,是为想像世界的主观抒情;一是第... 新诗潮二十年,应该说,已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诗学传统。这传统,就主要方面而言,大体分两脉路向生成和发展着:一是朦胧诗一路,以西方诗歌精神为底背,重在“写什么”上做拓殖,题旨高蹈,意象繁复,是为想像世界的主观抒情;一是第三代口语诗一路,以本土诗歌精神为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诗 意象 知识分子写作 口语 存在主义 心理机制 语感 新诗潮 第三代诗人 叙述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类的尖叫
17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27-127,共1页
关键词 异类 消费社会 个人化 二十世纪文学 哲学基础 第三代诗人 符号秩序 堂吉诃德 叙事文学 文化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到灵魂为止
18
作者 毛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5-66,共2页
我们对将来的无数诚惶诚恐的猜测和患得患失的推测在哪里落地生根,这是近年被形式探索、语言批评等居于主流的理论和写作实践所忽略的问题:主体的缺席。这里存在相当的危险和粗疏,当写作主体被结构主义,被接受美学本身的片面以及我们片... 我们对将来的无数诚惶诚恐的猜测和患得患失的推测在哪里落地生根,这是近年被形式探索、语言批评等居于主流的理论和写作实践所忽略的问题:主体的缺席。这里存在相当的危险和粗疏,当写作主体被结构主义,被接受美学本身的片面以及我们片面的移植从主宰文学的历史地位中推开之后,主体日渐被各种理论放置到冷落的角落,确定了一个低调的降格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写作 诗到语言为止 新时期诗歌 元语言 接受美学 历史地位 写作主体 语言批评 第三代诗人 先锋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以物观物”论的评析
19
作者 许霆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0-43,共4页
就诗歌理论创造的兴趣来说,第三代诗群超过了新诗史上的任何诗派。第三代诗歌理论的特征是芜杂,既有闪光的珍珠,也有混杂的鱼目,闪光的思想和极端的言辞、真理的颗粒和斑驳的装饰紧密地胶着,令人目眩。但这些不成熟的理论本身,就显示着... 就诗歌理论创造的兴趣来说,第三代诗群超过了新诗史上的任何诗派。第三代诗歌理论的特征是芜杂,既有闪光的珍珠,也有混杂的鱼目,闪光的思想和极端的言辞、真理的颗粒和斑驳的装饰紧密地胶着,令人目眩。但这些不成熟的理论本身,就显示着他们变革新诗话话的创造心态和使命意识对我过新诗汇入世界诗潮意义重要我们需要的不是“棒杀”而是冷静的梳理和评这里就第三代诗人的“以物观物”论谈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物观物 第三代诗人 中国艺术精神 第三诗歌 表现性 以我观物 审美心胸 王家新 客观化 王国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悲剧,胜走麦城──从门外进去的是王强,从门里走出来的是麦城
20
作者 钟鸣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6-27,共12页
关键词 超越悲剧 第三诗歌 走麦城 哈姆雷特 都市主义 浪漫主义 “朦胧诗” 第三 第三代诗人 英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