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作为一种动态化和成长性的行动诗学--第三代诗人经典化问题重释与反思 |
刘波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海子是“第三代诗人”吗--一个重写诗歌史的思考 |
冯强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参照互观:“第三代诗人”与“草原青年诗人” |
王炜烨
|
《阴山学刊》
|
1998 |
1
|
|
4
|
论波德莱尔对第三代诗人的影响——以海子、张枣为中心的考察 |
韩亮
|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5
|
论第三代诗人的诗史版图绘制 |
|
《长江学术》
CSSCI
|
2022 |
1
|
|
6
|
刍议现代诗歌的诗性功能——以“第三代诗人”为例 |
马健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21 |
0 |
|
7
|
从时间的方向看——论第三代诗歌的时间诗学 |
杨汤琛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8
|
当代新诗发展的现状与前景——以四川新诗群体为例 |
何光顺
|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
2019 |
2
|
|
9
|
未有终结的诱惑——第代着冬创作论 |
易光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2
|
|
10
|
如何评价“新生代”作家作品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1
|
论“新生代”诗歌的四种不良创作倾向 |
彭卫红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5 |
0 |
|
12
|
关于当前诗歌创作和研究的对话 |
程光炜
张清华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6
|
|
13
|
始终开拓心灵的处女地——简论孙绍振的诗学思想 |
陈晓明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6 |
2
|
|
14
|
作为写作的文本——李森《在这首诗中,乌云像什么》简析 |
胡彦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6 |
0 |
|
15
|
人生悖论的诗情表现——论于坚的诗 |
叶橹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6
|
提前到站──评麦城的诗 |
沈奇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17
|
异类的尖叫 |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18
|
诗到灵魂为止 |
毛毛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9
|
对“以物观物”论的评析 |
许霆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20
|
超越悲剧,胜走麦城──从门外进去的是王强,从门里走出来的是麦城 |
钟鸣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