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互动加工的认知特性及脑机制——第三人称的视角 被引量:6
1
作者 程羽慧 袁祥勇 蒋毅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2-480,共9页
在日常生活中,从“第三人称”的视角识别并理解他人的社会互动至关重要。这种社会互动加工具有两种认知特性:构形整体性和动作关联性;体现为一个由众多脑区共同参与的层级加工过程,主要包括个体知觉网络、动作观察网络和心智化网络。其... 在日常生活中,从“第三人称”的视角识别并理解他人的社会互动至关重要。这种社会互动加工具有两种认知特性:构形整体性和动作关联性;体现为一个由众多脑区共同参与的层级加工过程,主要包括个体知觉网络、动作观察网络和心智化网络。其中,后颞上沟等脑区在表征社会互动关系中起着关键作用。未来的研究需要结合多种技术手段进一步揭示社会互动加工的遗传特性和神经机制,并关注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动 第三人称视角 构形加工 动作关联性 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语言交互在不同视角下的多线索影响机制
2
作者 简尽涵 张军恒 +1 位作者 晏碧华 姬鸣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3-1040,I0012,I0013,共30页
空间语言交互受空间线索影响,但多线索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将环境线索、布局线索、社会空间线索编码为空间线索一致性作为核心变量,将空间视角转换能力、场认知风格作为调节变量,构建4个实验探究表述和接收过程在两种视角下的多线索影响... 空间语言交互受空间线索影响,但多线索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将环境线索、布局线索、社会空间线索编码为空间线索一致性作为核心变量,将空间视角转换能力、场认知风格作为调节变量,构建4个实验探究表述和接收过程在两种视角下的多线索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第一人称视角下,空间参照系受空间线索的支持越多,个体越倾向于使用它进行语言表述且交互效率更高,且布局线索的支持效应大于环境线索;场独立型表述者的参照系选择受空间线索一致性影响更大;空间视角转换能力越高,表述者越倾向于承担更多认知负荷,接收者理解效率越高。第三人称视角会削弱空间线索支持效应和高空间视角转换能力者的交互优势,提高使用自我中心参照系表述空间信息的概率,还会使两类场认知风格表述者的表述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决策冲突。但无论何种视角下,使用接收者参照系进行语言表述都是提高理解效率的最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语言交互 空间参照系 空间视角转换 场认知风格 第一/第三人称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深闺媛秀到问题少女——20世纪女性文学中的未成年人叙事视角透视
3
作者 施蕾蕾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20世纪 女性文学 未成年人叙事视角 儿童叙事视角 第一人称视角 创作题材 第三人称视角 女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妙的形式 稚气的爱情——从《稚气可掬,但出于天然》看曼斯菲尔德小说叙述艺术
4
作者 任爱红 《山东外语教学》 2007年第2期99-102,共4页
曼斯菲尔德在短篇小说《稚气集》中突破以往的叙述手法,改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事,运用多种手段尤其是大量自由间接引语刻画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本文试图以文体学叙述视角和人物话语不同表达方式为切入点,对其中的《稚气可掬,但出... 曼斯菲尔德在短篇小说《稚气集》中突破以往的叙述手法,改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事,运用多种手段尤其是大量自由间接引语刻画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本文试图以文体学叙述视角和人物话语不同表达方式为切入点,对其中的《稚气可掬,但出于天然》作一分析,以加深对曼斯菲尔德叙述艺术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斯菲尔德 第三人称视角 自由间接引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人面孔情绪知觉中自我参照与母亲参照的一致性:来自ERP的证据 被引量:3
5
作者 丁小斌 王睿 +2 位作者 康铁君 刘建邑 周嘉宁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4-705,共12页
本研究采用不同参照语境下的面孔情绪评定任务,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了自我参照、母亲参照及他人参照对面孔情绪知觉加工的影响。行为结果显示,与他人参照相比,在自我参照与母亲参照的消极语境中的面孔被认为更消极,积极语境中的... 本研究采用不同参照语境下的面孔情绪评定任务,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了自我参照、母亲参照及他人参照对面孔情绪知觉加工的影响。行为结果显示,与他人参照相比,在自我参照与母亲参照的消极语境中的面孔被认为更消极,积极语境中的面孔被认为更积极。ERP的结果显示,相比他人参照,自我参照与母亲参照都能诱发更大的EPN波幅;自我参照与母亲参照对EPN和LPP波幅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参照和母亲参照在面孔情绪知觉上具有一致性,本研究从他人面孔情绪加工的角度为中国人的自我结构中包含"母亲"成分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参照 母亲参照 第三人称视角 面孔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