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一性原理方法预测水相核酸碱基及其代谢物的氧化还原电动势(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敏杰 刘卫霞 +1 位作者 彭淳容 陆文聪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5-603,共9页
氧化还原电动势是了解核酸中电荷/电子转移过程以及设计具有新型氧化还原活性的碱基类化合物的重要参数.本文对82个芳香化合物的氧化还原电动势进行理论预测,通过计算值和实验值的比较发现:气相采用B3LYP/6-311++G(2df,2p)//B3LYP/6-31+... 氧化还原电动势是了解核酸中电荷/电子转移过程以及设计具有新型氧化还原活性的碱基类化合物的重要参数.本文对82个芳香化合物的氧化还原电动势进行理论预测,通过计算值和实验值的比较发现:气相采用B3LYP/6-311++G(2df,2p)//B3LYP/6-31+G(d)方法,液相采用HF-COSMORS/UAHF方法,对运用HF-CPCM/UAHF方法在水相重新优化的构型计算溶剂化能,能有效预测芳香化合物水相氧化还原电动势,该理论方法计算的绝对均方根误差(RMSD)为0.124V.运用该理论方法成功预测了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核酸碱基及其代谢物的水相氧化还原电动势.根据预测结果,讨论了核酸中电荷/电子转移过程以及结构改变对设计具有新型氧化还原活性的核酸碱基类化合物的影响.本文为设计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新型核酸碱基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方法 氧化还原电动势 核酸碱基 代谢物 水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Fe中氢脆现象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明光 亢世江 +1 位作者 张红玲 徐红彬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96-100,共5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氢原子对α-Fe力学性能的影响,对解析α-Fe氢脆本质做出了新的探索。氢掺杂使α-Fe的晶胞参数、氢原子周围铁原子的电荷以及Fe-H电子重叠数出现了各向异性的变化,从而导致α-Fe内聚力以及...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氢原子对α-Fe力学性能的影响,对解析α-Fe氢脆本质做出了新的探索。氢掺杂使α-Fe的晶胞参数、氢原子周围铁原子的电荷以及Fe-H电子重叠数出现了各向异性的变化,从而导致α-Fe内聚力以及塑性各向异性。结果显示:沿[100]方向的内聚力在高氢浓度(HFe4)时明显增大,但其在较小的塑性变形下就达到峰值,随后随塑性变形的增加明显降低,说明氢掺杂使铁塑性降低;沿[001]方向的内聚力逐渐降低,使该方向的断裂韧性降低,导致铁在低应力下产生断裂。根据这些研究结果,认为[100]方向塑性的降低以及[001]方向断裂韧性的降低是导致α-Fe氢脆断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方法 Α-FE 力学性能 氢掺杂 氢脆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锯齿型AlN纳米带中掺杂Co链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3
作者 孙婷婷 王永欣 +1 位作者 陈铮 杜秀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30-133,共4页
在广义梯度近似(GGA)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平面波赝势方法(PAW)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在锯齿型AlN纳米带中掺杂Co链的电荷密度、态密度及磁性性质。结果表明,N、H、Co和Al原子的电荷密度随着电负性的相继减小而减小。此外,在Al原... 在广义梯度近似(GGA)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平面波赝势方法(PAW)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在锯齿型AlN纳米带中掺杂Co链的电荷密度、态密度及磁性性质。结果表明,N、H、Co和Al原子的电荷密度随着电负性的相继减小而减小。此外,在Al原子上没有电荷的积累,即电荷从近邻的Al原子转移到N、H和Co原子上。Co的掺入改变了AlN纳米带的带隙和磁性,掺入Co链的AlN纳米带表现出半金属性质并且表现出磁性。此外,AlN纳米带中掺杂一条Co链之后,其自旋极化率和磁矩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纳米带 第一性原理方法 电子结构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Al(TM=Ir、Ru和Os)金属间化合物高压下力学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4
作者 王双轮 潘勇 +2 位作者 闻明 郭俊梅 管伟明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36-41,共6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TMAl (TM=Ir、Ru和Os)三种金属间化合物在高压下晶格常数、弹性常数和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种金属间化合物的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减小。通过对TMAl金属间化合物弹性性质的分析,发现...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TMAl (TM=Ir、Ru和Os)三种金属间化合物在高压下晶格常数、弹性常数和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种金属间化合物的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减小。通过对TMAl金属间化合物弹性性质的分析,发现它们的弹性系数和弹性模量随着压力的增加几乎呈线性增大。这主要是由于在压力的作用下,体相中TM原子和Al原子的相互作用增强,TM-Al金属键的键长变短所导致的。此外,三种金属间化合物在常压下表现为塑性行为,并随着压力增加而进一步增强。Ir Al的普适弹性各向异性接近于零,表明其具有较好地抵抗微裂纹产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TMAl金属间化合物 高压 力学性能 第一性原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位对Hf-Ta-C体系的结构、力学性质及电子性质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军辉 TIKHONOV Evgenii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7,共7页
本研究理论预测了三元Hf-Ta-C空位有序结构以及空位对力学性质的影响。采用第一性原理进化晶体结构预测软件USPEX,预测得到了5种热力学稳定和3种亚稳的(Hf,Ta)C_(1-x)空位有序结构,这些结构都属于岩盐结构。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H... 本研究理论预测了三元Hf-Ta-C空位有序结构以及空位对力学性质的影响。采用第一性原理进化晶体结构预测软件USPEX,预测得到了5种热力学稳定和3种亚稳的(Hf,Ta)C_(1-x)空位有序结构,这些结构都属于岩盐结构。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Hf,Ta)C_(1-x)空位有序结构的力学性质,并分析了力学性质随空位浓度的变化。(Hf,Ta)C_(1-x)都具有较高的体模量、剪切模量、杨氏模量和维氏硬度;各(Hf,Ta)C_(1-x)的Hf/Ta比相同时,其模量、硬度等随空位浓度增大而减小。最后,计算了(Hf,Ta)C_(1-x)的电子态密度,发现其均具有强共价性和弱金属性。本研究结果对于了解Hf-Ta-C体系的空位结构及其力学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Ta-C体系 空位有序结构 维氏硬度 第一性原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Au掺杂对GaN/ZnO异质结光解水制氢性能的调控
6
作者 温俊青 王若琦 张建民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3-938,共16页
以提高GaN/ZnO异质结光解水制氢性能为目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Li和Au元素掺杂GaN/ZnO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光催化性能。电子结构计算表明GaN/ZnO异质结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异质结类型为Z型,带隙为1.41 eV,能有效促进载流... 以提高GaN/ZnO异质结光解水制氢性能为目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Li和Au元素掺杂GaN/ZnO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光催化性能。电子结构计算表明GaN/ZnO异质结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异质结类型为Z型,带隙为1.41 eV,能有效促进载流子分离。Li、Au掺杂后的各结构中除Li替位Zn结构外,均具有磁性。光学性质分析的结果表明,掺杂Li、Au元素可以提高体系的吸收系数,其中Li替位Zn后异质结具有较大的光吸收系数,同时具有较大的功函数(7.37 eV)和界面电势差(2.55 V),表明其可见光利用率较高,界面结构稳定且具有较大的内建电场,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电子与空穴的迁移从而减小电子-空穴对的结合。Bader电荷分析表明掺杂元素Li和Au均失去电子。电子从GaN层向ZnO层转移,在界面处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内电场。Li替位Zn和Au同时替位近位的Ga和Zn所对应的2种结构的层与层之间转移的电子较多,说明其界面电势差较大且拥有较高的光生载流子迁移速率。光解水制氢性能分析表明,ZnO薄膜、GaN/ZnO异质结、Li替位Ga以及Li同时替位远位的Ga和Zn四种体系在pH=0时,满足光解水制氢的条件。GaN薄膜、ZnO薄膜和Li同时替位远位的Ga和Zn三种体系在pH=7时满足光解水制氢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方法 GaN/ZnO异质结 电子结构 磁特性 光解水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态过程的多体理论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黄美纯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3-284,共12页
描述多电子体系的绝大部分参量可实验测量,如吸收光谱、发光光谱和激子效应等,都涉及电子激发态的正确描述。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内的局域密度近似(LDA)作为第一性原理基态理论,即基于Kohn Sham方程的解,是研究多粒子体系基态性质非... 描述多电子体系的绝大部分参量可实验测量,如吸收光谱、发光光谱和激子效应等,都涉及电子激发态的正确描述。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内的局域密度近似(LDA)作为第一性原理基态理论,即基于Kohn Sham方程的解,是研究多粒子体系基态性质非常有力的工具。然而,体系激发态的第一性原理理论及其计算要比基态的理论计算复杂得多。关键问题在于描写基态和激发态时,粒子间的交换关联相互作用并不相同,而对于非均匀相互作用多粒子体系的交换关联能至今仍不清楚。不过,近年来关于激发态问题的研究,先后发展了许多描述电子激发态的理论,最重要的是基于准粒子概念和Green函数方程的多体微扰理论和含时间密度泛函理论(TDDFT)以及与此相关的描述电子空穴相互作用的Bethe Salpeter方程在凝聚态物理问题中的应用。其中最关键的物理量是粒子的自能算符Σ,它描述Hartree近似之外的交换和关联效应。虽然这些理论不可避免地也要引入某些近似,如对于Σ的一个好的近似就是Hedin的GW近似方法。对许多实际凝聚态体系的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GW近似是描述激发态问题相当成功的理论方法。将Hartree Fock(HF)理论与LDA相结合,但采用非局域屏蔽交换代替HF方法中的局域非屏蔽交换相互作用,建立广义的KS方程(GKS),得到所谓屏蔽交换局域密度近似(sX LDA)方法。我们在平面波自洽场方法PWscf程序包的基础上,发展了PWscf sX LDA方法,也是处理激发态问题及材料设计的有效方法。将评述激发态过程多体理论各种方法的发展和意义,讨论这些多体理论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它们在解决半导体带带跃迁(或带隙偏小问题)、半导体及其微结构中的激子效应等重要领域的应用和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理论 激发态过程 第一性原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溅射薄膜生长的模拟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晓倩 赵晋 刘建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6-164,共9页
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的薄膜膜层均匀,内部无气孔,密度高,与衬底的附着性良好,薄膜质量高,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且适合应用计算机模拟来研究溅射过程和溅射结果,这样既可以检验模拟的准确性,又可以对实验现象的内在意义进行挖... 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的薄膜膜层均匀,内部无气孔,密度高,与衬底的附着性良好,薄膜质量高,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且适合应用计算机模拟来研究溅射过程和溅射结果,这样既可以检验模拟的准确性,又可以对实验现象的内在意义进行挖掘,为后续实验提供参考信息。在介绍磁控溅射薄膜生长常用模拟方法原理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第一性原理(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和蒙特卡洛(Monte Carlo,MC)等3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模拟结果,从3种方法适合解决的问题、相互之间的区别等方面,对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分析。发现3种方法在精确度和计算量上依次递减,在可模拟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依次递增,在模拟对象上,第一性原理方法由于其高度的精确性被广泛应用于对薄膜本身的性质或对粒子间的运动等方面,且模拟结果可以是具体数值,从而对实验进行更加精确的预测和指导,分子动力学方法多用于模拟薄膜生长过程和原子间行为等方面,蒙特卡洛方法相较于前两者,用途更加广泛,可模拟的对象除了薄膜本身,也可以对电磁场等进行模拟。最后,对磁控溅射薄膜生长模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第一性原理方法 分子动力学方法 蒙特卡洛方法 数值模拟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铁矿晶体化学及前线轨道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钟建莲 陈建华 +1 位作者 李玉琼 郭进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4-410,共7页
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黄铁矿、白铁矿和磁黄铁矿晶体的Mulliken布居、电荷密度、差分电荷密度及前线轨道,并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黄铁矿和白铁矿晶体的铁原子带负电,硫原子... 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黄铁矿、白铁矿和磁黄铁矿晶体的Mulliken布居、电荷密度、差分电荷密度及前线轨道,并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黄铁矿和白铁矿晶体的铁原子带负电,硫原子带正电,铁—硫键之间主要以共价性为主,另外,黄铁矿硫—硫键之间的共价性强于白铁矿;而磁黄铁矿晶体的铁原子带正电,硫原子带负电,两个铁原子之间形成Fe—Fe键,呈现出离子性。前线轨道研究表明,在黄铁矿和白铁矿晶体中,铁原子对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的贡献比硫原子的大,但对最低空轨道(LUMO)的贡献却比硫原子的小;而在磁黄铁矿晶体中铁原子和硫原子对前线轨道的贡献相近。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不同晶体结构的硫铁矿的性质,对硫铁矿在实际中的应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白铁矿 磁黄铁矿 晶体结构 前线轨道 第一性原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电子材料碲镉汞异质外延结构理论研究
10
作者 陈效双 孙立忠 +2 位作者 黄燕 段鹤 陆卫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37-841,共5页
文章介绍了基于第一性原理的LAPW方法就Hg空位缺陷对碲镉汞材料的电子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选择Hg0.5Cd0.5Te体系详细分析了Hg空位引起的弛豫,包含Hg空位缺陷体系的电荷密度、成键电荷密度和态密度,得到了碲镉汞材料形成Hg空位情... 文章介绍了基于第一性原理的LAPW方法就Hg空位缺陷对碲镉汞材料的电子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选择Hg0.5Cd0.5Te体系详细分析了Hg空位引起的弛豫,包含Hg空位缺陷体系的电荷密度、成键电荷密度和态密度,得到了碲镉汞材料形成Hg空位情况下的空位第一近邻阴离子悬挂键重整的形式以及Hg空位所形成的双受主能级。计算发现了Hg空位引起第一近邻Te原子5s态能级向高能端移动的现象。同时,对实验中通常利用As钝化基底表面来有效地控制外延生长的极性进行了研究。本文也介绍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模拟了单个及多个As原子在Si(211)重构表面上的吸附、置换行为,通过系统地计算各种可能的吸附、置换构型,并进一步分析能量、键长等性质,对As在Si(211)表面的钝化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对Cd、Te在As钝化前后Si(211)表面上的吸附行为也进行了研究分析,为外延生长实验中利用As钝化来保证B面极性的做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镉汞 汞空位 第一性原理方法 硅表面重构 砷钝化 镉吸附 碲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1)方向的InAs/GaSb超晶格材料电子结构的杂化泛函计算(英文)
11
作者 姚路驰 周孝好 陈效双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6-651,共6页
采用电子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一系列(111)方向的InAs/GaSb超晶格的电子结构和能带结构.将杂化泛函的计算结果与普通密度泛函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Heyd-Scuseria-Ernzerhof(HSE)杂化与对固体修正的Perdew-Burke-Ernzerhof(PBE)... 采用电子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一系列(111)方向的InAs/GaSb超晶格的电子结构和能带结构.将杂化泛函的计算结果与普通密度泛函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Heyd-Scuseria-Ernzerhof(HSE)杂化与对固体修正的Perdew-Burke-Ernzerhof(PBE)近似结合的杂化泛函显示了较传统PBE方法和若干其他杂化泛函更符合实验数据的结果.采用该方法研究了InAs/GaSb超晶格的带隙随超晶格周期厚度以及InAs/GaSb比例变化的规律.其结果与以往实验结果符合很好.这些结果表明HSE-PBEsol方法对于估计InAs/GaSb超晶格的电子性质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方法 杂化泛函 Ⅱ类超晶格 能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和非金属原子间协同效应调控气体小分子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博方 谢擎 +4 位作者 周颖 苏宇峰 吴东洋 陈卫光 唐亚楠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24,共8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单个NO和CO小分子在非金属(B和N)与金属Ni原子共掺杂石墨烯(B_(x)-N_(y)-gra-Ni,x+y=0,1,2,3)表面的吸附特性,分析了吸附气体小分子的几何结构,吸附能,电荷转移量以及引起体系磁性变化等情况.研究...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单个NO和CO小分子在非金属(B和N)与金属Ni原子共掺杂石墨烯(B_(x)-N_(y)-gra-Ni,x+y=0,1,2,3)表面的吸附特性,分析了吸附气体小分子的几何结构,吸附能,电荷转移量以及引起体系磁性变化等情况.研究结果表明:NO和CO倾向于吸附在Ni原子的顶位,B和N掺杂原子的数量和比例能够有效地调制小分子的吸附强度;与吸附的CO分子相比,B_(x)-N_(y)-gra-Ni表面吸附的NO分子能获得较多的电荷,进而表现出高的稳定性.此外,利用吸附的气体小分子与衬底间相互作用强度和灵敏性的差异、以及引起反应衬底的磁性变化将为设计石墨烯基气敏、催化和电子器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掺杂的石墨烯 有毒气体分子 吸附 第一性原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3)N与Na_(3)P的物理性质的对比研究
13
作者 祁美红 张小锋 +2 位作者 曹昕睿 吴顺情 朱梓忠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4-201,共8页
Li_(3)N可作为Li+电池的固态电解质,Na_(3)P可作为Na+电池的负极材料,特别是Li/Na以及N/P分别为同一族的元素,Li_(3)N和Na_(3)P的物理性质有很多典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故对比两个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助于推动Li+/Na+电池的研究.采用第一性... Li_(3)N可作为Li+电池的固态电解质,Na_(3)P可作为Na+电池的负极材料,特别是Li/Na以及N/P分别为同一族的元素,Li_(3)N和Na_(3)P的物理性质有很多典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故对比两个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助于推动Li+/Na+电池的研究.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这两种材料的稳定结构、声子谱、弹性常数、电子结构、离子扩散势垒以及缺陷形成能等.计算表明:立方相的c-Li_(3)N最稳定,而六角相的β-Na_(3)P能量最低.结合c-(立方相),α-(六角相)和β-(六角相)的Li_(3)N与Na_(3)P的声子谱,确定c-Li_(3)N和c-Na_(3)P最稳定.弹性常数的计算表明所计算的6种结构都是有机械稳定性的.结果还表明,c-Li_(3)N和c-Na_(3)P都是间接带隙的半导体.电荷密度的计算体现了两种材料中不同的键合特点.Li+/Na+迁移势垒的计算给出了Li_(3)N与Na_(3)P作为离子晶体的特征.文中对所有物理性质的对比都与Li_(3)N材料比Na_(3)P材料有强得多的化学键的事实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3)N Na_(3)P 结构稳定性 电子结构 离子导电性 第一性原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子振动对硒硫化钼/碲硒化钨异质双层电子结构影响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红连 李璐 +3 位作者 张逸潇 张栋 唐琼 李中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91-1296,共6页
文章以硒硫化钼/碲硒化钨异质双层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界面堆叠形式对体系电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堆叠构型均表现出Ⅱ型能带对齐关系,但具有不同... 文章以硒硫化钼/碲硒化钨异质双层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界面堆叠形式对体系电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堆叠构型均表现出Ⅱ型能带对齐关系,但具有不同的层间带隙;计算能量最稳定的Te-Se构型的振动结构,发现平面和垂直声子模式的振动分布均表现出高度的空间局域特性;进一步研究频率为425、339、225、204 cm的声子模式对Te-Se构型电子结构的影响,表明激发垂直声子振动能引起界面距离、层内带隙及跃迁偶极矩的显著变化,而且该变化与电子态和声子振动的空间局域性密切相关。研究结果深化了声子振动对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异质层电子结构影响的认识,为利用声子调控光催化性能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硫化钼/碲硒化钨 Ⅱ型能带对齐 声子振动 跃迁偶极矩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cking fault energy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molybdenum under solid solution softening/hardening 被引量:2
15
作者 LIU Pan LIU Liu-cheng GONG Hao-r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39-47,共9页
Ab initio calculation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 of the solid solution softening/hardening of the Mo-binary system.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Mo-Ti,Mo-Ta,Mo-Nb,and Mo-W interactions are primari... Ab initio calculation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 of the solid solution softening/hardening of the Mo-binary system.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Mo-Ti,Mo-Ta,Mo-Nb,and Mo-W interactions are primarily attractive with negative heats of formation,while the interactions of Mo-Re,and Mo-Zr would be mainly repulsive with positive heats of formation.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addition of Re and Zr would cause the solid solution softening of Mo by the decrease of the unstable stacking fault energy and the increase of ductility.On the contrary,the elements of W,Ta,Ti,and Nb could bring about the solid-solution hardening of Mo through the impediment of the slip of the dislocation and the decrease of ductility.Electronic structures indicate that the weaker/stronger chemical bonding due to the alloying elements should fundamentally induce the solid solution softening/hardening of Mo.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available evidence in literatures,which could deepen the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the solid solution softening/hardening of the binary metallic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cking fault energy electronic structure MOLYBDENUM solid solution softening/hardening ab initio calc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boron/nitrogen co-doping on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C60 molecular devices
16
作者 伍晓赞 黄光辉 +1 位作者 陶庆斌 徐慧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889-893,共5页
By using nonequilibrium Green's function method and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the electronic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doped C60 molecular devices were investigated.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C60 molecular devices s... By using nonequilibrium Green's function method and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the electronic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doped C60 molecular devices were investigated.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C60 molecular devices show the metal behavior due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60 molecule and the metal electrode. The current-voltage curve displays a linear behavior at low bias, and the currents have the relation of MI〉M3〉M4〉M2 when the bias voltage is lower than 0.6 V. Electronic transport properties are affected greatly by the doped atoms. Negative differential resistance is found in a certain bias range for C60 and C58BN molecular devices, but cannot be observed in C59B and C59N molecular devices. These unconventional effects can be used to design novel nanoelectronic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gative differential resistance molecular device electronic transport property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