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深吸气量测定在评价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中的作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再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4-865,共2页
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与运动受限,支气管扩张剂是临床主要用药,肺功能检查作为临床上广泛开展的一项检查手段,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其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已作为COPD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有助于治疗效果...
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与运动受限,支气管扩张剂是临床主要用药,肺功能检查作为临床上广泛开展的一项检查手段,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其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已作为COPD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有助于治疗效果的预测,但临床用于诊断分级的FEV1对疗效的评估存在局限性,原因是FEV1的表现与COPD患者呼吸困难、运动耐力变化的相关性可能并不显著。近年来,深吸气量(IC)与COPD患者预后的关系受到重视,有报道[1],IC是评估 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的独立预测值。本研究将探讨IC改变对稳定期COPD患者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评价的作用,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支
气
管扩张剂
COPD患者
治疗效果
深吸
气
量
稳定期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临床实践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膈肌厚度比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致膈肌麻痹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
2
2
作者
徐敏
薛硕
+1 位作者
孔明健
张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 评价膈肌厚度比(DTI)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导致膈肌麻痹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择期行肱骨中段、桡骨骨折内固定或取内固定术的患者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采用0.5%罗哌卡因20...
目的 评价膈肌厚度比(DTI)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导致膈肌麻痹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择期行肱骨中段、桡骨骨折内固定或取内固定术的患者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采用0.5%罗哌卡因20 ml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以用力呼吸时膈肌移动度(DE)作为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麻痹组(n=11,DE≥25%)和非麻痹组(n=40,DE<25%)。记录阻滞前、阻滞后15 min阻滞侧DE、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SpO_(2),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和恢复时间,并记录芬太尼用量,给药24 h内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头痛、霍纳综合征、低血压、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TI、FVC下降幅度对诊断臂丛神经阻滞所致急性膈肌麻痹的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CI)、界值、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两组阻滞前DE、DTI、FVC、FEV_(1)、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麻痹组比较,阻滞后15 min麻痹组DE、DTI明显减小(P<0.05),DE下降幅度、FVC下降幅度明显增大(P<0.05),呼吸困难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芬太尼用量及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阻滞后DTI诊断急性膈肌麻痹的AUC为0.973(95%CI 0.927~1.000),界值1.2,敏感性100%,特异性95%。阻滞后FVC下降幅度诊断急性膈肌麻痹的AUC为0.697(95%CI 0.534~0.860),界值10%,敏感性100%,特异性38%。结论 与用力肺活量比较,膈肌厚度比对诊断臂丛神经阻滞所致急性膈肌麻痹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不需要进行术前基线值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厚度比
膈肌移动度
用力
肺活量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膈肌麻痹
臂丛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吸气量测定在评价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中的作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再玲
机构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4-865,共2页
文摘
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与运动受限,支气管扩张剂是临床主要用药,肺功能检查作为临床上广泛开展的一项检查手段,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其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已作为COPD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有助于治疗效果的预测,但临床用于诊断分级的FEV1对疗效的评估存在局限性,原因是FEV1的表现与COPD患者呼吸困难、运动耐力变化的相关性可能并不显著。近年来,深吸气量(IC)与COPD患者预后的关系受到重视,有报道[1],IC是评估 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的独立预测值。本研究将探讨IC改变对稳定期COPD患者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评价的作用,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
吸入支
气
管扩张剂
COPD患者
治疗效果
深吸
气
量
稳定期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临床实践
测定
分类号
R563.9 [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膈肌厚度比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致膈肌麻痹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
2
2
作者
徐敏
薛硕
孔明健
张伟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手术科
出处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6-350,共5页
基金
“十四五”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麻醉学(ZDXK202232)。
文摘
目的 评价膈肌厚度比(DTI)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导致膈肌麻痹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择期行肱骨中段、桡骨骨折内固定或取内固定术的患者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采用0.5%罗哌卡因20 ml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以用力呼吸时膈肌移动度(DE)作为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麻痹组(n=11,DE≥25%)和非麻痹组(n=40,DE<25%)。记录阻滞前、阻滞后15 min阻滞侧DE、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SpO_(2),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和恢复时间,并记录芬太尼用量,给药24 h内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头痛、霍纳综合征、低血压、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TI、FVC下降幅度对诊断臂丛神经阻滞所致急性膈肌麻痹的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CI)、界值、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两组阻滞前DE、DTI、FVC、FEV_(1)、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麻痹组比较,阻滞后15 min麻痹组DE、DTI明显减小(P<0.05),DE下降幅度、FVC下降幅度明显增大(P<0.05),呼吸困难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芬太尼用量及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阻滞后DTI诊断急性膈肌麻痹的AUC为0.973(95%CI 0.927~1.000),界值1.2,敏感性100%,特异性95%。阻滞后FVC下降幅度诊断急性膈肌麻痹的AUC为0.697(95%CI 0.534~0.860),界值10%,敏感性100%,特异性38%。结论 与用力肺活量比较,膈肌厚度比对诊断臂丛神经阻滞所致急性膈肌麻痹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不需要进行术前基线值测量。
关键词
膈肌厚度比
膈肌移动度
用力
肺活量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膈肌麻痹
臂丛神经阻滞
Keywords
Diaphragm thickening index
Diaphragm excursion
Forced vital capacity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Diaphragmatic paralysis
Brachial plexus block
分类号
R614 [医药卫生—麻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深吸气量测定在评价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中的作用
刘再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膈肌厚度比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致膈肌麻痹中的诊断价值
徐敏
薛硕
孔明健
张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