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论《大公报》中的第一次长沙会战
1
作者 高曼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3-25,共3页
1939年9月14日至10月7日爆发的第一次长沙会战,是国民党第九战区部队与侵华日军第11军进行的会战,日军在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在赣北、湘北、鄂南三个战区发动猛攻,中国军队在薛岳将军的统率下,奋勇抗战,取得了这次会战胜利。这次会战对中... 1939年9月14日至10月7日爆发的第一次长沙会战,是国民党第九战区部队与侵华日军第11军进行的会战,日军在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在赣北、湘北、鄂南三个战区发动猛攻,中国军队在薛岳将军的统率下,奋勇抗战,取得了这次会战胜利。这次会战对中日双方的军事以及政治形势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薛岳在作战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次长沙会战 《大公报》 薛岳 胜利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第一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彭江娥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8-9,共2页
第一次长沙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取得战役胜利的一次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胜利无论对中国的抗日战争还是对国际反法西斯战争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第一次长沙会战 胜利 原因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与传统观点的商榷 被引量:3
3
作者 隆武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6-33,共8页
建国以来,史学界普遍把武汉失守当作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到来的标志,认为武汉失守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就由“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第一阶段,转到“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第二阶段。综观抗日战争发展的轨迹,这个观点... 建国以来,史学界普遍把武汉失守当作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到来的标志,认为武汉失守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就由“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第一阶段,转到“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第二阶段。综观抗日战争发展的轨迹,这个观点是否符合实际是值得商榷的。现在分两个问题作一些阐述: 一、武汉失守标志着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的第一时期转到战略防御的第二时期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陷落,中外舆论为之震动,这确实使抗日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某些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中国抗战形势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因为日本并未停止战略进攻,国民党仍在积极培养抗战力量以停止日本的战略进攻。因此当时有人认为,从武汉失守到第一次长沙会战胜利,是抗日战争由第一阶段转到第二阶段的“过渡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抗日战争 战略进攻 国民党 战略相持阶段 武汉失守 正面战场 第一次长沙会战 战略防御 敌后战场 传统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述中国共产党对相持阶段到来的认识——兼与隆武华商榷 被引量:1
4
作者 孟国祥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6-80,84,共6页
《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1期发表了隆武华的《论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以下简称隆文)一文,对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相持阶段到来的始点这一传统观点提出异议,认为应把“武汉失守到第一次长沙会战胜利这一时期称为‘过渡时期... 《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1期发表了隆武华的《论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以下简称隆文)一文,对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相持阶段到来的始点这一传统观点提出异议,认为应把“武汉失守到第一次长沙会战胜利这一时期称为‘过渡时期’,也就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第二时期”,第一次长沙会战后才转入相持阶段。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本文就中共对相持阶段到来认识的演变作一简要叙述,并就与此有关的问题与隆武华商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相持阶段 中国共产党 武汉失守 战略进攻 抗日战争 正面战场 过渡时期 毛泽东 第一次长沙会战 国民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