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监督流形结构的第一视角视频时序分割算法
1
作者 张明明 闫小强 +2 位作者 孙中川 胡世哲 叶阳东 《计算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6-283,共18页
随着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存储技术的普及,第一视角视频的使用量高速增长。将这类视频划分成独立的视频片段以提取关键的内容信息,成为了视频理解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这类视频数据规模大、维度高、内容多样,基于欧氏空间的特征学习方法难... 随着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存储技术的普及,第一视角视频的使用量高速增长。将这类视频划分成独立的视频片段以提取关键的内容信息,成为了视频理解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这类视频数据规模大、维度高、内容多样,基于欧氏空间的特征学习方法难以有效地处理复杂高维的视频数据。现有时序分割算法在处理第一视角长视频时,很难应对因手部遮挡和运动模糊而导致的帧信息丢失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自监督流形结构的第一视角视频时序分割算法(Self-Supervised Manifold Structure,SSMS)。受高维视频数据在低维流形空间中具有相似语义聚集现象的启发,该算法将包含时序信息的帧特征进行低维嵌入,使得语义相似的帧特征映射到流形空间中相近位置。首先,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局部流形结构特征学习策略,提取帧数据的局部流形结构。其次,SSMS算法构建了动态时序网络,基于最大相似关系来获得具有不变性的特征表示。然后,将帧数据的流形结构特征作为监督信号进行自监督学习。经过不断迭代优化,得到低维高质量的帧数据特征。最后,通过聚类过程实现第一视角视频的无监督时序分割,避免了标注数据的限制和成本。相比于现有的无监督时序分割算法,本文方法在五个第一视角数据集上平均提高了3.37%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视角视频 流形结构 自监督学习 时序分割 特征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视角下科技园区空间与创新的作用机制测度研究
2
作者 王璐 杜尉鹏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34,41,共7页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国内产业的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高科技园区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空间与创新的作用机制进行测度,构建利于创新的空间品质评估模型是推动科技园区转型升级的关键依据。文章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科技园区...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国内产业的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高科技园区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空间与创新的作用机制进行测度,构建利于创新的空间品质评估模型是推动科技园区转型升级的关键依据。文章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科技园区的研发人员的第一视角作为评估基础,进行先导研究和指标修正,运用初步构建的评价框架对已建成运营超过10年的广州国际生物岛进行评估,结合量化与质化相对照的分析进行综合验证,以此为基础最终确立由5个维度和12个公共因子构成的高科技园区空间品质评估模型,并对此模型的评估结论进行应用策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视角 空间与创新 评估模型 广州国际生物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一视角的非自回归行人轨迹预测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桑海峰 王金玉 +1 位作者 陈旺兴 王海峰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66-1272,共7页
行人轨迹预测在自动驾驶和监控系统等多个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行人轨迹预测模型采用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编码器-解码器结构,其自回归的解码结构存在一定的累积误差,而且循环神经网络对序列的长期依赖问题仍然无法很好地解决.... 行人轨迹预测在自动驾驶和监控系统等多个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行人轨迹预测模型采用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编码器-解码器结构,其自回归的解码结构存在一定的累积误差,而且循环神经网络对序列的长期依赖问题仍然无法很好地解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Transformer网络的非自回归行人轨迹预测模型,非自回归的解码结构能够同时生成所有预测值来减少累积误差,Transformer网络中的自注意力机制能够改善长期依赖问题.本文还设计一个局部信息加强模块来捕获行人运动趋势发生变化的局部特征,同时结合边界框的位置信息和大小信息来编码第一视角下透视投影产生的影响,使得模型提取到的轨迹特征更加有效.实验结果表明,在基于第一视角的公开数据集PIE(Pedestrian Intention Estimation)上,本文提出的模型比PIE预测模型在15、30、45帧的平均位移误差和终点位移误差上分别降低了24%,14.5%,11%和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轨迹预测 第一视角 Transformer网络 非自回归预测 累积误差 局部信息加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视角拍摄技术在实验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徐英杰 刘创纪 +2 位作者 黄蓓青 赵星宇 王雨欣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2-187,共6页
第一视角拍摄技术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看线上实验教学视频,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以“高分子物理与化学”课程为例,首先,分析了第一视角拍摄技术在实验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必要性;然后,展示了第一视角拍摄技... 第一视角拍摄技术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看线上实验教学视频,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以“高分子物理与化学”课程为例,首先,分析了第一视角拍摄技术在实验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必要性;然后,展示了第一视角拍摄技术在实验翻转课堂视频录制、测试仪器操作指南拍摄、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视频拍摄中应用实例。实践表明,这种教学信息化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特别适用于印刷、包装等工科专业对于实操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视角拍摄技术 教学信息化内容设计 化学实验 翻转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人机交互中第一视角手势表达的一次性学习分类识别 被引量:7
5
作者 鹿智 秦世引 +1 位作者 李连伟 张鼎豪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84-1301,共18页
在智能人机交互中,以交互人的视角为第一视角的手势表达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面向第一视角的手势识别则成为最重要的技术环节.本文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级联组合,研究复杂应用场景中第一视角下的一次性学习手势识别(Oneshot learning han... 在智能人机交互中,以交互人的视角为第一视角的手势表达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面向第一视角的手势识别则成为最重要的技术环节.本文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级联组合,研究复杂应用场景中第一视角下的一次性学习手势识别(Oneshot learning hand gesture recognition,OSLHGR)算法.考虑到实际应用的便捷性和适用性,运用改进的轻量级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目标检测网络实现第一视角下手势目标的快速精确检测;进而,以改进的轻量级U-Net网络为主要工具进行复杂背景下手势目标的像素级高效精准分割.在此基础上,以组合式3D深度神经网络为工具,研究提出了一种第一视角下的一次性学习手势动作识别的网络化算法.在Pascal VOC 2012数据集和SoftKinetic DS325采集的手势数据集上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网络化算法在手势目标检测与分割精度、分类识别准确率和实时性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优势,可为在复杂应用环境下实现便捷式高性能智能人机交互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人机交互 第一视角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目标检测与分割 一次性学习手势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语言交互在不同视角下的多线索影响机制
6
作者 简尽涵 张军恒 +1 位作者 晏碧华 姬鸣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3-1040,I0012,I0013,共30页
空间语言交互受空间线索影响,但多线索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将环境线索、布局线索、社会空间线索编码为空间线索一致性作为核心变量,将空间视角转换能力、场认知风格作为调节变量,构建4个实验探究表述和接收过程在两种视角下的多线索影响... 空间语言交互受空间线索影响,但多线索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将环境线索、布局线索、社会空间线索编码为空间线索一致性作为核心变量,将空间视角转换能力、场认知风格作为调节变量,构建4个实验探究表述和接收过程在两种视角下的多线索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第一人称视角下,空间参照系受空间线索的支持越多,个体越倾向于使用它进行语言表述且交互效率更高,且布局线索的支持效应大于环境线索;场独立型表述者的参照系选择受空间线索一致性影响更大;空间视角转换能力越高,表述者越倾向于承担更多认知负荷,接收者理解效率越高。第三人称视角会削弱空间线索支持效应和高空间视角转换能力者的交互优势,提高使用自我中心参照系表述空间信息的概率,还会使两类场认知风格表述者的表述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决策冲突。但无论何种视角下,使用接收者参照系进行语言表述都是提高理解效率的最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语言交互 空间参照系 空间视角转换 场认知风格 第一/第三人称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唐传奇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作品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江中云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8-142,共5页
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文言小说作品一般都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叙事的叙述视角,而很少有第一人称限知叙述视角作品的出现。难能可贵的是初唐传奇作品中已开始呈现较为成功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作品,如《古镜记》、《游仙窟》,尽管作品数量寥... 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文言小说作品一般都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叙事的叙述视角,而很少有第一人称限知叙述视角作品的出现。难能可贵的是初唐传奇作品中已开始呈现较为成功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作品,如《古镜记》、《游仙窟》,尽管作品数量寥若晨星,但它们在展示人物心理的曲折、提升故事的真实性等方面较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有着明显的优势,探究它们的特点和价值也具有小说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唐传奇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 人物心理 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觉、意向性与第一人称视角——论胡塞尔现象学中的“质料”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猛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6-81,共6页
在胡塞尔的知觉理论中,感觉材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本文讨论胡塞尔关于感觉材料的两种处理方案——反思模型与第一人称视角的说明,并论述第二种方案如何推动了胡塞尔从对知觉意向和感觉概念的简单处理,进入到对知觉活动的感性层面的深... 在胡塞尔的知觉理论中,感觉材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本文讨论胡塞尔关于感觉材料的两种处理方案——反思模型与第一人称视角的说明,并论述第二种方案如何推动了胡塞尔从对知觉意向和感觉概念的简单处理,进入到对知觉活动的感性层面的深入分析。对感觉材料问题的讨论,一方面将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感觉概念,另一方面可以深化我们对胡塞尔的知觉理论进展的哲学动力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感觉材料 反思模型 第一人称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第一人称视角设计综述
9
作者 李卓蔓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9-144,共6页
过去10年,基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虚拟技术使得设计可以从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这种设计可以给参与者带来沉浸式的体验,于是设计师开始将科技运用于不同场景的设计,大量的学者对这种第一人称视角下的设计进行了研究。旨在对学者的研究成果... 过去10年,基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虚拟技术使得设计可以从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这种设计可以给参与者带来沉浸式的体验,于是设计师开始将科技运用于不同场景的设计,大量的学者对这种第一人称视角下的设计进行了研究。旨在对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类和分析,找出科技运用与设计之间的关系,提出该种设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相关技术的运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理论 空间设计 第一人称视角设计 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猪人》系列的叙述视角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颖 王海燕 《山东外语教学》 2005年第2期88-91,共4页
美国作家保罗·金代尔的早期少年小说<猪人>及其姐妹篇<猪人的遗产>通过独特的叙述视角,艺术地再现了青少年身心的成长发展,展现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焦虑与彷徨.本文将从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双视角及不可靠叙述者三方面... 美国作家保罗·金代尔的早期少年小说<猪人>及其姐妹篇<猪人的遗产>通过独特的叙述视角,艺术地再现了青少年身心的成长发展,展现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焦虑与彷徨.本文将从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双视角及不可靠叙述者三方面解析这一成长小说的独特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人》系列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 视角 不可靠叙述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深闺媛秀到问题少女——20世纪女性文学中的未成年人叙事视角透视
11
作者 施蕾蕾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20世纪 女性文学 未成年人叙事视角 儿童叙事视角 第一人称内视角 创作题材 第三人称内视角 女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手工装配的线缆目标图像分割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睿 范秀敏 +1 位作者 尹旭悦 王磊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6-672,共7页
线缆手工敷设的弯曲程度是影响线缆敷设质量一项关键指标.为获取手工敷设过程中所操作的线缆区域,即线缆目标图像区域,提出一种面向手工装配的线缆目标图像的分割方法.首先对于第一视角下线缆手工装配现场图像在HSV颜色空间下分割线缆... 线缆手工敷设的弯曲程度是影响线缆敷设质量一项关键指标.为获取手工敷设过程中所操作的线缆区域,即线缆目标图像区域,提出一种面向手工装配的线缆目标图像的分割方法.首先对于第一视角下线缆手工装配现场图像在HSV颜色空间下分割线缆连通区域,根据区域轮廓得到线缆目标区域的最小矩形包围盒;然后利用YCrCb颜色空间分割出线缆手工装配时双手区域,对该区域应用曲率分析法获取双手拇指信息;再基于二维方向包围盒相交原理分析双手拇指点与所有最小矩形包围盒的位置关系,求得线缆目标包围盒;最后对线缆目标图像轮廓,采用漫水填充算法制作掩模图像,得到线缆目标图像.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分割手工装配操作过程中线缆目标图像,并用于分析装配线缆弯曲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装配 线缆敷设 第一视角 分割方法 方向包围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在无人机巡检输电线路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俊波 蔡澍雨 贾永祥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8期38-41,共4页
我国架空输电线路覆盖范围广,地形复杂,环境恶劣。因此,电力检测已成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无人机(UAV)在巡检中的应用,克服了人工巡检的大部分缺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实施。然而,目前无人机检测的运行对操作人员... 我国架空输电线路覆盖范围广,地形复杂,环境恶劣。因此,电力检测已成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无人机(UAV)在巡检中的应用,克服了人工巡检的大部分缺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实施。然而,目前无人机检测的运行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仍然很高,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操作人员同时配合。为此,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在环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采用头部跟踪控制和第一视角技术的无人机线路检测系统。借助于该系统,操作者只需转动头部即可观察无人机的周围环境,获得具有深度信息的实时场景。通过模拟实验,该检测系统能在110 kV电压水平和距电力线1.7 m的距离下有效工作。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无人机巡检相比,该系统将把巡检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实现了将操作人员由两人以上减少到一人以上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A 电力检测 系统 第一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去的家园——玛格丽特·劳伦斯《潜水鸟》赏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谢娅莉 《山东外语教学》 2002年第1期57-59,共3页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文学创作以不同种族、文化的冲突、沟通和融合为主题.在其小说<潜水鸟>中,作者以真挚的情感、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在主流文化社会边缘挣扎的一位印地安女性形象,表达了作者重视&qu...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文学创作以不同种族、文化的冲突、沟通和融合为主题.在其小说<潜水鸟>中,作者以真挚的情感、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在主流文化社会边缘挣扎的一位印地安女性形象,表达了作者重视"多元文化"的理念.本文拟从叙事视角、性格塑造、象征意蕴几方面简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鸟》 皮格特·坦纳瑞 第一人称视角 性格刻画 象征意蕴 短篇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1985年以后莫言中短篇小说的“我向思维”叙事和虚构家族传奇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西强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80,共4页
莫言具有浓厚的"我向思维"叙事情结,他明显偏爱并大量使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我"在莫言小说中同时扮演着故事人物和叙述者的双重角色,这种"我向思维"叙事策略造就了莫言小说"煞有介事"的叙事... 莫言具有浓厚的"我向思维"叙事情结,他明显偏爱并大量使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我"在莫言小说中同时扮演着故事人物和叙述者的双重角色,这种"我向思维"叙事策略造就了莫言小说"煞有介事"的叙事腔调、"滚珠落玉"的叙事风格和"泥沙俱下"的语言浊流。同时,莫言在"高密东北乡"这一乡土人文语境中找到了挥洒他卓越文学才情的叙事空间和情感纬度,而真正帮他深入到这一文学地理空间的,是他创造性地使用的"我爷爷"、"我奶奶"等"类我"复合人称视角。在对家族往事亦真亦幻的追忆中,莫言通过这些复合人称视角完成了对传统单一叙事人称模式及其阅读审美感受的挑战与颠覆,得以自由穿行在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创造出了令人称道的"莫言体"叙事风格和大量的虚构家族传奇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我向思维”叙事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 虚构家族传奇 复合人称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感受质的不可还原性看意识体验的主体性
16
作者 朱耀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2-57,共6页
如何消除意识体验特别是其中的感受质与人的行为或人脑的生理机制与功能之间的"解释性鸿沟"的问题,是心身关系中的"硬问题",是当代心灵哲学关注的焦点。意识体验及其中的感受质之所以是不可还原的,原因并不在于&qu... 如何消除意识体验特别是其中的感受质与人的行为或人脑的生理机制与功能之间的"解释性鸿沟"的问题,是心身关系中的"硬问题",是当代心灵哲学关注的焦点。意识体验及其中的感受质之所以是不可还原的,原因并不在于"意识"像笛卡尔所认为的那样是不同于物质实体的另外一种实体,而在于它的主体性——即意识体验只有从体验主体的"第一人称视角"出发才能得到充分的把握,而无法被物理主义者所采取的"第三人称视角"所把握。意识体验"主体性"是造成物理主义和表象主义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主体性"是解开意识体验及其感受质的不可还原性这个心灵哲学的难解之谜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性鸿沟 感受质 随附性 表象主义 主体性 第一人称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有完成的突破——评第12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我的长征》
17
作者 王海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47,共1页
《我的长征》是近年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新创获。该片在叙述视角、人物设置、主题呈现方式等方面较以往同类影片有明显突破,但也存在对特殊历史境遇下的人性缺乏深度挖掘的不足。
关键词 《我的长征》 革命历史题材 第一人称视角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张洁的小说叙事艺术
18
作者 李永红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X期51-52,共2页
张洁是我国著名作家,她在1978年进军文坛,以'人'和'爱'为主要创作主题,作品感情浓烈,为读者构建了宏大而细腻的文学世界。本文以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为例,浅析张洁小说的叙事艺术。一、叙事风格张洁小说的叙事... 张洁是我国著名作家,她在1978年进军文坛,以'人'和'爱'为主要创作主题,作品感情浓烈,为读者构建了宏大而细腻的文学世界。本文以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为例,浅析张洁小说的叙事艺术。一、叙事风格张洁小说的叙事风格,就是以个人经历为中心,通过人物自述表达具体的伦理诉求和道德主张。张洁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洁 小说 作家 读者 第一人称视角 爱情故事 叙事视角 限知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递归卷积神经网络的移动机器人定位算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少伟 王胜正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0-243,249,共5页
移动机器人定位已成为机器人研究的重要任务。提出基于递归卷积神经网络的移动机器人定位(Recurren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Based Mobile Robot Localization,RCNN-MRL)算法。递归卷积神经网络(Recurrent Convolutional Neural... 移动机器人定位已成为机器人研究的重要任务。提出基于递归卷积神经网络的移动机器人定位(Recurren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Based Mobile Robot Localization,RCNN-MRL)算法。递归卷积神经网络(Recurren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RCNN)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和递归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RNN)的特性,并依据机器人上嵌入的照相机拍摄的第一人称视角图像,RCNN-MRL算法利用RCNN实现自主定位。具体而言,先通过RCNN有效地处理多个连续图像,再利用RCNN作为回归模型,进而估计机器人位置。同时,设计双轮机器人移动,获取多个时间序列图像信息。最后,依据双轮机器人随机移动建立仿真环境,分析机器人定位性能。实验数据表明,提出的RCNN模型能够实现自主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定位 第一人称视角 时间序列图像 递归卷积神经网络 双轮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主义方法在哲学层面所忽略的维度——从对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的分析出发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宇彬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30,共5页
从直观看来,采用自然主义态度或方法的哲学论证往往很有说服力。然而,它们大多预设了一个前提,即所谈论的"概念"与"事实"同构,这一点在休谟哲学中得到了明显体现。而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理论表明,"第一人称视角... 从直观看来,采用自然主义态度或方法的哲学论证往往很有说服力。然而,它们大多预设了一个前提,即所谈论的"概念"与"事实"同构,这一点在休谟哲学中得到了明显体现。而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理论表明,"第一人称视角"(First-person perspective)比"第三人称视角"(Third-person perspective)更为本原,正是通过"内时间意识",客观时间的基础才得以奠定。又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内时间意识结构与人的本真体验结构同构,所以自然主义态度或方法所预设的"概念"与"事实"同构的前提似乎并不能成立,而仅是"隔靴搔痒"。可见,哲学与自然主义的实证科学所关注的是两个不同的维度,自然主义方法在哲学层面的运用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原初时间意向维度及原初知觉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主义 第一人称视角 内时间意识 知觉 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