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第三世界文化的生存困境——查建英的小说世界
被引量:
8
1
作者
张颐武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6-32,共7页
在目前中国写作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中,“小说”这种文学的经典形式的困境已经逐步地显示了出来。激进的、天才的实验作家们一再地摧毁着、打击着我们对小说的固有信念。我们不能不赞叹马原、余华、孙甘露和苏童、格非的不羁的才华,但他...
在目前中国写作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中,“小说”这种文学的经典形式的困境已经逐步地显示了出来。激进的、天才的实验作家们一再地摧毁着、打击着我们对小说的固有信念。我们不能不赞叹马原、余华、孙甘露和苏童、格非的不羁的才华,但他们的写作活动也使“小说”脱离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也脱离了人们的价值判断和意识形态,他们使小说成了一种悬浮之物,一种语言能指链的无穷运动,一种敏捷、机智的游戏。小说一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惊人的发展,另一方面十九世纪以来在欧洲发展成熟、二十世纪初叶传入中国的基本小说观念已经无可置疑地受到了根本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世界文化
小说
世界
第一
世界
生存困境
日常生活
知识分子
理想主义
叙事者
语言
二十世纪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第三世界文化的自主性
2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7-27,共1页
张颐武在《文艺学的新视野》(《天津文学》90年7期)一文中指出:福楼拜在他的作品中记叙了他与一个有名的埃及舞女间的一夜风流。这个女人是无言的,她被动地依赖着西方的男性;她从未有权说出自己的渴望、欲求和愤怒。而是被一个西方男性...
张颐武在《文艺学的新视野》(《天津文学》90年7期)一文中指出:福楼拜在他的作品中记叙了他与一个有名的埃及舞女间的一夜风流。这个女人是无言的,她被动地依赖着西方的男性;她从未有权说出自己的渴望、欲求和愤怒。而是被一个西方男性作为性需求与神话幻想的对象。她是一个东方屈辱和苦难的象征。赛义德在《东方主义》中精辟地分析了西方本文中无论对东方的同情、歌颂或是压抑和贬低,都是把“东方”作为一个“物”和“客体”来看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世界文化
东方主义
赛义德
文学
象征
作品
欲求
贝尔
新视野
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弗·詹姆逊提出“第三世界文化”的新观点
3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94-94,共1页
程代熙在《西方文论的新信息》(《文艺理论与批评》89年2期)一文中指出:弗·詹姆逊被誉为当代“美国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最富有挑战性的美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近年来他提出了“第三世界文化”的新观点,给人们带来...
程代熙在《西方文论的新信息》(《文艺理论与批评》89年2期)一文中指出:弗·詹姆逊被誉为当代“美国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最富有挑战性的美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近年来他提出了“第三世界文化”的新观点,给人们带来了令人感到兴趣的新的理论信息。他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世界文化
美国马克思主义
程代熙
思想家
兴趣
新观点
詹姆逊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理论与批评
西方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鲁迅:一个中国文化的民族寓言——第三世界文本新解
被引量:
13
4
作者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孙盛涛
徐良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3年第4期43-48,共6页
当今文化研究的创新需要在新的情况下,对很久以前歌德创立的“世界文学”理论进行再创造,那样,世界文学的任何概念都必然在我们更直接的语境中与第三世界文学课题相联系,这不是一个狭窄的题目。第三世界文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极大地丰富...
当今文化研究的创新需要在新的情况下,对很久以前歌德创立的“世界文学”理论进行再创造,那样,世界文学的任何概念都必然在我们更直接的语境中与第三世界文学课题相联系,这不是一个狭窄的题目。第三世界文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极大地丰富了第三世界国家文化与其中每一个地区独特的历史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世界
文学
第三世界
国家
文化
观念
鲁迅
民族寓言
再创造
中国
文化
语境
基本理论
第三世界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跨文化语境看中国泛现代主义——一种阐释框架展望
5
作者
王一川
《外国语文》
1992年第3期17-23,共7页
泛现代主义是八十年代后期中国文学中出现的被播散与消散的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它虽然是上述西方出口物的播散的产物,但毕竟发生在中国文化语境内,而后者具有使之消散的抵抗力量,从而显示与众不同风貌。无论是西方现代主义阐释...
泛现代主义是八十年代后期中国文学中出现的被播散与消散的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它虽然是上述西方出口物的播散的产物,但毕竟发生在中国文化语境内,而后者具有使之消散的抵抗力量,从而显示与众不同风貌。无论是西方现代主义阐释框架还是后现代主义指标都不能用来行之有效地理解它。因而需要建立中国泛现代主义的独特阐释框架。这种阐释框架应当具有文学、艺术和文化三者互动的文化视界,建基于社会主义文化“盟主”与古典文化“父亲”及西方文化“富商”三方会谈的语境上,体现出修辞学、意识形态和文化途径在阐释上的一致,并且关注特殊的“第三世界文化”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现代主义
跨
文化
语境
西方现代主义
社会主义
文化
第三世界文化
中国文学
文化
视界
西方
文化
独特阐释
文化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典的意义──鲁迅及其小说兼及弗·詹姆逊对鲁迅的理解
被引量:
6
6
作者
高远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4期19-28,共10页
经典的意义──鲁迅及其小说兼及弗·詹姆逊对鲁迅的理解高远东写下以上题目,我的心有点发虚。有关经典的纷繁观念、对鲁迅及其作品的洋洋解说,当代中国的文化问题有点夹缠不清地相互交织着,造成理解鲁迅及“五四”一代人作为精...
经典的意义──鲁迅及其小说兼及弗·詹姆逊对鲁迅的理解高远东写下以上题目,我的心有点发虚。有关经典的纷繁观念、对鲁迅及其作品的洋洋解说,当代中国的文化问题有点夹缠不清地相互交织着,造成理解鲁迅及“五四”一代人作为精神遗产和价值资源留给我们的思想和作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逊
鲁迅小说
启蒙主义
第三世界文化
第三世界
文学
文化
生产
民族主义
语境
知识分子
《狂人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走向九十年代”笔谈
被引量:
2
7
作者
谢冕
孟繁华
+2 位作者
张颐武
李书磊
张志忠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6-33,共8页
无论是从正面或是负面的价值角度来看,作为一个文学阶段的“新时期文学”已告终结。这是一个以纠正文学的偏离与变异、冲破禁锢并最终实现艺术自身的变革和文体革命为基本内容的文学时代。现在,十年前开始的文学急流已经涌退,随之而来...
无论是从正面或是负面的价值角度来看,作为一个文学阶段的“新时期文学”已告终结。这是一个以纠正文学的偏离与变异、冲破禁锢并最终实现艺术自身的变革和文体革命为基本内容的文学时代。现在,十年前开始的文学急流已经涌退,随之而来的是冷静的回望与总结。热度过高会引起爆炸,冷却一下不无好处。在反抗超负荷的社会承诺中出现的“玩文学”说,作为校正历史偏离的副产物,原是可以理解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十年代
文学话语
八十年代
文学走向
平民文学
批评家
中国文学
第一
世界
中国作家
第三世界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话语 记忆 叙事——读刘庆邦的小说
被引量:
1
8
作者
张颐武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6-42,共7页
尽管经历过太多的磨难与挫折,尽管人们总是无法控制语言与符号秩序自身的运动,尽管我们并不知道那飘浮在我们周围的无穷的能指之链会将我们带向何方,但我们总能从中国作者写出的作品中读出那一份焦虑与希冀,读出那一份对语言的挣扎与腾...
尽管经历过太多的磨难与挫折,尽管人们总是无法控制语言与符号秩序自身的运动,尽管我们并不知道那飘浮在我们周围的无穷的能指之链会将我们带向何方,但我们总能从中国作者写出的作品中读出那一份焦虑与希冀,读出那一份对语言的挣扎与腾挪,读出那一份浮出话语层面的渴望。这是“第三世界文化”中作家的宿命般的选择,也是他处身其中的语言/生存处境的作用。无论我们走向何方,这一个永恒戳记不会消逝,我们生存于我们的母语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庆邦
话语权力
记忆
第三世界文化
意识形态
小说
控制语言
欲望
能指
二元对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寄希望于自身的思考和探索
9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93-93,共1页
张颐武在《读书》90年第6期《第三世界文化:新的起点》一文中说:西方学者常常忽视第三世界本文的形式特点,总是习惯于把自身的理论视为“超文化”的元语言,他们往往把第三世界的本文看成了解特异社会的“窗口”,看成一个社会学和人类学...
张颐武在《读书》90年第6期《第三世界文化:新的起点》一文中说:西方学者常常忽视第三世界本文的形式特点,总是习惯于把自身的理论视为“超文化”的元语言,他们往往把第三世界的本文看成了解特异社会的“窗口”,看成一个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资料。例如,西方研究中国文学的权威夏志清和普实克的争论,夏氏认为中国现代小说只是社会、政治与意识形态斗争的产物;而普氏对夏氏的批评也只是强调中国形势的紧张性和小说进行政治和意识形态选择的必要性,以此来强调小说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斗争
元语言
社会学
社会意义
政治
古典
文化
第一
世界
第三世界文化
形式特点
中国现代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批评信息
10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四十年文学反思”去年10月底,山东当代文学研究会在淄博以“四十年文学反思”为议题举行了五天的会议,比较集中地讨论了四十年来文学的成就与不足;新时期文学需要调整的问题;以及文学不可能倒退。与会同志认为,四十年文学历尽坎坷曲...
□“四十年文学反思”去年10月底,山东当代文学研究会在淄博以“四十年文学反思”为议题举行了五天的会议,比较集中地讨论了四十年来文学的成就与不足;新时期文学需要调整的问题;以及文学不可能倒退。与会同志认为,四十年文学历尽坎坷曲折,成就是巨大的。前十七年以歌颂党、劳动、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为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四十年
新写实
文学反思
第三世界文化
文学评论
新时期文学
前十七年
张贤亮小说
当代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言必称“后”,以“后”为荣
11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7-57,共1页
白烨在《乱了方寸的批评》(《小说评论》)1994年3期)一文中指出.近些年来,某些“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言必称“后”,以“后”为荣,其实在他们的言论中,常常显露出不少矛盾与破绽.比如,“后现代”本身是一个“摆脱机械论”、“告别整体性...
白烨在《乱了方寸的批评》(《小说评论》)1994年3期)一文中指出.近些年来,某些“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言必称“后”,以“后”为荣,其实在他们的言论中,常常显露出不少矛盾与破绽.比如,“后现代”本身是一个“摆脱机械论”、“告别整体性”、“彻底多元化”的时代(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沃尔夫冈·威尔什之语)于是,承认不同的生活形态、思维方式和行为个性都有其存在与发展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应是立足于此的“后现代”批评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我们的一些“后现代”批评家在自己的批评中却往往置别人的意见于不顾,骂倒一切,横扫千军,俨然一副“后”手高悬霸主鞭的神气.除了这种显见的内在矛盾,他们所持有的种种理论及其概念,只要读书多的人都并不陌生,无非是来自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后现代主义
文化
后现代主义理论
文学批评
“后现代主义”
第三世界文化
理论
社会理论
内在矛盾
思维方式
小说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性的沉重脚步──启蒙与反启蒙运动在中国
12
作者
冯奇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4-22,共9页
现代性,作为一种尚未完结的现实的和理想的运动,对百年来几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经久不衰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自近代以来的思想文化史,实际上也即是一部努力追寻现代性并对这一基本追寻对象不断重估的历史。如果我们以一...
现代性,作为一种尚未完结的现实的和理想的运动,对百年来几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经久不衰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自近代以来的思想文化史,实际上也即是一部努力追寻现代性并对这一基本追寻对象不断重估的历史。如果我们以一种代表性的话语表达方式尽量概括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与反启蒙
反启蒙运动
现代性
启蒙主义
五四启蒙运动
现代化进程
知识分子
西方中心主义
第三世界文化
理论
本土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三世界文化的生存困境——查建英的小说世界
被引量:
8
1
作者
张颐武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6-32,共7页
文摘
在目前中国写作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中,“小说”这种文学的经典形式的困境已经逐步地显示了出来。激进的、天才的实验作家们一再地摧毁着、打击着我们对小说的固有信念。我们不能不赞叹马原、余华、孙甘露和苏童、格非的不羁的才华,但他们的写作活动也使“小说”脱离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也脱离了人们的价值判断和意识形态,他们使小说成了一种悬浮之物,一种语言能指链的无穷运动,一种敏捷、机智的游戏。小说一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惊人的发展,另一方面十九世纪以来在欧洲发展成熟、二十世纪初叶传入中国的基本小说观念已经无可置疑地受到了根本的破坏。
关键词
第三世界文化
小说
世界
第一
世界
生存困境
日常生活
知识分子
理想主义
叙事者
语言
二十世纪初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三世界文化的自主性
2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7-27,共1页
文摘
张颐武在《文艺学的新视野》(《天津文学》90年7期)一文中指出:福楼拜在他的作品中记叙了他与一个有名的埃及舞女间的一夜风流。这个女人是无言的,她被动地依赖着西方的男性;她从未有权说出自己的渴望、欲求和愤怒。而是被一个西方男性作为性需求与神话幻想的对象。她是一个东方屈辱和苦难的象征。赛义德在《东方主义》中精辟地分析了西方本文中无论对东方的同情、歌颂或是压抑和贬低,都是把“东方”作为一个“物”和“客体”来看待的。
关键词
第三世界文化
东方主义
赛义德
文学
象征
作品
欲求
贝尔
新视野
自主性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弗·詹姆逊提出“第三世界文化”的新观点
3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94-94,共1页
文摘
程代熙在《西方文论的新信息》(《文艺理论与批评》89年2期)一文中指出:弗·詹姆逊被誉为当代“美国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最富有挑战性的美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近年来他提出了“第三世界文化”的新观点,给人们带来了令人感到兴趣的新的理论信息。他认为。
关键词
第三世界文化
美国马克思主义
程代熙
思想家
兴趣
新观点
詹姆逊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理论与批评
西方文论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迅:一个中国文化的民族寓言——第三世界文本新解
被引量:
13
4
作者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孙盛涛
徐良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3年第4期43-48,共6页
文摘
当今文化研究的创新需要在新的情况下,对很久以前歌德创立的“世界文学”理论进行再创造,那样,世界文学的任何概念都必然在我们更直接的语境中与第三世界文学课题相联系,这不是一个狭窄的题目。第三世界文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极大地丰富了第三世界国家文化与其中每一个地区独特的历史轨迹。
关键词
第三世界
文学
第三世界
国家
文化
观念
鲁迅
民族寓言
再创造
中国
文化
语境
基本理论
第三世界文化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跨文化语境看中国泛现代主义——一种阐释框架展望
5
作者
王一川
出处
《外国语文》
1992年第3期17-23,共7页
文摘
泛现代主义是八十年代后期中国文学中出现的被播散与消散的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它虽然是上述西方出口物的播散的产物,但毕竟发生在中国文化语境内,而后者具有使之消散的抵抗力量,从而显示与众不同风貌。无论是西方现代主义阐释框架还是后现代主义指标都不能用来行之有效地理解它。因而需要建立中国泛现代主义的独特阐释框架。这种阐释框架应当具有文学、艺术和文化三者互动的文化视界,建基于社会主义文化“盟主”与古典文化“父亲”及西方文化“富商”三方会谈的语境上,体现出修辞学、意识形态和文化途径在阐释上的一致,并且关注特殊的“第三世界文化”的独特性。
关键词
泛现代主义
跨
文化
语境
西方现代主义
社会主义
文化
第三世界文化
中国文学
文化
视界
西方
文化
独特阐释
文化
途径
分类号
H [语言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典的意义──鲁迅及其小说兼及弗·詹姆逊对鲁迅的理解
被引量:
6
6
作者
高远东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4期19-28,共10页
文摘
经典的意义──鲁迅及其小说兼及弗·詹姆逊对鲁迅的理解高远东写下以上题目,我的心有点发虚。有关经典的纷繁观念、对鲁迅及其作品的洋洋解说,当代中国的文化问题有点夹缠不清地相互交织着,造成理解鲁迅及“五四”一代人作为精神遗产和价值资源留给我们的思想和作品的...
关键词
詹姆逊
鲁迅小说
启蒙主义
第三世界文化
第三世界
文学
文化
生产
民族主义
语境
知识分子
《狂人日记》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走向九十年代”笔谈
被引量:
2
7
作者
谢冕
孟繁华
张颐武
李书磊
张志忠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6-33,共8页
文摘
无论是从正面或是负面的价值角度来看,作为一个文学阶段的“新时期文学”已告终结。这是一个以纠正文学的偏离与变异、冲破禁锢并最终实现艺术自身的变革和文体革命为基本内容的文学时代。现在,十年前开始的文学急流已经涌退,随之而来的是冷静的回望与总结。热度过高会引起爆炸,冷却一下不无好处。在反抗超负荷的社会承诺中出现的“玩文学”说,作为校正历史偏离的副产物,原是可以理解的现象。
关键词
九十年代
文学话语
八十年代
文学走向
平民文学
批评家
中国文学
第一
世界
中国作家
第三世界文化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话语 记忆 叙事——读刘庆邦的小说
被引量:
1
8
作者
张颐武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6-42,共7页
文摘
尽管经历过太多的磨难与挫折,尽管人们总是无法控制语言与符号秩序自身的运动,尽管我们并不知道那飘浮在我们周围的无穷的能指之链会将我们带向何方,但我们总能从中国作者写出的作品中读出那一份焦虑与希冀,读出那一份对语言的挣扎与腾挪,读出那一份浮出话语层面的渴望。这是“第三世界文化”中作家的宿命般的选择,也是他处身其中的语言/生存处境的作用。无论我们走向何方,这一个永恒戳记不会消逝,我们生存于我们的母语之中。
关键词
刘庆邦
话语权力
记忆
第三世界文化
意识形态
小说
控制语言
欲望
能指
二元对立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寄希望于自身的思考和探索
9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93-93,共1页
文摘
张颐武在《读书》90年第6期《第三世界文化:新的起点》一文中说:西方学者常常忽视第三世界本文的形式特点,总是习惯于把自身的理论视为“超文化”的元语言,他们往往把第三世界的本文看成了解特异社会的“窗口”,看成一个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资料。例如,西方研究中国文学的权威夏志清和普实克的争论,夏氏认为中国现代小说只是社会、政治与意识形态斗争的产物;而普氏对夏氏的批评也只是强调中国形势的紧张性和小说进行政治和意识形态选择的必要性,以此来强调小说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
意识形态斗争
元语言
社会学
社会意义
政治
古典
文化
第一
世界
第三世界文化
形式特点
中国现代小说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批评信息
10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文摘
□“四十年文学反思”去年10月底,山东当代文学研究会在淄博以“四十年文学反思”为议题举行了五天的会议,比较集中地讨论了四十年来文学的成就与不足;新时期文学需要调整的问题;以及文学不可能倒退。与会同志认为,四十年文学历尽坎坷曲折,成就是巨大的。前十七年以歌颂党、劳动、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为主要内容。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四十年
新写实
文学反思
第三世界文化
文学评论
新时期文学
前十七年
张贤亮小说
当代文学研究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言必称“后”,以“后”为荣
11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7-57,共1页
文摘
白烨在《乱了方寸的批评》(《小说评论》)1994年3期)一文中指出.近些年来,某些“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言必称“后”,以“后”为荣,其实在他们的言论中,常常显露出不少矛盾与破绽.比如,“后现代”本身是一个“摆脱机械论”、“告别整体性”、“彻底多元化”的时代(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沃尔夫冈·威尔什之语)于是,承认不同的生活形态、思维方式和行为个性都有其存在与发展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应是立足于此的“后现代”批评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我们的一些“后现代”批评家在自己的批评中却往往置别人的意见于不顾,骂倒一切,横扫千军,俨然一副“后”手高悬霸主鞭的神气.除了这种显见的内在矛盾,他们所持有的种种理论及其概念,只要读书多的人都并不陌生,无非是来自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关键词
“后现代”
后现代主义
文化
后现代主义理论
文学批评
“后现代主义”
第三世界文化
理论
社会理论
内在矛盾
思维方式
小说评论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性的沉重脚步──启蒙与反启蒙运动在中国
12
作者
冯奇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4-22,共9页
文摘
现代性,作为一种尚未完结的现实的和理想的运动,对百年来几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经久不衰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自近代以来的思想文化史,实际上也即是一部努力追寻现代性并对这一基本追寻对象不断重估的历史。如果我们以一种代表性的话语表达方式尽量概括现代...
关键词
启蒙与反启蒙
反启蒙运动
现代性
启蒙主义
五四启蒙运动
现代化进程
知识分子
西方中心主义
第三世界文化
理论
本土
文化
分类号
I210.9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第三世界文化的生存困境——查建英的小说世界
张颐武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第三世界文化的自主性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弗·詹姆逊提出“第三世界文化”的新观点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鲁迅:一个中国文化的民族寓言——第三世界文本新解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孙盛涛
徐良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3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跨文化语境看中国泛现代主义——一种阐释框架展望
王一川
《外国语文》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经典的意义──鲁迅及其小说兼及弗·詹姆逊对鲁迅的理解
高远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文学走向九十年代”笔谈
谢冕
孟繁华
张颐武
李书磊
张志忠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话语 记忆 叙事——读刘庆邦的小说
张颐武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寄希望于自身的思考和探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文学批评信息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言必称“后”,以“后”为荣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现代性的沉重脚步──启蒙与反启蒙运动在中国
冯奇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